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629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docx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1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二章交往艺术的内容与特征…………………………………………………………………2

第一节交往艺术的基本内容…………………………………………………………2

第二节交往艺术的基本特征…………………………………………………………5

第三节交往艺术的适应范围…………………………………………………………9

一、初次……………………………………………………………………………9

二、因公……………………………………………………………………………9

三、涉外……………………………………………………………………………10

第三章交往艺术的原则与功能…………………………………………………………………10

第一节交往艺术的基本原则……………………………………………………………10

一、双向沟通原则…………………………………………………………………11

二、三A原则………………………………………………………………………12

三、首轮效应………………………………………………………………………13

四、亲和效应………………………………………………………………………15

第二节交往艺术的主要功能……………………………………………………………16

一、常规功能………………………………………………………………………16

二、特殊功能………………………………………………………………………18

第四章交往艺术的位次规范……………………………………………………………………19

第一节会客的位次………………………………………………………………………19

第二节合影的位次………………………………………………………………………21

第三节会议的位次………………………………………………………………………22

第四节谈判的位次………………………………………………………………………23

第五节签字的位次………………………………………………………………………24

第六节乘车的位次………………………………………………………………………24

第七节宴会的位次………………………………………………………………………26

第五章交往艺术中的馈赠规范……………………………………………………………………27

第一节礼品概述………………………………………………………………………27

第二节礼品的挑选……………………………………………………………………27

第三节礼中的赠送……………………………………………………………………29

第四节礼品的接受……………………………………………………………………30

第五节名片的馈赠……………………………………………………………………31

一、名片的制作……………………………………………………………………31

二、名片的类别……………………………………………………………………32

三、名片的用途……………………………………………………………………33

四、名片的交换……………………………………………………………………33

 

第一章:

绪论

   

每一个人自诞生起,交往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赖以继续的一种行为模式,交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是交往使我们彼此了解,是交往使我们互通有无,是交往使我们化干戈为玉帛。

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席卷中国大地的今天,无论是人际交往的广度还是深度,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交往是人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都是有目的的。

而要达到目的,仅仅停留在交往的层面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交往双方的沟通。

只有在沟通的基础上,交往的双方才能明白对方的意图,进而对是否继续交往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定。

例如,谈判是一种典型的交往方式。

但如果在谈判中,双方都采取强硬立场,互不妥协,那么谈判就会因为无法沟通而破裂。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沟通是交往的一个间接目的,不达到沟通,交往就没有效果。

   人人都懂得交往,但并不是人人都懂得沟通。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达到沟通,已经成为每一个现代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本课的目的,就在于给大家一种启发或者提示,希望能有助于各位学员交往的成功。

沟通有赖于正确的交往艺术。

所谓交往艺术,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对必须遵守的规则的理解、遵守和运用。

一个人是否懂得交往的艺术,实则是其沟通能力(交际能力)高低的体现。

如果把一个人的能力划分一下,应该包括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交际能力)两大类。

成功学认为:

业务能力是人们立足于社会的能力,而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则是人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比较而言,沟通能力(交际能力)比业务能力更能称之为成功的关键。

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交往艺术的重要性。

   交往艺术的核心在于对别人表示尊重。

只有尊重自己的交往对象,交往对象也才会尊重你自己。

在互相尊重的氛围下,交往才能顺利进行。

许多人认为,在生意场上的交往中,交往双方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没有必要用"假惺惺"的互相尊重来掩饰自己的目的。

的确,互相尊重往往只是一种形式的表现。

但殊不知,这种形式是十分必要的,它在交往中所发挥的往往是"润滑剂"的作用,从而使交往能够在一种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

  对别人的尊重是要表达出来的。

许多人认为,对别人的尊重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不需要特意表现出来。

其实,任何人都是希望自己被尊重的,并且都希望自己得到的尊重为他人了解。

因此,让对方感觉到自己对他的尊重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会见领导或重要客人时,任何人都必须关掉自己的手机和呼机。

如果我们在会见刚开始之际,当着对方的面关机,就会明确地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

对方会打从心底里感激你的尊重,交往就会顺利许多。

   尊重的表达必须是规范的。

许多人希望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之意,但却往往因为"形不达意"而做无用功,甚至弄巧成拙。

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关键就是应当明确表达的规范性。

例如,请贵宾就座于上位是接待礼仪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哪儿是上位?

这点就需要我们的接待工作者胸有成竹。

如果安排错了座位,就有可能招致对方的误解,以为接待方故意为难或贬低自己,交往就会遇到诸多麻烦。

   总而言之,成功的交往有赖于交往的艺术,交往艺术的核心是对别人表示尊重,尊重是需要表达出来的,而表达必须是规范的。

本课的重点,即在于对交往规范的探讨。

 

第二章交往艺术的内容与特征

第一节交往艺术的基本内容

     

  学习交往艺术,首先应当明确交往艺术的基本内容。

所谓交往艺术的基本内容,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尤其应当注意的、对沟通与否起到关键作用的要点。

掌握了交往艺术的这些基本内容,我们就能在各式各样的交往中举一反三,灵活应对各种场景。

  一般而言,交往艺术的基本内容有两项:

形象设计与沟通技巧。

  一、形象设计

  在交往中,对自己进行必要的、适当的形象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这里,所谓形象设计是指对自己的仪表、服装、饰物等进行恰到好处的修饰和选择,使之符合自己的体表特征和身份要求。

简而言之,就是穿着打扮的基本规范。

人们常说:

尊重自己是尊重他人的前提。

只有对自己进行适当的“设计”,使自己的形象遵守一定的规范,才能使自己的交往对象明白你的良苦用心,明白你对他的尊重之意。

  有的人比较保守,认为形象设计是公众人物才做的事情,普通老百姓不需要什么形象设计。

实则不然。

每一个人都要进行交往,一旦交往,你在你的交往对象面前其实就是一个小范围内的“公众人物”。

你的形象不仅影响着你自己的声誉,而且还直接影响着交往对象的心情和态度,进而影响交往的进程。

试想,一个衣衫不整、满身异味,走一步就掉两块头皮屑的人,他怎么能博得其交往对象的尊重与信任呢?

  有的人认为,形象设计是女士的专利,男士不能踏进这个“禁区”,否则就是“爱现”。

这种观点大有市场。

平常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许多男士不太注重自己的形象,认为“男子汉的美在于自然和洒脱”。

这句话倒是对的,但什么是自然和洒脱?

难道邋遢的形象会给人自然和洒脱的感觉吗?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形象,都可以通过一定的设计改善自己的形象,这是没有男女之分的。

在交往中,交往对象不会因为你是男士就容忍你的邋遢。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广大男士不象女士那样注重自己的形象,所以有经验的人往往会从一个男士的穿着打扮上来观察对方的教养和阅历,判断对方对自己的尊重程度和对交往的重视程度。

  例如,西方商界往往把男士的西装当作观察交往对象的主要依据。

因为一般人看来,西装是男人的标志性特征,是男人身上为数不多的可以进行设计的地方。

一套穿着规范的好西装意味着他的主人是一个有品位、有教养、有职业素养的男士,与这样的男士进行交往是能够进行沟通的。

而在我们周围,往往发现穿西装的人不少,但会穿西装、懂得穿西装的人却少之又少。

许多人不分场合地穿西装,有的人穿的西装皱皱巴巴,有的人穿西装却配旅游鞋,等等。

这些都是不懂得形象设计的例子。

这样的男士给人的感觉就不好,又怎么谈的上“自然”和“洒脱”,又怎能赢得交往对象的信任和青睐呢?

  有的人认为形象设计是必要的,但却以为形象设计就是去美容院对自己的形体大动干戈,来一个浓妆艳抹、脱胎换骨。

这种看法显然没有理解形象设计的真实含义。

所谓形象设计,是对自己形体的适当设计,而且这种设计通常是外在的、表面的,包括仪表的清洁、服装的搭配和饰物的选择,等等。

形象设计的目的不是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世人瞩目,而是把自己的美淡淡的、自然的表现出来。

事实上,我们在讲到化妆艺术的时候,就会特别提到:

女士要化妆上岗,但必须淡妆上岗。

对自己形象的过分“设计”,不仅不符合美的要求,达不到美的效果,而且会影响交往对象的注意力,让人产生厌烦的感觉。

  怎样进行形象设计?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交往对象进行交往时,对自己的形象设计也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应当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总的来讲,形象设计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例如,女士在参加宴会时往往要选择一些首饰佩带。

如果希望在交往中给他人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就应当遵守佩带首饰的一项基本规则:

同质同色,即所佩带的首饰在质地上要相似,在颜色上要相近,给人以协调的感觉。

另一项基本规则是“饰不过三”的原则,即女士全身所佩带的首饰种类不应当超过三件,否则就显得过于笨重、肤浅和炫耀。

佩带过多首饰的人往往给人以“远看象个杂货铺,近看象棵圣诞树”的感觉,十分不雅。

  形象设计不仅要求人们在穿着打扮上“有所为”,以体现自己的美,同时也要求“有所不为”,避免自己的设计有违常规。

  例如,许多女士喜欢穿皮裙,认为这是展示活力的穿着。

但有一条必须要引起广大女士的注意:

忌穿黑色皮裙。

因为在西方国家,黑色皮裙是“黄色娘子军”的标志性服装。

在交往中,尤其在涉外交往中穿黑色皮裙,显然容易引起对方对你的身份的怀疑,进而影响对方对你的信任。

  再如,扬长避短是服饰艺术的重要规则。

女士的纤纤玉指配上一枚精致的戒指,无意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但有的女士手指长的并不好看,因此佩带戒指时就不能选择那些引人注目的、标新立异的戒指,否则就会吸引众人的目光进而被“发现新大陆”。

二、沟通技巧

  在交往艺术中,有的内容是一些不易被人掌握的技巧性艺术,我们称之为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往往能使人在不动声色中赢得交往对象的信任,与对方达到沟通的目的。

因此,我们往往把技巧称为“待人接物之道”。

其“道”,既意味着掌握这些技巧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不断积累,同时也意味着这些技巧的重要性,掌握了这些技巧,交往就往往会顺利进行。

  沟通的技巧更多的体现在谈话之中,因为语言是沟通最重要的工具。

例如,有女士向您打听从人民大学骑车去北京大学该怎么走,您往往会告诉她:

出了东门,过天桥到马路西面,往北走,到了某某大厦所在的路口,然后过天桥往东走,走大概几百米以后就会看见北大的南门。

许多女士如果真的听了你的指点后直接上路,相信在一个小时之内她是不会找到北大的。

原因很奇妙,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女士的思维是平面思维和形象思维,她们的方位感比较差,往往不分东南西北,而只对前后左右有印象。

如果你告诉这位女士:

出了人大正门,过天桥向左沿着马路走,走到某某大厦所在的路口往左拐,走几百米后往右拐,就到了北大。

在这样的指点下,这位女士就很容易到达目的地了。

  再如,我们中国人往往习惯于见面后问一些个人的问题,认为这是拉近距离的方式。

例如:

您一个月的收入是多少?

您多大了?

您结婚了吗?

等等。

殊不知,这些问题在外国人看来都是个人的隐私,是不能随意询问的,尤其是在双方初次见面或者彼此不是很了解的时候,尤其不能询问。

否则,就会被看成是对对方隐私权的严重侵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我们中国人之间也越来越讲究对隐私的维护。

因此,在交往中,我们应当避免一些传统的问题,以免让对方陷入尴尬或不悦。

  例如,在市场经济时代,一个人的收入是与其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询问他人的收入有可能让一些低收入者感到很不自在,进而感到愤怒。

而如果询问女士年龄,则一直被视为是极不礼貌的。

因为女士很在乎自己的年龄,以免有人觉得自己“青春已逝”。

在西方,“记住女士的生日,忘掉女士的年龄”被认为是人际交往中应当普遍遵守的一条规律。

  沟通的技巧也体现在人们的举止中。

例如,当您与交往对象共同乘坐电梯时,您就应当谦恭地让对方先进先出,并以手势略做指引状,口说“请”字。

尽管对方可能也会如此谦恭,最终谁承受此礼也不一定,但这样的举止是必要的,它能自然地表现出您的礼貌与教养以及您对对方的尊重。

  再如,当您的交往对象给您递上名片时,您的举止尤为关键。

有的人接过名片后,根本就不去看,直接装入名片夹;有的人甚至直接把名片随意塞入口袋或者丢在桌上;有的人在接过名片时还在和其他人进行交谈。

这些举止都是对交往对象不重视、不尊重的表现,会让交往对象感到极为不悦。

我们应当知道,对方给自己名片是希望自己对其身份和地位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我们不能“不解风情”,在接过名片后至少应当通读一遍,以视尊重。

  沟通的技巧还体现在人们对一些特定交往规则的理解上。

成功的交往有赖于交往双方对一些规则的理解和共识。

例如,不同的车上位次的尊卑排列是不同的。

如果您负责接待某位乘车前来的素未谋面的贵宾,您就应当对车位的尊卑有相当的了解,在贵宾到来后,您就能根据车上的人不同的座位来判断谁是那位贵宾,谁是陪同人员。

有的人往往根据面相来判断,认为哪位长得象领导,哪位就是贵宾。

这种做法经常出错,引起对方的不满。

而有的人更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上去询问:

“哪位是某某某?

”这种做法会对方觉得您对其极不重视,接待工作过于草率,也不够礼貌。

而如果对乘车礼仪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就不会犯一些低级错误。

  再如,在会谈中,如果交往对象想上洗手间,他往往不会直接“坦白”,而采取隐晦的手法:

“对不起,我去打个电话。

”了解交往规则的人就明白,这种说法是典型的为避免尴尬而采取的做法,听到对方这样说就没有必要去“关照”对方。

而一些不懂交往规则的人就显得比较“积极”:

“别去找电话了,我这儿有。

”或者直接说:

“没关系,您在屋里打吧,我不介意。

”说话的人自以为是对对方表示尊重,其实是使得对方陷入了尴尬。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少沟通的技巧。

 

第二节交往艺术的基本特征

     

  交往作为人的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自然存在着一些不同于人类其他行为的基本特征。

作为交际能力之体现的交往艺术,自然也有其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的基本特征。

一般而言,交往艺术有规范性、对象性和技巧性三大特征。

 一、规范性

  如前所述,交往艺术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对必须遵守的规则的理解、遵守和运用。

任何交往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

这些规范有的是成文的,例如公司或者单位所明文规定的办公纪律;有的是不成文的,体现为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前者因其规定的明确性而易于掌握。

后者成型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之中,实际上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这些规范是较难理解和掌握的。

尤其在跨文化交往中,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规范,致使我们往往需要克服不同的交往规范的差异,因而面临着较多的困难。

  对于国内交往来说,我们是有着较为广泛的共识的。

在交往中。

我们对于一些中国式的规范应该是了如指掌。

例如,春节期间,见到朋友拱手问候一句:

“新年好!

”或者来一句“恭喜发财”,都是中国式的礼节。

交往中对这些基本理解的掌握是必要的。

  但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生活着56个民族的同胞,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交往规范。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一个难题。

对于一个交往频繁的现代人而言,了解不同民族、地区的基本交往规范显得越来越重要。

例如,少数民族在重要的场合往往会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盛装出席,以示重视和尊重。

交往中,我们应当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切不可大惊小怪,甚至肆意取笑。

  不同的宗教信仰也造成了交往规范的差异。

尽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族之间的交往规范已经逐渐趋同,但宗教信仰作为信徒的精神支柱,其不同的交往规则的差异则是相对稳定、不易改变的。

我们应当对不同宗教信仰的一些规范有着较为明确的认识,在实际交往中予以严格的遵守。

最起码的一条,是要在交往中明确交往对象是否信仰某一宗教,进而对这一宗教的行为规范与禁忌进行了解。

否则,我们就容易在交往中出洋相,甚至因得罪对方而交往失败。

  我们的一些从事接待工作的人员经常在这方面犯错误。

1999年7月,深圳某公司派小张去接待一个来自北方的重要客户。

宾主寒暄过后,就开赴某酒店用餐。

小张深知这位客户对本公司的重要性,因此显得格外热情。

一进包厢,小张就拉开了嗓门:

“今天您需要什么,您就尽管点,别客气。

您来一次深圳不容易,咱们今天不醉不归!

”那位客户赶紧摆摆手,说:

“我可从不喝酒。

来点饮料就行了。

”小张一听,急了:

“那哪儿行!

我知道北方人爱喝酒,您不喝就是看不起我!

小姐,先上一瓶茅台!

”那位客户也急了,赶紧解释: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穆斯林,所以……”“穆斯林?

”小张听着感觉有点糊涂,“穆斯林的,就更能喝!

小姐,来两瓶茅台!

”客户一听,脸色顿变,立刻起身走出了包厢。

  原来,穆斯林有一条严格的规矩:

不能饮酒。

尽管小张是为了表示好客之情,却没有想到自己已经触犯了对方的宗教禁忌,难怪对方要翻脸。

很明显,小张没有在接待之前先了解一下对方的宗教信仰问题,而这在那位客户看来,充分表明了深圳这家公司对自己的不了解和不尊重。

  在国际交往中,类似的民族与宗教差异同样存在,而如果在国际交往中犯错,所造成的就是国际影响,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

因此,我们应当尤其注意国际交往中类似规范的遵守。

  1997年,某阿拉伯国家的一个访问团来中国南方某城市进行参观访问。

访问结束后,该市的市政府为这一代表团举办了欢送晚宴。

在晚宴上,市长代表中方向客人赠送了一对特制的瓷瓶,上面印有一对可爱的熊猫图样,并用中文和阿拉伯语书写了“友谊长存”的字样。

中方本以为这件礼物会博得对方的喜爱,没想到对方代表团的团长却一脸的不高兴,晚宴中甚至一言不发。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熊猫虽然是我国的国宝,但在阿拉伯地区却不怎么受欢迎。

理由是在他们看来,熊猫长得象猪,而猪是阿拉伯人民讨厌的东西,中国把两只象“猪”一样的东西送给他们,当然会遭到不大不小的抗议。

  国际交往中的交往规范问题不仅产生于民族与宗教的不同。

事实上,中西方之间的一些规则性差异不是由宗教或民族造成的,而是由生活习惯的差别、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或者对事物固有的看法的差异所引起的。

  例如,中国人有一句普遍的问候语:

“您吃了吗?

”这就和外国人的“您好”相类似,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

然而在外国人听来,就是有人想请客吃饭,于是他很可能会告诉你:

“没有,您请我去哪儿?

”那你就骑虎难下了。

  而外国人见面经常夸奖别人:

“您今天很漂亮。

”这就和“您吃了吗”一样普遍。

您只要一句“谢谢”就足够了,没有必要继续说:

“是吗?

我这条裙子是刚买的,不错吧?

  在国际交往中,人们常常有疑问: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遵守国际上的一些交往惯例?

外国人难道就不能遵守中国的惯例吗?

”这一方面涉及到交往中的互相尊重问题。

交往成功的关键往往在于您比对方更早、更好地表达您对对方的尊重。

我们之所以提倡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尊重对方的规范,就是希望能让对方先感觉到您对他的尊重,从而在交往中占得感觉上的主动优势。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由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我们国家在很多方面都落后于发达国家,交往规范也是如此。

国际规范之所以成为国际性的,就在于它有其合理性,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理由。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客观上需要我们遵守相应的国际规范。

只有在保持自己传统规则中合理的成分的同时,遵守和借鉴相应的国际规则,我们才能融入整个世界。

  例如,西装是从国外引进的服装,在如何穿西装打领带的问题上,外国人理应比我们有更多的体会和心得,因而他们的相关规范就值得我们去借鉴。

我们不能随着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穿着方法,否则就会被国际友人笑掉大牙。

有的男士总是留着西装袖口的商标,以显示其是“正宗名牌”,却已经在无形之中给人留下了“老土”的印象。

  我们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总是乐于改装国际社会的一些规范,在让人目瞪口呆之际却自我感觉良好。

例如,中国人从90年代以后开始形成了一种自创的喝红酒的方式,即把红酒和雪碧兑在一起喝。

这种喝法不仅破坏了已有悠久历史的红酒品尝习惯,完全享受不到红酒真正的美味,而且还让外国酒商痛心不已,让外国人大惑不解。

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交往艺术的规范性了解不够、体会不深。

二、对象性

  交往艺术是一个泛泛的概念。

而实际上,在不同的交往中,针对不同的对象,交往艺术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的。

参与交往的人在针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时应当遵守不同的规范,倘若张冠李戴,就会闹出笑话。

正所谓: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就是我们要强调的交往艺术的第二个基本特征:

对象性。

  对象性的问题在交往艺术中是十分普遍的。

例如,刚才所讲的尊重交往对象民族和宗教禁忌的问题,就是遵守对象性的要求。

即要明确交往对象的身份,根据其身份的特点而在交往中“有所为,有所不为”。

  又如,在涉外交往,即在与外国友人交往时,我们讲究的位次排列规范是“右高左低”。

在请外国友人就坐时,我们就应当根据这一规则安排尊卑位次。

然而在国内交往,即与国人进行会面时,我们往往按照中国人自己的规矩“左高右低”来排列座位的尊卑。

以上不同场合的不同位次尊卑顺序,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对象性问题。

  对象性问题归根结底是关于角色定位的问题。

角色定位理论认为,每一个人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在不同的场合,人们往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受社会分工的制约,人们往往从事不同的职业,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例如,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医生等,即分属于不同的角色。

由于工作环境、职业习惯、专业知识、社会地位等多方面的原因,不同的社会角色在性情、志趣方面,经常会有不同的表现。

  在血缘、地域或人际关系的影响下,人们还承担着不同的生活角色。

例如,一位男士在他的母亲面前,应当是一名孝子;在他的妻子面前,应当是一位好丈夫;在他的儿女面前,则应当是一位慈父。

又如,一位女士,在其友人面前,应当是一位知音;在她男友面前,则应当是一位恋人。

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往往需要扮演多种不同的生活角色。

这一点,与相对而言较为稳定的社会角色是有所不同的。

  由于性格的不同,人们又往往有不同的性格角色之分。

有的人暴躁,有的人稳重,有的人活泼,有的人内敛。

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就有着不同的性格角色。

以性格角色直接对人进行划分,有时显得更为直观形象。

  所谓社会角色、生活角色或者性格角色,实际上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场合,或者依据不同的标准,对人们进行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