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4021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

河南省度中考历史考纲解读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六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河南考纲要求】

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3.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材网络图解】

【温故教材梳理】

一、美苏冷战、两极格局

 

冷战政策

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实质

遏制社会主义发展,干涉别国内政

背景

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壮大,成为遏制美国称霸的主要力量

世界人民反战情绪高涨

序幕

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开始标志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这些政策被称为“_________”。

_________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表现

政治: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经济:

“___________”,通过经济援助,控制西欧,对抗苏联

军事:

1949年,以美国为首组建“______________”

结果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影响

随着冷战政策的推出,苏联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形成。

冷战导致世界长期处于战争的边沿。

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轻易开战,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两极格局

含义

指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对峙的国际关系格局

形成

1949年,北约的建立标志着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结束

1991年,_________________

美苏争霸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争霸中占据优势(古巴导弹危机);

20世纪70年代,美国进行战略收缩(撤军越南,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苏联采取战略进攻战略(1972年出兵占领阿富汗);

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有限度的缓和

 

马歇尔北约和华约古巴导弹危机

二、多极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

出现原因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在此背景下,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特点

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暂时形成了“________”的局面,但在短时间里,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形成

影响多极化发展的因素

美国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如_______战争;

欧盟、俄罗斯、中国等“多强”的发展推动多极化发展;

多极化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_

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________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威胁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如巴以冲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安全,如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

恐怖主义的暴行,如911事件等

 

科索沃战争

爆发原因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不断威胁着世界安全;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概括

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口号,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大规模空袭,造成南联盟重大人员和物资损失,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评价

科索沃战争严重削弱了_______的作用,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旨在巩固其全球的霸主地位,构筑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这场战争表明____________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考点三: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出现时间和原因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_____________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含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现代科技和国际化生产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的现象

表现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__________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全球性、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建立(1995年,__________建立)

 

影响

积极

促进____________,有利于各国间的合作、优势互补,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

消极

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应对措施

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重视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力

参与表现

2001年,举办上海APEC会议;2001年加入__________;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

全球性问题

问题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恐怖主义等

解决

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解决,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纽约的海尔大厦中美合作的MD-82飞机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大厦

答案:

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解体。

一超多强;科索沃;经济实力;和平与发展;联合国;世界多极化趋势第三次科技革命;跨国公司;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

【命题规律探秘】

一、历史概念论述

经济全球化: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服务贸易而使各国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

二、易混易错考点

1.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它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的旗号,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和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只是掀开了冷战的序幕,是冷战的前奏。

3.冷战不是战争。

冷战期间,美苏力量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遏制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出现和平时期。

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尚未形成,暂时是“一超多强”,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三、能力拓展延伸

1.世界近现代阶段政治格局的演变。

时期

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

 

一战后至二战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建立:

1919年巴黎和会和1921年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作用:

该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一战后东西方世界的新秩序。

局限:

该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

随着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该体系最终瓦解。

 

二战后至1991年

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建立:

二战后,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建立。

实质和影响:

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发展历程: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1991年至今

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2.20世纪以来三次世界格局的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

一战打破了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

战胜国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

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之间冷战开始,两极格局随之建立。

第三次: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实力不断增强以及第三世界的崛起加速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3.20世纪以来三次世界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由于中国是弱国,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提出的正当权益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两极格局:

中国取得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创始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的改变,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多极化的发展: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大为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理解当今世界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既面临机遇,又提出了严峻挑战。

(1)面临的机遇:

当今世界形势的缓和,为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在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均得到了提高。

(2)面临的挑战:

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面临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面临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河南三年中招】

1.(2013年.河南)“苏联、英国和美国在希特勒垮台之后有效地控制了欧洲的发展。

”这是美国史学家斯塔大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的句话。

下列事件能够反映“有效地控制了欧洲的发展”的是(B)

A.巩固战时同盟B.实行冷战

C.成立欧盟D.发动科索沃战争

2.(2013年.河南)下面哪一国际组织的出现反映了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式已经影响了其他地区的发展方向(D)

A.联合国B.世界贸易组织C.北约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2014年.河南)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的威林格突遭酸雨袭击,三天之内全城树木脱叶,花草枯萎,呈现一片灰白色。

该事件凸显了人类在发展中面临着(C)

A.资源问题B.毒品问题C.环境问题D.战争问题

【压轴母题演练】

中考真题演练

1.(2015·湖北鄂州)1945年5月8日,美国有位外交官清醒的指出:

“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这里的“战争才刚刚开始”的标志是()

A.萨拉热窝事件爆发B.德国突袭波兰

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D.朝鲜战争的爆发

2.(2015·陕西省)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

“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

”为此,美国()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

C.援助西欧实现经济复苏D.调整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3.(2015·广元真题改编)美国总统奥巴马2015年4月的亚洲四国之行,避开中国,再次高调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说到底,就是在新形势下围堵、遏制中国发展的霸权主义战略。

在60多年前,美国针对苏联实行了类似政策的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遏制共产主义D.冷战政策

5.(2015·烟台真题改编)近年来,美国为维持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先后抛出“重返亚太”“转向亚太”“亚太再平衡”等各种名目的新亚太战略。

这说明()

A.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B.冷战已经结束

C.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D.国际恐怖主义横行

6.(2015·四川绵阳)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初三年级的一堂历史课上,老师为学生板书如下图。

据此判断该历史课的内容是()

A.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第三次科技革命

C.

亚非拉独立和振兴

D.经济全球化趋向

8.(2015·山东东营)二战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格局不断发展、演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

“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

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1)材料一中“战争才刚刚开始”的寓意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示中的环状结构体现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

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材料三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

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3)依据材料三,指出在世界格局的“过渡期”,“权力”的转移趋向。

(2分)面对这一现状,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课外随堂练习

1.美国某政治家曾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到: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据此,二战后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B.发表“铁幕”演说

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组织

2.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长达40多年的“冷战”局面。

根据你学习过的有关“冷战”史实,请判断以下属于“冷战”范畴的有:

()

①杜鲁门主义出台②马歇尔计划实施③科索沃战争④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3.有人用“巨人林立”来概括当今世界局势,美国是指手画脚的霸道巨人,欧洲是齐心协力的兄弟巨人,日本是蠢蠢欲动的独角巨人,俄罗斯是元气未伤的北方巨人,中国是迅速崛起的东方巨人。

这是针对什么世界局势作出的概括和解读()

A.世界经济全球化B.世界文化多元化

C.世界政治民主化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4.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在全世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如海湾战争(1991年)、科索沃战争(1999年)、阿富汗战争等。

21世纪随着中国的崛起,2015年美国高调宣布其“重返亚太战略”。

这充分说明()

A.苏联解体后,中国是美国唯一的竞争对手

B.美国发动战争是为了维护地区秩序

C.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D.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6.美国学者都斯在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列出了导致“人类困境”的一系列全球问题:

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本投资问题、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问题,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

要解决人类面临的这些全球问题,必须()

A.维护本国利益B.优先发展农业C.加强国际合作D.转向海外投资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今天是“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三

 

图一:

全球化下的分工与分配图二:

全球化的贫富差距图三:

纽约反全球化浪潮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分析促成“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在“第三次权力转变”过程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你认为今天的世界是“最和平时期”吗?

说说你的理由。

(3)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地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反全球化”的声音?

你认为中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应该怎么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