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333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0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9.伏尔泰猛烈地抨击封建制度和教会,以自由,所有制和平等为公正社会的秩序原则,主张个人自由,主张共和制,代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D.大资产阶级)的思想特征.

10.18世纪的德国政治思想深受法国的影响,在对法国政治思想进行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德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最初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自由主义的倾向.(B.康德洪堡)以伦理国家观确立了其政治自由主义基本倾向;

()则主张划定国家的范围来保证个人自由的实现.

1.拿破仑主持编制的《民法》法典以(A.法国大革命)的社会成果为依据,并把这些成果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法典详细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定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些都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

2.(B.正统主义)是极端保守的封建复辟思想.它彻底否定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宣扬宗教神秘主义,鼓吹等级差别,反对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论,要求恢复革命前"

黄金时代"

的封建旧秩序.这种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利益的思想在法国革命后兴起,在波旁王朝复辟后的"

神圣同盟"

时期极盛,在欧洲1848年革命后衰落.

3.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德国古典哲学中吸取了(C.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中的合理部分;

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吸取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思想;

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中借鉴了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和对未来社会制度的推想并加以创新,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C.德国德国)市民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反对封建专制的实际斗争中无所作为,但在精神生活领域却创造了辉煌的成果.()古典哲学便是这种成果的重要表现之一.

5.商周到春秋战国,是我国政治思想从(A.产生到繁荣)的时期.

6.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政治本质是王权至上和(B.绝对权威).

7.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D.注重调节)为特色.

8.秦之前,(A.王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自秦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9.汉武帝时,(D.董仲舒)以儒为主,吸收阴阳五行,法,墨等家的观点,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政治论,为君主专制,政治大一统,等级尊卑等作了系统的理论论证.

10.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提出与民为敌而"

民必胜之"

的只有贾谊,这是传统(B.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

1.(B.王通)是隋唐时期儒学复兴的先驱之一,也是儒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2.(C.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

3.唐代中期,柳宗元作(A.《封建论》),论证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和郡县制的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

4.面对宋朝严峻的局势,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是(A.吏治与财政改革).

5.(A.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引老庄思想入儒,提出太极说.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又名《易通》).

6.(C.朱熹)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朱子语类》等.他继承发展前人思想,建立了理学的宏大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为理学上升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

7.元代,儒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儒学进行了积极调整.郝经"

(A.以夏变夷)"

主张的提出为儒学与蒙古统治者的结合作了论证,扫清了思想障碍.

8.明太祖朱元璋的政治思想代表了明清统治者(A.集权与专制)的思想本质.

9.在王守仁的心学中,心有多层次的含义.心不是(D.一个物质器官).

10.清中期,汉学家(B.戴震)在考据的基础上,对程朱理学的方法,学风及其理论内核进行了全面批判.他重新阐释了天理的内含,又主张人性自然.由此,他批驳了理学存理灭欲的观点,揭露了统治者以理杀人的罪恶行径,对解除人们的思想禁锢有积极意义.

1.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

2.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3.在古希腊城邦中,自由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4.《荷马史诗》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

5.公元前509年,雅典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到伯里克执政时期,雅典民主制空前繁荣。

6.梭伦的改革在雅典建立了有限的温和民主制,为日后民主制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7.从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开始,古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

8.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9.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

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12.奥古斯丁的传世作《上帝之城》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1.公元5世纪,社会发展落后的日尔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些蛮族国家,西欧由此进入封建社会。

2.在中世纪时期,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神学政治观,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3.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是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

4.中世纪,教皇尼古拉一世最早提出并阐述教权至上的主张。

5.托马斯·

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阿奎那坚持基督教的信仰,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并以此作为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6.但丁的文学名著《神曲》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开山之作,他最著名的政治著作是《论世界帝国》。

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7.马西略是西欧中世纪最著名的市民阶级政治思想家,是开始使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的代表人物。

马西略写作《和平的保卫者》的目的,是要排除教会对世俗权力的干涉,以实现意大利的和平和秩序。

1.自但丁发表《神曲》到培根发表《新工具》和笛卡尔发表《方法论》,文艺复兴历时三百余年。

这一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等人首先掀起批判经院哲学的启蒙运动,提出人文主义新思想,标志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域。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与理论指南,同时,它也是文艺复兴运动中最伟大的贡献。

恩格斯高度赞扬文艺复兴运动,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

2.自15、16世纪开始,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自西向东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以反封建、改革教会为目标,成为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恩格斯称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

3.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被西方学者尊为“政治学之父”。

4.1517年10月31日,路德在维滕堡大教堂门口贴出反对罗马教皇贩卖“赎罪劵”的《九十五条论纲》,点燃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5.主权理论是布丹对西方政治思想做出的最大贡献。

布丹继承了马基雅维利提出的“国家理性”这一概念,进一步发展了古代已经存在的主权概念,并最终使其成为近代欧洲政治学理论的主流话语。

6.托马斯·

莫尔,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

7.托马斯·

康帕内拉所著《太阳城》一书是继《乌托邦》一书之后,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贡献。

8.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政治思想是以民族国家和个人精神为主要特征的。

1.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扫清经院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经验主义认识论哲学,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

2.与荷兰早期的殖民扩张相适应,荷兰的政治思想家在国际法方面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3.荷兰政治思想家格老秀斯较早地对自然法的理论进行全面的阐释,初步地提出了自然权利的主张。

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在主权理论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以主权这一概念为核心,格老秀斯改变了古代万民法的概念,阐释了近代国际法的概念,为近代西方国际政治学说奠定了基础。

4.荷兰政治思想家斯宾诺莎主张唯物主义的自然权利观,提出并论证了信仰与思想自由之间的关系,对后来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通过十七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形成了以个人权利、财产权利为核心的权利观念,同时也形成了以限制权力、分权、法治为核心的权力观念,这为英国自由宪政思想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6.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霍布斯,把英国的经验主义与大陆唯理主义哲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他的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观,成为17、18世纪西方流行的机械唯物论的著名代表。

恩格斯曾高度称赞他是“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十八世纪意义上的)”。

7.以自然法、社会契约等基本理论为框架,霍布斯创造性地发挥了布丹主权理论,将国家的本质视为主权,进一步奠定了权力政治观的基础。

在权利方面,霍布斯较早地将自然法的理论转换为自然权利的理论,为公民个人的权利做了最充分的论证。

8.洛克以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的方式论证了自由、法治、分权等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对后来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称其为“自由思想的始祖。

1.思想启蒙运动发生于英国17世纪的后期,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影响。

但是,思想启蒙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的18世纪。

法国的启蒙运动在牛顿力学体系和洛克哲学的引导下,提倡科学,宣扬理性,以其巨大的批判性力量为法国大革命做好了准备。

2.启蒙运动以伏尔泰为先驱,揭开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序幕。

伏尔泰猛烈地抨击封建制度和教会,以自由、所有制和平等为公正社会的秩序原则,主张个人自由,主张共和制,代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大资产阶级的思想特征。

3.推崇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主张废除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天主教教义,传播资产阶级的人权与民主等构成了启蒙运动的基本主题。

其中对平等问题的关注和要求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个最基本特征。

4.理性成为启蒙运动的出发点和目的,构造了这一运动的基本精神。

它甚至成为18世纪的标志,人们称之为“理性时代”。

5.18世纪的美国,就政治思想的发展来看,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宪政派和以杰斐逊为代表的民主派成为政治思想的两大主流,前者强调民主力量的重要性,而后者强调宪政秩序的合理性,主张通过分权与制衡限制权力的滥用,这为美国政治现代化提供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1.拿破仑主持编制的《民法》法典以法国大革命的社会成果为依据,并把这些成果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法典详细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定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些都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

2.正统主义是极端保守的封建复辟思想。

它彻底否定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宣扬宗教神秘主义,鼓吹等级差别,反对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论,要求恢复革命前“黄金时代”的封建旧秩序。

这种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利益的思想在法国革命后兴起,在波旁王朝复辟后的“神圣同盟”时期极盛,在欧洲1848年革命后衰落。

3.强调个人自由,限制政府权力是法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自由主义正是这一主张的典型代表。

4.英国工业革命把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推上了历史舞台,从而使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5.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这两大思潮构成了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意识形态的主体。

一个强调自由和进步,一个重视权威和秩序;

它们互相冲突又互相融合,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

6.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德国古典哲学中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中的合理部分;

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吸取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思想;

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中借鉴了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和对未来社会制度的推想并加以创新,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开始了人类政治观念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或为政治思想史上新的里程碑。

7.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是圣西门、傅利叶和欧文。

19世纪30年代出现的法国空想共产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贝和布朗基。

法国19世纪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者蒲鲁东,是无政府主义创始人之一。

8.贡斯当分权主张中最具特色的是他关于君权的论述。

他把君权与行政权分开,似乎是把君权抽空了,但实际上却是抬高君权,把它置于四权之上的重要地位,君主成为国家的代表。

9.英国自由主义是19世纪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思想。

其中边沁的功利思想与政府理论,密尔的自由思想和代议制理论,斯宾塞的同等自由和有机体论是英国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

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

1.商周到春秋战国,是我国政治思想从产生到繁荣的时期。

2.殷商时期,王权专制思想的基础是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

3.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政治本质是王权至上和绝对权威。

4.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节为特色。

5.在周公的诸多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保民与慎刑罚。

6.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世卿世禄制。

春秋时代,郡县制和官僚制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李悝制定的《法经》。

8.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的思想对于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

9.儒家学派的政治思想以重道德、讲礼仁为特色。

孟子基于性善而提出了仁政主张,荀子基于性恶而提出礼治为主,法治为辅的治国方针。

人性说为儒学宗师的政治思想建构了理论基础。

10.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理论,形成了法术势兼用的政治思想体系。

法家思想是秦国改革和谋求统一的指导思想。

1.秦之前,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自秦始,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皇帝一词的出现不只是一个称谓问题,而是政治领域内君权加强的表现。

秦始皇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2.秦始皇决定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

郡县制更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基本为后世王朝所遵循。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的官僚制度。

3.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为主,吸收阴阳五行、法、墨等家的观点,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政治论,为君主专制、政治大一统、等级尊卑等作了系统的理论论证。

4.汉武帝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儒学和儒生的政治社会地位,儒学成为官方学说。

到汉元帝时,儒学的地位更加巩固,最终完成了政治指导思想的转换。

此后,儒学成为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

5.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提出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的只有贾谊,这是传统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

6.魏武帝曹操重视法令和用人,试图以强硬手段重建统治秩序,是名法思潮的代表人物。

1.王通是隋唐时期儒学复兴的先驱之一,也是儒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王通主张的三教可一,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儒学的改造、复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

李世民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

3.韩愈吸收儒家传统思想材料,并借鉴佛道,以道对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原则作了重新概括和抽象,提出了道统论。

性品说是韩愈在人性问题上的基本看法。

它是对儒家人性学说的继承与改造,使其更加精致、完整、系统,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4.唐代中期,柳宗元作《封建论》,论证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和郡县制的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

柳宗元民本思想中“吏为民役”的观点,突破了传统的官为民父母,官治理民,民服从于官是天然的、合理的观点。

1.面对宋朝严峻的局势,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是吏治与财政改革。

范仲淹等人发动的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是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

宋代李觏对财政经济问题关注较多,提出了较系统的富国主张。

范仲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思想和李觏强本节用,寓兵于农的改革主张,为稍后的王安石变法做了理论铺垫。

2.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是“熙宁变法”的主将,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3.宋元时期,我国传统政治哲学发生重大转型,理学兴起,并在元代被立为官学,成为中国古代后期的政治指导思想。

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

4.元代,儒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儒学进行了积极调整。

郝经“以夏变夷”主张的提出为儒学与蒙古统治者的结合作了论证,扫清了思想障碍。

5.理学兴起于宋代,在南宋末初步实现了与政权的结合。

而理学官学化的最终完成则是在元代。

在许衡的努力下,理学进入了国家最高学府,理学经典成了国子诸生的教科书。

这是元代理学官学化的标志性事件。

他为元代理学的官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1.在王守仁的心学中,心有多层次的含义。

心不是一个物质器官。

王守仁把良知作为自己学说的核心。

2.明末清初,伴随着封建制度弊端的暴露和社会的剧烈动荡,.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反思明亡的过程中,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君主专制体制,他们主张天下为公,反对化公为私,提出了宰相理政、学校议政等改革设想。

他们的思想代表着我国古代政治学说的最高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3.王夫之是传统政治哲学的极大成者。

他对传统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达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发展的最高峰。

在近代,其思想的价值为人们所发现和承认,对推动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变革和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4.清末,龚自珍震惊于深重的社会危机,于是疾呼衰世已到,倡言改革,开一代风气之先,社会影响很大。

他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前夕的一位思想家,也是传统政治思想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二、重要名词

¤

1、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以及为其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的出谋划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哲学王: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

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他认为,这体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这样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

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15、边沁:

英国18、19世纪时的政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

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

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震。

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由此提出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这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进步要求。

边沁认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人的根本道德原则,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和个人利益之所在。

因此,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都应以增加人和社会的幸福、减少人和社会的不幸为目的。

16、群己权界:

这是近代英国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密尔提出的观点。

“群”指社会,“己”指个人。

密尔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妨害他人,就应有完全的自由;

但当他的行为妨害他人时,这种行为就被放进道德或法律的范围之内了,人类就有理有权干涉他的行动自由。

因此个人的行为是否危害他人是“群己权界”的“界”之所在,无论社会对个人的强制手段是法律的物质力量还是舆论的道德压力都要绝对以此为界,这是一条原则。

17、儒家学派:

我国先秦时期形成的一个很有影响的思想流派,创立者是孔子,他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称为“六经”。

孔子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他成为儒学的祖师。

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孔子外,有孟子、荀子。

儒家学派的政治思想以重道德、讲礼仁为特色,它的主要特点有三:

其一、祖述尧、舜,宪章汤、武,尊崇先王之道。

其二、崇尚礼义即尊卑上下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

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

其三、尊崇孔子。

无论儒家中的哪一个支派,对尊奉孔子为祖师。

儒家学派注的政治主张没有引起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但是儒家学说在汉朝以后成为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18、道家学派:

我国先秦时期的一个很有影响的思想流派,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创始人是老子,庄子也是代表人物之一。

道家学派的政治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政治哲学,核心问题是关于道的认识;

二是政治主张,包括无为政治、政治理想国方面的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