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6172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9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docx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期末复习上doc

 

绪论

第一章

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一、什么是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analyticalchemistry)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关于测定物质的质与量的科学。

二、分析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分析化学需要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才能互相促进

1、分析化学受益于其他学科的发展成就,分析化学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一起层岀不穷,并已在实践中获得应用。

2、分析化学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关于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含量的必需信息,从而成为这些学科发展的数据源。

三、分析化学的作用

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制定各种检测方法和标准,进行质量监测和控制,并将其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

2、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分析化学的需求增加和要求提高,分析化学必须与其他学科相互合作,在新的硏究领域从事开拓性的工作;为相关学科的发展建立新的测试方法;为突发事件提供快速应急监控手段。

第二节分析化学的内容

一、分析化学得分类

1、按彳勝分: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2、按分析对象分:

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化分析和药物分析

3、按分析方法的原理分:

化学分析法(主要有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

4、按分析对象(试样)的质量分

常量分析

>0.1g

半微量分分析

0・01~0・lg

微量分析

O.OOl-O.Olg

超微量分析

常量组分分析

1%-100%

小组组分分析

0.01%-1.0%

痕析

<0.01%

超痕量分析

二、分析方法的选择

分析工作者应根据试样的复杂性、试样的质量和被测组分的含量,以及对测定结果所要求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等选择最适宜的方法,以满足具体分析工作的要求。

三、如何学习好分析化学

1、正确理解分析化学得课程体系

2、分析化学工作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

3、理你联系实际,掌握分析化学的内涵

第三节分析化学发展简史

分析化学学科的形成

二、分析化学学科的变革

第一次变革:

经典分析化学

第二次变革:

近代分析化学

第三次变革:

现代分析化学

第四节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一、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对象

无机分析

有机分析

DNA分析

蛋白质分析手性药物分析环境有害物质分析生命相关物质分析

分析对象的数量级

常量、微量、痕量

单细胞、单分子

分析硏究体系

简单体系

>

生物、环境体系

分析研究区间

主体分析

溥层、表面、界面微区及形态分析

分析仪器

人工操作、大型和

离线检测

~1

智能化、小型化、仪器联用和在线实时佥测

分析对象的损伤

破坏性检测

无损及遥测

二、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

1、极端条件下的分析测试

2、痕量活性物质的在线、原位和实时分析

3、功能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4、联用技术与联用仪器的使用

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

定量分析工作包括下列步骤:

①试样的采取与制备;②试样的预处理;③干扰组分的掩蔽与分离;④测定;⑤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评价。

第二节分析试样的采取与制备

采取试样的一般原则

1、

采样刖必须进行现场勘查并收集有关资料,详细了解米样对象及其周围的环境等。

2、

采样的试样必须具有代表性,即试样的组分必须能够代表物料整体的平均组成。

3、

根据试样的性质和分析测定的要求确定采样量。

4、

为了避免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形态、价态或含量等发生变化,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保存试样。

固体试样米取

(-)

矿石试样

1、

采样点的布设

2、固体试样湿存水的去处

3、固体试样的制备

欲将采取的固体试样制备成量少且高度均匀的分析试样,需经过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分四个步骤。

缩分:

将一破碎、过筛后的原始试样进一步破碎、过筛并逐步缩小其量的过程叫做

缩分常用四分法。

公式:

m=Kdam为缩分岀试样的最小质量(kg);d为试样颗

粒的最大直径(mm);«与a为经验常数,根据物料的均匀程度和易破碎程度而定。

(二)土壤试样

1、采样点的布设

面积较小,地势平坦且土壤较均匀的地块,可采用梅花形布点法;

面积中等,地形开阔但土壤较不均匀的地块,宜采用棋盘式布点法;

地块面积较大,地势不太平坦,土壤也不均匀的应采用蛇形布点法。

2、采样时间

一般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取样

3、采样深度

土壤剖面按层次取样时,必须自下而上分层取样。

4、采样量

—般要求1kg左右。

5、保存

土壤试样宜保存在玻璃及聚乙烯塑料容器中,应尽量避免日光、潮湿、高温和酸碱气体等的影响。

(三)金属或金属制品

采取时应先将表面清理,然后用刚钻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深度钻取碎屑混合均匀,作为分析试样。

(四)粉状或松散物料试样

三、液体试样的采集和保存

1、采样点的设置

2、采样设备

3、水样的保存

(1)贮藏水样的容器

选择化学性质稳定性好的容器贮存水样。

(2)水样贮存时间

因此采样和分析时间的间隔越短,分析结果越可靠。

(3)水样的保存方法

1、冷冻或冷藏:

温度一般控制在4°C以下。

2、加入化学试剂,所加的化学试剂与水样的性质和测定项目有关,其基本要求是不干扰对待测物的测定。

四、气体试样的采取

1・采样点的布设原理

2採样方法

(1)直接采样法

(2)浓缩采样法

五、生物试样的采取与制备

(-)植物试样的采样与制备

1•采样点的布设

常用梅花形布点法或平行交叉布点法。

2採样量

一般植物干重试样要求lkg,如果用新鲜试样,以含水量80%~90%计,测定鲜样至少5kg。

3•植物试样的制备

(2)动物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1•血液

2•尿液

3•毛发和指甲

第二节分析试样的预处理

分解试样必须注意:

1试样分解必须安全,处理后的溶液中不得残留原试样的细屑或粉末;

2在试样分解过程中不损失待测组分;

3不应引入待测组分和干扰组分物质。

—、无机试样的分解

(1)溶解法

1.水溶法

对可溶性的无机盐直接用水溶解制成试液。

2.酸溶性

利用酸性溶剂的酸性、氧化还原性和形成络合物的作用使试样溶解,常用的酸性溶剂如下:

⑴盐酸(HCI)

⑵硝酸(HNO3)

⑶硫酸(H2SO4)

⑷磷酸(h3po4)

⑸咼氯酸(HCIO4)

⑹氢氟酸(HF)

3.碱溶法

碱溶法的溶剂主要为NaOH和KOH溶液。

(2)熔融法

1.酸熔法

酸熔法用于碱性试样的分解,常用的酸性熔剂有©S04及khso4.

2.碱熔法

碱熔法用于酸性试样的分解,常用的碱性熔剂有:

(i)Na2CO3和K2CO3

⑵Na2O2

(3)NaOH和KOH

(3)烧结法

烧结法又叫做半熔法,此法是将试样与试剂混合,小心加热至熔结。

二、有机试样的分解

(_)干式灰化法

主要包括垃竭灰化法、氧瓶燃烧法、燃烧i去和低温灰化法。

干式灰化法的优点是不加人(或加入少量)试剂,避免了由外部引入杂质,而且方法简单;其不足是因为少数元素挥发或器壁上沾浮着金属可能造成损失。

(二)湿式消化法

湿式消化法的优点是速度快,缺点是因为加入试剂可能弓I入杂质,因此宜使用高纯度的试剂。

三、生物试样的预处理

(-)生物组织细胞的破碎方法

1.机械法

(1)组织捣碎法

(2)硏磨法

2.物理法

(1)反复冻融法

(2)急热骤冷法

(3)超声波破碎法

3.化学破碎法

4・酶解破碎法

(-)蛋白质的除去

(3)生物大分子的提取

1.水溶液提取

2.有机溶剂提取

四、利用微波法预处理试样

特点:

1.加热速度快,消解能力强,缩短溶样时间

2•溶剂用量少,空白值彳氐

3.可避免挥发损失和试样的污染,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4・环境友好

5.有利于实现试样预处理自动化

第三章定性分析

第一节概述

定性分析(qualitativeanalysis)的任务是鉴定物质中所含的组分。

湿法:

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的称为~。

干法:

反应在固体之间进行的称为

反应进行的条件

三度二剂F

(-)反应物的浓度

(二)溶液的酸度

(三)溶液的温度

(四)溶剂的温度

(五)干扰物质的影响

(六)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鉴定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一)鉴定方法的灵敏度

1・最低浓度

最{氐浓度以Pb或1:

G表示。

G是含有lg被鉴定离子的溶剂的质量;pB(ug-MI1)pBG=106-

2.检岀限

在一定条件下,某方法所能检出的某种离子的最小质量称为检出限。

记为m(ug)o

检出限越彳氐,副氐浓度越小,则此鉴定方法越灵敏。

(二)鉴定反应的选择性

定性分析对反应的要求是不仅要灵敏,而且希望鉴定某种离子时不受其他共存离子的干扰。

具备这一条件的反应称为特效方法,该试剂则称为特效试剂。

能与为数不多的离子发生反应的试剂称为选择性试剂,相应的反应叫做选择反应。

对于选择性高的反应,创作条件使其成为特效反应。

其主要方法如下:

1.控制溶液的酸度

2・掩蔽干扰离子

3.分离干扰离子

四、有机分子结构对鉴定反应的影响

进行有机分析时,应考虑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防止过检

二防止漏检

五、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空白试验(蒸懈水){=对照试验(已知离子溶液)[

六、系统分析和分别分析

系统分析:

按一定的丿II页序和步骤向溶液加入某种试剂(主要是沉淀剂),将性质相近

的离子逐组沉淀并分离开来,然屁吐续进行组内分离,直至彼此不再干扰鉴定反应为

止。

这种用于分组的试剂称为组试剂。

分别分析:

在多离子共存时,不经过分组分离,利用特效反应及某些选择性高的反应直接鉴走某一离子,称为~。

她具有准确、快速、灵敏和机动的特点,不受鉴定顺序的限制。

第二节阳离子分析

一、常见阳离子的分组

组试剂

HCI

0.3mol.L'

'HCI,H2S或

0.2~0.6mol.L

'HCIZTAA,加执

f\\X

氨水

+NH4CI(NH4)2S

或TAAJ

出热

组的名称

I组

II组

III组

IV

银组

铜锡组

铁组

钙钠组

盐酸组

硫化氢组

硫化披组

可溶组

组内离子

Ag+

IIAIIB

ai3+

Mn2+

Ba2+K+

Hg22+

Pb2+Hg2+

Cr3+

Zn2+

Ca2+Na+

Pb2+

Bi3+As(III,V)

Fe3+

Co2+

Mg2+NH4+

Cu2+Sb(IIIzV)

Fe2+

Ni2+

二、第一组阳离子的分析

(―)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1■离子的存在形式

Ag+、Pb2\Hg22+

2.难溶化合物

氯化物、硫化物和铮酸盐

3.络合物

Ag+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

(二)组试剂与分离条件

本组离子与组试剂HCI的反应为

Ag+4-Cr=AgCll(白色凝乳状,遇光变紫、变黑)

也22-+2cr=也2CI2J(白色粉末状)

Pb"+2CI=PbCZ(白色针状或片状晶体)

为了创造适宜的沉淀条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沉淀的溶解度

沉淀本组离子,C「的浓度以0.5mol.L-为宜,Pb"的浓度小于lmg.MP时z就需要在第二组中再去检出。

2•防止B产和Sb?

+的水解

H+的浓度达到2・0~2・伽01・1_匕一般补充HNO3.

3.防止生成胶体沉淀

综上所诉,使本组离子以氯化物形式沉淀的条件是:

在室温下的酸性溶液中(补充适量HNO3)加入适量的HCI溶液,使C「的浓度达到0・5mol・『,溶液中H*的浓度为2.0-2.4mol.L_1o

(三)本组离子的系统分析

1.Pb"的分离和鉴定

2.Ag+与也22+的分离及也产的鉴定

3.Ag+的鉴定

三、第二组阳离子的分析

(一)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1.离子的存在形式

本组离子除C严为蓝色夕卜,其余均为无色。

2.氧化还原性质

3.络合物

(二)组试剂与分离条件

综上所诉,以TAA作为沉淀时,使本组离子沉淀的条件是:

先用氨水和盐酸调节试液中H+的浓度为0・6mol・『。

(三)铜组与锡组的分离

HgS+S2=HgSz^As2S3+3S2=2AsS33_

Sb2S3+3S2-=2SbS33_SnS+S2=SnS32_

(四)铜组的分析

1.铜组硫化物的溶解

3PbS4-2NO3-4-8H+=3Pb2++3Sl+2NOl+4H2O

B12S3+2NO3+8H+=2Bi3++3Sl+2NOt+4H2O

2.CcP+的分离与鉴定

3.C0的鉴定

2Cu2++Fe(CN)64_=Cu2Fe(CN)6l

4.PM+的鉴定

5.BP+的鉴定

2Bi3++3SnO22>6OH=2Bil+3SnO32>3H2O

(5)锡组的分析

1•锡组的沉淀

2•汞、碑、与辙锡的分离

Sb2S34-6H++12Cr=2SbCI63+3H2St

SnS2+4H++6Cr=SnCI62+2H2St

4.碑与汞分离和鉴定

As2S3+3CO32=AsS33_+AsO33+3CO2t

5.也"的鉴定

3HgS+2NO34-12Cr+8H+=3HgCI42+3Sl4-2NOt4-4H2O

SnCI2+2Cr=SnCI42'

2Hg2Cl42'+SnCl42=Hg2CI2USnCl62-+4CI-

Hg2CI2+SnCl42-=2Hgl+SnCl62-

6.Sn的鉴定

SnCI62_+Fe=SnCI42'+Fe2++2Cr

SnCI42'+2HgCI2=也zCZ+SnCb厶

SnCI42'+Hg2CI2=2Hgl+SnCI62-

7.Sb的鉴定

四、第三组阳离子的分析

(―)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效

1.离子的颜色

表3-4第三组离子不同存在开彳式的颜色

Fe

AI

Cr

Mn

Zn

Co

Ni

水和离子

Fe2+

(淡绿)

Fe3+(W

棕)

ai3+

(无色)

Cr3+

(灰绿)

Mn(浅粉)

Zn(无色)

Co2+

(粉红)

Ni2+

(翠绿)

氯络离子(有特征颜色者)

FeCI2+

(黄)

CrCI2+

(绿)

CrCI2+

(绿)

CoCI42'

(蓝)

含氧酸根

AIO/

无色

CrO42-

(黄)

Cr2O72-

(橙)

MnO42_

(绿)

MnOF(紫红)

ZnO22-

(无色)

2.离子的价态

除A卩+与ZM+外,本组其他离子都能改变价态,可应用与分离和鉴定反应之中。

3.形成络离子的能力

本组离子形成络离子的能力较强。

(二)组试剂与分离条件

本组试剂为NH3・NH4CI存在下的(NH4)2S或硫代乙酰胺(加热)。

为了使本组离子沉淀完全,并与第四组离子有效分离,且所得沉淀便于离心沉淀,在进行沉淀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酸度要适当

2.防止硫化物形成胶体

综上所诉,本组的沉淀条件是:

在NH3・NH4CI(pH=9・0)存在下,向已加热的试液中加入(NH4)2S或TAA溶液,然后加热lOmin至本组离子沉淀完全。

(三)本组离子的分别鉴定

1.Fe?

+的鉴定

K3Fe(CN)6试法

Fe"+lC+Fe(CN)63=KFe[Fe(CN)6卩(滕氏蓝)

KFe[Fe(CN)6]+3OH-=Fe(OH)3l+Fe(CN)64'+K+

邻二氮菲试法

F3+与邻二氮菲(phen)在弱酸性试液中生成稳定的橙红色可溶性络合物。

2.F3+的鉴定

nh4scn试法

F3+与SCN-生成血红色具有不同组成的络离子。

K4Fe(CN)6试法

F3++K++Fe(CN)64=KFe[Fe(CN)6卩(普鲁士蓝)

3.的鉴定

2Mn2++5NaBiO3+14H+=2MnO4+5Bi^+5Na++7H2O

4.C®的鉴定

Cr3++4OH-=CrO2-+2H2O

2CrO2+3H2O2+2OH-=2CrO42-(M)+4H2O

2CrO42+2H+=Cr2O72-+H2O

Cr2O72-+4H2O2+2H+=2CrO5+5H2O

Cr2O72-+4H2O2+2H+=2H2CrO6+3H2O

5.Ni*的鉴定

Ni2+在中性、HAc酸性或氨性溶液中与丁二酮肪生成鲜红色螯合物沉淀。

6.Co?

+的鉴定

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Co"与NFUSCN生成蓝色络离子Co(SCN)42\

7.ZM+的鉴定

在微酸性溶液中,ZM+与(NH4)?

Hg(SCN)生成白色结晶形沉淀:

Zn盼+Hg(SCN)42-=Zn[Hg(SCN)4卩(白)

8.AP+的鉴定

在HAc・NaAc缓存溶液中,AW与铝试剂(金黄色素三竣酸披)生成红色螯合物。

五、第五组阳离子的分析

(―)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1.离子价态的稳定性

本组离子的价态稳定,且每种离子只有一种价态。

2.难溶化合物

本组中的二价离子有较多的难溶化合物。

3.络合物

本组二价离子生成络合物的倾向很小。

(二)本组离子的分别鉴定

1.Ba?

+的鉴定

K2CrO4的试法

取已除尽NH4+的酸性试液,加入过量NaAc溶液,控制pH为4〜5,然后加入©CrCU试剂,如Ba2+存在时则生成黄色BaCrCU沉淀。

玫瑰红酸钠试法

Ba2+与玫瑰红酸钠试剂在中性溶液中生成红棕色沉淀。

2.Ca2啲鉴定

CaC2O4试法

Ca2++C2O42-=CaC2O4l(白色)

GBHA试法

在碱性溶液中,Ca2+与乙二醛双缩(2■轻基苯胺)(GBHA)可生成红色螯合物沉淀。

3.Mg2+的鉴定

Mg盼在碱性溶液中与对硝基偶氮间苯二酚(镁试剂)的碱性溶液生成天蓝色沉淀。

4.NH4+的鉴定(气室法)

NH4+与碱作用生成NH*加热(勿沸)可促使其挥发。

5.IC的鉴定

NasCo(N02)e试法

2K++Na++Co(N02)63-=K2Na[Co(N02)6]l

Co(N02)63+3OH=Co(OH)3U6NO2-2Co(NO2)63-+10H+=2Co2++5NOt+7NO2t+5H2O

苯硼化钠试法

K++[B(C6H5)4]=K[B(C6H5)4”(白色)

6.Na+的鉴定

Na++ZrP++3UO22-+9Ac+9H2O二NaAc.Zn(Ac)2.3UO2(Ac)2.9H2Ol

六、阳离子I~IV组H2S系统分析简表

七、两酸两碱系统分组方案

第三节阴离子分析

本章将讨论下列常见的13种阴离子:

SO42\SO/、S2O3HSXSiO32\CO*、

PO43\Cl\Br\I\N03\NO2和Ac-。

一、阴离子的分析特性

(-)与酸反应

S2O32-+2H+=Sl+SO2t+H2O

SiO32-+2H+=H2SiO3l

(二)氧化还原性

表齐8酸性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阴离子

阴离子

与左栏阴离子不能共存的阴离子

N03-

S2\S2O3Xso*、1-

I-

NOr

SO32-

N02\s2-

S2O32-

N02\s2-

S2-

N02\SO*、S2O32-

(三)形成络合物的性质

制备阴离子分析试液时必须满足三个要求:

①除去重金属离子;②将阴离子全部转入溶液;③保持阴离子原来的存在状态。

四、阴离子的初步试验

(一)分组试验

表3・9阴离子的分组

组别

组试剂

组的特性

组中包括的阴离子

I

BaCI/(中性或弱碱性)

顿盐难溶于水

SO/、SO*、S2O32-(浓度大)、SiO声、CO疔、PO43-

II

银盐难溶于水和稀

HNOs

Cl\Br\I\S2-(S2O32-,浓度小)

AgNO3(HNO3存在下)

III

锁盐和银盐溶于水

N03\N02\Ac-

(二)与酸反应的情况(又称挥发性试验)

在试样上加稀H2SO4或稀HCI溶液”必要时加热”如有气体产生”则可能含有CO32\SO/、S20s2\NO2或S厶等离子。

由他们生成的气体各具有如下特征:

C02——由CO异住成,无色无臭,使Ba(OH)2或Ca(OH)2溶液变浑。

S02……由SOF或S20/(同时析出SJ)生成,无色,有燃烧硫磺的刺激臭,具有还原性,可使©507溶液变绿(Cr2O72-还原为CC)。

N02——由NO?

-生成,红棕色气体,有氧化性,能将1-氧化为I2e

H2S——由S,生成,无色,有腐卵臭,可使醋酸铅试纸变黑。

(三)氧化性和还原性试验

具有氧化性的阴离子只有NO〉。

1.KMn04(酸性)

试液以H2SO4酸化后,加入0.03%KMnCU试液,如果试液的紫色退去,表示S0*、

S2O32\SHBr\1\或NOy,以及较浓的Cl-等可能存在(至少一种)。

2.b■淀粉(酸性)

b溶液的氧化能力远较KMnO4弱,因此它只能氧化强还原性的阴离子,如SOF、S2O32-或S厶等。

五、阴离子的分别鉴定

(-)S04厶的鉴定

SCV与BaCl2生成不溶于酸的BaS04白色沉淀。

(-)SiOs2-的鉴定

NhhCI试法

SiO异+2NH4+=H2SiO3l+2NH3

模蓝试法

SiO32-+12MoO42-+4NH4++22H+=(NH4)4[Si(Mo3Oio)4](黄色)+HH20

(三)POd的鉴定

POF与(NH4)2MOO4生成黄色磷铠酸钱(NH4)3PO4.I2MOO3沉淀,此沉淀溶于氨水或碱中,但不溶于酸。

(4)S2\S2O32-和so茫的鉴定

1.s厶的鉴定

S2+4Na+4-[Fe(CN)5NO]2=Na4[Fe(CN)5NOS](紫色络合物)碱性条件

2.S2•的除去

取一部分试液,加入固体CdCOs,由于CdS的溶解度较CdCO?

小,故CdCO3易转化为CdS,S厶即被除去。

3・S2O*的鉴定

S2O32-+2H+=H2S2O3

H2S2O3二H2O+SO2+S/

试验前必须除去S乙因为:

Sx2-+2H+=H2St+(X-l)Sl

3.SO*的鉴定

在酸性溶液中,由SOK生成的S02气体可使KlOy淀粉溶液首先还原为b■淀粉溶液二显蓝色,继而又将12还原为卜而使蓝色褪去。

(5)CO/-的鉴定

CO?

?

与酸作用生成C02可使Ba(OH)2溶液变浑浊。

(6)C卜、Br和I-的鉴定

1.CI-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