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6081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6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 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docx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一

中考语文复习系列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

(一)

【中考要点】

重点:

文言知识及感知浅易文言文内容。

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之、其、以、而、为、于)。

2、了解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主旨,简要概括。

【名篇名段】

《<论语>六则、十则》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以: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殆:

⑤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

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

⑦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2、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择其善者而从之()

3、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4、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

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

,。

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目的?

答:

8、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答:

《世说新语》二则

1.《世说新语》是集,主要记述了。

刘义庆是宋文学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华歆(  ) 辄(  )携(  )拯(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过中不至(过:

⑵去后乃至(乃:

     去:

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⑸元方入门不顾(顾:

⑹歆辄难之(辄:

⑺幸尚宽,何为不可(幸:

⑻王欲舍所携人(舍:

⑼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

⑽既已纳其自托(托:

4.译句。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⑶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⑷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6.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7.《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一)期行

8.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

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10.释词:

日中:

()  舍去:

()

无礼:

()  引之:

()

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1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1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14.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

 

(二)乘船

15、文章虽小,却结构完整,请分别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16、“歆则难之”,歆为什么对这事感到为难?

 

17、王朗对此人的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8、华、王的优劣各表现在哪里?

19、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木兰诗》

1、给加点字注音:

可汗(  )(  ) 辔头(  ) 朔气(  ) 金柝(  ) 傍地走(  )

2、《木兰诗》选自,是 时期北方的民歌。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帖:

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

将:

将军百战死出郭相扶将

市:

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

机:

万里赴戎机不闻机杼声

4、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从原文中摘出句子填写5-8题:

5、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6、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7、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8、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9、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

(一)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

她的要求是什么?

11.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

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12.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13..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二)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问女何所忆()

②旦辞爷娘去()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15.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16.画线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什么内容?

17.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

18.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9、第四段主要写什么?

为什么略写?

 

《卖油翁》

1、《卖油翁》作者,时期文学家,之一。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公亦以此自矜(自矜: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担:

汝亦知射乎(知:

无他,惟手熟尔(惟:

3、课文中的两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为什么?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

为什么?

5、能反映陈尧咨“以此自矜”的语言是:

(2)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6、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7、从全文看,写了两个人物,其实写      完全是为了写。

8、划线两句从语气表达效果分别是  和。

这两句话自然引出卖油翁“      ”的结论和的行动。

9、解释指定的词语:

而:

而钱不湿笑而遣之  释担而立

射: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尔安敢轻吾射

尔:

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10.比较下面三个“以”字的用法。

⑴公亦以此自矜()

⑵以我酌油知之()

⑶徐以杓酌油沥之()

11.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哪些词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12.本文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三峡》

1.《三峡》选自,作者,是地理学家、散文家。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叠嶂(  ) 曦月(  ) 溯(  )

素湍(  ) 绝巘(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

⑶沿溯阻绝(沿:

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

⑸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

⑹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

⑺每至晴初霜旦(旦:

⑻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响:

4.译句: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⑶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⑷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⑵长:

常有高猿长啸(     ) 

巴东三峡巫峡长(      )

6.文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含义是

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⑴略无阙处     通  ,意思是

⑵哀转久绝     通  ,意思是

8.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

9.《三峡》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什么特点?

 

10.“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

,这使我们想到

这两句诗。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           ”

11.在文中空白处补写原句。

12.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13.第一段画线的两句,描绘出了

1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八个字,写出了

 

1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16.在第三段中,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的句子是。

17.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贴,其特点是先大后 ,先后,即先用粗线条勾画山川的形势,再用工笔描绘林峦的景色。

每一段开头,都是先点出  或季节,中间是描写,结尾以“我”的感觉来之。

《古文二则》《陌上桑》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勉旃(  ) 愕然(  ) 东南隅(  ) 捋髭须(  ) 立踟蹰(  )(  )

2.《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作者,选自,《戴震难师》作者,选自。

3、《陌上桑》是中的一首著名诗歌,它描写了的故事。

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券:

⑵归之,愕然不受(愕然:

⑶且父未尝语我也(语:

⑷日数千言不肯休(休:

⑸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何以:

⑹罗敷善蚕桑(蚕桑:

⑺来归相怨怒(来归:

⑻使君一何愚(一何:

⑼白马从骊驹(从:

⑽十五府小吏(府:

5.指出下列词语古今不同含义:

⑴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几何:

古义,今义。

⑵此非常儿也

非常:

古义,今义。

6.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亡:

亡何其人亡

⑵然:

何以知然愕然不受

⑶系:

青丝为笼系青丝系马尾

⑷下:

缃绮为下裙下担捋髭须

⑸居:

夫婿居上头四十专城居

7、选出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  )

A、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

B、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C、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D、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8、作品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的?

9.译句:

⑴券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⑵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⑶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⑷此非常儿也。

⑸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⑹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0.《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有什么深刻含义?

 

11.戴震的老师为什么说他是“非常儿”?

 

12.两则短文都应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前一则告诉我们,后一则告诉我们。

13、填空:

⑴读《陌上桑》的前半部分:

这一部分,夸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采用的是的手法,目的是。

⑵读《陌上桑》的后半部分:

作者从正面把罗敷的言行原原本本描写出来,让读者直接去认识、判断罗敷的人格美。

这样写的好处,一是,二是。

14、罗敷为什么夸耀她的丈夫?

 

《爱莲说》《陋室铭》

一、填空。

(1)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我们学过唐代(人名)的(书名),这篇文章押韵的韵脚有等字。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也可以,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其作者是(时代)的(人名),选自《》。

(3)《陋室铭》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

《爱莲说》用“莲”自况,婉曲批判了当时、的世风。

两篇短文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

二.把握两篇短文的文意,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下列各题。

(1)《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文大意?

 

(2)《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3)《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寓意?

 

(4)《爱莲说》以菊、牡丹来衬托莲,用意是什么?

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三、阅读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在选文中用“‖”将以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

2.解释下列词语

(1)斯:

(2)馨:

(3)案牍:

(4)劳形:

3.下面所列各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孔子云:

何陋之有?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5.第一、二句用“山”和“水”比喻,用“仙”和“龙”比喻,这两句话起作用是:

6、中间1——7句分别从、、

三个方面表现居室主人的节操和的情趣。

7、文章为什么要写“诸葛庐”和“子云亭”?

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

8、本文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给下列字注音:

蕃()濯()亵()鲜()

10.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

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

12.解释加点字。

①可爱者甚蕃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亭亭净植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⑤陶后鲜有闻

13.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14.《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

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

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牡丹”比喻

“莲花”比喻

看法:

1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16.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咏莲的有,咏牡丹的有。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7.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

最喜爱的花:

喜爱的原因:

四、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

何陋之有?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口技》

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

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

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⑵会宾客大宴(会:

⑶施八尺屏障(施:

⑷众宾团坐(团:

⑸妇拍而呜之(呜:

⑹奋袖出臂(奋: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

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

 

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7、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指: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B、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

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坐:

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9、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10、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

及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  、  。

1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13、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14、选文第三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

A、由小到大  B、由远到近

C、由内到外  D、由单一到混合

15、翻译下列句子:

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⑵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⑶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16、按要求摘出原句:

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文中议论的句子:

17、将第三段划分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

 

18、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

 

19、你认为口技人的表演“妙”在何处?

 

《黔之驴》

1、给加点词注音。

黔之驴(  ) 窥之(  ) 

虎大骇(  ) 远遁(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

②至则无可用(则:

③庞然大物也(庞:

④稍出近之(稍:

⑤虎大骇,远遁(遁:

⑥以为且噬已也(且:

⑦益习其声(益:

⑧益狎(狎:

⑨技止此耳(止:

⑩乃去(乃:

3、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跳踉大”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4、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

“何陋之有”?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

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意思,这个成语是。

7、填空:

本文作者,是我国代文学家。

他和唐朝的韩愈同列之列。

8、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

①然:

庞然大物()

   然往来视之()

②因:

虎因喜()

   因跳踉大()

③去:

乃去()

   西蜀之去南海()

④耳:

技止此耳()

   无丝竹之乱耳()

9、成语:

黔驴技穷形容

10、本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11、本文用“黔之驴”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寓意?

《包拯》

一、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第归,杀而鬻之

2.寻复有告私杀牛者

3.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4.拯命制者才足供数

5.旧制,凡讼诉不得经造庭下

6.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7.恶吏苛刻,务敦厚

8.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二、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1.知知天长县亦知其名

2.其其人遂无以对亦知其名

三.根据上下文,补出下列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