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7421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1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 doc.docx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9语言表达doc

专题9:

语言表达

【2010高考考纲解读】2010年《考试大纲》要求: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能力层级为D(表达应用)。

【高考考点】

考点1:

语言表达准确

【考点解说】准确,这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务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注意辨析同义词,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做到用词妥帖,大小合适,轻重合宜。

2.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成都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颠倒词序。

3.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本意。

考点2:

语言表达鲜明

【考点解说】鲜明,是以准确为基础的。

不准确,就可能鲜明。

所谓“鲜明”,是指用词造句都能明白、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不模棱两可,不含糊其辞。

语言鲜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精心选择不同色彩的词和不同语气的句子,把自己的褒贬好恶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来。

2.语言通俗明白,不生造词语,不用冷僻词语,不随便使用文言词和文言句式。

3.尽量用简洁明快的短句,不随便使用结构复杂,晦涩难懂的长句。

考点3:

语言表达生动

【考点解说】生动,就是指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

生动,往往是以准确、鲜明为前提的。

有时做到了准确、鲜明也就做到了生动感人,而离开了准确、鲜明去片面追求生动,就会给人矫揉造作、华而不实之感。

为了使语言生动,必须做到:

1.恰当使用动词、形容词,从形声色等方面对事物进行形象的描摹,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灵动性,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

3.注意句式的整齐匀称,讲究音节的押韵和谐,力求语言的声律美,让人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

考点4:

语言表达简明

【考点解说】所谓“简明”,即语言“简要”、“明白”。

“简”的要求:

①所说的话应该包含交谈的目的所需要的信息;②所说到话不能超出需要的信息。

“明”的要求:

①语言不能晦涩,②话语不能有歧义,③避免罗嗦,④要有条理。

概括起来说,简明的要求就是:

第一、要表达必要的信息,使用相应的简练词句,没有多余的信息及其词句。

第二、词句表意明确,没有费解的词句。

第三、根据语境决定详略,没有详略不当的毛病。

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和可理解度。

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不能总是具体叙述而不作必要的概括,把必要的叙述和概括结合起来,表达才能简明;避免重复,删除多余,少用单音节词,多用双音节词。

辨别句子是否简明,要注意两点:

一是推敲语句,看有无冗余信息、多余词语;二是看有无歧义,是否费解。

考点5:

语言表达连贯

【考点解说】所谓“连贯”,即上下文之间要有明显的联系,话题要统一,陈述对象尽可能保持一致,句子的组合与衔接要自然。

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共同的话题、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衔接与呼应,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连贯,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的常考点。

考点6:

语言表达得体

【考点解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

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语言表达得体:

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

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

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近几年,各省自主命题时对上述六个考点均有涉猎,比较而言,“得体”最受青睐,且有时喜欢与“连贯”一起命题,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而其余五个考点的单独拟题也时常见诸高考试卷,复习备考时都要重视。

【考点回放】

1.(2009全国卷I)下面文字中画线的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三仙姑对女儿小芹一直管得很严。

小芹①后,跟小二黑②好上了,三仙姑说什么也不同意。

她③道后,就一个人悄悄跑到前庄上去找小二黑④恰巧小二黑这时也正要找她,于是两个人就商量对付她⑤的办法。

她⑥把小芹娘⑦的事从关至尾向小二黑细说了一遍。

答:

【答案】③改为“小芹”;⑤改为“三仙姑”⑥改为“小芹”;⑦改为“她”。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③⑤⑥用“她”指代不明,⑦用“小芹”则会造成叠床架屋,语意重复。

【考点定位】本题重点考查病句修改能力及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

2.(2009全国卷I)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

答:

【答案】示例:

该标识以“书”和“沈阳”的首写拼音字母为设计元素,体现活动的主题与地狱;翻开的书和两书交汇处的眼睛,对“开卷有益”作出微妙表达。

【解析】解答时要扣住主题“沈阳全民读书月”,要特别突出“沈阳”和“读书”两个词语的图形构成,同时结合题干要求“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进行整合,语言要求流畅、富有文采。

注意字数要求。

【考点定位】本体为图文转换试题,既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3.(2009全国卷II)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这段文字语言简明,衔接自然,语意连贯。

苏泽广真是哭笑不得,苏泽广①觉得儿子合图还不懂事,把家托付给他②是徒劳的,便失望地起身。

然而他刚要离开,他③突然跳下椅子,合图④吹灭桌前的蜡烛,“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抱住他⑤的腿,在黑暗中说:

“爸爸,你放心吧,你⑥要是不回来,我⑦管这个家!

答:

【答案】①删除或改为“他”;③改为“合图”;④删除或改为“他”;⑤改为“苏泽广”或“父亲”。

【解析】①删除或改为“他”避免语意重复,达到简洁要求;③改为“合图”使指代明确;⑤改为“苏泽广”或“父亲”使指代明确;使前后文衔接、连贯。

【考点定位】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衔接、连贯的能力,同时与病句修改结合起来。

因此,要在语句通畅的基础上,力求连贯得体。

4.(2009北京卷)今年10月1日,北京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集会游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

有市民建议,受阅部队中应有“抢险抗灾部队方阵”和“维和部队方阵”,群众游行队伍中应有“志愿者队伍”和“城市外来务工者队伍”。

请从上述“方阵”或“队伍”中选择一个,拟写一段现场解说词。

要求:

突出该方阵或队伍的特征,赞誉其风貌;语言简洁具体;不少于100字。

答:

【答案】示例:

下面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来的是抢险抗灾部队方阵,他们为总是在危难时刻,走在最前面,全力抢险,谱写了一首首催人泪下的乐章,在灾难面前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为我们诠释了“人民子弟兵”的内涵。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解说词的特点,它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这道题,必须要明确是哪个方阵,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其次,还要审清要求,要赞誉其风貌;语言简洁具体;不少于100字。

【考点定位】这道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洁,能力等级为D。

5.(2009湖北卷)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校拟编辑出版诗歌征文集。

现有两个备选书名《献给母亲的歌》和《山河岁月欢乐颂》,你喜欢哪一个?

请写下你喜欢的书名并说明理由。

我喜欢的书名:

《》

理由:

【答案】示例:

①我喜欢的书名:

《献给母亲的歌》。

理由:

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给母亲献歌,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爱,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②我喜欢的书名:

《山河岁月欢乐颂》。

理由:

山河是祖国的代表,岁月是祖国的历程,欢乐颂是我们赞美祖国的共同心声。

【解析】诗歌集的主题思想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所以①两个标题中都使用了修辞手法,前者是比喻,后者是借代;②这种含蓄的表达风格,前者更强烈直接地抒发了对祖国母亲的深爱,后者委婉深沉地抒发我们赞美祖国的共同心声。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做这种题,一要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的一般作用和效果;二要理解具体语境中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的含意。

6.(2009江西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D.④①②⑤③

【答案】D

【解析】从整个语段的内容来看,首句的叙述的是人,承接应该是④;④和①结构相同,且过渡到作品和思想主张,接下来应该是①②;⑤进一步证明了②中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③用他人言语作结,所以②⑤关系更紧密,接下来应是⑤③。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层级为D。

要此类题,要学会分组、抓关联词、找线索、就近原则、遵循事理的逻辑关系、看句子结构关系是否一致、话题陈述的一致性等。

7.(2009四川卷)下边是一张汶川特大地震中抢运伤员的照片。

这张照片震撼人心,请对此写几句简明得体、鲜明生动的话,表达你的颂扬之情。

(100字以内)

答:

【答案】说什么非亲非故?

道什么生人熟人?

你们肩上扛着垂危生命,垂危生命连着一颗颗滚烫的心。

山高算个啥,翻过去!

无路也要行,踩着乱石攀登!

这就是大爱无疆,有什么谊比这更长;这就是舍己为人,有什么情比这更深?

【解析】做好本道图文转换题关键有三点,一是认真读懂图片内容,二是用较有文采的文字表述出来,三是要有一定的情感,甚至是激情。

【考点定位】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

旨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及简明得体的语言表达。

8.(2009重庆卷)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称重庆为“水火山城”。

请分别用15~30字解读“水”与“火”的寓意。

“水”的寓意:

“火”的寓意:

【答案】“水”的寓意:

柔韧、执著,是生命力的象征。

“火”的寓意:

热情、泼辣,是兴旺雄奇的象征。

【解析】以形象表意传情,这本是诗歌最突出的特点。

在“水火山城”中,“水”不再只是地域处于长江、嘉陵江之间的半岛而言,“火”也不只是针对“火锅”而言,而是这样的地域特点与这样的饮食文化造就了这样的性格特点。

地域文化近年是一些省市高考亮点,应该引以重视。

【考点定位】这是考查语言运用的鲜明、生动性,能力等级为D。

9.(2009重庆卷)用“帕格尼尼”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列长句改成由4个短句组成的句子。

要求:

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

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奇人。

答:

【答案】①帕格尼尼是一位世界级小提琴家,②也是一位奇人,③他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④但他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

【解析】原来的句子只有一个主干即“帕格尼尼是奇人”,但主语与宾语都有丰富的附加成分,特别是宾语的定语很长。

要将其改为4个短句,实际就是变一个句子主干为四个分句,即4个主干。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10.(2009浙江卷)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

古体与律体之辩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载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答案】⑤①②④③

【解析】⑤句紧承“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这一问题,故排在首位,①句进一步阐述原因,又提出问题,②句回答,故②在①后,④句紧承②句“价值”,紧跟其后,③句进行小结,故在最后。

【考点定位】本体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

应政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文段思路,理清表达逻辑。

应本着“话题陈述对象一致”“语脉语流一致”“句式结构一致”,据此,则大局可定。

11.(2009浙江卷)为下面这幅图片拟写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能揭示画面的内涵(不少于50字)

答:

【答案】(示例)这是一幅坐在轮椅上的残疾运动员奋力击球的感人画面。

她挥动球拍,展开青春的翅膀;驰骋球场,追逐人生的梦想。

【解析】本题虽属图文转换,但形式新颖。

以前图文转换是直接用文字表述图表中的信息,而本题则是要学生展开想象,表现画面的意蕴,揭示画面的内涵。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和修辞的运用能力,兼考语言生动、形象、简明。

此类题解题关纽在:

一是明晰要求,读懂图表;二是要明确主体,确定方向;三是借助修辞,展开想象;四语言精练,形象生动。

12.(2009浙江卷)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不超过50字)

儿子:

妈妈,今天我捡到50元钱,想分五次交给老师。

妈妈:

为什么不一次上交呢?

儿子:

老师说过,捡到东西上交,就有一次品德加分,我分五次交,就会有五次加分了。

妈妈:

【答案】孩子,加分固然重要,但品德更重要啊。

【解析】“生活交际”是本题的突出特点。

解答本题应注意两点:

一是要切合语境,体察语气,二是要符合双方人物身份地位。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连贯,能力层级为D级。

解答本题应根据题目显性要求隐性要求体察思考,表达要注意围绕中心,紧扣语境。

这种具有一定开放性又有一段限制性的题目,很能考查出考生的语文能力,值得重视。

13.(2009安徽卷)下图有三个板块,请先用一句话对三个板块的内容作整体概括,再各用一句话作分别概括。

 整体概括(18字以内):

分别概括(每句12字以内):

【答案】整体概括:

我省多方面加强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

分别概括:

①清查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

②扩大农民工保险范围。

③关心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解析】固定特定话题,分析全部元素。

【考点定位】图文转换,概括信息。

14.(2009广东卷)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如杜甫《月夜》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

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B.①③④⑤②C.③①④⑤②D.③④⑤①②

【答案】C

【解析】从理论上讲,语言的排序(连贯)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但最需我们留心的是陈述话题前后要一致,还有就是前后呼应。

语段中先说“示现本是佛教用语”,那么后面就应该是“后来怎么样”,所以选③,这样就可排除A项和B项;然后紧承上面,应总说“修辞中的示现”,再举例,所以③后是①,这样就可排除C项,所以选D项。

【考点定位】本体考查“语言表达简明、两关、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E。

侧重考查从衔接、连贯角度调整和组织句子。

15.(2009广东卷)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的调查:

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义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根据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

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A,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

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B。

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C,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答案】A、观众的文化程度超低,越会以电视作为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

B、不同职业公众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也有差别。

C、充分考虑不同观众群体的特点。

【解析】这类题一定要注意把图标内容转化为文字内容,而转化时就要把握住每个图标的主要特点和不同发展趋势。

图标一说的是学历不同群体,趋势是“学历越低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就越高”;图标二说的是不同职业的群体,特点事“不同职业的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也有差别”,这里就不好说趋势了。

还有,就是,转化之后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连贯。

【考点定位】本体考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E。

侧重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要求把图表内容转化的同时还要兼顾连贯、准确。

16.(2009广东卷)华南大学向南粤中学赠送了一批图书和电脑,南粤中学举行了全校师生参加的捐赠仪式。

下面是学生代表的致谢词,请你补出空缺的部分。

要求正文写出对捐赠方的欢迎、感谢及其事由等内容: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捐赠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鼓勋、一种鞭策。

这种精神力量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后,。

【答案】

尊敬的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全校师生怀着无比感谢的心情,迎来了华南大学的贵宾。

华南大学捐赠我们的图书和电脑,将会大大改善我们的学习条件。

最后,我谨代表全体同学向华南大学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解析】注意本题的采分点,称谓得体1分;所补写正文内容包含“欢迎”“感谢”和“事由”,3分;表达连贯、措辞得体2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E。

重点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生动,要求根据具体的语境把致谢词写得既得体又生动。

17.(2009海南宁夏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的融入其中

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④②⑥①⑤③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⑥①③②D.⑤③②①④⑥

【答案】C

【解析】采用倒推法,根据结尾“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回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可以判断上一句应该为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故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呼应自然,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注意用排除法。

18.(2009江苏卷)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

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答:

【答案】示例:

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解析】本题考查较去年“家长是否应接送孩子上学”那题要好要巧要活。

题目是这样的:

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

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考点采自鲜活的现实生活,考生感同身受,当不会无病呻吟。

内容符合要求,运用排比手法。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要根据个人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阐发见解,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19.(2009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1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2当揣,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3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4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连径

5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6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问的美与丑

A.④①③B.③①④C.④③①D.⑤③④①

【答案】D

【解析】⑤引用歌德的话总起读书的好处③加以确认、强调,并指出书的两种身份④①书让人获取知识、看清美丑、不断进步,层层递进,书还有缺点。

【考点定位】考查对语言的分析、理解和语义的衔接。

20.(2009山东卷)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55字。

答:

【答案】画面内容:

一女子正在接水,水龙头开到最大,流出的几滴水呈“SOS”状。

寓意:

水在呼救,警示我们要节约用水。

【解析】解答本题时读图要仔细,主要观察水龙头和家庭主妇的表现,通过现象,由表及里,揭示漫画的内涵。

【考点定位】本题以漫画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个漫画命题新颖,既贴近社会现实,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语文的关注现实性,提醒考生要关心注意身边事,不能读死书,要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专题测试】

1.在汉语的歇后语中,人们经常利用多义词造成语义双关。

请找出下面各个歇后语中语义双关的地方,仿照示例简要说明。

(任选两个作答)

示例:

驴拉磨子——上了圈套

“圈套”的本义是套在驴身上的套子,比喻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

①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

②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答:

答案①“气”的本义指的是因推拉风箱产生的气流,引申义是欺负、欺压。

②“走着瞧”的本义是边走边阅读唱本,引申义是等过段时间再下结论,再见分晓。

2.有位学生考取了大学,给曾经对他很有帮助的老师发了条手机短信表示感谢。

其中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改正。

(找出并改正三处即可)

老师:

你好!

在高中阶段,你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

我能有今天,是你鼎立相助的结果。

你的教学造诣是那样深厚,令同学们刮目相看。

我将永远铭记你的教导,认真读书,好好改造,不辜负你的希望。

你的学生刘勇

2008年9月20日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