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2879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7页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7页
亲,该文档总共1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docx

武汉市名校中考化学探究题大全100题

一、探究题

1.化学兴趣小组在吴老师的指导下,借助紫甘蓝汁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演示实验】取少许久置的NaOH溶液,并滴入几滴紫甘蓝汁液(溶液由紫变黄);然后向黄色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发现溶液中冒气泡,且溶液从下至上依次呈现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粉红、深红色等,宛若彩虹、非常美丽。

探究Ⅰ:

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里呈现多彩的颜色

【进行猜想】

小彤猜想:

可能是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各部位紫甘蓝汁液的浓度不同。

小哲猜想:

可能是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各部位的酸碱度(pH)不同。

【实验验证】

(1)在小烧杯中加入少许紫甘蓝汁液,然后逐渐加入适量的水,溶液始终是紫色。

(2)在另一个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新配制的NaOH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及时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同时用传感器测出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绘制溶液pH及颜色的变化图(如图所示)。

读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猜想是正确的。

【拓展延伸】结合图像思考:

(1)当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呈____________________色;

(2)当溶液呈红色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探究Ⅱ:

久置的NaOH溶液的溶质成分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验证】

(1)小宇认为,因为向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产生了气泡,所以该溶液已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文取少量久置的NaOH溶液,滴入足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入几滴紫甘蓝汁液,溶液显黄色。

因此,这瓶久置的NaOH溶液的溶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

【评价反思】作为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汁液与紫色石蕊溶液相比,优点明显,它既能测出溶液的酸碱性,还能显示溶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A中的现象是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C中反应原理的用途____;

②反应结束后,将D、E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该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的溶质。

(分析)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HCl,理由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NaCl;②NaCl和CaCl2;③NaCl和Na2CO3;④NaCl、CaCl2和Na2CO3。

你认为猜想______一定不正确?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___

有气泡产生

3.过氧化钠(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实验室有一瓶放置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样品,某研究小组对其成分和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2Na2O2+2H2O=4NaOH+02↑,2Na202+2C02==2Na2CO3+O2.

(提出问题)1.过氧化钠是否变质?

(猜想与假设)

假设1:

过氧化钠未变质;假设2:

过氧化钠部分变质;假设3:

过氧化钠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

(提出新问题)部分变质的过氧化钠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③取少量①中溶液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定性分析)

(1)由实验③可以确定①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2)小明认为,由上述实验无法确定原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

(定量研究)称取6.04g的过氧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共收集到气体0.64g,再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沉淀、过滤、干燥等,得到固体2.00g。

(1)写出加入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6.04g上述样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提高)过氧化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填化学式)

4.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同学们知道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

甲组同学进行右图所示的实验,却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提出问题)未观察到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和假设)

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浓度有关。

若使用更大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②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

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

(进行实验)乙组同学针对猜想②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探究猜想②

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碳酸钠溶液浓度/%

是否浑浊

10

不浑浊

5

不浑浊

1

浑浊

0.5

浑浊

(解释与结论)

(1)补全上述实验操作:

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____。

(2)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乙组实验证明:

猜想②不成立,碳酸钠溶液浓度在0.5~10%的范围内,能否出现浑浊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____。

(实验反思)

(1)丙组同学对乙组所做实验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进行探究。

设计了多组实验,其中部分同学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丙组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

(2)依据乙、丙两组的实验探究,丁组同学仍使用甲组的仪器和药品对甲组实验进行了改进,当滴入几滴某溶液后,溶液迅速变浑浊。

其实验操作是____。

5.某兴趣小组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反应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为探究不同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探究,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Ⅰ.将3.0gKClO3与1.0gMnO2均匀混合加热

Ⅱ.将xgKClO3与1.0gCuO均匀混合加热

实验中Ⅱ中x的值应为;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论: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MnO2的催化能力比CuO强。

(2)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和可选装置如下:

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应该是(填编号);

实验结论:

乙探究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6.化学兴趣小组在马老师的指导下,借助紫甘蓝汁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演示实验)取少许久置的NaOH溶液,并滴入几滴紫甘蓝汁液(溶液由紫变黄);然后向黄色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发现溶液中冒气泡,且溶液从下至上依次呈现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粉红、深红色等,宛若彩虹、非常美丽。

探究Ⅰ.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里呈现多彩的颜色

(进行猜想)

小彤猜想:

可能是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各部位紫甘蓝汁液的浓度不同。

小哲猜想:

可能是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各部位的酸碱度(pH)不同。

(实验验证)

(1)在小烧杯中加入少许紫甘蓝汁液,然后逐渐加入适量的水,溶液始终是紫色。

(2)在另一个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新配制的NaOH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及时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同时用传感器测出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3)绘制溶液pH及颜色的变化图(见下图),读图可知,的猜想是正确的。

(拓展延伸)结合下图思考:

(1)当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呈色,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当溶液呈红色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

探究Ⅱ.久置的NaOH溶液的溶质成分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BaCl2+Na2CO3=BaCO3↓+2NaCl。

(实验验证)

(1)小宇认为,因为向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产生了气泡,所以该溶液已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

(2)小文取少量久置的NaOH溶液,滴入足量,产生白色沉淀;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入几滴紫甘蓝汁液,溶液显黄色。

因此,这瓶久置的NaOH溶液的溶质成分是。

(3)小天取少量久置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填“立即”或“稍后”)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小天据此也得出与小文相同的结论。

(评价反思)

(1)提取紫甘蓝的汁液,常用酒精溶液浸泡,原因是(填写序号)。

①紫甘蓝色素易溶于酒精②制得的紫甘蓝汁液不易变质

(2)作为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汁液与石蕊试液相比,优点明显,它既能测出溶液的酸碱性,还能显示溶液。

7.某化学活动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A(如图所示):

先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氯化钡溶液,再注入一定量稀盐酸溶液,此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所有药品加入到锥形瓶中,对锥形瓶中废液里的溶质成分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锥形瓶中废液里有什么溶质?

【猜想假设】①NaCl、Na2C03

②NaCl、BaCl2

③NaCl、HC1、BaCl2

(2)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小松同学认为猜想③成立,于是展开如下探究:

【评价交流】小松同学的B实验结论(3)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细分析B、C实验,发现探究过程也不正确,理由是(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结合上述问题甲同学最终调整实验B中所加试剂为(6)_________,后看到C中溶液变红,证明猜想③成立。

【归纳总结】由小松同学实验探究过程得出,在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选择试剂时需注意的问题是(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同学们发现新鲜的苹果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色,仿佛铁生锈一样。

于是,研究性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苹果汁变色的原因。

【查阅资料】

a.苹果汁中含有0.001%的二价铁物质,同时也含有多酚类物质,多酚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变为褐色。

b.二价铁在空气中或与浓硝酸反应都能变为三价铁,且三价铁的溶液为黄色

c.硫氰化钾(KSCN)溶液变色规律

药品

二价铁溶液

三价铁溶液

KSCN溶液

不变色

变红色

【猜想与假设】

Ⅰ.苹果汁变色与苹果中的铁元素有关

Ⅱ.苹果汁变色是苹果汁中的多酚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结果

【进行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②中未出现明显变化

实验2

分别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如下图所示)

试管编号

1min

10min

24

小时

黄褐色

褐色

深褐色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略有些黄色

浅黄

黄色

实验3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验证了苹果汁中含有二价铁物质。

在该实验中③的现象是_________。

(2)实验2的②中FeSO4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验证猜想2成立的操作及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写出一种防止苹果汁变色的方法:

_________。

9.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和研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内容

【实验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2】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步骤

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烧杯中盛放足量水,用激光手电照射白磷,白磷燃烧起来。

待白磷熄灭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

________。

向广口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

在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适量H2O2溶液

(1)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

打开弹簧夹,向烧杯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广口瓶瓶外壁,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__。

(2)补全实验1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

(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10.化学式一门神奇的学科,它可以变废为宝。

某化学兴趣小组以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回收制取纯铜.

查阅资料:

久置的铜制品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Cu2(OH)2CO3+2H2SO4═2CuSO4+3X+CO2↑,Cu2(OH)2CO3

2CuO+H2O+CO2↑

如图是该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1)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Ⅴ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同一份废铜屑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案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

方案一______(填“>”或“=”或“<”)方案二.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取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现象为____________,然后加入稀硫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

实验二:

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

有H2SO4、Na2SO4和NaOH

猜想二:

有Na2SO4和H2SO4

你认为猜想_________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拓展应用】我国土壤的酸碱性有“南酸北碱”之说法,你认为需向酸性土壤中加入___________进行改良.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发现钠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他们对钠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

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至完全,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着白色物质。

查资料:

Na2O+H2O=2NaOH

提出假设:

燃烧后瓶璧上附着的白色物质是什么?

假设1:

白色物质是Na2O。

假设2:

白色物质是Na2CO3

假设3: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是Na2O。

方案2

①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适量BaCL2

有白色沉淀生成

白色物质是Na2CO3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

思考与交流:

(1)甲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2)根据方案2的结论,补齐方案2中②的实验操作,并写出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3)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可能是NaOH,你填(同意或不同意)该同学的观点,

并简述理由:

(4)根据假设2,写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3.61.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包白色粉末,他将该粉末取少量放入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请你参与并帮助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该气体可能是CO2

(3)【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一支玻璃棒蘸取少许澄清石灰水,生放在产气体的试管口

玻璃棒上有白色物质产生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气体是CO2,由此可判断该白色粉末中含有_________盐。

老师告诉他:

该白色粉末是Na2CO3、K2CO3、CaCO3、BaCO3中的两种,于是该同学做了进一步探究.

(4)【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5)【猜想与假设】

猜想1:

该白色粉末若能完全溶于水,则它是Na2CO3和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猜想2:

该白色粉末若完全不能溶于水,则它是CaCO3和___________(填化学式)。

(6)【设计与实验】

①取白色粉末少许于试管中,再注入适量水,振荡,粉末全部溶解。

②向①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7)【实验结论】猜想1正确。

请你思考判断:

该同学做的上述实验中,___________(填:

“有”或“没有”)必要做第②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探究性活动中,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写出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甲、乙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的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以下问题:

(I)废液缸中最终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II)甲同学实验后的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同学从实验②的废液缸中取出废液,过滤,对滤液进行了探究。

请你帮助丙同学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探究步骤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

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

产生气泡

检验滤液中有NaCl

B.向实验A所得溶液中滴加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探究结论)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碳酸钠和氯化钠。

15.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试液,无气泡产生,该溶液不可能

是_________(填写化学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请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16.某同学进行下图两个实验。

(l)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怀,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

他决定对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钡不溶于酸。

(提出猜想)白色沉淀为:

Ⅰ._______;Ⅱ.Mg(OH)2和BaSO4;Ⅲ.Mg(OH)2和MgCO3.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论

过滤、洗涤白色沉淀备用;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盐酸至过量

①若沉淀全部溶解,且无其它现象;猜想Ⅰ成立;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且无气体产生,猜想Ⅱ成立。

③若沉淀完全溶解,________,猜想Ⅲ成立。

(拓展与思考)如果猜想Ⅲ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做甲实验时___________;上述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Mg(OH)2、MgCO3和BaSO4,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7.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

盐酸己经完全反应猜想二:

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三:

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实扮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_____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

(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夏实验。

①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______溶液,测得溶滚pH=7。

②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为____色。

但小亮认为实验②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

③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

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

(实验探究二)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

再向容器中滴加

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

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

(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晌反应是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

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

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溶液的pH为Y,若X______Y(填“>”“=”“<”),则她的猜想成立。

18.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氯化氢(HCl)气体显酸性吗?

【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紫甘蓝汁液染成蓝紫色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1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

Ⅰ和II中小花不变色;Ⅲ中小花变红色。

【查阅资料】图2是甲同学们查阅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

【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交流思想】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不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氧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

B.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拓展应用】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沾有试剂的棉花,做了如图3所示实验,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成分为氮化铵)且偏向沾有浓盐酸韵棉花一端。

①白色烟环偏向沾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