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3258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附表1、**县2012年度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附表2、项目区工程现状一览表

附表3、项目区现行灌溉制度下水资源平衡分析表

附表4、实施工程后水资源平衡分析表

附表5、项目建设规模一览表

附表6、项目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附表7、机井工程一览表

附表8、项目建设工程量和主要工程材料表

附表9、项目工程概算总表

附表10、项目工程概算表

附表11、单项工程概算表

附表12、单位工程概算表

附表13、工程材料价格表

附表14、经济评价现金流量表

附表15、农业综合开发2012年土地治理项目预期效益表

附表16、监理费、勘测设计费提取表

附件

**县农业开发办公室关于呈报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

水资源证明

**县财政局关于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群众自筹资金的审查意见

群众自筹资金汇总表

附图

附图1:

**县2012项目区位置示意图

附图2:

2012项目区工程现状图

附图3:

2012项目区工程布置图

附图4:

单项工程典型设计图

附图4-1机井剖面示意图

附图4-2机井管理房结构图

附图4-3井台结构图

附图4-4地下防渗管道典型平面布置示意图

附图4-5地下防渗管道典型设计示意图

附图4-6出水口保护装置结构图

附图4-7防渗渠道断面

附图4-8Ф500涵洞结构图

附图4-9Ф1000涵洞结构图

附图4-10Ф1500涵洞结构图

附图4-11Ф300作业通道结构图

附图4-12扬水站剖面图

附图4-13扬水站平面图

附图4-14排灌站平、立、剖面图

附图4-15电气主线及变压器架设图

附图4-16井台配电箱布置图

附图4-17砖砌硬化路结构图

附图4-18机耕路断面图

附图4-19转弯护墙平面示意图

附图4-20农田林网工程布置图

附图4-21小型公示牌结构图

附图4-22护林牌结构图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1.1.1背景条件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管理方式,管好、用好、保护好水资源,通过强化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协调有效的水利运行机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妥善解决合理需求和有效供给之间矛盾,实现农业与生活用水资源的供求平衡,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我公司组织水务、农业、林业等部门,编制完成了《**县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受**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委托,按照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关于编报2012年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本项目区现状,编制**县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规划,并进行可行性研究。

1.1.2自然条件、农产品概况

某县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节性气侯,四季分明,温度适中,光热充足,适应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但是由于项目区滨临渤海,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土壤盐碱,易旱易涝,粮食生产低而不稳,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和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粮食产量有所提高,项目区主要农产品为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近几年平均亩产比过去增加100公斤左右。

但是项目区粮食生产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耕地仍延续传统种植结构,为改变目前农业状况,提高农民收入,加速项目区经济发展,我们今年在项目区实施优质粮棉种植,主要措施:

一是利用可行的水源渠道引水灌溉;二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的作物,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职工开发积极性。

1.1.3预期设计结果

项目区改造完成后,将实现灌溉水利化,大大降低农业投入成本,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极大地增加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同时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干群关系,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构建农村社会和谐产生显著实效。

1.2项目建设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1.2.1项目建设范围及规模

2012年规划项目区位于县农场东侧,东经117024’33”~117027’28”,北纬38004’13”~38005’22”。

该项目区位于海孔公路东侧,东邻高湾镇2013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涉及畜牧队、三队、四队3个连队,开发面积1.0万亩。

1.2.2项目建设内容及工期

1.2.2.1水利基本建设

水利措施投资519.09万元,更新机井2眼,修复配套机井5眼,新建井房5座;安装地下输水管道12.70km;地上防渗渠道8.88km;修建扬水站1座、排灌站4座;修建过路涵44座;直埋电缆线路3.75km,安装80KVA变压器5台、125KVA变压器1台;疏浚渠道16.1km。

1.2.2.2农业建设

农业措施投资331.09万元,修农路27.27km,其中硬化农路10.2km;农机作业通道8座;平整土地0.1万亩;秸秆还田0.5万亩。

1.2.2.3林业建设

林业措施投资23.30万元,种植速生杨树苗2.2万株。

1.2.2.4科技培训

科技投入8万元,技术培训0.1万人次,购仪器设备6台件。

1.2.2.5工期安排

项目区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底完工。

1.3.1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985万元,其中:

财政投资862万元(中央投资615.63万元,省投资197万元,市投资49.37万元),群众自筹123万元(占中央投资的20%)。

1.3.2投资构成

项目区总投资98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862万元,自筹资金共计123万元(占中央财政投资的20%)。

主要工程量为:

水利措施投资519.09万元,更新机井2眼,修复配套机井5眼,新建井房5座;安装地下输水管道12.70km;地上防渗渠道8.88km;修建扬水站1座、排灌站4座;修建过路涵44座;直埋电缆线路3.75km,安装80KVA变压器5台、125KVA变压器1台;疏浚渠道16.1km。

农业措施投资331.09万元,修农路27.27km,其中硬化农路10.2km;农机作业通道8座;平整土地0.1万亩;秸秆还田0.5万亩。

林业措施投资23.30万元,种植速生杨树苗2.2万株。

科技投入8万元,技术培训0.1万人次,购仪器设备5台件。

项目管理费22.93万元。

工程管护费8.6万元。

1.4项目编制的依据

(1)《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制2012年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

(2)《**县2012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议书》

(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2011年15号文》

(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分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的通知》

(6)《水利水电工程估算编制办法》

(7)《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8)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新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5〕50号)要求,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努力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性。

(9)项目区《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要求,突出重点,开展综合规划。

(10)法规依据:

《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11)冀农开办[2007]119号《河北省电力公司农业排灌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技术导则》

1.5项目效益

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可有效提高农业竞争能力,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增加。

经济效益:

项目区农作物产量、效益基础统计表(8—1)

单位:

万亩,公斤,万公斤,万元

作物名称

面积

亩产

总产

单价(元)

总产值

亩成本(元)

总成本

净产值

种子

化肥

农药

浇水

农机费

其它

合计

小麦

0.45

250

112.5

2.2

247.5

50

300

40

100

100

 

490

220.5

27

玉米

0.75

370

277.5

2.3

638.25

45

200

80

50

100

 

375

281.25

357

棉花

0.2

65

13

11

143

35

150

100

45

80

300

630

126

17

杂粮

0.05

60

3

12

36

15

100

40

35

60

 

190

9.5

26.5

 

1.45

 

497

 

1064.75

 

 

 

 

 

 

 

637.25

427.5

项目建成后产量、效益基础分析表(8—2)

单位:

万亩,公斤,万公斤,万元

作物名称

面积

亩产

总产

单价(元)

总产值

亩成本(元)

总成本

净产值

种子

化肥

农药

浇水

农机费

其它

合计

小麦

0.45

320

144

2.2

316.8

50

400

50

80

100

 

680

306

10.8

玉米

0.65

450

292.5

2.3

672.75

45

240

100

40

100

 

525

341.25

331.5

棉花

0.3

205

61.5

11

676.5

35

180

150

40

80

300

785

235.5

441

杂粮

0.05

105

5.25

12

63

15

100

50

30

60

 

255

12.75

50.25

1.45

 

933.75 

 

1729.05

 

 

 

 

 

 

 

895.5

833.55

综合表(8—1)(8—2)分析可知:

小麦总产由112.5万公斤,提高到144.0万公斤,玉米总产由277.5万公斤,提高到292.5万公斤,杂粮由3.0万公斤提高到5.25万公斤,累计粮食由393.0万公斤提高到441.75万公斤,总增粮食48.75万公斤;棉花(皮棉)由13万公斤提高到61.5万公斤,增加48.5万公斤,折粮388.0万公斤,棉花折粮后总增粮436.75万公斤,总产值由1064.75万元提高到1729.05万元,增加664.3万元,净产值由427.5万元提高到833.55万元,增加406.05万元。

项目区规划的综合实施,将使区内生态环境大大改善,防护林建成后,可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68万亩。

农田林网可以大大降低风速,减少水分蒸发,提高田间湿度,有效地抵御干热风对农作物的侵袭,增强抗衡自然灾害能力,可有效遏止风沙对项目区农作物的危害,使项目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得到初步改善。

生态效益:

新增灌溉面积0.45万亩,新增节水面积0.3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5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05万亩。

通过网格式造林,项目区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9.5%提高到11.5%,增长2.0%,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68万亩,田间气候将大大改善。

项目区生态面貌彻底得以改观,天上有电网,地下林成行,田成方,渠相通,水利设施错落有致,田间道路纵横交错,1.0万亩中低产田项目区环境全部得以防护。

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种植业总产值664.3万元,净产值406.05万元。

人均纯收入增加=年新增纯收入/项目区人口=406.05万元/1300人=3123元/人。

项目区开发后,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减少了种植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种田积极性将大幅度提高。

项目区内通过沟渠开挖,土壤改良等措施的实施,改善了土壤通透性,降低了土壤的盐渍化,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人们收入的增加,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刺激了消费,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农民科学种田意识和技能,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干群关系,为稳定农村社会环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科技培训与技术推广的实施,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含量达70%以上。

1.6组织领导和管理

在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项目管理、监督和组织项目实施,项目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辐射带动项目区附近农户进行土地综合治理,推动全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

对主要建设工程和物资实行公开招投标,招投标由**县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组织,委托**县政府工程招投标办公室代理。

确保实力强、信誉好的施工单位参与工程建设;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和工程监理制。

监理单位由**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通过询价方式进行招标。

项目区各分区同时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确定专职领导抓项目工作,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2012年规划项目区位于县农场东侧,东经117024’33”~117027’28”,北纬38004’13”~38005’22”。

项目区位于海孔公路东侧,东邻高湾镇2013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涉及畜牧队、三队、四队3个连队,开发面积1.0万亩。

2.1.2水文气象

属于温带大陆性季节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的年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表现出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在一年四季中,冬季寒冷降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气晴朗,冷暖适中。

年日照时数2648.5h,日照百分率为61.1%,年太阳辐射能125Kc/cm2。

年积温4695.4度,年平均气温11.9度,极端最高气温41.3度,极端最低气温-21.1度。

无霜期200天,最长245天,最短170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04mm,但季节分布不均。

6-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83%,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3%,11-12月份占2%,1-5月份占11%,春秋两季降水少,形成干湿分明的气候特点。

全县年平均相对湿度62.5%,干燥度=0.65,属半干旱地区。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土壤属潮土类,县农场土壤质地为轻壤质中壤,结构良好,便于耕作,但肥力较低。

据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6823%。

含氮0.0345,含磷量少,且氮磷比例严重失调。

干旱是我县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水利条件差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1.4自然灾害状况

据气象资料统计,旱涝是我县的主要灾害之一,涝灾占20%,旱灾占65%。

近年来,旱灾已成为我县主要灾害,而且年内往往出现春旱、卡脖旱(伏旱)、秋吊(秋旱)几次干旱。

干热风对小麦危害甚重。

霜冻时有发生,危害程度大小不一,初霜期最早在10月9日,终霜期最晚在4月28日。

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

农作物产量低,效益差。

耕地总面积10000亩,均为中低产田类型。

立项前三年小麦年播种面积0.45万亩,单产250kg,总产112.5万kg;玉米0.75万亩,单产370kg,总产277.5万kg;杂粮播种面积0.05万亩,单产60kg,总产3.0万kg;棉花播种面积0.2万亩,单产(皮棉)65kg,总产13万kg。

项目区粮食总产量(棉花折粮)497.0万kg。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项目区总1300人,农业人口1300人,劳动力650人,农业技术员10人,农民有多年农业种植经验。

2.2.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2万亩,其中耕地1.0万亩。

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

农作物产量低,效益差。

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地碱性化现象严重,现有耕地的利用程度低,广种薄收,长期处于中低产水平。

受资金短缺等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项目区土地以前没有进行过上规模、规范化的土地治理,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程度的小范围治理。

70%水利设施落后,机耕道路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要求,土地产出率低的问题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2.2.3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农业生产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耕地仍延续传统种植结构,项目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总播种面积1.45万亩,小麦、玉米和棉花是该项目区的主要农作物。

立项前三年小麦年播种面积0.45万亩,单产250kg,总产112.5万kg;玉米0.75万亩,单产370kg,总产277.5万kg;杂粮播种面积0.05万亩,单产60kg,总产3.0万kg;棉花播种面积0.2万亩,单产(皮棉)65kg,总13万kg。

项目区粮食总产量(棉花折粮)497.0万kg。

配套农机具94台件,农机总动力3549千瓦。

项目区小麦和玉米的种植、收割基本实现机械化,其他作物机械化程度在60%左右。

2.2.4地方财政及农民收入

2010年项目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5万亩,粮食总产量497.0万kg,财政收入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总3188元。

因此,从项目区财政和农民的经济实力来看,该项目区的资金配套和自筹资金能力较强,完全有能力承担此项目的实施工作。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有农技服务站三个,农业科技人员10名,其中农艺师2名,技术员8名,近几年在分区主要进行小麦、玉米优良品种推广和高产、耐盐碱棉花栽培技术等。

市、区分别成立了“科教兴农”领导小组,为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组织保障。

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县、乡(镇)、村4级科技网络体系,形成了农技推广、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病害防治、专业技术研究会等5大服务体系。

同时,项目区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技术力量强,农民农业科技水平较高,保证了技术的及时推广,所有这些都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2.2.6产品、市场与供需初步研究与分析

2.2.6.1项目区农产品种植方案

项目区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的总体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首要任务,以粮食生产为主,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

根据这一精神,2012年度农业开发项目区粮食作物将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加大棉花种植面积,提高作物单产效益。

2.2.6.2主要农产品产量及主要流向

项目区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总播种面积为1.45万亩。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15万亩、棉花0.3万亩。

预计年产粮食441.75万公斤,棉花61.5万公斤,粮食作物扣除口粮、种子、饲料30.0万公斤左右,其余411.75万公斤纳入商品粮供应市场,棉花除少量用于家用,全部进入市场。

2.3基础设施

2.3.1田间工程现状

2.3.1.1水利

项目区位于海孔公路以东,现有400m深井5眼,按好、中、差标准分别为0眼、4眼和1眼,由于连年气候干旱,地下水位降低,出水量减少,难以利用。

现有机井因年久失修,部分坍塌,利用系数较低;项目区有13.21Km的地下防渗管道与机井相连。

由于机井的问题防渗管道利用率较低。

现有渠道因年限过长,大量淤积,需要进行疏浚。

田间渠系不配套,渠道水量损失较大,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农机化程度不高,只有改善水利设施条件,农田增产效果才明显。

2.3.1.2农业

项目区现有道路25条27.270Km,因坑洼不平,行车困难,不能达到建设标准,部分需要维修拓宽。

耕地地块零乱,缺少田间道路和机耕道路,现状道路大部分为小于4m宽的土道,不便于机械化生产和交通运输,从而加大了耕作成本。

项目区土壤贫瘠,肥力不高,农业产量不稳,经济效益低下。

2.3.1.2林业

项目区林地面积少,不能有效对农田进行保护,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

项目区现林网占地750亩,森林覆盖率9.5%,主要树种为杨树、刺槐,树龄5-7年,胸径10cm。

2.3.2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内现有各类农机具94台(件),其中:

大中拖4台,小拖33台,机引农具57台,可直接利用,在项目区内设有农机服务站和专职农机管理员,另外农技服务站能够及时提供机具、配件、技术等服务,能够满足农田的耕作、收获,机械化程度在70%以上

2.3.3农电现状

项目区内有50KVA变压器4台,高压线路3.3km,不能满足农业用电的需求。

2.3.4科技现状

项目区内农民文化教育水平低,只有少数接受过正规教育,对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掌握较少、意识薄弱,对现代化的农用机械运用熟练度不足,目前项目区正在推广科教兴农的办法,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帮助下正在逐步完善现代化农业生产,积极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知识。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1.1经济因素

项目区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农业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农作物种植中粮经比例不合理,产出少、效益低。

农业科技含量低,经营粗放,商品率相对较低。

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3.1.2社会因素

项目区内所涉及人口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因固守“雨养”农业传统种植模式,对新产品、新技术接收困难,此外,各类农机人员缺乏新知识,学习设施甚少,项目区目前处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主要是因为农民受教育文化程度低、现代科技意识薄弱、农业装备简陋、农业专项资金拨款不足等原因,使得农业产量低,流失量大,遇到自然灾害不能及时补救,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都是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因素。

3.1.3自然因素及水土资源

项目区属于宣惠河流域,位于新宣惠河以北,项目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P=50%时为58.23万m³,可利用量为:

48.78万m³。

其中地上水可利用量39.75万m³,地下水可利用量9.03万m³。

项目区现状农田防护林网防护率较低,防护能力较弱,造成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

项目区临近新宣惠河及宣北干沟,地表水资源较丰富。

根据**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09年发布的《**县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提供的数据,项目区内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58.23万m3,可利用量48.78万m3,主要为新宣惠河及宣北干沟上游来水及引蓄的地表径流,由此可见地表水为项目区的主要灌溉水源。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它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局。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是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推动项目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县目前来说仍以农业为主,农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基础,项目建设关系着项目区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关系着项目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几年,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粮食生产低而不稳。

项目区2007—2009年平均亩产不足500kg,离中高产水平相差甚远。

因此,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已是项目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项目区建设后,粮食总产和单产都会有较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将明显增加。

因此,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3.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项目区各级领导和广大村民对农业开发都非常重视。

2012年度项目区基础条件较好,项目区1.0万亩耕地可以利用地上水进行灌溉,如果对现有农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