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4971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docx

中考历史政治答题技巧大全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一、时间的分配

现在中考历史时间是60分钟,所以时间分配要合理。

如果太快,极有可能因没

有认真审题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试卷。

因此,

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二、历史解题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必须要保证选择题的准确率,这是得高分的基本前提。

▲如何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呢?

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

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2、注意分析题干和题肢的关系,有的题肢的内容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

不能选。

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多读几遍,找到关键的字句去分析,把明显的

错误选项排除掉,选择与重点字句相关的选项。

3、有的是反向选择的要注意,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这要特别注

意。

4、不要凭经验答题,说不准题目跟你做过的题目考察的角度不同。

凭自己所掌

握的知识仔细答题。

5、选择题选好以后,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要改动,相信你的第一感觉。

(二)非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带着问题读材料2、重视材料出处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5、规范做答

 

如何分析材料?

如何解答材料题?

总的而言可从三步入手:

一读:

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

也就是阅读的内容。

二是如何读?

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

出处这些内容。

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

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

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却有讲究。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感觉在读题环节中,先读设问,

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

也节约时间。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

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

原因有三:

一是先读

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

惧怕心理,影响答题。

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

个主题来设问的。

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

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

然后再带着问

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

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

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

料。

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

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

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

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

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

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正所谓“材料在书外,

答案在书内”。

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

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

了。

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

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

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

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答:

解题的落脚点

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

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

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

 

什么”,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

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

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

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

再下笔。

3、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

下面尝试性归类几种材料题,并结合中考试题介绍一下解答思路:

历史材料题基本上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

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

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

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

以按照前面的“一读”“二想”“三答”三步来入手。

前面已分析了,在此不

再累述。

(2007年·荆州市)13.阅读材料:

材料一:

应准添设下开各处,定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从事商业、工业制

作:

(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

(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

浙江省杭州府。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

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两国政府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

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摘自《中日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

 

日)

回答:

(1)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较,《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开放

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

(2分)

(2)在材料二中,中日两国达成了哪些共识?

(2分)

(3)回顾中日两国近现代的外交史实,你得到的最主要的启示是什么?

(2

分)

二、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象(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

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它不仅融阅读、判断、理

解及阐释本质和内在联系为一体,而且因其材料精炼、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

而阅读量小等特有优势,成为中考测试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1、单纯表格型

(2006年·沈阳市课改区历史与社会)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增长情况简表

时间

产量

国别

1870年

1913年

英国11220万

62万吨14980万1501万吨

法国1290万吨

8万吨4080万吨510万吨

德国2390万吨14万吨19110万2050万吨

美国4250万吨4万吨

57110万3440万吨

材料二:

以下材料引自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括号里的

数字为其所包括的殖民地统计数字

主要经面积(百人口(百铁路生铁纱锭商船

万平方万人)

公里)

(千公(百万(百万(百万

区域

中欧

里)

吨)

15

锭)

26

吨)

8

27.6388(146204

(23.6).6)

不列颠28.9(28389(355140

9

51

11

.6)

22

俄国

东亚

美洲

131

389

148

63

8

3

7

1

2

6

12

0.02

14

2

30

379

19

材料三:

下列为某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简表

状工业生产对外贸易缩

失业人

下降

国别

美国

50%

75.5%

70%

约170万

600余万

约300万

德国

40.2%

32.5%

日本

50%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方面的历史现象?

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历史现象?

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状况?

(2分)

(4)结合历史总结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及规律?

(3分)

变化性、对比性和直观性是历史图表材料承载信息最显著的特点。

因此,

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

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

首先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

根据第

(1)问中“材料一反

映了哪两方面的历史现象?

”带着这个设问,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一。

过观察发现,1870年和1913年各国煤钢增长情况大不相同。

1870年时,英国

煤钢总产量远远高于其它国家,是其它几国的总和。

但1913年,占据熬头的是

美国和德国了。

这就是两方面最明显的现象,确定下具体的现象,再分析原因,

然后组织答案。

(2)问与第

(1)问的不同在于“哪两方面”与“哪些方面”。

哪些方面

应是等于或多于两方面。

带着这样的分析去阅读表格。

表格中共有5个经济区

域各个方面情况的详细内容的对比,通过对这5个经济区域情况的分析,就有5

个方面的历史现象。

还可以对其中任何几个经济区域进行对比分析,所以,答

案的范围比较广。

如:

通过对俄与其它各经济区域情况的对比分析,可得出这

样的历史现象,就是:

俄国是几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较缓慢的一个。

确定下

历史现象后,再深入地分析原因,俄国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主要是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不彻底。

其它历史现象的分析也这样进行。

材料三中选取的国家很有代表性,一是美国在美洲,二是德国在欧洲,三

是日本在亚洲。

且这三个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所以,遍及全球且经济下降,

 

工人失业严重。

根据这些读表得出的信息,我们应能确定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

第(4)问,需要综合以上三个表格的内容来做出综合的分析。

在解答图表型材料题时,既要遵循材料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又要结合图

表的特点适当变通,把一般规律与具体分析结合起来,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

己的解答能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近两年中考材料题中,出现了填表材料题,这种材

料题所给出的表格材料是不完整的,需要考生先联系其他内容完成表格,然后

再对完整的表格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种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

例如:

(2007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33.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11分)

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抗击。

在抗击外

敌的战场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如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黄继

光.邱少云……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载入了史册,并将永远激励后人.启迪

后人。

(1)总结历史,完成表格。

(3分)

人物

主要事迹

收复新疆

共同意义

林则徐

左宗棠

黄继光

(2)在近代史上抗击外敌的事件中,中国军队往往付出重大代价,却大多

以失败告终,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4分)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

请综合上述问题,谈谈怎样才

能取得抗击外敌入侵的胜利。

(4分)

2、文、图、表混合型材料题

此类型题的特点是文字材料、表格材料或图片材料同时呈现,这类试题对

学生考查面比较广,如分析表格的能力、识图辨图的能力及理解文字的能力。

例如:

(2006年·河南省)三、材料解析题

要求:

分析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1958年的一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文章(见下图),在此

后一个多月时间里,人民公社很快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起来。

材料四:

1978年冬,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立下一张把人民公社

的集体土地“包产到户”的契约。

他们苦干了一年,1979年粮食获得大丰收。

这种“分田包产到户”的做法,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全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如何?

(1分)

(2)运用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全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分)

(3)根据材料四,说出材料二中小岗村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分)

(4)如果让你搜集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变化的

翔实资料.你可以采用哪些途径?

(1分)

解析:

面对这类混合型材料题时,要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不管是表格、

图片、还是文字,都要通过各种方法找到有效信息,然后按照“一读”、“二想”、

“三答”的步骤进行解答。

三、开放型材料题

所谓的开放性,一是指所选材料大多脱离教科书,尽可能的新颖,贴近生

活,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

二是指试题的设问尽可能的“彻底”开放,“不限定”

范围,答案也非唯一性,这是开放型材料题的本质特点。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制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

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

材料来源无

法预知,但考生应当认识一点:

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

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

所考问

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

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2006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试题

33、探究与实践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

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

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

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

 

(1)红军为什么要“远征”?

(1分)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

(3

分)

(2)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体现。

请你围绕“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写出能体现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古训(可以是诗句、成

语、对联、谚语、俗语等形式。

至少两条,共4分)。

(3)为在全社会倡导学习、践行“八荣八耻”,你校开展“知荣明耻,从

我先行”倡议活动。

请你完成倡议书提纲的相关内容。

(写出两条,共4分)

我们倡议:

第一、

第二、

第三、

此题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第

(2)和第(3)问上。

这两问能够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将自己在历史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自身的体会、感想结

合起来,以达到升华认识、指导今后的行动的目的。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

应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除上述类型外,材料题还有很多其他呈现方式,在此不一一罗列。

(4)通常每题的最后一问是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遇到诸如给我们什么启示或

者认识的,一定要回过头看看材料,根据每个材料的中心意思答题.遇到我们中

学生怎么做的,通常是从我们怎么想和打算怎么做的角度答题。

一定不能脱离

材料,同时每题的前言也会对此类题目有提示作用。

▲问答题解答思路和方法

1、审题是前提明确题目要求,注意题干和设问的限定条件。

2、答题是关键,按问而答。

问答题是采点给分,所以后面的分值就是给你提示

本题有几个答题角度。

3、如果一小题当中有两小问或更多小问,而你对自己的答案不是很明确的话,

就不要写清楚是哪一小问的答案,直接在那一题的相应位置写上你所有的答案。

4、因为是使用答题卷,答题下笔前一定要看清答题的区域,不要超出规定的答

题区域范围。

字一定要写工整、清晰。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主观性试题,旨在使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从未学过的历史资料中发现、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的

认识、评价等解析问题的能力。

此类题以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教材重点作

为命题材料。

从不同角度设置问题,要求学生从多方位进行思考。

试题的答案

不是集中在某节课某框题的某个知识点上,而是分布在几课、多个知识点上,

尤其体现在材料综合题上,更具有一定的知识跨度。

这种题型有较大难度,考

生背教材的“条条”,照搬现成答案是不行的。

考试时学生对这种题型往往无

所适从。

通过平时教学的大量实践我认为解析历史材料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着手。

第一、首先看材料设置的问题是什么,切忌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

统的解析材料题的方法是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

如果提供的材料较难理解,

尤其是文言文和翻译过来的外文资料,学生往往难以读懂,这样就无从下手。

但如果先看问题,掌握所设置的问题的具体要求,例如要求回答背景、原因、

过程、本质含义、真实目的、主张、评价、危害、影响等,这样就可以带着“问

题信息”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材料,我们就明确了应该回答哪些内容以及在阅读

材料时应该留意收集哪些“问题信息”,而且这样做可谓省时省力,尤其是在

考试时可以节约时间。

第二、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抛开材料,“另起炉灶”凭感觉和已掌

 

握的相关知识答题。

现在的开放性试题往往有多个题眼,并沿着题眼指示的方

向深入思考。

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搜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

料处理”的过程。

这是解析材料题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要从材料中所反映的

基本史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由此进一步

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接着在此基础上,区分出材料反映的史实与作者观点的差

异,由此确定作者的基本立场、价值取向以及观点正确与否。

第三、要紧密结合教材知识设计答题角度,确定答案要点,切忌单靠所提

供的材料答题。

“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

我们

在完成获取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之后,必须结合从教材中所学内容,进行

知识衔接,完成知识迁移,并对相关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一步筛选出

有效信息,切忌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也是解析材料题的关键步骤

之一。

第四、材料分析题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最后一问多是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

实际谈认识。

这类习题能发挥学生在考试中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考生的知识

储备和潜力,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以鼓励考生的创新。

它鼓励考生多路畅想、发挥思维,勇于创新。

答案的多元性和评分的采意性大

大加强。

考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试题特定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精心提

炼、仔细整理、紧密组合问题的答案。

第五、总结答案时要注意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切忌答非所问,杂乱无章,

辞不达意。

材料处理和知识迁移的最终目标是运用材料和已学内容对有关问题

进行说明、论证,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们要首先对所设问题进一步审清、

审准。

然后,结合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对题目所设问题

进行解答。

要求问什么就回答什么,文字表达上也要注意语言精练、表达准确。

 

如何分析材料?

我们现在的材料大致有三种类型:

文字型材料题、图文结合型材料题、表格型

材料题。

(1)文字型:

找层次性的标点符号,如句号或者分号,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句话,

总结出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找出每句话之间的关系或联系,最后总结每一个

材料的中心意思。

(2)图片型:

首先大家对书本上的所有的图片要熟悉,看到图片应该想到跟图

片相关的事件的背景、经过,内容、作用、影响等等相关的内容。

不能只看图

片的本身,要看到跟图片相关的所有历史信息。

(3)表格型:

主要是比较数字的变化,要透过数字看到背后的历史信息。

主要

是横比和竖比资料的变化。

(4)通常每题的最后一问是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遇到诸如给我们什么启示

或者认识的,一定要回过头看看材料,根据每个材料的中心意思答题.遇到我们

中学生怎么做的,通常是从我们怎么想和打算怎么做的角度答题。

一定不能脱

离材料,同时每题的前言也会对此类题目有提示作用。

▲问答题解答思路和方法

1、审题是前提明确题目要求,注意题干和设问的限定条件。

2、答题是关键,按问而答。

问答题是采点给分,所以后面的分值就是给你提示

本题有几个答题角度。

3、如果一小题当中有两小问或更多小问,而你对自己的答案不是很明确的话,

就不要写清楚是哪一小问的答案,直接在那一题的相应位置写上你有的答案。

4、因为是使用答题卷,答题下笔前一定要看清答题的区域,不要超出规定的

答题区域范围。

字一定要写工整、清晰。

友情提醒:

遇到棘手的不要气馁,容易的不要得意忘形,一切以平常心对待!

中考政治答题技巧

一、“两步”巧解——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由题干和选项组成。

解答选择题应做到:

首先,审好题,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和关键。

一要审清试题的要求,即看清楚题目要求,是要求选出正确答案还是错误答案;

二要审题干,通过读题干,准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考查意图和要求;

三要审问题,即审清题干的问法是什么?

通常选择题的问法有:

“结果”、“说明”、

“表明”、“标志”、“原因”------等,要仔细分析后才能选出正确的选项。

其次,分析备选答案,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

一是要逐个分析备选答案的内涵,把握其内在的意义;

二是要分析备选答案和题干之间的关系,对其关系要结合具体的材料、情景作进一步分

析,在答题时,有意识地将题干和备选答案联系起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

找出

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同时,还要掌握排除法、筛选法等不同将解题技巧。

二、“三步”巧解——辨析题

辨析题的解答可分三步:

辨——析——结

1、“辨”,即准确判断。

如果观点是正确的,首先应肯定观点的正确性;如果观点是错误或片面的,首先应指出

观点是错误或片面的,然后写出正确的观点。

2、“析”,即陈述理由。

如果观点是正确的,我们可以从“为什么正确”的角度分析;如果观点是错误的,我们

可以从“正确的观点是什么,原观点为什么错误”的角度分析;如果观点是片面的我们可以

从“哪部分是正确的,为什么正确,哪部分是错误的,为什么错误”的角度分析。

3、“结”,即归纳总结。

我们要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实际,进行归纳总结,通常落脚在

我们(国家、公民或青少年学生)应怎么做上,适当深化主题。

三、“四步”巧解——简答题

第一步:

认真审题。

先审材料,找出材料的关键词。

概括出材料的中心观点;然后一字一字认真地审读设问,

弄清试题要求。

第二步:

回归教材。

即根据材料的内涵和设问,找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

所找课本上

的观点必须紧扣教材中心,语言简练,面面俱到,点到为止,避免疏漏,无需展开。

第三步:

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时应要点分明,格式规范,书写工整。

第四步:

查缺补漏。

答完题后,及时检查,是答好题的重要环节。

疏漏的要点及时补上。

总之,简明厄要,

言简意赅。

四、“五步”巧解——分析说明题

A巧解分析说明题的五大要求:

要求一:

认真阅读背景材料,要看懂、看透,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其含义。

要求二:

仔细审题,精心思考背景材料与所要回答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明确题意。

要求三:

注意知识对应,事理结合,即观点和材料要有机统一。

要求四:

答题时所用的观点要准确无误。

要求五:

答案要有逻辑性,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要考虑其主次和先后,要做到条理清楚,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准确,语句通顺。

B分析说明题的几种形式:

(一)文字式

解题方法:

1、认真阅读全部材料;

2、带着问题研究材料,对材料的信息进行筛选;

3、将有效信息回归课本,明确所涉及的原理、观点是什么;

4、将课本中的原理、观点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

(二)图表类

解题方法:

1、要学会比较,即纵向比较或横线比较,要能从图表中看出变化或发展趋势,即什么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量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上升或下降);

2、用思想品德术语概括出来,再根据题目的要求运用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