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691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 选择题1.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选择题1

222

32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正确答案:

ABCD

  A、 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B、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C、 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

  D、 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32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正确答案:

BCD

  A、 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326、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

这一事实说明 正确答案:

ACD

  A、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 规律是客观的

  D、 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327、任何真理都是 正确答案:

AB

  A、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B、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 一元与多元的统一

  D、 正确和错误的统一

32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正确答案:

ABCD

  A、 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 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D、 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

329、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是 正确答案:

ABC

  A、 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

  B、 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

  C、 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

  D、 从个人的愿望和要求出发

330、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 正确答案:

ABC

  A、 实事求是

  B、 理论联系实际

  C、 从联系中把握事实

  D、 从各种零散的现象出发

331、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正确答案:

ABCD

  A、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

  B、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 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 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332、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正确答案:

ABC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 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333、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正确答案:

BCD

  A、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

  B、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 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D、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3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正确答案:

ABCD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335、认识主体的属性有 正确答案:

ABCD

  A、 生物性

  B、 意识性

  C、 社会性

  D、 实践性

336、“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正确答案:

ABD

  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337、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困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

这表明 正确答案:

ABCD

  A、 知行相互促进

  B、 行先知后

  C、 知行不可分割

  D、 知行合一

338、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正确答案:

ABC

  A、 生而知之(孔子)

  B、 不虑而知(孟子)

  C、 不行而知(老子)

  D、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39、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正确答案:

CD

  A、 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B、 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C、 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

  D、 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340、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正确答案:

BCD

  A、 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 可以是反映论的观点,也可以是先验论的观点

  C、 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可以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34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正确答案:

ABD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42、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有 正确答案:

ABD

  A、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C、 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认识成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D、 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343、“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

”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正确答案:

ABD

  A、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 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 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344、“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正确答案:

BCD

  A、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345、“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正确答案:

ACD

  A、 理论脱离实际

  B、 经验论

  C、 教条主义

  D、 唯理论

346、“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正确答案:

ACD

  A、 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 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C、 唯我主义观点

  D、 反理性主义观点

347、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正确答案:

CD

  A、 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 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C、 否认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 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348、教条主义是 正确答案:

ACD

  A、 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

  B、 重视感性经验,重视实践

  C、 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

  D、 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

349、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 正确答案:

AC

  A、 唯理论

  B、 诡辩论

  C、 经验论

  D、 反映论

350、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正确答案:

AC

  A、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D、 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35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正确答案:

BCD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352、关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命题含义的正确表述有 正确答案:

BC

  A、 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

  B、 真理超出自己的适用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

  C、 谬误回归自己的适用范围就转化为真理

  D、 真理和谬误在同一范围内可以相互转化

353、列宁说: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说明 正确答案:

BC

  A、 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

  B、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 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354、真理和谬误是 正确答案:

BCD

  A、 没有本质区别的

  B、 相比较而存在的

  C、 相斗争而发展的

  D、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35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于 正确答案:

ABCD

  A、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B、 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C、 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356、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

“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正确答案:

BC

  A、 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

  B、 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C、 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D、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

357、如果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否认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就会导致 正确答案:

ACD

  A、 绝对主义

  B、 相对主义

  C、 教条主义

  D、 不可知论

358、“实事求是”中包含着的哲学思想有 正确答案:

ABCD

  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359、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正确答案:

AB

  A、 真理原则

  B、 价值原则

  C、 效率原则

  D、 公平原则

360、价值的特性是 正确答案:

ABCD

  A、 客观性

  B、 主体性

  C、 社会历史性

  D、 多维性

361、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正确答案:

BCD

  A、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

  B、 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C、 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D、 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362、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是 正确答案:

BD

  A、 必然

  B、 必然王国

  C、 自由

  D、 自由王国

363、价值评价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

ABD

  A、 价值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B、 价值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关系

  C、 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不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D、 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364、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正确答案:

ABCD

  A、 真理也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 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

  C、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D、 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理

365、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正确答案:

BCD

  A、 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 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 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366、下列观点正确反映了真理和价值关系的有 正确答案:

ABCD

  A、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两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基本活动

  B、 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互为前提

  C、 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

  D、 实践是真理和价值的共同的检验标准

367、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 正确答案:

ABCD

  A、 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

  B、 实践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C、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化

  D、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68、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正确答案:

ACD

  A、 客观性

  B、 能动性

  C、 多样性

  D、 动态性

369、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正确答案:

AB

  A、 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 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 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 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

37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正确答案:

ABC

  A、 实践关系

  B、 认识关系

  C、 价值关系

  D、 主从关系

371、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正确答案:

ABC

  A、 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 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 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37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正确答案:

BD

  A、 世界的可知性

  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7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正确答案:

BCD

  A、 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 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 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37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显著特点有 正确答案:

CD

  A、 把可知论引入认识论

  B、 把唯物主义引入认识论

  C、 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D、 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

375、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正确答案:

CD

  A、 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 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 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376、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正确答案:

AB

  A、 唯心主义认识论

  B、 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 经验论

  D、 唯理论

377、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正确答案:

ABCD

  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78、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正确答案:

ABCD

  A、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 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 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79、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正确答案:

ABCD

  A、 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80、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正确答案:

ABC

  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38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正确答案:

CD

  A、 真理是具体的就是说真理是多变的

  B、 价值是抽象的就是说价值是多维的

  C、 主体结构和规定的复杂性导致主体的价值关系的全面性、多维性

  D、 真理的具体性是说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382、马克思主义坚持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因为 正确答案:

ABD

  A、 真理都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真理

  B、 超越历史时代的永恒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C、 对真理必须采取相对主义的态度

  D、 实践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任何真理都具有相对性

383、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正确答案:

BC

  A、 国家政权

  B、 人口因素

  C、 地理环境

  D、 阶级构成

38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关系的有 正确答案:

CD

  A、 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 地理环境的变化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场所

  D、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自然资源

385、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这是因为 正确答案:

BCD

  A、 不能影响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

  B、 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C、 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更替

  D、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38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制约和影响作用的有 正确答案:

CD

  A、 人口密度的大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 人口增长的快慢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 人口状况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D、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387、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其表现有 正确答案:

ACD

  A、 生方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 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388、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中,社会经济结构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

广义的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两项内容,它们分别是 正确答案:

BD

  A、 所有制结构

  B、 生产力结构

  C、 劳动资料结构

  D、 生产关系结构

389、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这是因为 正确答案:

ABD

  A、 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B、 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 它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D、 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390、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正确答案:

BCD

  A、 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产品的分配形式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391、“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正确答案:

ACD

  A、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B、 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

  C、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392、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是 正确答案:

CD

  A、 上层建筑反作用原理

  B、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原理

  C、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

  D、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

393、社会存在包括 正确答案:

ABC

  A、 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 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 经济关系

  D、 全部社会关系

39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正确答案:

ABCD

  A、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 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95、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正确答案:

CD

  A、 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 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 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396、马克思说: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秘内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 正确答案:

ABCD

  A、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 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 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397、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正确答案:

ABCD

  A、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 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 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 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398、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正确答案:

ACD

  A、 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 它属于上层建筑

  C、 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 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399、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正确答案:

AB

  A、 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 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 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 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400、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正确答案:

CD

  A、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 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 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 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401、“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正确答案:

AB

  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D、 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402、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正确答案:

BC

  A、 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B、 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D、 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403、“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正确答案:

AB

  A、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 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 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 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404、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正确答案:

CD

  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405、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段话说明 正确答案:

ABCD

  A、 理论的力量不能代替物质的力量

  B、 社会变革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活动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理论与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40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这是因为 正确答案:

ABCD

  A、 它是一切历史观无法回避的问题

  B、 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C、 它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

  D、 对二者关系的回答决定对其他历史观问题的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