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季札观周乐》古文赏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6015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季札观周乐》古文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言文《季札观周乐》古文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言文《季札观周乐》古文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言文《季札观周乐》古文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言文《季札观周乐》古文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文言文《季札观周乐》古文赏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文言文《季札观周乐》古文赏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文言文《季札观周乐》古文赏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文言文《季札观周乐》古文赏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季札观周乐》古文赏析.docx

《文言文《季札观周乐》古文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季札观周乐》古文赏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季札观周乐》古文赏析.docx

文言文《季札观周乐》古文赏析

《季札观周乐》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

《季札观周乐》讲的是季札出使鲁国,鲁国人为他表演周王室的乐舞。

这是《左传》中一篇特别的文章,它包含了许多文学批评的因素。

季札虽然是对周乐发表评论,其实也就是评论《诗》,因为当时《诗》是入乐的。

马瑞辰说:

“诗三百篇,未有不可入乐者。

……左传:

吴季札请观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并及于十二国。

若非入乐,则十四国之诗,不得统之以周乐也”①

虽然,脱离了音乐的诗或许少了感发作用,而周乐中的舞已不能再现,但毕竟季札评论的周乐,其文字主体还能在《诗经》中看到。

所以我们可以从《季札观周乐》中总结出传统文学批评的一些特点。

【原文】

《季札观周乐》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札来聘①,请观于周乐②。

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③。

曰:

“美哉!

始基之矣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⑤。

”为之歌《邶》《鄘》《卫》⑥。

曰:

“美哉!

渊乎!

忧而不困者也。

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⑦,是其卫风乎?

为之歌《王》⑧,曰:

“美哉!

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

⑨”

为之歌《郑》⑩,曰:

“美哉!

其细已甚⑾,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

为之歌《齐》⑿,曰:

“美哉!

泱泱乎⒀,大风也哉!

表东海者,其大公乎⒁?

国未可量也。

为之歌《豳》⒂,曰:

“美哉!

荡乎⒃!

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⒄?

为之歌《秦》,曰:

“此之谓夏声⒅。

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

其周之旧乎?

为之歌《魏》⒆,曰:

“美哉!

沨沨乎(20)!

大而婉,险而易行(21);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为之歌《唐》(22),曰:

“美哉!

思深哉!

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23)?

不然,何忧之远也?

非令德之后(24),谁能若是?

为之歌《陈》(25),曰:

“国无主,其能久乎?

自《郐》以下(26),无讥焉(27)。

为之歌《小雅》(30),曰:

“美哉!

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

犹有先王之遗民焉!

为之歌《大雅》,曰:

“广哉!

熙熙乎(31)!

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为之歌《颂》(32)

,曰:

“至矣哉!

直而不倨(33),曲而不屈;迩而不偪,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34);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

五声和(35),八风平(36);节有度(37),守有序(38)。

盛德之所同也!

见舞《象箾》、《南籥》者(39),曰:

“美哉!

犹有憾。

见舞《大武》者(40),曰:

“美哉!

周之盛也,其若此乎!

见舞《韶濩》者(41),曰:

“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42)!

胜任之难也。

见舞《大夏》者(43),曰:

“美哉!

勤而不德(44),非禹其谁能修之(45)!

见舞《韶箾》者(46),曰:

“德至矣哉!

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47),如地之无不载也!

虽有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48)

观止矣!

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注释】

①公子札:

即季札.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故又称延陵季子,他是吴王寿梦最小的儿子。

寿梦死,国人欲立季札为王,他固辞不受。

鲁襄公二十九年,到鲁、齐、晋、郑、卫诸国进行访问。

聘:

古代国与国之间派使者访问。

②周乐:

周天子的音乐。

周成王曾把周天子的音乐赐给周公,鲁为周公的后代,所以保存有这套音乐。

③《周南》《召南》:

周及以南诸侯国的歌曲。

现见于《诗经》《国风》。

周、召:

地名,在岐山南部。

岐山是周朝的发源地。

④基:

奠基。

⑤勤而不怨:

劳苦而不怨恨。

⑥《邶》《鄘》《卫》:

殷商地区的歌曲。

现见于《诗经》。

邶,读pèi;鄘,读yōng;卫:

都是诸侯国。

⑦渊:

深远。

卫康叔:

周公的弟弟。

武公:

康叔的九世孙。

传说二人均为卫的贤君。

⑧《王》:

东周首都洛阳一带的歌曲。

⑨周之东:

指周室东迁。

⑩《郑》:

郑地(今河南一带)的歌曲。

⑾细:

乐曲烦琐细碎,季札说这象征着郑国的政令过于烦琐。

⑿《齐》:

齐国(今山东一带)的歌曲。

《诗经》中有《齐风》。

⒀泱泱:

读yāng,弘大之声。

⒁大公:

即姜太公.大,同“太”。

即吕尚。

姓姜。

西周初年为“师”(武官名),也称师尚父。

他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是齐国的始祖。

⒂《豳》:

豳地(今陕西三水、武功县一带)的歌曲。

⒃荡:

坦荡无邪。

⒄周公之东:

指周公东征。

⒅夏声:

华夏的声调。

夏,有大、正的意思。

⒆魏:

诸侯国名,在今山西芮县北。

沨沨(fēng):

轻飘浮动的样子。

(21)险:

不平,这里指乐曲的变化。

(22)唐:

在今山西太原。

晋国开国国君叔虞初封于唐。

(23)陶唐氏:

指帝尧。

晋国是陶唐氏旧地。

(24)令德之后:

美德者的后代,指陶唐氏的后代。

(25)陈:

国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阳。

(26)郐(kuai):

在今河南郑州南,被郑国消灭。

(27)讥:

批评。

(28)《小雅》:

指《诗·小雅》中的诗歌。

(29)先王:

指周代文、武、成、康等王。

(30)《大雅》:

指《诗·大雅》中的诗歌。

(31)熙熙:

和美融洽的样子。

(32)《颂》:

指《诗经》中的《周颂》、《鲁颂》和《商颂》。

(33)倨:

傲慢。

国嗝:

同“逼”,侵逼。

携:

游离。

(34)荒:

过度。

囫处:

安守。

底:

停顿,停滞。

(35)五声:

指宫、商、角、微、羽。

和:

和谐。

(36)八风:

指金、石、丝、竹、翰、土、革、本做成的八类乐器。

(37)节:

节拍。

度:

尺度。

(38)守有序:

乐器演奏有一定次序。

(39)《象萷(xiao)》:

舞名,武舞。

《南籥》(yue):

舞名,文舞。

(40)《大武》:

周武王的乐舞。

(41)《韶濩》:

商汤的乐舞。

(42)惭德:

遗憾,缺憾。

(43)《大夏》:

夏禹的乐舞。

(44)不德:

不自夸有功。

(45)修:

作。

(46)《韶箫》:

虞舜的乐舞。

(47)帱(táo):

覆盖。

(48)蔑:

无,没有。

【白话翻译】

吴公子来(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

(鲁国)派乐人为他演唱《周南》、《召南》,(吴公子)说:

“美!

开创基业啊,还没完成任务啊;勤劳而无怨言啊。

为他演唱《邶》《鄘》《卫》;(吴公子)说:

“美!

悠远啊!

忧郁但不困惑啊。

我听说卫国的康叔、武公的德行是这样,这是卫国的民歌吧?

为他演唱《王》,(他)说:

“美!

思虑但不畏惧,这是周王室东迁吧?

为他演唱《郑》,(他)说:

“美!

它已经太过琐碎了,民力不堪(重负)啊,这是否(征兆)它先灭亡啊?

为他演唱《齐》,(他)说:

“美!

弘大的声音啊,大气的民歌啊!

东方的表率,那就是姜太公吧?

国运未可限量啊。

为他演唱《豳》,(他)说:

“美!

坦荡啊!

欢乐而不荒淫,这是周公前往东方吧?

为他演唱《秦》,(他)说:

“这叫做华夏的声音。

能够传承华夏正统就完美,完美到极至啊!

这是周朝原来的所在吧?

为他演唱《魏》,(他)说:

“美!

婉转悠扬啊!

完美而婉转,险要并有变化;用贤德相辅佐,就是明君啊!

为他演唱《唐》,(他)说:

“美!

思虑深远啊!

他们有(唐尧的遗风)陶唐氏的遗民吧?

不然的话,怎么会思虑得那么远啊?

不是有美好德行的人们的后代,谁能如此啊?

为他演唱《陈》,(他)说:

“国家没有(明)主,它能长久吗?

自从(演唱)《郐》(以后的民歌),(他)没有评论了。

为他演唱《小雅》,(他)说:

“美!

思虑却没贰心,怨恨却不声张,那时周朝的声望(还)很弱小?

还有先朝的(影响)民众啊!

为他演唱《大雅》,(他)说:

“宽广啊!

和乐啊!

曲折却包含正直的内涵,那是文王的德行吧?

为他演唱《颂》,(他)说:

“最高(境界)啊!

正直但不倨傲,曲折但无冤屈;亲近但不侵犯,遥远但不离散;变化但不纵逸靡乱,繁复但不多余;哀怨但不烦愁,欢乐但不荒淫;(有)需求但不匮乏,宽广但不疏散;施舍但不耗费,收取但不贪婪;静处但不迟滞平庸,行动但不放浪。

五音相和,八方平安;节奏适度,遵守法度。

盛德(之象)都是相同的啊!

表演舞蹈《象箾》、《南籥》时,(他)说:

“美!

但还有遗憾。

表演舞蹈《大武》时,(他)说:

“美!

周朝的盛世啊,它就是这样啊!

表演舞蹈《韶濩》时,(他)说:

“圣人的弘德,但还是有瑕疵的啊!

要胜任圣贤是困难的啊。

表演舞蹈《大夏》时,(他)说:

“美!

勤奋却不居功,不是禹还有谁能有这种修养啊!

表演舞蹈《韶箾》时,(他)说:

“德行的最高境界啊!

完美啊,如同天无所不覆盖,地无所不承载啊!

就是再有盛德,也没有比这更高的了。

看全了啊!

如果还(能)有其他的音乐,我不敢请求(相信)了!

【简析】

这世上的事情,真如地覆天翻,此一时,彼一时也!

季礼如此严肃正经、板著面孔一律称为“美好”

的音乐、舞蹈,对今天的多数人来说,恐怕是不忍卒听,不忍卒观。

同样,要是季札听见今日的《同桌的你》一类的流行歌曲,看见迪斯科一类的舞蹈,真不知要气死几回!

毕竟,观念之间有了天壤之别。

在季扎的时代,虽有民间小调、自娱自乐的歌舞,却是登不了大雅之堂——宗庙和朝廷。

平民百姓既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更没有“懂得音乐的耳朵”、“

懂得舞蹈的眼睛”

去接受、欣赏。

受那些大乐大舞。

他们是边缘上的人,永远无缘进入到、参与到达官贵人们的乐歌和乐舞之中去。

也只有达官贵人君子公卿们才会像季札那样把音乐舞蹈看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了不起的大事,才会那么一本正经、恭敬严肃地加以对待。

其实这也不奇怪。

在他们的心目中,音乐舞蹈是礼丁的一部分,是政治上的等级统治的辅助工具,作用就是维护等级制度和政治统治,如同奴仆必须为主子效力、服务一样,因而作歌现舞、只在宗庙和朝廷这两种场所中进行。

老百姓即使削尖了脑袋,也不可能进得去。

我们无法说这样对待音乐和舞蹈有什么好或不好。

这是历史的本来面目,那时拥有话语权力的人的观念就是如此。

他们这样认为,也就照此去做。

做了之后还要大发议论,一定要从中挖掘出深刻的含义来。

比如《诗经》中的那些

“国风”

,不过是西周时各地方上的民间歌谣,平民百姓在劳作之余有感而发,率兴而作,哪里想得到什么圣人天子、治理下民、德行仁政之类!

男女之间倾诉爱慕之情,征夫怨妇抒发内心的忧伤,辛勤劳作的农民表达对剥削者的不满和愤恨,同君子大人们心中所想的有什么必然联系?

所以,季札的评论,以及后来儒生们的评论,不过是他们自己以自己的观念,先入为主地附会而已。

一首《关睢》,本来在这的是男欢女爱的爱情追求,却被解释为赞美

“后妃之德”!

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是触目惊心和可笑的。

照我们的观念,再也不可能像季扎那样去理解音乐和舞蹈,不可能板著面孔拿它们作说教的工具。

政治制度的好坏,同音乐舞蹈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懂音乐舞蹈的人当中有好人,也有坏人;不懂音乐舞蹈的人当中也有好人和坏人。

世事人情的复杂多变,哪里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去硬性框定?

我们更愿意相信,音乐和舞蹈是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

它们让人们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它们也让人通过自娱自乐来获得精神的轻松和解脱;它们也可以表达我们对天地人的思索;它们也可以表达我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索和追寻。

阳春白雪当然使我们高雅,而我们也不拒绝下里巴人。

【文学与政教】

中国的文学一开始就很重视同政教的关系,这在文学没取得独立地位,获得自觉发展的早期,更是如此。

《诗经》最先并非作为纯文学作品出现,相反的,它有具体实际的使用场合。

比如“春秋时政治、外交场合公卿大夫‘赋诗言志’颇为盛行,赋诗者借用现成诗句断章取义,暗示自己的情志。

公卿大夫交谈,也常引用某些诗句”。

并且,诗的采集,是有意识为政教服务的。

“古者天子命史采诗谣,以观民风”,“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故曰:

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文学既然重视其社会功用,文学批评自然也强调政治教化。

这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文学作品有感染力量,能‘感发意志’,这就是兴。

读者从文学作品中可以‘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这就是观。

群是指‘群居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砥砺。

怨是指‘怨刺上政’,以促使政治改善。

从季札对周乐的评论看,他正是把音乐(文学)和政教结合起来了。

他认为政治的治乱会对音乐(文学)发生影响,也就是说可以通过音乐(文学)去“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

因为政治的治乱会影响人,而人的思想感情又会反映到音乐(文学)中来。

所以季札能从《周南》、《召南》中听出“勤而不怨”,《邶》、《鄘》、《卫》中听出“忧而不困”。

音乐(文学)对政治也有反作用。

可以“群居相切磋”,互相启发;可以“怨刺上政”,以促使政治改善。

当然不好的音乐(文学)也会加速政治的败坏,所以孔子要放郑声,季札也从《郑》中听出“其细也甚,民弗堪也”,认为“是其先亡乎?

”但必须指出并不是真的有所谓亡国之音,而是靡靡之音助长了荒淫享乐的社会风气,从而使得政治败坏,以致亡国。

有人片面地夸大了音乐(文学)对政治的反作用,认为音乐(文学)可以亡国,从而把对音乐(文学)的评论引入到神秘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