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6889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4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docx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记录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章节

条款

内容

检查结果

1.1.1

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备组织机构图。

查看提供的质量手册,是否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图,是否明确各部门的相互关系。

有,质量手册3.1

组织机构图中有组织机构/岗位,应列明各部门名称或再下一级机构名称,不用列出各岗位

有文件中是生产技术部或生产部

组织机构图中无行政人事部、财务部

*1.1.2

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

查看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或相关文件,是否对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作出了规定;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能独立行使职能,查看质量管理部门的文件,是否明确规定对产品质量的相关事宜负有决策的权利。

有,质量手册5

无各部门职责,均是岗位职责

经理/主管

质管部经理职责中明确负有决策的权利

1.1.3

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查看公司的任职文件或授权文件并对照相关生产、检验等履行职责的记录,核实是否与授权一致。

人员花名册:

无序号、所在部门、专业、职称等内容;还有挤出岗位;无总经理、管理者代表、生产部经理、工艺技术部经理、行政人事部经理、财务部经理等岗位

人员花名册需要重新改

1.2.1

企业负责人应当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

1.2.2

企业负责人应当组织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查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程序、批准人员。

未见相应文件规定

1.2.3

企业负责人应当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1.2.4

企业负责人应当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

查看管理评审文件和记录,核实企业负责人是否组织实施管理评审。

*1.2.5

企业负责人应当确保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在总经理职责中未明确体现

1.3.1

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查看管理者代表的任命文件。

管代:

江智华;任命书总经理未签字;总经理是谁?

任命书中不应提YY/T0287

*1.3.2

管理者代表应当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查看是否对上述职责作出明确规定。

查看管理者代表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改进的相关记录。

1.4.1

技术、生产、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应当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查看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任职资格要求,是否对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工作经历作出了规定;查看考核评价记录,现场询问,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重新编制《岗位任职要求》,着重对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工作经历进行描述

未见考核评价记录

1.5.1

应当配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查看相关人员的资格要求。

重新编制《岗位任职要求》

*1.5.2

应当具有相应的质量检验机构或专职检验人员。

查看组织机构图、部门职责要求、岗位人员任命等文件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质管部

质管部经理兰钦,质检员李青、吕欣欣

无质管部职责

*1.6.1

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应当确定影响医疗器械质量的岗位,规定这些岗位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包括学历要求)、工作技能、工作经验。

查看培训内容、培训记录和考核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重新编制《岗位任职要求》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将“岗位工作人员入职要求”改成“岗位任职要求”;4.4.3a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需修改;检验员不需持有资质机构出具的培训证书;删除持证上岗等内容;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成《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删除研发部;删除法规文件内容;整体内容需重新完善。

2022年、2022年和2022年《年度培训计划表》未见

《培训记录表》未按规定记录,未见《应聘人员登记表》、《培训申请报告》、《岗位绩效评价表》

1.7.1

凡在洁净室(区)工作的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培训。

查看培训计划和记录:

是否能够证实对在洁净室(区)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了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未进行,也没有相关培训记录

1.7.2

临时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

查看是否制定了相关文件,对临时进入洁净室的人员(包括外来人员)进出洁净区的指导和监督作出了规定。

在《人员进出洁净区作业指导书》中增加相关内容

1.8.1

应当建立对人员的清洁要求,制定洁净室(区)工作人员卫生守则。

查看工作人员卫生守则,是否对人员清洁、进出程序、洁净服的穿戴作出规定。

洁净室(区)工作人员卫生守则太简单,需重新编写

1.8.2

人员进入洁净室(区)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净化,并穿戴工作帽、口罩、洁净工作服、工作鞋。

现场观察人员进入洁净室(区)是否按照程序进行净化,并按规定正确穿戴工作帽、口罩、洁净工作服、工作鞋或鞋套。

《人员进出洁净区作业指导书》:

制定部门“生产技术部”?

应有进出洁净间流程图;文件需细化

1.8.3

裸手接触产品的操作人员每隔一定时间应当对手再次进行消毒。

裸手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定期更换。

查看消毒剂配制或领用记录,是否按要求定期更换裸手消毒剂的种类。

《洁净区洗手、手消毒作业指导书》:

未提及洗手步骤图;裸手操作2小时消毒一次,每月更换消毒剂

1.9.1

应当制定人员健康要求,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查看人员健康要求的文件,是否对人员健康的要求作出规定,并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员工健康体检管理制度》:

卫生许可?

药品生产?

精神病?

对体检机构的要求未作规定

因《人员花名册》需修改,未确定需体检的人员,有部分体检报告,未建立健康档案

1.9.2

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患有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

查看洁净间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人员的体检报告或健康证明,是否按规定时间进行体检,患有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员未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

在《员工健康体检管理制度》中增加“患有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

只查了乙肝,其他传染病和皮肤病未检查

1.10.1

应当明确人员服装要求,制定洁净和无菌工作服的管理规定。

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其式样和穿着方式应当能够满足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

无菌工作服应当能够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

查看洁净和无菌工作服的管理规定;现场观察服装的符合性及人员穿戴的符合性。

洁净鞋不符合规定,需更换

机构

人员

1.10.2

洁净工作服和无菌工作服不得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

查看洁净工作服和无菌工作服是否选择质地光滑、不易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的材料制作。

洁净工作服符合规定

2.1.1

厂房与设施应当符合生产要求。

*2.2.1

厂房与设施应当根据所生产产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的洁净级别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

生产车间均为10万级

未见洁净车间图纸,未见建造方的资质和合同,未见洁净间验收和相关验证方案和记录

洁净车间生产工艺流程有交叉

2.2.2

生产环境应当整洁、符合产品质量需要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2.2.3

产品有特殊要求的,应当确保厂房的外部环境不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必要时应当进行验证。

2.3.1

厂房应当确保生产和贮存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

2.3.2

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控制条件。

2.4.1

厂房与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根据产品特性采取必要措施,有效防止昆虫或其他动物进入。

现场查看是否配备了相关设施。

挡鼠板高度要高于50cm

2.4.2

对厂房与设施的维护和维修不应影响产品质量。

2.5.1

生产区应当有足够空间,并与产品生产规模、品种相适应。

2.6.1

仓储区应当能够满足原材料、包装材料、中间品、产品等贮存条件和要求。

原材料库温湿度计未悬挂,待检区需调整,注意控制好温湿度

洁净间未见中间品库

2.6.2

仓储区应当按照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等进行有序、分区存放各类材料和产品,便于检查和监控。

现场查看是否设置了相关区域并进行了标识,对各类物料是否按规定区域存放,应当有各类物品的贮存记录。

原材料、辅料库应建立待验、合格、不合格品区域;成品库应建立待验、合格、不合格品、退货或召回区域

各库房要有物流通道

各库房均未见相应产品库存,库房出入库帐和台帐需重新做

*2.7.1

应当配备与产品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场所和设施。

对照产品生产工艺的要求和产品检验要求以及检验方法,核实企业是否具备相关检测条件。

未见过程检验场所和设施

2.8.1

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

厂区的地面、路面周围环境及运输等不应对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造成污染。

厂区应当远离有污染的空气和水等污染源的区域。

现场查看生产环境,应当整洁、无积水和杂草。

厂区的地面、路面周围环境及运输等不应对产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检查地面、道路平整情况及减少露土、扬尘的措施和厂区的绿化,以及垃圾、闲置物品等的存放情况。

2.8.2

行政区、生活区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对生产区有不良影响。

*2.9.1

应当根据所生产的无菌医疗器械的质量要求,确定在相应级别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的过程,避免生产中的污染。

查看相关文件,是否明确了生产过程的洁净度级别;现场查看是否在相应级别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是否能避免生产中的污染。

洁净车间的组装车间:

增加压差表,应在洁净车间内;物料出口不符合要求,与室外大气相通,需重新制作;无废物传递窗,需制作;压缩空气出口设置应与生产工艺相匹配;椅子不应为塑料座椅;干塑管粘接所用吹气装置需重新考虑;洁净鞋不符合要求。

物料传递窗:

有塑料胶带粘贴现象,无紫外灭菌灯,未见灭菌灯使用记录。

洗衣间:

洗衣机下水地漏不符合要求,需重新改造。

整衣间:

洁净服分几种颜色,还有较脏的,需重新整理;洁净服整理箱未有标识;洗干净的衣服与鞋放在同一个整理箱内,衣服未整理

卫生洁具间:

清洁用具不符合要求,按清洁部位重新进行分类并有明显标识。

洗手间:

未见洗手步骤图。

2.9.2

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帕,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并应有指示压差的装置。

现场查看是否配备了指示压差的装置,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以及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是否符合要求。

2.9.3

必要时,相同洁净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

现场查看相同洁净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污染程度高的区域应当与其相邻区域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

组装车间与其他相邻功能间是否考虑有压差梯度

2.10.1

植入和介入到血管内的无菌医疗器械及需要在10,000级下的局部100级洁净室(区)内进行后续加工(如灌装封等)的无菌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的配件,其末道清洁处理、组装、初包装、封口的生产区域和不经清洁处理的零部件的加工生产区域应当不低于10,000级洁净度级别。

不适用

2.11.1

与血液、骨髓腔或非自然腔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无菌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的配件,其末道清洁处理、组装、初包装、封口的生产区域和不经清洁处理的零部件的加工生产区域应当不低于100,000级洁净度级别。

2.12.1

与人体损伤表面和粘膜接触的无菌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的配件,其末道清洁处理、组装、初包装、封口的生产区域和不经清洁处理的零部件的加工生产区域应当不低于300,000级洁净度级别。

不适用

2.13.1

与无菌医疗器械的使用表面直接接触、不需清洁处理即使用的初包装材料,其生产环境洁净度级别的设置应当遵循与产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级别相同的原则,使初包装材料的质量满足所包装无菌医疗器械的要求;若初包装材料不与无菌医疗器械使用表面直接接触,应当在不低于300,000级洁净室(区)内生产。

未见相关资质

2.14.1

对于有要求或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加工的无菌医疗器械(包括医用材料),应当在10,000级下的局部100级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

不适用

2.15.1

洁净工作服清洗干燥间、洁具间、专用工位器具的末道清洁处理与消毒的区域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可低于生产区一个级别,但不得低于300000级。

无菌工作服的整理、灭菌后的贮存应当在10,000级洁净室(区)内。

都是10万级√

2.16.1

洁净室(区)应当按照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进行合理布局,人流、物流走向应当合理。

同一洁净室(区)内或相邻洁净室(区)间的生产操作不得互相交叉污染。

现场查看洁净室(区)的人流、物流走向是否合理,是否能够避免交叉污染。

洁净室(区)和非洁净室(区)之间应有缓冲设施。

组装间从物料进到产品出洁净间布局不合理,需考虑调整

2.17.1

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指标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

查看环境检测报告,是否符合选定级别的标准(YY0033)要求。

2.18.1

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当与产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当控制在18~28℃,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现场查看温湿度装置及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温湿度记录表》:

只有生产当天的记录,表格需修改

2.19.1

进入洁净室(区)的管道、进回风口布局应当合理,水、电、气输送线路与墙体接口处应当可靠密封,照明灯具不得悬吊。

2.20.1

洁净室(区)内操作台应当光滑、平整、不脱落尘粒和纤维,不易积尘并便于清洁处理和消毒。

2.21.1

生产厂房应当设置防尘、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

2.21.2

洁净室(区)的门、窗及安全门应当密闭,洁净室(区)的门应当向洁净度高的方向开启,洁净室(区)的内表面应当便于清洁,不受清洁和消毒的影响。

2.21.3

100级的洁净室(区)内不得设置地漏。

2.21.4

在其他洁净室(区)内,水池或地漏应当有适当的设计和维护,并安装易于清洁且带有空气阻断功能的装置以防倒灌,同外部排水系统的连接方式应当能够防止微生物的侵入。

洗衣间地漏不符合要求,排水系统连方式接应注意

2.22.1

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压缩空气等工艺用气均应当经过净化处理。

现场查看工艺用气的净化处理装置及管路设置,工艺用气是否经过净化处理。

未见压缩空气管路设置图纸

2.22.2

与产品使用表面直接接触的气体,其对产品的影响程度应当进行验证和控制,以适应所生产产品的要求。

查看对与产品使用表面直接接触的气体对产品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和验证的记录,是否根据评价和验证的结果规定了控制措施并实施。

有验证方案

方案中的压力表、安全阀未见相关计量校准证书

管道试压、吹扫:

压力表、秒表未体现

验证周期是1年半还是2年?

2.23.1

洁净室(区)内的人数应当与洁净室(区)面积相适应。

查看验证记录,是否对现场工作人员数量上限进行验证,确认能够满足洁净控制要求。

核实现场工作人员数量并查看相关记录,不应超过验证时所确认的现场工作人员数量上限。

未见相关验证方案及记录

*3.1.1

应当配备与所生产产品和规模相匹配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应当确保有效运行。

对照生产工艺流程图,查看设备清单,所列设备是否满足生产需要;核查现场设备是否与设备清单相关内容一致;应当制定设备管理制度。

空气净化系统作业指导书需重新修改

未见初、中、高效清洗、更换记录

无设备管理制度

无生产设备清单

现场设备状态标识与文件规定不一致

3.2.1

生产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维修和维护应当符合预定用途,便于操作、清洁和维护。

查看生产设备验证记录,确认是否满足预定要求。

现场查看生产设备是否便于操作、清洁和维护。

部分设备无验证记录

3.2.2

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防止非预期使用。

现场查看生产设备标识。

状态标识与文件规定不符合

3.2.3

应当建立生产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应的设备操作记录。

无相关操作规程,无相关记录

*3.3.1

应当配备与产品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仪器和设备,主要检验仪器和设备应当具有明确的操作规程。

对照产品检验要求和检验方法,核实企业是否具备相关检测设备。

主要检测设备是否制定了操作规程。

无检验设备清单

3.4.1

应当建立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应当包括使用、校准、维护和维修等情况。

有记录,但项目不全

3.5.1

应当配备适当的计量器具,计量器具的量程和精度应当满足使用要求,计量器具应当标明其校准有效期,保存相应记录。

查看计量器具的校准记录,确定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

有计量证书,但应放入各设备档案内

3.6.1

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工位器具应当符合洁净环境控制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无文件规定

3.7.1

洁净室(区)空气净化系统应当经过确认并保持连续运行,维持相应的洁净度级别,并在一定周期后进行再确认。

查看洁净室(区)空气净化系统的确认和再确认记录。

无确认、无连续运行、无再确认、无相关记录

3.7.2

若停机后再次开启空气净化系统,应当进行必要的测试或验证,以确认仍能达到规定的洁净度级别要求。

如果洁净室(区)空气净化系统不连续使用,应当通过验证明确洁净室(区)空气净化系统重新启用的要求,并查看每次启用空气净化系统前的操作记录是否符合控制要求。

如果未进行验证,在停机后再次开始生产前应当对洁净室(区)的环境参数进行检测,确认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无验证重新启用的要求

在开机前对洁净间有进行环境参数进行检测

*3.8.1

应当确定所需要的工艺用水。

当生产过程中使用工艺用水时,应当配备相应的制水设备,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用量较大时应当通过管道输送至洁净室(区)的用水点。

工艺用水应当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

对于直接或间接接触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或脑脊髓液或药液的无菌医疗器械,若水是最终产品的组成成分时,应当使用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的注射用水;若用于末道清洗应当使用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的注射用水或用超滤等其他方法产生的同等要求的注射用水。

与人体组织、骨腔或自然腔体接触的无菌医疗器械,末道清洗用水应当使用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的纯化水。

有运行记录、检测记录、检测规程

3.9.1

应当制定工艺用水的管理文件,工艺用水的储罐和输送管道应当满足产品要求,并定期清洗、消毒。

现场查看工艺用水的储罐和输送管道应当用不锈钢或其他无毒材料制成,应当定期清洗、消毒并进行记录。

工艺用水输送管道材质无证明文件

3.10.1

与物料或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工艺装备及管道表面应当光洁、平整、无颗粒物质脱落、无毒、耐腐蚀,不与物料或产品发生化学反应和粘连,易于清洁处理、消毒或灭菌。

合格

*4.1.1

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以及法规要求的其他文件。

质量方针应当在企业内部得到沟通和理解;应当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质量目标应当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应当根据总的质量目标,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进行分解,建立各职能和层次的质量目标;应当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应当可测量、可评估;应当有具体的方法和程序来保障。

第1版体系文件:

2022年1月5日发布,1月10日实施,增加GMP(试行)

第2版体系文件:

2022年10月8日发布,10月10日实施,GMP+无菌附录

总体质量目标:

有个别目标不好测量、评估

质量目标分解:

不明确、不满足要求需完善,没有具体测量方法

4.1.2

质量手册应当对质量管理体系作出规定。

查看企业的质量手册,应当包括企业质量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责、质量体系的适用范围和要求。

见附件1

发布/实施日期:

应体现在手册封面上

外包过程:

需修改

4.1.3

程序文件应当根据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的各种工作程序而制定,包含本规范所规定的各项程序文件。

见附件1

*4.1.4

技术文件应当包括产品技术要求及相关标准、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和试验操作规程、安装和服务操作规程等相关文件。

未见技术文件清单,只有按CE要求的目录

4.2.1

应当建立文件控制程序,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产品技术文件应包含作业指导书,体系文件应包含所有文件及记录,四级文件结构有些混乱

受控文件未加盖“受控”印章

文件控制程序中未引出相关记录,无文件评审、审批、发放、回收、借阅、归档、作废及销毁记录

将《文件最新状况一览表》改成《受控文件清单》

4.2.2

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应当按照控制程序管理,并有相应的文件分发、撤销、复制和销毁记录。

法人是否有职务?

分发法人?

文件销毁规定不完善

外来文件领用还需要管代批准吗?

对于外来文件的收集、查新未作详细规定

4.2.3

文件更新或修订时应当按规定评审和批准,能够识别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

查看相关记录确认文件的更新或修订是否经过评审和批准;其更改和修订状态是否能够得到识别。

建议质量手册的评审、修改和控制程序与文件控制程序合并

文件评审不仅仅指质量手册,所有体系文件的制订、修订均需要评审和批准

无文件修改相关记录

4.2.4

分发和使用的文件应当为适宜的文本,已撤销或作废的文件应当进行标识,防止误用。

到工作现场抽查现场使用的文件,确认是否是有效版本。

作废文件是否明确标识。

未见作废文件,未加盖“作废”印章

工作现场未见使用的受控作业指导性文件

4.3.1

应当确定作废的技术文件等必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保存期限,满足产品维修和产品质量责任追溯等需要。

保存期限应当不少于企业所规定的医疗器械寿命期。

作废的技术文件未作明确的保存期限

4.4.1

应当建立记录控制程序,包括记录的标识、保管、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要求等。

质量记录一览表是由质管部还是由行政人事部管代审批或批准

质量记录的编码不建议体现在文件控制程序中

不能填写的项目还说明理由,不可行,或因记录的编制不科学

4.4.2

记录应当保证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等活动可追溯性。

4.4.3

记录应当清晰、完整,易于识别和检索,防止破损和丢失。

在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加“记录应当清晰、完整,易于识别和检索,防止破损和丢失”内容。

4.4.4

记录不得随意涂改或销毁,更改记录应当签注姓名和日期,并使原有信息仍清晰可辨,必要时,应当说明更改的理由。

在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加“使原有信息仍清晰可辨,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