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0239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以为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可燃性、能支持燃烧、能与某物质反应

4、基本化学实验操作

Ⅰ、药品的取用

(1)“三”原则:

①“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

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l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处理原则:

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

固体药品:

①块状:

用夹取;操作要领是:

“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

用(或)取用;操作要领是:

“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

操作要领是:

“取下瓶塞着放,标签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

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Ⅱ、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禁止向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加热;④熄灭时,用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1/4。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④加热前应先试管;⑤试管应放在外焰上;⑥试管口不能朝着的方向;⑦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3)给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干燥的试管。

Ⅲ、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物码,称量时:

M物=M码M游码

若不小心做成了:

物码,称量时:

M物=M码M游码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

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为78%、为21%、为0.94%、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3、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4、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氧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5、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O3。

SO2、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6、氧气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2)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物质

空气中

氧气中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山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反应方程式

木碳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蚀的气体

反应方程式

铝箔

很难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反应方程式

铁丝

不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反应方程式

(3)氧气的制取详细见下面实验部分

7、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

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电解水实验可证明: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2、氢气

(1)物理性质:

是一种无色、无臭、溶于水、密度非常的气体。

(2)燃烧时色火焰,如何验纯?

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点燃前一定要。

检验氢气纯度的力法是:

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

3、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二氧化碳(CO2)、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等。

4、分子和原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点: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

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5、水的净化方法:

蒸馏、吸附、过滤、沉淀四种,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

蒸馏、吸附、过滤、沉淀

6、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区分:

肥皂水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原子的构成

质子: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中子:

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核电荷数(带正电)==

(2)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

(错!

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2、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元素:

是的总称。

(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

(2)生物细胞中含量在前四位元素:

4、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1)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氧原子,而2H只能表示;3Fe表示;若要表示5个镁原子可记为:

,7个氯原子可记为: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区别

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

适用范围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

如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联系

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元素的最小粒子

5、元素周期表:

周期与族的概念

6、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布。

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②原子结构简图各部分的意义:

③相对稳定结构:

最外层具有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元素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④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

稳定

金属元素

一般4个

易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个

易电子

不稳定

⑤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决定的。

(2)离子的形成。

(1)离子:

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

如Na+、Cl-、OH-、SO42-等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

离子

阴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

写法: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

Na+、Mg2+、Al3+;Cl-、S2-、O2-……

碳酸根离子:

,氢离子:

,2个亚铁离子:

,5个钙离子:

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NO3-:

7Fe3+,2H+

(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例如,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

Fe2+

nCO2,3Cl-

5SO42-

(4)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以NaCl为例。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没有改变。

(3)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

①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守的一个定律。

而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研究的范畴。

②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③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里“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

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剩余的)。

(4)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2、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单质

金刚石、石墨、活泩炭,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法不同

(1)金刚石的性质:

最硬;不导电;熔点高

金刚石的用途:

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切割玻璃、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

(2)石墨的性质深灰色、有金属色泽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导电很高

石墨的用途①润滑剂②铅笔芯③作电极木炭、活性炭具吸附性(物理变化)

(3)活性炭的用途:

(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①防毒面具中滤毒罐利用活性炭吸附毒气②冰箱的除味剂③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4)C60:

是一种有个原子的分子,形似。

2、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高温下

可燃性

1.氧气充足:

2.氧气不充足:

说明了相同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产物可能不同

还原性

1和CuO反应:

现象:

2.和Fe2O3反应:

3、二氧化碳

(1)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能变成固体,二氧化碳固体叫

(2)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能和水反应CO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H2CO3___________________

②CO2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

现象:

该反应的用途:

(3)用途

用途

相关性质

灭火剂

干冰作致冷剂,保藏食物,人工降雨

作温室肥料

化工原料

(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温室效应

4、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燃烧现象:

②还原性:

CO+Cu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Fe2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Fe3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毒性:

(3)用途:

①作燃料,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利用CO的可燃性)

②冶炼金属用于炼铁(利用CO的还原性)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燃烧的条件:

(1)

(2)

(3)

2、灭火的大原理和方法

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如果被破坏,使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所以灭火的方法是: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

(3)使可燃物的温度

(4)灭火器的使用

灭火器类型

应用

泡沫灭火器

原理:

干粉灭火器

液态CO2灭火器

3、化石燃料:

、、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它们都是再生能源。

4、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

;其主要存在于

等处;产生于。

CH4是已知最简单的有机物。

(1)CH4的物理性质:

色、味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2)CH4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现象是:

5、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和现象。

6、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燃烧时会排放出和气体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水,会形成。

(2)汽车用的燃料多是汽油或柴油。

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有和未燃烧的、的氧化物和含化合物以及等。

(3)为减少燃料使用和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措施有:

7、新能源:

乙醇和氢气

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比较:

气体

项目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选用的药品名称

氯酸钾(

)白色晶体;二氧化锰(

)黑色粉末;或高锰酸钾(

)紫黑色。

锌粒、稀硫酸

石灰石或大理石盐酸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置换反应)

(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根据反

应物状

态及反

应条件

确定气

体的发

生装置

  

  

 

  

  

   

 

根据气体

的物理性

质确定气

体的收集

方法

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取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的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难溶于水,故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

  

  

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故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能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取气法收集

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验满

方法

用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

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若

木条重新燃,证明已收集满

 

氢气可燃,不能验满

用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部,若火焰熄灭,证明

已收集满。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导出气体的玻璃管要略出橡胶塞

3.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1.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2.用外焰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处加热。

3.排水取气时,待气泡连续冒出时再收集。

4.排水收集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5.排气取气时,导气管要插入集气底部。

1.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

2.导出气

体的玻璃管要略出橡胶塞

3.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离口1/3处)

  

1.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排气取气时,导气管要插入集气瓶底部。

  

(2)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化学方程式或结论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集气瓶中气体为氧气

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

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水雾

①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②将燃着的木条伸

入集气瓶中

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木条火焰熄灭

小结: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总结(学科内综合考点)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若要制取气体,首先研究生成该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要研究在实验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第二,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第三,需要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2)气体发生装置:

①选择发生装置的原理: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②常用发生装置:

a.固体或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

此装置用于实验室制O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或高锰酸钾加热)。

在信息给予题中可能出现用该装置制取NH3、CH4等气体。

此装置也可用于Cu2(OH)2CO3的受热分解、木炭还原氧化铜等;b.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

此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H2(用锌粒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CO2(用大理石或石灰与石与稀盐酸反应),此装置还可能出现在信息给予题中用于制H2S等气体。

(3)气体收集方法:

气体的收集方法取决于所制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等,常见的方法有:

①排水法:

凡是不易溶于水(难溶、微溶)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都可用此法。

操作时注意事项:

a.导气管刚过集气瓶口即可;b.集气瓶中要预先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倒置于水槽中,注意不要留气泡;c.排水法收集时,实验刚开始有气泡冒出不宜立即收集,等气泡连续均匀出现后再收集。

②排空气法可分为:

a.向上排空气法:

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相对分子质量>29),如:

O2、CO2;b.向下排空气法:

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相对分子质量<29),如:

H2。

操作时注意事项:

a.用排空气收集时,导管要伸入试管或集气瓶底部;b.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满的集气瓶,要盖上玻璃片倒置于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