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4864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第三章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

1.识记农业区位、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学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重难点)3.掌握农业地域的形成及特点。

(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3.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特点

主要方面

变化特点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变化较快

[特别提醒] 

(1)气候条件中的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农业生产有利。

(2)平原适合种植各类农作物和林果业;丘陵山地适合发展林果业。

(3)郊区农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

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混合农业

(1)生产方式:

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2)典型地区: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其经营方式是种植小麦和牧羊相结合。

【易误警示】 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分结构,如种植业与畜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如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季风水田农业等。

[自主诊断]

1.判断正误

(1)农业区位就是影响其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

(  )

(3)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  )

(4)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

(  )

【提示】 

(1)× 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 相比之下,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3)× 自然因素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一方面,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可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另一方面,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4)× 在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不一定起决定作用。

2.单项选择

(1)下列各地区农业与地形因素最密切的是(  )

A.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B.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

C.江南丘陵种植茶树D.吐鲁番种植葡萄

(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

A.气候B.土壤

C.市场需求D.政策

(3)下列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的是(  )

A.气候B.地形

C.土壤D.市场

(4)下列有关农业地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地域自然条件相似的地区,形成的农业生产类型

B.在同一类型的农业地域内,各方面特征完全相同

C.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D.澳大利亚的农业地域类型只有混合农业

(1)A 

(2)C (3)D (4)C [第

(1)题,天然橡胶种植与气候因素关系密切;茶树与土壤关系密切、葡萄种植与光照密切相关;而横断山区地表崎岖,受地形起伏的影响,适于发展立体农业。

(2)题,市场因素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第(3)题,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快。

第(4)题,农业地域是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

[合作探究·攻重难]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师用书独具)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贵妃喜食荔枝,但荔枝的保质期特别短,为了能让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每逢荔枝成熟季节,唐玄宗就下令用驿马从南方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

【思考交流】

1.荔枝为何要从南方运入,而不在北方种植?

提示:

受气候的影响,荔枝这种植被只能在热带地区生长。

2.如今在我国的南方荔枝生产区的生产规模大大扩展了,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主要是因为市场的需求量增大了。

3.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无核荔枝品种,说明了何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提示:

科学技术。

[归纳总结]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主要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据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去分析。

具体总结如下:

②社会经济因素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良种

使单产量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2.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就不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具体案例如下:

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

热量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水源

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地形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立体农业

市场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土壤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技术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3.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等因素在不断变化中,其将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农业区位合理选择的分析思路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将地形、气候因素叠加起来,初步确定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1)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

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

(2)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判断: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地价高低:

一般说来,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所以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乳牛、禽蛋、蔬菜等。

(2)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值大小。

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棉粮等。

(3)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有花卉、蔬菜等。

(4)产品对运输的迫切要求。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易变质,因此,花卉、乳牛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便利的地方。

(5)环境因素。

畜禽养殖不宜靠近飞机场,噪声影响畜禽正常生长。

1.目前,中国是继美国、意大利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番茄酱产区,也是世界第一大番茄酱出口国。

读世界主要番茄酱生产国原料品质情况和价格比较表,回答

(1)~

(2)题。

国家

意大利

土耳其

葡萄牙

美国

中国新疆

茄红素质量(毫克/100克)

40

40

40

40

62

原料番茄价格(美元/吨)

67.50

59.44

60.00

56.00

52.00

(1)番茄酱生产国中,番茄生产最主要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劳动力丰富

C.降水丰沛,雨热同期D.土壤肥沃

(2)中国新疆番茄酱的竞争能力强,是因为(  )

A.质量好、价格低B.接近中亚市场

C.科技投入大D.机械化程度高

(1)A 

(2)A [第

(1)题,材料反映的番茄酱生产国中除我国外,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夏季高温少雨,而我国新疆位于内陆干旱地区,降水少,故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瓜果生产。

(2)题,直接由表格资料得出,我国番茄酱中的茄红素含量最高,而价格最低。

]

2.下图示意厦门市种植业用地面积变化,读图完成

(1)~

(2)题。

【导学号:

17252052】

(1)导致该市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交通

C.科技D.劳动力

(2)下列措施不适合该市农业未来发展的是(  )

A.重视品牌发展,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B.加强示范引领,提升休闲农业层次

C.切实保护耕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创新能力

(1)A 

(2)C [第

(1)题,读图,图中蔬菜、花卉面积变化不大,粮食、油料作物面积减小。

导致该市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市场,A对。

市场是决定农民种植作物类型、面积的主导因素。

交通、科技、劳动力是重要影响因素,B、C、D错。

(2)题,该市农业未来发展要重视品牌发展,建立质量追溯制度,A适合。

加强示范引领,提升休闲农业层次,B适合。

根据图中耕地面积变化,耕地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必然缩小,C不适合,选C。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创新能力,D适合。

]

农业地域的形成

(教师用书独具)

澳大利亚国际农畜牧业展览会于2017年8月在新南威尔士冈尼达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该展自1973年开始举办到今年已经是第45届了,是澳大利亚最具品质、最专业的农畜牧业盛会,也是全球农业畜牧行业的顶级盛会。

新南威尔士位于澳洲东南部,农牧业发达,其农业产品占澳大利亚总产量的1/2,养羊数量占1/3以上,因此冈尼达自然成为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展览中心。

【思考交流】

1.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高原在农业发展中,共同的自然区位优势是什么?

对其农业生产结构有何影响?

提示:

受气候、地形的影响,都有广阔的天然草场,因此农业发展以牧业活动为主。

2.澳大利亚的许多农场,既有小麦种植,又有放牧活动,其经济优势是什么?

提示:

农场中既有粮食种植,又有牧业活动,可以提供饲料供应,也可以让农场主根据市场波动调整种植规模,以获得较高经济收益。

3.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和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都属于混合农业吗?

提示:

我国农耕区饲养家畜、家禽只是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不上规模,因此我国农耕区家畜、家禽饲养不属于混合农业。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种植业和畜牧(渔)业并重,因此属于新颖的混合农业。

[归纳总结] 

1.农业地域的影响因素

2.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区位条件

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其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如下表所示:

区位条件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

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形

地形平坦开阔

土壤

土壤肥沃

水源

东水西调、灌溉条件较好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

交通发达、便利

市场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策

政府鼓励扶持

(2)生产特点

分布

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主营带是墨累—达令盆地

经营方式

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

优点

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③农业有很大的灵活性,市场适应性强

不利条件

水源和灌溉问题

解决措施

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发展

18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

(1)~

(2)题。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河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②

(1)D 

(2)A [第

(1)题,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商品农业,作物除了供牲畜、家庭消耗外,还要面向市场,排除①②;又由于小麦种植与绵羊饲养有生产上的联系,大部分农作物作为饲料饲养绵羊,故④正确,即D项正确。

(2)题,因该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背风坡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因大量引用河水,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盆地因引水漫灌,极易造成盆地土壤盐碱化。

]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固双基]

题组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枣树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土壤pH值在5.0~8.6之间,枣树都能正常生长结果,有著名的“铁杆庄稼”之称。

下图示意我国红枣主产区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

17252053】

1.我国红枣主产区共同的自然条件是(  )

A.水热充足    B.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D.光照充足、日温差大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枣生产国和出口国,主要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等国家的华人居住区,国外非华人市场难以进入。

造成非华人市场难以开拓的主要原因是(  )

A.冷藏保鲜技术差B.交通运输困难

C.贸易壁垒森严D.饮食习惯不同

1.D 2.D [第1题,红枣树主要分布在光照充足、日温差较大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第2题,国外多数国家没有种植红枣的历史,因而各国消费者对红枣的价值了解不全面,也没有食用红枣的习惯,使得国外非华人市场难以进入。

]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3~5题。

3.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雷州半岛D.华北平原

4.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和土壤B.地形和水分

C.光照和湿度D.积温和降水

5.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和水分B.地形和土壤

C.光照和湿度D.市场和政策

3.C 4.B 5.A [第3题,该地区有香蕉、水稻等作物,最有可能位于雷州半岛。

第4题,该区域修筑河堤,开挖鱼塘,发展立体农业,对地形与水分条件进行了改造。

第5题,随海拔的变化,热量、水分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农业类型也发生了变化。

]

题组2 农业地域的形成

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储藏马铃薯不再受欢迎,市场对新鲜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大。

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全年生产、全年供应。

读西南地区马铃薯全年生产表,回答6~8题。

6.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新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B.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C.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D.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7.小春马铃薯播种期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

A.洪涝B.霜冻

C.台风D.光照

8.据表推测,大春马铃薯最可能分布在西南地区的(  )

A.低热河谷地带B.高海拔地区

C.中低海拔地区D.四川盆地

6.A 7.B 8.B [第6题,我国西南地区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热量和水分在垂直方向上分异较明显。

从山麓到山顶,由于温度降低,马铃薯上市的时间逐渐推迟。

故我国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马铃薯上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第7题,从不同品种的马铃薯播种时间来看,小春马铃薯于每年的1月播种,而1月是我国陆地气温最低的月份。

冬季,强烈的寒潮会影响到我国西南地区,造成剧烈降温,产生霜冻,影响马铃薯的播种。

第8题,读表可知,大春马铃薯的生长期最长,说明其生长速度慢,应该分布在温度较低、热量较少的地区,对比四个选项,最可能分布在西南地区的高海拔地区。

]

9.读下图,完成相关要求。

【导学号:

17252054】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某农场土地利用图

(1)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下图中的空白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秸秆 B牧草 C羊粪 D羊毛、羊肉 E增加土壤肥力 F调节小麦、绵羊的生产规模

(2)该农场对市场的适应性较______,收入的波动性较______。

(3)该农场种植的冬小麦收割期在______。

(填入下列选项的代号)

①二三月②五六月

③八九月④十一月和十二月

(4)该地处于____________(地形区)的西侧,降水量较______。

(5)______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为此该国修建了____________水利工程。

【解析】 第

(1)题,分析图中各现象之间的联系,完成生态系统的循环。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场是个良性生态系统,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充分保持土壤的肥力;小麦收割后可放牧绵羊,同时麦田提供了作物秸秆,可作为放牧绵羊的饲料;羊粪可成为麦田的肥料,增加土壤肥力;混合农业属商品农业,其产品如小麦、羊毛、羊肉大多以销售为主。

(2)题,这样的农场经营,农民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有很大的灵活性,对市场价格的波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农民收入的波动性较小。

第(3)题,该农场中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牧羊活动和耕作活动在一年内可交替进行。

答题时要注意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其小麦收割期在十一月和十二月。

第(4)、(5)题,从墨累—达令盆地所处的位置看,它处于大分水岭西侧,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灌溉水源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为此澳大利亚修建了东水西调水利工程。

【答案】 

(1)如图

(2)强 小 (3)④ (4)大分水岭 少 (5)灌溉水源 东水西调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43活动

1.水稻好暖喜湿,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正好满足了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

地中海气候区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水稻将无法生长。

2.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丘陵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丘陵地区的耕作活动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缓坡适宜发展人工草地或果园。

地势较为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地势较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易出现洪涝灾害,可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殖业。

以上各种农业类型共同形成了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3.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变迁主要说明了市场和政策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如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的收益是逐渐增加的。

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

东南沿海地区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价格、需求变化的影响外,还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教材P44活动

1.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在早期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可以改造某些不利的自然条件,使之适宜发展农业生产,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相对减弱,而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2)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对该地区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与法国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冷害少的优势;法国时鲜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近消费市场的优势。

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

2.首先了解家乡农业生产类型、主要作物品种、经营方式、农产品的主要用途等方面的问题,然后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尤其分析市场和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教材P46活动

1.略。

2.归类如下:

自然

气候暖湿、土地肥沃

社会

小麦—牧羊区的形成有悠久的历史,实行“牧者有其地”政策,靠近主要公路、运输便利

经济

开发金矿,耕作业已实现商业化

科技

机械化水平高

3.农业地域是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等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形成过程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政府政策支持是混合农业形成的基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是商品化生产的条件,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使大规模经营成为可能,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措施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