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8652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5、古诗三首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背诵诗文。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1.出示古诗《望洞庭》,生解诗题;

  2.识诗人:

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重点了解:

刘禹锡,唐代诗人,有“诗豪”的美称。

  3.读古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做到正确、流利,节奏分明

  4.、小组合作:

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回答:

1.诗中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

两相和是指什么?

  2.潭面/无风//镜/未磨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为什么说“镜未磨?

  3.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这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4、试着逐句讲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

  四、巩固练习。

  1、读全诗练习背诵。

  2、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学生交流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学习生字词。

  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齐读。

  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并注意他们的读音。

整体感知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学生自己读古诗,边读边画。

  教学反思:

使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能使学生更能深入的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6.《观潮》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

  下奇观”。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放录像。

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1、检查生字。

  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组词:

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

组词:

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

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组词:

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出示“闷”:

里外结构。

组词:

闷雷。

读音:

èn

  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

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

“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

板书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教学反思:

字词的理解、学习太过粗略。

虽然是四年级,是向高年段过度的时期。

但对于字词的理解掌握不够重视。

对个别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

  指导学生背诵:

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

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7.《火烧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使用多媒体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感兴趣的问题,试试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

  检查、反馈、交流

  1.通过自学,你已经会读哪些生字和词语了根据朗读情况重点提醒学生注意:

"檀"读tán,不读tái;"寿"读shu,不读su;"彤"读tóng,但“红彤彤”是读第一声。

  2.会读还要会写,把这些生字工工整整地在旁边写一写。

3.同学们学得不错,想不想跟着录音轻声读一读课文呀?

  4.火烧云很美,课文写得也很美,请你再读一读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读完后指名几位同学读。

  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快速默读课文。

结合回答板书:

上来、变化、下去

  2.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霞光、颜色、形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1.什么是火烧云?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全班齐读句子。

  ①"烧"是什么意思?

这里可不可以换成"红"?

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②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3.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

  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样?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

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变成的了。

"的句式说一说。

  4.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5.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第二课时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

自由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尝试题: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

  ②:

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③:

都有哪些颜色?

  师:

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

  ④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

  导:

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你还能用其它几种形式来说说天空中的颜色吗?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马

  变化快忽然形状变化多狗

  一转眼狮子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

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

  (3)投影反馈,订正。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的。

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

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

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8.《四季童话》教学设计

  1.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认识7个生字。

  看看老师带来的这几幅画,告诉老师分别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能从中说出你喜爱的景物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四季童话》,看看题目,大家一定会有许多疑问和好奇,季节也有童话?

它们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那我们一起读读吧。

  1.请同学们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细细品味,想一想:

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印象最深?

你是从哪些地方了解到季节的特点的?

  2.学生选内容,找句子,圈词语,写感受,感情朗读。

  3.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4.小组内以各种形式品读句子,体会“把景物形象化”的写作奥秘。

  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从课文中,标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2.思考后,和小组交流一下各自的理解和看法。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

  3.小组以自己体会朗读句子汇报。

  4.请同学们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班汇报。

  .汇报过程中,引导他们边读边想,再通过配乐和图片再现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体会感悟文本。

  3.用一个词概括四季的特点。

  4.积累背诵。

  5.现在我们这里正是秋天,你能发现我们家乡在此时,有哪些你认为很美的景色?

  6.回忆一下,我们家乡春、夏、冬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和喜爱的景色呢?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它们各自的美。

  1.摘抄喜欢的词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本节课,同学们不仅读懂了课文,还对四季的美做了自己的理解和发挥,你们都是用心学习的孩子。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段话,再仿写一段,明天和同学一起比比,看谁写的好。

  教学反思:

  让学生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教学时,读后进行议论和展开想象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培养了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拓展了知识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