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0047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docx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设试卷I、II卷和答题卡纸三部分,试卷所有答题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33分)

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15分)

百无聊赖.(I①

少不更事(jmg)

沸反盈天(f可

踌蹰(chdu)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吮吸(shun)脊梁(j1)朱拓(t①

B.讪讪(shen)埋怨(m印)俨然(y岔)

C.间或(jicn)干瘪(bi©谬种(mi功

D.正月(zhaig)驯熟(xun)炮烙(pco)

2.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俨然

迷罔

杀戳

飞端瀑流争喧豗

B.

放诞

骐骥

巉岩

巫山巫峡气潇森

C.

烟霭

伶俐

踌躇

间关莺语花底滑

D.

潦倒

杜撰

寒喧

空闻虎旅传霄柝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2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行了。

3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画山水。

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

C.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为记忆而生。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凭借NBA的一部宣传片,姚明完成了从单纯的“体育明星”转变到“体育、娱乐明星”。

B.要进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应该以改变教育思想为根本,而教育思想的改变,取决于教育体制和整个社会人才观念的转变。

C.有尽之言能传无穷之意,诀窍就在“言”是经过精选的,有典型性,能代表或暗示出许多其他的东西。

D.最近报道显示,虽然出现了禽流感疫情,但由于政府及时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鸡肉的销售量和消费信心并未受太大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每题3分,共9分)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

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

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上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

论进行检验完善。

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促进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

另外,

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6•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是()

A.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试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7.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将出现负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8.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让“蓝色海洋变

绿”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提高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促进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D・向海洋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1题。

(每题3分,共9分)

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

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

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

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

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

之察也。

鸟之防弋,无时不然。

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

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

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

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

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

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

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

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9対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B•文章写鸟在白天有“虚患之念”,故“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

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C•文章由“悦耳”引出一段关于“鸟声”的探幽发微的议论,句句写鸟,又似句句非止于写鸟:

晓时鸟鸣,一无所虑,其声清月越明澈,自由透脱,此间岂无寄欤?

D.文末由“种树之乐”写到种树之“不便”在于“枝叶繁冗,不漏月光”,这是“树木无心”与“人无

心”造成的。

看似闲笔,实则体现了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考。

第II卷(共117分)

四.(26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3分)

译文:

(2)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4分)

译文:

(3)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3分)

译文:

13.诗词赏析(共6分)

苏幕遮•周邦彦(宋)

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内容分析其好处(3分)

答:

(2)词的下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下阙内容进行分析。

(3分)

答:

14、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

(2)同是天涯沦落人,。

(3),一夫当关,。

,化为狼与豺。

(4),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5)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国别)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

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一生创作了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

其代

表作为《欧也妮?

葛朗台》和《高老头》。

五、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

(19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至17题。

遗璞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

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

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

上边凿了四个大字:

孕璞遗璞。

住在这孕璞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

人们都在传说,这石

头孕了玉璞,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

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

在远处破石头。

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夜茶。

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

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

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

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

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

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

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

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

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

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

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

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

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

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

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

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

想想,招来了多少人了?

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

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最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

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

末了打着哈欠,还在说:

“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

早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

15、小说两次提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6分)

16、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6分)

黄侃先生二三事

1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

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

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2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

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3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

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

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

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

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4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

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5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

白话与

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

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

场捧腹大笑。

6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

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

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

“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

”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

事。

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是包车。

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常读之书。

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

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

“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

同搜身,成何体统?

”校长再三道歉,后来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7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

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

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

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

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

“一曰不

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

”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

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

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8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

(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文趣事》改写)

15、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

请各举一例。

(6分)

16、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

(用自己的话回答)(7分)

六、语言表达题(12分)

18、简答题,要求50字左右。

(6分)

(1)《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除林黛玉、王熙凤外哪一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试分析她的形象。

19、华南大学向南粤中学赠送了一批图书和电脑,南粤中学举行了全校师生参加的捐赠仪式。

下面是学生

代表的致谢词,请你补出空缺的部分。

要求正文写出对捐赠者的欢迎、感谢及其事由等。

(6分)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捐赠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鼓励一种鞭策。

这种精神

力量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最后,

七、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60分)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徒趋之若骛。

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要求:

(1)阅读所给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江西白鹭洲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C脊梁(j1)少不更事(geng)炮烙(pdo)

2.D(A惘戮湍B萧D暄宵)

3B【解析】遏制:

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

重点是“止”,使停止。

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排除C、D善于:

范围广/擅长:

主要用于专业特长

4B【解析】B项,挥:

指挥笔。

形容才思敏捷,写字、写文章、画画非常快。

这里属于用错对象

5C(A项属成分残缺,缺少了“完成了”的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过程”;B项属句式杂糅,“关键在于”与“应该以……为根本”应删去其中一项;D项属搭配

不当,“鸡肉”可修饰“销售量”,但不能修饰“消费信心”,可删去“和消费信心”或在“和”后加上“消费者的”)

6.A(根据第三段,依据是第一句话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CDE项是对

这一理论的的具体表述,属于原文“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和完善”的内容)

7.C(A项后半句的意思在画线句中没有涉及。

B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将出现负增长”与原句

意思似是而非。

“负增长”指增长率为负值,即在规模、数量等方面有所减少或下降。

根据划线句,南极

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的确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总量是否减少或下降,仅

从这一划线句不得而知。

D项中“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与原文直接冲突。

原文

是说本来就可以吸收温室气体,不必等到海洋生产力提高后才具有)

8.C(A项中后半句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B项说海洋生产力包括三项内容,把“让海洋变绿”、“提

高藻类生长”、“促进叶绿素成倍增长”并列。

根据原文第三段后半段,“让海洋变绿”不过是后二者一个

形象化的说法而已,不能与后二者并列。

C项与原文第四段内容完全吻合。

D项“但又形成”在原文最后

9.A(致:

此指景致、情态,名词。

10.C(C项“者”都是表示判断的语气助词。

A项第一个“以”作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

之义;第二个“以”作介词,“用,拿”之义。

E项第一个“于”作介词,表时间,

二个“于”作介词,表对象,“对,向”之义。

D项第一个“而”作连词,表转折,

11.D(此项有两错:

一是作者认为种树之“不便”不是由于“树木无心”如果“种树之初”“留一线之余天”则可避免;二是并非着意体现所谓“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考”。

12.

(1)然而它单单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察觉它。

(“而”表转折,“宜”是适宜的

意思,“未之察”属宾语前置句。

各1分。

而其独宜于晓之故”译为“然而惟独它适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亦可,但“听赏”没有补出,要扣1分;“察”译为“仔细观察”“审察”亦可。

句意不畅

酌情扣分。

(2)即使有起床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鸟儿没有防患的想法,自然能使它的本领尽情表现出

来。

(“即”表假设;“毕”是使动用法,译为“使……全部表现”;“能事”指“本领,能耐”。

各1

分,“毕其能事”译为“全部表现出它的本领”亦可,不扣分。

句意不畅的酌情扣分。

(3)留下一线闲余的天空,用以等待明月(在树木之间)出没,那么白天晚上都得到它的好处

了。

(“以”作目的连词,相当于“用以”;“月轮”指“明月”;“则”作连词,相当于“那么”,各

1分。

“月轮”译为“月亮”,“出没”当作偏义复词译为“出现”亦可,不扣分;但“出没”译为

“升起”要扣1分。

句意不畅酌情扣分。

13、

(1)拟人以静衬动

(2)思乡14法国《人间喜剧》

甲、

15、【答案】①第一次出现,表达了遗璞村人对省城老贾的感激,省城老贾在在县里当了书记之后并没有忘记他们;②第二次出现,说明遗璞村人的生活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和几年前一样,孩子有凉鞋穿仍然是他们的一种期待。

16、①淳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是处处照顾他;②有自豪感,但有时有些盲目,因为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以为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话他们胃嫩;③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啵救济。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17、【答案】观点一:

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

1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从主题上,“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观点二:

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

1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的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的饿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③从现实上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观念。

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研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乙、

15、答案①文章是从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学人之严谨三个方面叙写黄侃的。

2举例:

a.志士之狂:

写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文章抨击清廷腐败,拥护革命浪潮。

b.名士之狷:

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从不佩戴校徽、携带名片,穿着土气,多次与门卫发生冲突。

c.学人之严谨:

所治诸书皆反复数十遍,几乎没有误差,不肯轻易为文,教育学生学无止境。

16、答案①中国学问的特点:

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学无止境。

2治学态度:

严谨认真求实、不欺世盗名、有敬畏之心。

3贡献:

治学要实事求是,要对后世负责。

17、答案①从多个侧面刻画人物丰富的个性,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传主。

2体现了传记文学真实性的特点。

3为了表达文章主旨的需要,文章的主旨是刻画黄侃的狂、狷、严谨的个性,自然会选择一些妙文趣事来写。

19、尊敬的华南大学的各位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