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7335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doc.docx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设试卷I、II卷和答题卡纸三部分,试卷所有答题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15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吮吸(shǔn)脊梁(jí)朱拓(tà)百无聊赖(lài)

B.讪讪(shàn)埋怨(mán)俨然(yǎn)少不更事(jīng)

C.间或(jiàn)干瘪(biě)谬种(miù)沸反盈天(fèi)

D.正月(zhēng)驯熟(xùn)炮烙(pào)踌蹰(chóu)

2.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俨然迷罔杀戳飞端瀑流争喧豗

B.放诞骐骥巉岩巫山巫峡气潇森

C.烟霭伶俐踌躇间关莺语花底滑

D.潦倒杜撰寒喧空闻虎旅传霄柝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画山水。

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

C.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为记忆而生。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凭借NBA的一部宣传片,姚明完成了从单纯的“体育明星”转变到“体育、娱乐明星”。

B.要进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应该以改变教育思想为根本,而教育思想的改变,取决于教育体制和整个社会人才观念的转变。

C.有尽之言能传无穷之意,诀窍就在“言”是经过精选的,有典型性,能代表或暗示出许多其他的东西。

D.最近报道显示,虽然出现了禽流感疫情,但由于政府及时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鸡肉的销售量和消费信心并未受太大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每题3分,共9分)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

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上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

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促进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

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6.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是()

A.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试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7.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将出现负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8.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提高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促进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D.向海洋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1题。

(每题3分,共9分)

 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

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

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

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

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鸟之防弋,无时不然。

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

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

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

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

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

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

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

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长则无袅娜之致   致:

获得

B.得时闻鼓吹者     鼓吹:

此指蝉唱和鸟鸣

C.鸟之防弋,无时不然  弋:

用系有绳子的箭射鸟

D.隔婵娟而不使见者   婵娟:

指月亮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此其不宜于昼也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以在卧榻之上也

丹不忍以己之私

A.                     B.

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C.                      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垂柳之可爱写到蝉附鸟集,因而能让人“时闻鼓吹”,“耳则无时不悦”,于袅娜重柳的蝉唱鸟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B.文章写鸟在白天有“虚患之念”,故“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C.文章由“悦耳”引出一段关于“鸟声”的探幽发微的议论,句句写鸟,又似句句非止于写鸟:

晓时鸟鸣,一无所虑,其声清月越明澈,自由透脱,此间岂无寄欤?

D.文末由“种树之乐”写到种树之“不便”在于“枝叶繁冗,不漏月光”,这是“树木无心”与“人无心”造成的。

看似闲笔,实则体现了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考。

第II卷(共117分)

四.(26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3分)

译文:

                                    

                                               

(2)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4分)

译文:

                                              

                                               

(3)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3分)

译文:

                                          

                                            

13.诗词赏析(共6分)

苏幕遮·周邦彦(宋)

  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内容分析其好处(3分)

答:

                                 

(2)词的下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下阙内容进行分析。

(3分)

答:

                                 

                                 

14、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

(2)同是天涯沦落人,。

(3),一夫当关,。

,化为狼与豺。

(4),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5)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国别)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一生创作了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

其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

五、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

(19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至17题。

遗璞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

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

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

上边凿了四个大字:

孕璞遗璞。

住在这孕璞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

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璞,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

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

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夜茶。

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

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

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

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

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

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

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

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

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

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

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

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

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

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

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

想想,招来了多少人了?

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

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最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

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

末了打着哈欠,还在说:

“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

早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

15、小说两次提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6分)

                                 

16、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6分)

                                 

17、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

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

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7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黄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

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

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

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

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④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

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⑤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

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

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

“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

”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

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是包车。

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常读之书。

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

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

“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

”校长再三道歉,后来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

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

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

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

“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

”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

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

                                     (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文趣事》改写)

15、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

请各举一例。

(6分)

                                 

16、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

(用自己的话回答)(7分)

                                 

17、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6分)

                                 

                                 

六、语言表达题(12分)

18、简答题,要求50字左右。

(6分)

(1)《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除林黛玉、王熙凤外哪一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试分析她的形象。

                                 

                                 

19、华南大学向南粤中学赠送了一批图书和电脑,南粤中学举行了全校师生参加的捐赠仪式。

下面是学生代表的致谢词,请你补出空缺的部分。

要求正文写出对捐赠者的欢迎、感谢及其事由等。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捐赠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鼓励\一种鞭策。

这种精神力量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60分)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徒趋之若骛。

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要求:

(1)阅读所给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C脊梁(jǐ)少不更事(gēng)炮烙(páo)

2.D(A惘戮湍B萧D暄宵)

3B【解析】遏制:

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

重点是“止”,使停止。

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排除C、D。

善于:

范围广/擅长:

主要用于专业特长

4 B【解析】B项,挥:

指挥笔。

形容才思敏捷,写字、写文章、画画非常快。

这里属于用错对象

5C(A项属成分残缺,缺少了“完成了”的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过程”;B项属句式杂糅,“关键在于”与“应该以……为根本”应删去其中一项;D项属搭配不当,“鸡肉”可修饰“销售量”,但不能修饰“消费信心”,可删去“和消费信心”或在“和”后加上“消费者的”)

6.A(根据第三段,依据是第一句话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CD三项是对这一理论的的具体表述,属于原文“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和完善”的内容)

7.C(A项后半句的意思在画线句中没有涉及。

B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将出现负增长”与原句意思似是而非。

“负增长”指增长率为负值,即在规模、数量等方面有所减少或下降。

根据划线句,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的确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总量是否减少或下降,仅从这一划线句不得而知。

D项中“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与原文直接冲突。

原文是说本来就可以吸收温室气体,不必等到海洋生产力提高后才具有)

8.C(A项中后半句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B项说海洋生产力包括三项内容,把“让海洋变绿”、“提高藻类生长”、“促进叶绿素成倍增长”并列。

根据原文第三段后半段,“让海洋变绿”不过是后二者一个形象化的说法而已,不能与后二者并列。

C项与原文第四段内容完全吻合。

D项“但又形成”在原文最后一段中的表述为“是否会形成”“尚待研究”,不吻合)

9.A(致:

此指景致、情态,名词。

10.C(C项“者”都是表示判断的语气助词。

A项第一个“以”作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之义;第二个“以”作介词,“用,拿”之义。

B项第一个“于”作介词,表时间,“在”之义;第二个“于”作介词,表对象,“对,向”之义。

D项第一个“而”作连词,表转折,“但,却”之义;第二个“而”作连词,承接兼有因果关系,“于是”或“因而”之义。

11.D(此项有两错:

一是作者认为种树之“不便”不是由于“树木无心”,而是因为“人无心”,如果“种树之初”“留一线之余天”则可避免;二是并非着意体现所谓“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考”。

12.

(1)然而它单单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察觉它。

(“而”表转折,“宜”是适宜的意思,“未之察”属宾语前置句。

各1分。

而其独宜于晓之故”译为“然而惟独它适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亦可,但“听赏”没有补出,要扣1分;“察”译为“仔细观察”“审察”亦可。

句意不畅酌情扣分。

(2)即使有起床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鸟儿没有防患的想法,自然能使它的本领尽情表现出来。

(“即”表假设;“毕”是使动用法,译为“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