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594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docx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doc

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

第一章总论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2项目区域范围与建设地点11.3项目筹建单位的情况11.4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42.1项目建设背景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2.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5第三章项目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73.1主要建设内容及地点73.2项目建设规模103.3项目建设期限11第四章项目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124.1投资预算编制依据及说明124.2项目总投资估算124.3流动资金估算13第五章项目技术工艺及人员培训145.1项目技术工艺145.2人员培训14第六章项目环保评价166.1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评价166.2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16第七章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度计划187.1项目组织管理制度建设187.2质量保证体系建设187.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19第八章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208.1经济效益评价依据208.2基础数据208.3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218.4敏感性分析248.5社会效益分析248.6经济评价综合结论25第九章结论26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呼玛县农村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有限公司1.2项目区域范围与建设地点1、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建在呼玛县所辖的呼玛镇、韩家园镇、三卡乡。

2、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建在呼玛镇。

1.3项目筹建单位的情况1.4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4.1编制依据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东北[2010]2950号文件);2、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文件);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4、关于做好2011年资源型城市专项的通知(黑发改振兴[2011]87号文件);5呼玛县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9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9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8、大兴安岭呼玛对俄经济贸易合作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9、国家、部、省、地区现行有关标准、规范;10、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的有关规范要求;11、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数据和资料;1.4.2编制范围1、项目建设背景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项目建设内容4、项目建设的环境5、项目的组织机构和进度设想6、项目的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1.5结论1.建设农村产业化基地是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基础上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市场提供无公害农副产品,是符合当前国家和我省农业产业政策的。

2.项目区环境条件好、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可充分发展多种农业项目。

本项目从现代农业生态示范考虑各子项目的综合开发利用,使项目总体上产生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3.本项目各子项均引进良种栽培,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依托科研院校不断更新,做到高投入、高效益,在调整生态生产模式的同时,发展深加工,形成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项目拟生产优质农副产品为主,全面开发无公害、有机食品及畜牧良种,供应大中城市市场及辐射周边区域,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4.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财务评价指标均高于一般农业项目,项目是可行的。

5.建议项目必须有规划,按规划组织较强的班子负责实施,技术上一定要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指导,在实施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种植养殖的品种,注重生态,保护环境。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以保护人类自身安全和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绿色行动”日渐引起全人类的关注,各国相继推出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等等。

我国在结合具体国情,考察相关技术,标准及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绿色有机食品。

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不仅满足人们对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需求,更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繁荣的举措。

是我国在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竟争与合作,加快农业产业生产经营水平,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增强农业竟争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有机”表示产品是根据有机生产标准生产且经过正式确立的认证机构或管理当局认证。

有机农业的基础是尽量少地使用外部进料,避免使用合成肥料和杀虫剂。

有机食品的经营者、加工者及零售商应遵守维持有机农业产品完整性的标准。

有机农业的首要目标是使土壤生命、植物、动物和人这些相互依存的生态群落的健康和生产力达到最优化。

有机生产的田间、制作、储运、标识及销售等各阶段设立了原则。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我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农产品种类多,地方传统特色食品丰富,适宜开发,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呼玛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地利”优势,因“市”利导,利用国家食品行业发展的良机,突出食品特色产业,确定了产业调整的切入点,这就是绿色食品的加工。

经长期考察、论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豆、小麦、马铃薯、食用菌、蔬菜等绿色食品,填补了呼玛县绿色食品行业之空白。

呼玛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纲要明确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组成部分,扶持鼓励贫困山区合理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发展商品生产走向市场。

实施绿色食品技改扩建项目,能够直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可以为全县种植业、养殖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为呼玛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开发绿色食品,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以产业经营为中心,走公司十科技十农户促进区域发展的路子,挖掘传统产品优势,促进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是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

因此,抓住机遇建设无公害大豆、小麦、马铃薯、食用菌、蔬菜等加工项目,既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又发挥传统资源优势,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因此,开发绿色食品项目十分必要的。

2.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2.3.1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快更好地发展。

本项目充分利用我县生态资源优势,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重点产业之一。

2.3.2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呼玛县位于黑龙江省的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50°49′20″至52°53′58″,东经125°03′20″至127°01′30″。

全县总面积14335平方公里。

我县地处北温带边缘,海拔664米,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80120天,年平均降水460毫米,有效积温1800℃2100℃。

全县人口近6万人,农业人口仅2.5万,农业人口不足总人口数的50,人员流动、物业流动少,无大型工矿企业,水、土、大气无任何污染。

全县有耕地面积112万亩,已被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面积18万亩。

农业开发较晚,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化肥、农药施用量少,危害性残留低。

全县林地面积1721.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0.1,林田交错,形成了天然屏障,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低。

雨热同季,适合各种冷凉型农作物生长和各种北方林下特有植物和药材的繁育,野生食用菌类及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品种丰富,更有慢山遍野的野生蔬菜和野生浆果、坚果,其蕴藏量可观,加以合理的利用,产品质量极佳。

由于我县自然条件已初步具备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只要正确规范、稍加引导、重点扶持,就会很快形成批量生产。

第三章项目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3.1主要建设内容及地点3.1.1项目建设地点经过实地考察论证,比较呼玛县近郊各地实际情况后,本项目把呼玛县辖区内的呼玛镇、韩家园镇、三卡乡规划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在呼玛镇内建设农业产业加工基地,规划面积一万亩,在保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尽量发挥产业基地的作用,突出科技特色,建设以生态科技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业产业基地。

3.1.2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1)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面积为100万亩,规划为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等标准化生产基地,按生态农业模式的要求,科学、合理种植,并配备节水灌溉设施。

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生产过程的控制制度,制度如下1、建立基地生产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县、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县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应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基地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

二是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并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

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三是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范围、基地面积、基地建设单位、基地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

四是建立生产管理档案,统一农户生产档案,统一田间管理记录。

2、建立基地生产投入品(生产资料)管理制度。

一是在“五统一”的基础上,各单元基地、农户填写好绿色食品(大豆、玉米、小麦)生产资料卡,建立绿色食品基地生产农事操作和生产资料档案。

二是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三是建立基地生产投入品公告制度。

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3、建立技术指导和推广制度。

一是以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体,组建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

二是建立乡镇(场)、村、示范户三级技术服务网络。

三是建立示范基地。

4、建立技术培训制度。

一是通过培训使基地农户每户至少有一人基本掌握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点。

5、建立基地环境保护制度。

一是加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开展基地环境的保护。

不得在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建有污染的工矿企业。

防止工业“三废”对基地的污染。

三是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

四是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更好地保护和改善基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为绿色食品原料的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6、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一是坚持每年一次的验收检查,经常性地督促基地农户对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

二是构建消费监督网。

加大绿色食品的宣传力度,帮助消费者了解绿色食品,逐步建立由消费者组成的社会监督网。

三是建立由相关部门组织监督管理队伍,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记录的监督检查。

四是定期抽检。

由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抽检,对生产过程中,抽检不合格者,加以整改或取消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资格。

对检测不合格的,不得作为绿色食品原料收购。

通过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和全过程质量控制,促进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推动绿色食品事业全面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2)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面积为1万亩,规划为蔬菜加工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畜牧产品加工基地。

1、配套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包装自动生产线。

2、生产设施原料生产加工车间、晾晒场、包装及原料库、成品库等。

3、生产辅助设施锅炉房、配电房、水池、水塔、化验室等。

4、办公生活设施办公室、职工宿舍及生活配套用房等。

5、厂区道路、绿化等。

主要建构设施结构特征、面积及工程量(详见下表)主要建、构设施结构特征、面积及工程量表序号名称建设规模或面积建设要求或结构工程总费(万元)备注1晾晒场10000m2混泥土地面502加工车间10000m2砖混10003成品包装车间5000m2砖混5004配电房100m2砖混105水井水塔一座206化验室200m2砖混207原料库5000m2砖木5008成品库、副产品库5000m2砖木5009办公室1000m2砖混10010职工宿舍及生活配套用房5000m2砖混50011厂区道路绿化1000m2砖混地面1512围墙390m4总计32193.2项目建设规模3.2.1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合理性的理由与依据本项目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让农民实实在在的体会到种植黄豆和马铃薯、蔬菜带来的显著效益,大大提高的积极性。

考虑加工设备能力的合理匹配和技术条件及原料供给情况,确定本项目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3.2.2建设规模产业化基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组织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按现代农业生态产业模式安排规划第一蔬菜产业。

第二农产品产业。

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总面积1万亩,按生态农业模式的要求,科学、合理的选择种植品种、规模、生态链。

1、无公害蔬菜加工基地,年加工蔬菜1万吨;2、建设大豆深加工生产设施,年加工大豆10万吨;建设马铃薯加工生产设施,年加工马铃薯5万吨;3.2.3产品方案本项目产品方案为年产无公害蔬菜1万吨,大豆油1万吨,马铃薯淀粉1万吨。

3.3项目建设期限根据本项目建设内容,确定本项目期限为3年,第一年主要进行项目设计及审批,完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设备购置、安装、调试,第二年投产并实现设计产量一半;第三年达产达效。

第四章项目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4.1投资预算编制依据及说明4.1.1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项目建议书阶段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4.1.2本投资估算的产品生产规模为10万吨/年,土地征用补偿费已全部计入。

4.1.3设备购置(含运输费用)、安装及调试费用,土地征用补偿费等费用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计入。

4.1.4其它费用按照黑龙江省工程建设其它费用有关规定(黑龙江省计划委员会设计〔1998〕091号文)计算。

4.1.5根据国家财政部有关规定,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4.1.6基本预备率为5。

4.1.7价差预备费用为零。

4.2项目总投资估算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6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流动1000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100万元。

4.2.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为50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500万元,供电设施、机械及配套设备生产线投资1000万元,其它费用370万元,预备费用230万元。

具体详见本章后附投资估算表和第三章主要设备及仪器清单。

4.3流动资金估算本项目流动资金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计算。

经计算,本项目流动资金为1000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为100万元,占全部流动资金的10。

4.3.1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资金来源及筹措方案如下项目建设单位的自有资金3600万元,占总投资的60。

申请银行贷款2400万元,占总投资的40。

第五章项目技术工艺及人员培训5.1项目技术工艺本项目生产技术工艺是按照民间传统生产工艺,采用现代先进设备生产,生产工艺成熟可靠,产品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5.1.3产品包装①成品包装标准成品包装分大计量包装和小计量包装两大类。

②包装车间要安全卫生,有消毒设施。

5.1.4产品检验计量要求A、直观检测是对产品用肉眼观看成色。

B、仪器检验主要是进行温度和主要成分抽检等。

C、出厂检验每班次1-3次,形式检验每两月进行一次。

②计量用TCT-100型台秤。

5.1.5项目设施方案略5.2人员培训本项目共需用工200人,其中技术工人10人,普工170人,管理人员20人,为了保证项目顺利投产和产品质量,减少浪费,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培训,公司决定在现有技术力量的基础上,培训一批技术骨干,由技术骨干负责关键生产环节,为此,公司采用以下培训计划。

①选派10名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到哈尔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监督检验所学习食品化验检测技术,取得上岗资格证。

②选派10名人员到哈尔滨食品研究所学习大豆、玉米、马铃薯等系列产品生产技术。

③选派10名人员到设备供应商厂家学习设备操作和维修。

通过以上人员培训,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打造现代企业奠定了基础。

第六章项目环保评价6.1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评价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有废水(生产废水、生活废水)、废渣(豆渣、马铃薯渣、玉米渣、煤渣)、废气、噪声、无有毒、有害气体和固体废物排放,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6.2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①加强废气污染防治。

生产废气应满足人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污染(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

②加强噪声防治。

选用低噪声设备,对高噪声源采取隔音、基础减震等降噪措施,保证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标准。

③加强污染处理。

厂内生活污水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后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若外排,必采取A2/O或化学生物法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④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处置。

⑤要将清洁生产贯穿项目生产的全过程,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制定和完善产品能耗指标,切实减少“三废”排放量,努力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

⑥为了保护良好的生产环境,工厂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兴花植木,优化厂区环境。

第七章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度计划7.1项目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企业管理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科技型企业有关规定执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各部门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在奖惩制度约束下,各部门工作任务和责任明确。

企业设有行政办公室、技术开发科(质检科)、供销科、财务科。

行政办公室负责公司一切行政事务,生产安排调度。

技术开发部负责技术创新、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培训。

质检科负责产品质量检测、化验分析。

供销科负责原料购进,产品销售,财务科负责帐务、资金管理、统计、报表。

各科室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生产技术操作规范、供应、销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工作。

7.2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绿色食品是一种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它不仅在于能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营养成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还在于面对整个世界愈来愈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城乡人民身体健康,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都有专门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它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加工操作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卫生指标,包装、储存、保鲜、运输、销售控制和其它有关标准,公司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专设质检科、化验室、购置先进的检验化验设备对入库原料、出库的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化验,全方位进行质量监督、跟踪,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7.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二〇一二年三月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论证工作。

二〇一二年五月完成项目报批工作。

二〇一二年四月至二〇一二年六月完成项目设计和规划报批工作。

二〇一二年六月至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完成订购生产设备、修建厂房、沉淀池等工作。

二〇一二年七至十一月完成厂房主体建设工作。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至二〇一三年三月安装生产设备、员工培训工作。

二〇一三年五月购买原材料进行调试生产。

二〇一三年七月进行项目竣工验收。

第八章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8.1经济效益评价依据本项目经济评价依据国家发改、建设部2006年颁布实施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及国家目前最新的财税制度和行业有关规定。

8.2基础数据A、本项目基准折现率设定为12。

B、本项目计算期定为11年,其中建设期1年,生产经营期10年。

C、本项目生产负荷为生产第1年为50,第2年为100。

D、本项目流动借款年利率为9.127,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使用计划及资金筹措数据详见经济评价附表。

E、本项目销售税金、增值税、所得税率如下增值税率为13,城乡建设税为增值税的7,教育费附加为增值税的3,所得税率为33,销售税金、增值税、所得税数据详见经济评价附表。

F、本项目总成本费用数据详见经济评价附表。

G、本项目人员200人,其中一般职工170人,平均工资标准(含住房公积金、养老金和医疗保险金“三金”)为18000元/人、年人、管理及技术人员30人,平均工资(含住房公积金、养老金和医疗保险“三金”)为24000元/人、年。

福利费为工资总额的14。

工资及福利费数据详见经济评价附表。

H、项目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料平均收购价为大豆3500元/吨、小麦2000元/吨、玉米2100元/吨。

本项目燃料、动力、水及辅助消耗按每吨产品200元计。

I、本项目维修费用为固定资产原值的2.5,维修费用数据详见经济评价附表。

J、本项目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平均年折旧法计算。

固定资产折旧数据详见经济评价附表。

K、本项目无形资产、递形资产推销年限如下无形资产10年,递延资产5年。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数据详见经济评价附表。

L、本项目其它管理费用取消费收入的2,其它制造费用取销售收入的1,其它销售费用销售收入的6。

其他销售、制造、管理费用数据详见经济评价附表。

M、本项目加工厂土地征用费100万元。

N、本项目年销收入如下本项目产品价格在充分考虑市场竞争和批量销售及今后大规模发展带来的因素,本项目产品售价按1万元/吨确定,正常年销售收入为4.1亿元。

8.3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经计算,本项目各财务评价指标如下年平均销售收入为4.1亿元,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为3.5亿元,年平均利润5700万元,年平均上缴所得税为858万元。

A、投资利润率按照方法与参数的规定,投资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利润总额(指年产品销售收入一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一年总成本费用)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投资利润=100本项目投资利润率=(5700/6000)100=95B、产值利润率按照方法与参数的规定,财务内部收益率(FTRR)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投现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产值利润=100本项目投资利润率=(5700/40000)100=14C、财务内部收益率(FTRR)按照方法与参数的规定,财务内部收益率(FTRR)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投现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Σ(CI-CO)t(1FTRR)-t=0T=1(式中CI为现金流入,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