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7173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38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红花渠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红花渠改造工程(机关幼儿园至前海路)

(渠道桩号:

0+585~0+665)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1-1.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一)编制说明:

工程名称:

红花渠改造工程

工程地点:

南山区红花路

投标工程范围:

渠道桩号:

0+585~0+665(机关幼儿园至前海路)。

投标工作内容:

渠道桩号:

0+585~0+665范围段内:

2-4.2×1.7米雨水箱涵、道路、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工程。

建设单位:

深圳市南山区城市建设开发中心

设计单位:

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

深圳市南山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我公司认真组织了有关人员对招标文件进行了学习和讨论,并到现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在认真领会招标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对本合同段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先后施工顺序、施工进度计划、劳力组织、机械设备配备以及质量、安全、工期等各项保证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编写了本施工组织设计,以达到科学管理,确保质量、工期、安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的招标文件

2.《红花渠改造工程》相关设计图纸

3.道路、管线、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21-2000)《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等有关技术规范和评定标准。

4.现场考察资料

5.补充通知第一、二号

6.其他相关资料

1-2.工程概况

(一)红花渠位于南山区西部,排洪渠东起南山大道,西至前海路过路箱涵,全长1062.146米,红花渠改造按100年一遇标准设计。

本招标工程为红花渠下游段渠道桩号的0+585~0+665(机关幼儿园至前海路)。

红花渠排洪箱涵全渠段设计为五种断面形式,本段为2-4.2×1.7结构形式,本套排洪渠平面图纸标注桩号采用排洪渠自成桩号标注,起点0+000为红花路东端,与道路等其他专业图纸桩号标注不同。

以下为渠道桩号与道路与其他专业桩号对比表:

点名

X

Y

渠道桩号

道路桩号

起点

19449.097

100358.631

0+585

0+182.157

直线端点

19471.396

100293.759

0+653.597

0+250.754

曲线终点

19472.333

100282.512

0+665

0+261.696

(相对道路中心垂直距)

(二)本工程为东西走向,路面结构为:

机动车道:

中粒式沥青砼抗滑表层(AK-16A)厚4cm;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砼(AC-25I)厚8cm;

6%水泥稳定石粉渣厚20cm;

4%水泥稳定石粉渣厚25cm。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24.5×24.5×5预制30#混凝土彩色方砖

1:

4水泥砂浆厚2cm;

4%水泥稳定石粉渣厚15cm。

(三)本工程标准横断面及管线布置图见下图

 

 

(四)主要工程数量:

详见表1-1

(五)工期要求:

按招标文件“投标须知前附表”工期要求120日历天:

本工程按国家现行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要求达到合格标准。

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03年5月10日,竣工日期2003年9月08日,共计日历天120天(节假日、雨天等均包括在内)。

(六)施工指导思想

1.本着优质高效、安全高速、文明施工、守约重誉的原则,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2.用系统工程理论统筹规划,工程进度以网络计划进行控制,并进行动态管理,质量用ISO9001质量体系进行控制。

严格遵守科学管理原则,争取最大的效益。

3.组织精干的管理机构,配备水平较高的专业施

表1-1主要工程量表

分项工程

子目工程

单位

数量

备注

道路工程

挖方

m3

557.23

含弃方超运

填方

m3

856.39

含填方超运

4%水泥稳定石粉渣

m3

382.363

人行道及车行道

6%水泥稳定石粉渣

m3

362.113

车行道

平缘石,立缘石

m

513.45

彩色人行道方砼

m2

580.00

给水工程

各类给水管道安装

m

116.10

各种规格阀门安装

4

各类阀门井

4

消火栓

1

排水工程

各类排水管道安装

m

181.20

各类检查井砌筑

8.00

单蓖雨水口

4.00

沟槽土方及软基处理

挖方

m3

4864.38

挖淤泥

m3

1132.17

弃方

m3

5361.27

填方

m3

2343.63

回填石粉

m3

585.30

换填开山石石粉渣

m3

1132.56

各占50%

排洪箱涵

C10垫层

m3

84.50

C25S6抗渗砼

m3

831.25

沉降缝

m

221.40

Ⅰ级钢筋制作安装

t

2.31

Ⅱ级钢筋制作安装

t

94.02

电力及通讯工程

各类电力电讯组合排管

m

92.50

各类通信人孔井

3

1.0m×1.0m电缆沟

m

78.10

垫层砌体盖板支架等

电缆井

1

PVCφ160塑料排水管

m

17.00

拆除工程

拆除砼路面

m3

279.90

拆除砖、石砌体(挡墙)

m3

213.33

拆除砼结构(基础)

m3

80.00

拆除钢筋砼结构(盖板)

m3

96.00

拆除平缘石,立缘石

m

106.66

各占50%

二、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一)工程测量

1.对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标桩及基准资料,进行精密的复核。

2.根据施工图纸及基准资料,恢复定线测量,其精度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并将测量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核查,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

3.对永久性标桩,包括中线桩、转角桩、水准基点、三角网点、排水渠、D场地平整等工程的控制桩应树立易识别的标志并妥加保护。

4.为保证施工测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在施工现场设置足够数量的坐标控制点和高程水准点,且经常进行复核测量。

5.随着各工序的施工,进行定位测量和标高测量,做到测量及时准确,不影响施工。

(二)拆除工程

工程内容

本工程为旧路改造工程,施工段内先需拆除原有旧构筑物方能进行下一步施工工作,此工程拆除工程为:

拆除旧砼路面279.90m3,拆除各类结构砌体389.33m3,拆除缘石、侧石各计53.33m。

(三)路基挖方

(1)清除路基范围内树根、草皮,拆除影响施工的建筑物、障碍物及旧路面等,移走树木,复核开挖边线。

(2)全断面开挖

①直接用挖掘机分层进行开挖,每层深度最好控制在边坡的一道台阶深度,D区场平根据网格做好控制。

②挖至路基标高时,用人力跟随清底。

③边坡和路基都严禁超挖,机械开挖时一定要留有余地,一般控制在30CM以内。

④雨季开挖土方时,在开挖面和工作地点均应随时保持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3)半挖半填断面:

应由上往下开挖,开挖方法视挖掘土层的厚薄深度而  定。

(4)弃方处理

①对路基开挖未被利用的剩余土石方、淤泥,清理场地的杂物不适合作填方材料运至弃土区。

弃土点应事先作好选点踏勘工作,选择好弃土行车路线,避免在交通繁忙地通行或重型车辆禁行路段行驶。

②弃方堆应堆放稳定,有较规则的形状,弃渣场应作好排水和防护工作。

③弃方堆放时不得干扰正常交通和污染环境。

(四)路基填方

(1)测量放线后,进行地面清理,先将原地表翻松或作成台阶,再分层填筑。

(2)路基填料应符合要求。

(3)填土每层填筑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经检测

合格后,再进行下层填筑,直至路床。

填石路堤应分层填筑,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石块最大尺寸应不小于层厚的2/3,路床面15CM厚度内不应采取填石路堤,填石路堤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

(4)应做到当日填土,当日碾压完毕,不留虚土过夜。

(5)由于本工程施工地段为旧城区,无堆土场地,开挖堆土均要外运弃土填土不足时,需从外地借土,因此借土前需对土源地点进行考查,并对土质进行送检,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方能利用。

(6)对于排洪箱涵下部的淤泥的地段,采取挖淤泥外运换填开山块石和石粉渣。

块石及石粉渣的粒径、强度、含土量等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7)箱涵施工完毕后,箱涵两侧的回填土应同时进行回填,回填厚度同样控制在30cm左右,用蛙式打夯机振实后,并对每层回填密实度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层回填。

(五)路槽修整

(1)用平地机或人工进行路槽修整,严格控制标高和纵横坡度。

准确做好路拱曲线。

(2)平整后,再进行碾压,一经压实后,低洼处不准土补填,须用砂或级

配碎石补填,高的地方再用人工铲平,再次压实。

(3)路基整型完毕后,路基范围内不准堆放废弃杂物。

5.路基检测

(1)填土段每层填土时均应进行密实度检测,不符合设计要求不能继续进行回填。

(2)路槽修整后,要全面进行纵横坡、平整度、中线及宽度、密实度、弯

沉、承载力及回填横量检测,保证质量达到合格为止。

(3)对路基密实度及回弹模量要求如下:

填方路槽下0~80cm:

行车道≥93%人行道≥90%

填方路槽下﹥80cm:

行车道≥90%人行道≥88%

挖方路槽下0~30cm:

行车道≥93%人行道≥90%

土基回弹模量 ﹥30Mpa

(六)道路基层施工

1.设计稳定层有4%和6%水泥石粉碴两种。

2.水泥选用425#或终凝时间较长、标号较低的水泥。

石屑采用由质地坚硬

岩石轧制的筛余料,粒径不应大于8MM,小于0.7MM的颗粒含量不应大于10%,具有合适级配,洁净,无土块等杂物。

3.测定石粉渣松散系数,确定每一层石粉渣铺设厚度,然后用水湿润,按

水泥含量计算每平方米水泥用量,画线分块后摊匀水泥。

4.施工采用分段流水作业,根据施工时的气温及水泥终凝时间,确定每一

作业段长度,按规定处理好段间接头。

5.水泥石粉渣采用机械搅拌,压路机碾压。

机械搅拌要注意拌和深度。

要搅拌到底,又不许将底下土层翻起。

拌和到碾压不得超过三个小时。

6.压实整平,等水泥终凝后,进行洒水养护。

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各项指

标。

养护期间禁止任何机械或车辆通行。

7.各层回弹模量及弯沉值设计要求不低于如下值:

6%水泥稳定石粉碴回弹模量(Mpa)1100弯沉值(0.378mm)

4%水泥稳定石粉碴回弹模量(Mpa)900弯沉值(1.38mm)

(七)道路面层施工

本工程道路面层采用沥青砼路面,结构上层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AK-16A),厚度4cm;结构下层为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5I),厚度8cm。

道路面层结构回弹模量及弯沉值不得低于如下值:

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回弹模量(Mpa)1100弯沉值(0.282m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回弹模量(Mpa)1100弯沉值(0.282mm)。

路面施工前,尚应具备下列几个条件:

路基工程取得工程师的认可,路基的中线、高程、横坡度、压实度、弯沉值、边坡坡度均应满足要求;

各项标准试验完成,并取得工程师的认可;

在施工安排上,应争取主动,工序衔接紧凑,部分施工准备工作可提前与路基施工平行作业,设备安装调试及材料进场,可提前进行,同时,在路基施工中也可考虑拌和场附近的路基先完成交工,为路面施工早开工创造条件。

本合同段路面工程的施工方案是按流水线施工法统一部署,在基层不窝工和不空闲的情况下,利用工作面,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组织生产。

首先选择试验段,长度选为200~300m,试验段成功后,按监理工程师审批内容逐步分段进行施工。

进行沥青砼面层施工时,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

拌合设备采用NP2000,能自动配料拌合、电脑控制。

摊铺设备为进口的摊铺机,能自动控制平整度、厚度、宽度等,即能在路面全宽内一次性连续摊铺。

沥青砼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备料一安装调试拌合设备一试拌一拌合一清理铺筑面一测量放线、铺设基准摊一试摊一摊铺一碾压一冷却后开放交通。

1、混合料的拌和:

粗、细集料应分类堆放和供料,并且充分烘干。

沥青、石料的加热温度及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均应符合要求。

2、混合料的运送:

运送中产生离析的混合料及低于铺筑温度或被雨水淋湿的混合料均应废弃。

3、摊铺沥青混合料,采用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全路幅摊铺。

摊铺时,应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温度,不低于110~130度。

凡接触混合料的机械和工具的表面,宜涂上一薄层油水混合液或进行加热。

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可通过碾压后确定,一般在1.15~1.35之间,摊铺后,应随时检查摊铺厚度、平整度和横坡度,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4、碾压成型:

碾压必须进行混合料温度控制。

碾压成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

初压时用6~10T震动压路机以1.5~2.0km/h的速度止震静压2遍,使混合料得到初步稳定。

初压后随即用10T以上震动压路机以5~10km/h的速度震动复压4~6遍,至稳定和无明显轮迹为止。

复压是混合料能否达到规定密实度的关键阶段。

终压是在复压后,用6~8T震动压路机以2~3km/h的速度静压2~4遍,消除复压产生的轮迹,以确保表面平整。

运至现场的混合料,应在当天当班完成压实。

终压结束后,待面层完全冷却,才开放交通。

在施工中应注意:

严格控制沥青砼面层材料的质量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沥青砼配合比不得随意变更,确因情况需调整。

则应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获批准后方可。

拌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分离和结团成块的现象。

运输时,应选用覆盖设施,运至摊铺地点的沥青砼的温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准确的试定松铺系数,将厚度控制在标准内。

碾压时,应注意温度,压路机不得在新铺的沥青混合料转向调头、左右移位突然刹车和停留在温度高于70℃压过的混合料上。

碾压时保证驱动轮在前。

摊铺时应注意纵横向两种接缝都保持最小数量。

a、纵向接缝应是连续平行的。

b、由于工作中致使摊铺材料的末端已冷却或者第二天才能恢复工作时,应做成一道垂直横缝。

在下一次行程进行摊铺前,应在上一次行程的末端涂刷适量粘层沥青,并注意设置整平板的高度,为碾压留出充分的预留量。

保证中、下层沥青砼表层清洁,以利于上下层间的粘结。

(八)钢筋砼雨水箱涵的施工

1.本工程的2-4200×1700mm雨水箱涵位于红花路中间,东头与排洪渠F段

相接,西头与甲东街H段相连,采用钢筋砼结构,设0.226%的坡度,其断面图见图4-1,雨水箱涵每隔20米左右设一变形缝,一般设在两井之间。

2.工艺流程

基坑开挖→垫层→底板钢筋→底板侧、端模→底板砼→立排架、内侧模和

顶底模→顶板钢筋→外侧模→立墙和顶板砼→回填

3.基坑开挖

(1)采用机械敞口开挖,辅以人工修理边坡和清理基底20CM厚以内的土方,

严禁超挖,一旦发生,则需用碎石或粗砂填补,不得以土填补。

(2)根据土质情况,制定边坡及坑壁稳定措施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实施,

严防边坡塌陷,保证人身安全。

弃土必须及时运走,少量回填用土应堆积在坑边1M以外地方,既有利施工也有利边坡稳定。

(3)雨季施工作好基坑排水措施,保证坑内不积水。

(4)当箱涵基础存在填土层、淤泥及淤泥质砾砂软弱层时,应按设计要求彻底清除淤泥层及淤泥质砾砂软弱层,采用石粉渣和石粉渣混片石进行换填处理,要求处理后基础承载力(Ra≥150Pa),本标段设计换填深度为1000~1500mm。

基础开挖验收由监理工程师及设计部门鉴定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5)基坑开挖后应及时施工C10砼垫层,不可暴露过久。

4.底板施工

(1)底板以变形缝分节段,采取跳段施工。

(2)底板与边墙的施工缝设在顶板面以上50CM处,见模板图。

(3)绑扎底板钢筋

①在砼垫层上依照钢筋间距放样划线进行绑扎。

钢筋的搭接、焊接和弯头

均应符合要求。

②钢筋加工和成型的尺寸误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③垫层上应设置砼保护层的砂浆垫块,要求保护层为30MM。

(4)立模

①外侧模可用组合钢模或木模。

内侧模和斜角模板以及端模采用木模。

②外侧模与垫层的接触应严密,用水泥砂浆堵塞,防止漏浆、烂根。

内侧

模包括斜角模应支立牢固。

③在变形缝处,端模模板应将止水带固定牢固且位置准确。

(5)灌注砼

①采用C25商品砼,抗渗标号为S6,坍落度不大于5CM,其他技术指标

亦符合设计要求。

②砼用输送车送至工地,通过砼泵车浇注,底板不留施工缝也不分层浇

注,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表面辅以平板振捣器振捣,并注意防止漏振和超振,对跌水处要加强振捣,保证密实。

③每一结构段的底板应一次浇注成型,中途不得留有施工缝。

④变形缝处先安装好止水带,止水带质量必须符合要求,变形缝两侧的砼

不能同时浇筑,先浇一侧砼,当连续浇注底板砼在其强度达到5MPA时,拆除模板,再浇筑另一侧砼,在浇筑过程中,设专人负责止水带附近的振捣和排水,保证此处密实和止水带的位置。

⑤砼养护:

在砼浇筑后4—6小时开始覆盖洒水养护。

头三天每日养护3~

6次,以后每天养护2~3次,视天气而定,拆模后应保持砼表面湿润,养护期不少于14天。

5.边墙、顶板施工

(1)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采用企口凸缝,当底板砼达到一定强度时,即开

始进行凿毛,除去表皮浮浆,露出石子,并冲洗干净,在接浇边墙砼时,先在施工缝面上铺一层2-3CM厚原浆砼,以增加其接触面强度。

(2)支侧墙内模和顶模:

边墙内模和顶模示意图见附图。

先立排架,并调

整好标高,固定好后,再铺模板。

模板采用夹板制木模板。

要求拼缝严密,不漏浆、不错台。

(3)绑扎边墙和顶板钢筋:

先在顶模上划线放样,再进行绑扎,要求钢筋

直顺,间距均匀,搭接接头及弯头等符合要求。

(4)安装边墙外模:

外模与内模之间用两道螺栓连接牢固,模内加套管支

撑,然后在外面加以顶撑。

并保证砼保护层厚度。

(5)灌注边墙顶板砼

①采用商品砼,用砼泵浇注。

②边墙砼用串筒下料,串筒距灌注面的距离不大于1.0M。

串筒与串筒之间

的距离以2m左右为宜。

③灌注边墙砼,不允许操作人直接站在顶板钢筋上,要在钢筋上铺钢板;振

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在钢筋密处,辅以人工边铲插振,顶板面辅以平板振捣器振捣。

④砼分层浇注振捣,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CM,经串筒下料时,要掌握好下

料数量。

⑤砼灌注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和支撑。

砼浇注完成后,注意砼的养护。

 

6.变形缝的施工及工艺技术要求

(1)顶、底板不留施工缝。

设变形缝处箱涵每端头500MM范围内,箱涵横

向钢筋直径加大一级,间距不变。

(2)橡胶止水带在底板与外墙结点处水平向坚直过渡的1/4R圆弧线布置,

止水带必须固定好。

变形缝及止水带安装见附图。

油浸麻丝沥青油膏

 

30

止水带

变形缝大样

 

橡胶止水带

外墙

 

C10砼垫层

 

(3)变形缝两侧砼不能同时浇注;变形缝处砼必须振捣密实,在浇注过程

中应设专人负责止水带附近的振捣和排气。

(4)在支模和拆模及浇注砼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止水带不要损伤,必要

时应加隔离保护措施。

(5)止水带质量必须符合要求,主要物理性能符合下列要求:

硬度:

60±5邵氏A;扯断强度:

≥18MPA;扯断伸长率:

≥450%

扯断永久变形:

≤28%;老化系数:

≥0.8;脆性温度:

-49℃

(6)止水带在现场接头时,采用止水带厂家提供的粘接机进行硫化处理,接

缝处必须均匀一致,不允许有裂口,海绵现象凸出高度不大于1.5MM,接缝处必须达到原产品强度。

7.基坑回填

(1)砼强度达到28天强度时即可进行回填,回填采用砂质粘性土进行回填。

施工完的箱涵暴露时间不得超过一个半月。

(2)回填前应将坑底和结构顶面的杂物清除干净。

(3)回填应两侧对称回夯,分层夯实,要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

(九)钢筋砼排水管

1.工程情况

本段污水管道分别设在排洪渠两侧,为DN300和DN400钢筋砼管道,南侧污水管从西流至东,排入南新路主管内;北侧污水管道由东往西排入甲东街主管内。

另有雨水预留井支管分别为DN300、DN500和DN600钢筋砼管接入排洪渠内。

DN200管接入设计雨水口。

2.施工顺序

管道施工原则是先下后上,各种管道的施工工序基本相同:

开工准备→开挖基槽→管基→管道安装→砌筑井室→检验回填等。

3.测量放线:

测定管路中心线和转角、井室位置,沟槽及开挖线。

4.开挖沟

(1)土质地段以挖沟机为主,人工配合,在挖深较浅、且数量不大的零

星部分,使用人工开挖,挖至距底面0.3m左右用人工修整,以免扰动土基层。

石质地质采用小型爆破,计算用药量,控制深度。

(2)根据土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沟壁保护方案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3)验槽时,沟底土层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人员

采取处理方案。

5.管基:

一般地段开挖后,平整基底,原土夯实。

岩石地段,采用砂垫

层基础,砂垫层厚度为管径DN<1000时厚150mm,砂垫层厚度D+200mm;对回填地段,要求路基密实度为93%,并垫砂200mm厚。

根据管顶覆土和设计要求砼带形基础采用120°和180°。

6.钢筋砼管安装

(1)雨水和污水管道均采用承插式钢筋砼排水管,雨水管道接口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

污水管道采用胶圈接口。

(2)各管节应顺流水坡度安装或平顺直线,当管壁厚度不一致时,应调

整高度使内壁齐平,管节必须垫稳坐实。

(3)下管采用吊车吊入,并使用软吊带,避免损坏管身或防护层。

(4)管接口平直,环形间隙均匀,填料密实、饱满,表面平整,不得有裂

缝、突鼓。

(5)污水管施工完毕后应进行闭水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7.回填

(1)回填夯实使用小型夯实机械配以人工,使回填密实度达到要求。

(2)回填应在管道安装、管基砼、井室砌件砂浆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70%

及时进行。

(3)回填要求管道胸腔两侧还土同时进行,管顶以下密实度不得小于

95%,严禁回填大块石及腐植土。

(4)回填前应先排除积水,并应保护管道防腐层和按口不受损坏。

(5)回填土应分层摊铺,分层夯实,每层夯实厚度不超过20~30cm。

(6)回填分两阶段进行

1)管道两侧及管顶0.5m处应先填筑,接口处应予留出。

2)待水压试验(或闭水试验)后,管道安装合乎要求后再填筑其余。

(十)给水管道施工

1.本工程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和钢管。

2.球墨铸铁管接口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

焊接钢管与球墨铸铁管连接采

用钢制承插口。

3.防腐:

焊接钢管、球墨铸铁管内壁均采用离心涂水泥砂浆防腐;球墨

铸铁管外壁采用除锈后刷二道热沥青防腐,焊接钢管采用除锈后环氧煤沥青、玻璃纤维布特强级防腐。

4.焊接钢管制作按规范执行,电弧焊钢管对口前必须修口,使用细管端

面的坡口角度,纯边圆度均应符合要求,钢管对口时,应使内壁齐平,错口允许偏差为0.2倍壁厚,且小于2mm,纵面焊缝应错开。

5.给水管按要求设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

6.给水管采用大开挖埋设,管道基础除软基需处理外,一般直接敷设在夯实后的原状土上,管道回填应分层夯实,密实度不小于93%。

7.管道施工完毕后,进行试压验收,要求在1.0MPa以上,10分钟内落压不

超过0.05MP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