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系列语文出版社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6930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系列语文出版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系列语文出版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系列语文出版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系列语文出版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系列语文出版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系列语文出版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系列语文出版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系列语文出版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系列语文出版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系列语文出版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系列语文出版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系列语文出版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系列语文出版社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系列语文出版社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系列语文出版社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系列语文出版社Word文档格式.docx

⑥动词使动用法。

⑦动词为动用法。

⑧形容词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⑨数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

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

当奴隶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

用船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

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

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

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

每天

2.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

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

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

攻击

④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仇:

报复

⑤大喜,笼归,举家庆贺笼:

用笼子装

⑥大楚兴,陈胜王王:

称王

⑦日将暮,取儿稿葬暮:

落山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

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

推究

3.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

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

让……称王

4.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缙绅鱼肉:

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

把……当作门客

④君子病无能焉病:

以……为病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

意动用法,以为鉴

5.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

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得:

收获、心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作、制:

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

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

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

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饮:

饮料、汤食

6.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

让……争斗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屈:

使……弯腰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夭、病:

使……弯曲,使……生病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

使……发出声音

⑤李牧连却之却:

使……退却

⑥中军置酒饮归客饮:

使……饮酒

7.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

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

为国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哀:

为……哀悼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哀:

为……哀叹

8.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固:

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红:

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

绿叶、红花。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近”:

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险以远,则至者少“险”“远”:

险峻、距离远的地方

⑥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远近”:

天下的人

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

高处

9.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

看尽

②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穷:

揭穿

③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美:

赞美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高:

升高

⑤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多:

推崇,赞许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

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高:

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昂:

使……高昂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

使……愚笨

11.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

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怪:

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异:

认为……奇怪

④贵货而易土易:

认为……容易

⑤患志之不立患:

以……为忧患

12.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

全、满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

专一

③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

背离

④二三其德二三:

不专一,不忠诚

(五)虚词的用法

①了解《考试说明》中列出的20个常见虚词及课本中系统介绍的其它虚词的用法。

②了解虚实多类的现象。

③了解虚词的一词多用现象。

④了解虚词的同类异词现象。

⑤区别句末虚词的用法。

⑥了解关联虚词的用法。

<

一>

仔细阅读常见虚词用法列表,体会要求的20个虚词的用法。

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

例句: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A.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你,你的)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表并列)

C.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承接)

D.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好像)

E.吾恂恂而起(表修饰关系)

F.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这样)

2.下列各句中“乃”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竟然)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是)

C.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可是)D.屠乃奔倚其下(于是)

E.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

3.下列各句中的“于”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D)

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

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到)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对于)

C.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比)

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被)

E.贫者语于富者曰(对)

F.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在)

二>

虚实兼类现象:

所谓虚实兼类,就是指一些文言词,它既可以用作实词,又可以用作虚词。

“之”的用法,既可以作代词(如“作《师说》以贻之”),又可以作助词(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可以作动词(如“佯狂不知所之者”)。

[小练习]解释下列词语在各句中的用法。

1.安

①然后得一夕安寝形容词,安稳

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形容词,安乐,安逸

③可以为富安天下动词,使安定

④君安与项伯有故代词,怎么

⑤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代词,哪里

2.所

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名词,处所

②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名词,结果

③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助词,与后面的动词一起构成名词性结构

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助词,表被动

⑤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量词,座

3.与

①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期介词,同,和

②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动词,给予

③与秦而不助六国也动词,交好

④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助词,同“欤”,吗

⑤蹇叔之子与师动词,参加

⑥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介词,对

三>

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古代的虚词,除了少数而外,大都是具有多种用法的。

如“因”一般用作介词,但可以表示“因为”的意思(如“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可以表示“根据”的意思(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可以作“经过、通过”的意思(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还可以用作连词,相当于“于是”(如“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小练习]解释下列虚词在各句中的用法。

1.者

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附于短语之后,相当于“……的人”

②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附于短语之后,相当于“……的事物”

③二者不可得兼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④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语气助词,表停顿

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用于名词之后,表示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2.以

①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凭借

②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在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且

⑤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和楚用以

3.焉

①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那里

②青麻头伏焉兼词,“于彼”,在那里

③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助词,了

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怎么

⑤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拟声词词尾,助词

四>

虚词的古今变化。

文言虚词和文言实词一样,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生演化,古今用法已经有了很大不同,认真区别有助于对文言虚词的准确理解。

这种变化大致分为四种情况:

1.用法消失。

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作发语词,现在不这样用。

“险以远,则至者少”中的“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现在已不用。

2.沿用至今。

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的“于是”,现在也用于表示承接。

“学然后知不足”中的“然后”,也用于表示承接。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中的“而已”,现在也用于表示限制的语气。

3.用法变化。

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中的“所以”,古代表原因,现在表结果。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中的“何如”,古代表示疑问,怎么样;

现在表示选择的肯定部分。

4.另词替代。

如“甚矣,汝之不惠!

”中的“矣”,感叹助词,现在为“啊”“了”取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则”,表示判断,现在为“就是”所替代。

[小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虚词。

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况且

②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那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呢

④为众人师且不敢尚且

⑤而半山居雾若带然那样

⑥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你的

⑦以啮人,无御之者如果

⑧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同“岂”,难道

⑨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于是写作

⑩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

(六)翻译的技法。

1.“留”字法。

对原文中的人名、官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可以采取保留的办法进行处理,不必翻译。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其中“大中丞”就是表示官职的专有名词,翻译时采取保留的办法处理。

整句可以翻译成:

在这时,凭大中丞的身份担任吴县巡抚的官员是魏忠贤的亲信。

2.“对”字法。

对已由单音节词发展成双音节词语的,我们可以采用对译的办法处理。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其中,“求”现在变成了“要求”,“木”现在变成“树木”,“固”是使动用法,变成使……牢固。

整句就可以翻译成: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就一定要让它的根生得牢实。

3.“换”字法。

对有些文言词语,我们现代汉语已经不用了,而是用别的词语来替换了。

上例中的“闻”,现在都不单用以表示听说的意思,现在就换用“听说”一词来翻译。

4.“增”字法。

对文言句子中的省略部分,翻译的时候应该为了使语句通顺,必须增补出来。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未足”之前省略了主语“我们”,“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应补出:

对那些追求儒道却把穿得不好、吃得不好当作耻辱的读书人,我们不值得和他们议论。

5.“删”字法。

对于顾问中表示停顿或凑足音节的助词和部分表示陈述语气的助词,翻译的时候可以直接删除,不必译出。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夫”是发语词,不翻译。

6.“调”字法。

对于文言倒装句,翻译的时候,必须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顺句。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首先顺句为:

凡不能教子女者人,亦非欲陷其罪恶。

再翻译之。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

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

洪之以宗人潜相饷遗,结为兄弟,遂便如亲。

颇得元后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

及仁坐事诛,元后入宫,得幸于高宗,生显祖。

元后临崩,昭太后问其亲,因言洪之为兄。

与相诀经日,具条列南方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

遂号为显祖亲舅。

太安中,珍之等兄弟至都,与洪之相见,叙元后平生故事,计长幼为昆季。

后为怀州刺史,征拜内都大官。

河西羌胡领部落反叛,显祖亲征,命洪之与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统诸军。

舆驾至并州,诏洪之为河西都将讨山胡。

皆保险拒战。

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

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

显祖嘉之,迁拜尚书外都大官。

后为秦益二州刺史。

至治,设禁奸之制,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轻重品格,各有条章。

于是大飨州中豪杰长老,示之法制。

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

宣告斩决。

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

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虽相羁縻,王人罕到。

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示以军行之势,乃兴军临其境。

山人惊骇。

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

众羌喜悦,求编课调,所入十倍于常。

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

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

时高祖始建禄制,法禁严峻,司察所闻,无不穷纠。

遂锁洪之赴京。

高祖临太华,庭集群官,有司奏洪之受赃狼藉,又以酷暴。

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

及临自尽,沐浴换衣。

防卒扶持,将出却入,遍绕家庭,如是再三,泣叹良久,乃卧而引药。

(节选自《魏书·

李洪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覆:

埋伏

B.虽相羁縻,王人罕到羁縻:

笼络

C.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御:

治理

D.司察所闻,无不穷纠纠:

纠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手以付洪之B.①与洪之相见

②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②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C.①所入十倍于常D.①乃卧而引药

②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②人而徐趋,至而自谢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洪之“酷暴”的一组是

①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②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

③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④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

⑤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⑥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

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③⑤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皇后本是永昌王拓跋仁的妃子,拓跋仁被诛杀后进宫做了文成帝的皇后,生下了显祖,其实李洪之并不是显祖的亲舅舅。

B.李洪之虽然为人酷暴,但他对赤葩渴郎羌却采用恩威并施的政策,各部的羌人很是高兴,纷纷要求编入户籍,缴纳租税。

C.李洪之平叛河西地区的羌胡部落,安抚赤葩渴郎羌部,为国出生入死,最后还是免不了被赐死,可见官场黑暗,伴君如伴虎。

D.李洪之临死时,沐浴换好衣服后,由看管他的士兵挟持着,围着家里的院子绕了好几圈,哭泣叹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

译文:

(2)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

(3)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

 

试题答案

1.D(纠:

检举)

2.D(连词,表顺承。

译为“就”、“然后”等。

A①介词,译为“用”、“拿”;

②连词,表目的。

译为“来”。

B①介词,译为“跟”、“同”;

②动词,译为“结交”、“交好”。

C①介词。

译为“比”;

②介词,译为“对于”。

3.A(③是开山修路,④是构筑堡垒来对付山胡,⑥是说洪之不清廉,贪污受贿)

4.C(李洪之被赐死是因为他残暴和贪污,是咎由自取,不能反映官场黑暗)

5.

(1)将领们都想发兵进攻,李洪之却对山胡开诚布公,听凭他们各自重新恢复正常的生计,胡人就投降了。

(2)李洪之率领几十名人马到他们的聚居地,安抚他们的妻儿,询问他们生活中的疾苦,接着就发给他们钱物。

(3)高祖(孝文帝)亲自对李洪之数说他的罪行,因为他是大臣,判决让他在家中自杀。

参考译文:

正碰上永昌王拓跋仁跟随太武帝南征,得到了元皇后李氏姐妹两个人,李洪之以同宗人的身份私下给李氏姐妹馈送东西,结成兄弟姐妹,于是就像亲兄妹一样。

李文通渐渐了解到元皇后在南方的兄弟的名字,就改名为洪之。

到了拓跋仁因事被诛戮后,元皇后作为罪人的家属送进宫里,被高宗(文成帝)宠幸,生下了显祖(献文帝)。

元皇后临死时,昭太后问起她的亲人,于是元皇后就说李洪之是她的兄长。

和李洪之诀别时谈了一整天,一一列出在南方的各位兄长李珍之等人的名字,亲手交付给李洪之。

李洪之因此而被称为显祖(献文帝)的亲舅父。

太安年间。

李珍之等兄弟来至京师,和李洪之相见,叙说元皇后生平情况,互相计算年龄大小进行排行。

后来升任怀州刺史,召入京城拜为内都大官。

河西地区的羌胡部落反叛朝廷,显祖(献文帝)亲自率兵征讨,任命李洪之和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管各路人马。

献文帝到达并州,下诏命令李洪之为河西都将征讨山胡。

山胡都据险抵御。

李洪之在石楼南边的白鸡原构筑堡垒对付山胡。

部下的将领们都想进攻。

李洪之对山胡开诚布公,表示既往不咎。

听凭他们各自重新恢复正常的生计。

胡人就投降了。

献文帝表示嘉奖,提升他为尚书外都大官。

后来又出任秦益二州刺史。

李洪之到达刺史治所,就制定了禁止为非作歹的制度,规定有人带刀外出行走,就和抢劫一样惩处。

轻重高下的等级。

各有明文规定。

为此大设宴会。

宴请州中的豪强和年长有地位的人,向他们通告法律制度。

又在夜里秘密派遣骑兵分别埋伏在各主要道路上。

有触犯禁令的,就抓起来送至州里,公开宣布斩首。

其中冤枉被杀的数以百计。

赤葩渴郎羌居住在深山穷谷之中,朝廷虽然加以安抚。

但朝廷的使者却很少来到。

李洪之在山上砍树割草开出山路,宽十多步,让赤葩渴郎羌看着像在做进军的准备,于是发兵临近羌人的境内。

山中的羌人大为惊骇。

李洪之率领几十名骑兵到他们的聚居地,安抚他们的妻儿,询问他们生活中的疾苦。

接着就发给他们钱物。

各部羌人很是高兴,要求编入户籍缴纳租税,政府因此收入比往常多出十倍。

李洪之善于治理戎人夷人,很能恩威并施。

可是苛刻的名声却传遍了朝廷和民间。

李洪之素来并不清廉,常常收受贿赂。

当时高祖(孝文帝)开始建立发给官吏俸禄的制度,法规禁令都很严峻,官员们侦察了解的情况。

无不一一揭发检举。

因此就把李洪之锁送京城。

高祖(孝文帝)登太华殿,在殿前召集文武百官,有关官员启奏李洪之收受贿赂,声名狼藉,又残酷暴虐。

高祖(孝文帝)亲自对李洪之数说他的罪行,因为他是大臣,判决让他在家中自杀。

等到将要自尽时,沐浴后换好衣服。

由看管他的士兵挟持着,他已经要出去自尽又退了回来,围着家里的院子绕了一圈,像这样有好几次,哭泣叹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