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8909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案

篇一: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次鸦片战争过程,识记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等历史事件以及中方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鸦片战争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如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运动,英国会不会发动鸦片战争?

”的问题,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通过不平等条约内容的综合分析,得出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阐释“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英勇不屈奋起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并从这场民族的灾难和屈辱中,增强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难点:

对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理解,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把握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开始形成。

三、【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和比较分析法为主,辅以问题探究法教学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

(6月26日)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世界各国都要大规模销毁缴获的毒品,作禁毒宣传,而我们中国政府却早在6月3日就开始大规模的禁毒宣传,大家知道这是为纪念什么事件吗?

生:

?

?

(虎门销烟)即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把收缴的2376254斤鸦片在广东虎门镇口海滩当众销毁。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虎门销烟,找出销烟的背景、禁烟的概况、禁烟的意义【新课讲授】

一、虎门销烟

?

1、背景

?

(1)工业革命(18C中期)后,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清王朝却闭关自守。

?

(2

?

(3)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

(4)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引起朝野的广泛关注,道光皇帝决心禁烟。

?

2、销烟概况

?

(1)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

(2)虎门销烟:

1839.6.3----6.25?

国际禁毒日:

6.26?

3、销烟意义

?

(1)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

(2)挫败了英国利用鸦片走私大量掠夺中国财富的阴谋。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虎门硝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原因:

思考:

有人说:

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形式,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为什么?

(点评学生观点在总结强调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当时英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而国内市场狭小、原料缺乏,无法满足需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掠夺市场的工业原料,即使没有虎门销烟,也会找其他借口来发动战争。

这就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而虎门销烟只是借口或称导火线,他们借口为自由贸易而战。

1)原因

直接原因:

英国的鸦片走私与中国的禁烟运动

根本原因: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工业原料和市场

经过(1840年6月~1842年8月)

①广州——厦门——定海——天津

②广州——东南沿海地区(厦门、定海、镇海、宁波、乍浦、上海、镇江)——南京战争经历了两个阶段:

1840年6月——1841年6月是第一阶段,英军封锁珠江口,进犯厦门、定海直至天津白河口,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以“措置不当”的罪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

1841年6月——1842年8月为第二阶段,英军侵占香港岛后,进攻厦门、鸡笼、定海、吴淞、镇江、南京,清军战败求和,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

3、战争结果---中国战败

请同学们阅读《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这一目的小字内容,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学生讨论回答

中国是一个日趋衰落、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而英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生产力水平高于中国,武器更先进。

在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战和不定,几易主帅,派往前线的将领对这次战争既不重视,也不懂战略战术,武器装备落后,军队缺乏战斗力,最终中国战败。

1、战败原因:

清政府战和不定,几易主帅,军备落后2、根本原因:

制度的腐败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同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开、割、税、权、赔。

1、2、3、4、5、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贸易主权,使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大开,但也迫使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使香港岛变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货物转运站和海军基地

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大大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倾销。

此外,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思考:

哪些条款反应了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社会性质变化: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没有惊醒迷梦中的清政府,虽然道光帝感到屈辱,但大部分官员仍旧没有觉醒。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市场,并没有满足西方各国的胃口。

他们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提出了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于是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中英贸易状况

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根本)②英法美等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借口)2、经过(1856年~1860年)

广州——大沽——天津——北京

1856年至1860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首先挑起战争,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与英国联合发动战争。

战争经历两个阶段:

1856年10月——1858年6月占领天津为第一阶段;1859年英法再度挑起战争——1860年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为第二阶段,最后清政府被迫战败求和。

3、结果:

1858.6----《天津条约》1860.10----《北京条约》

4、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程度加深

(1)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A、政治上: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B、经济上:

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也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对清政府的影响?

A、权力结构的变化:

?

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B、思想的变化:

洋务运动的兴起

思考: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

①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战争是性质一脉相承:

都是侵略性的殖民掠夺战争;

——扩大

㈠从战争的进程看

①侵略力量扩大:

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帮凶;②侵略时间增长:

两年多——四年;

③侵略范围扩大:

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从沿海一直到清都城;④签约国和条约增多:

英法美三国五个条约——英法美俄四国八个条约。

㈡从战争的影响看

①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

五处通商、割占香港岛——十一处口岸、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并丧失北方大片领土。

②主权:

领土、司法、关税——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内河航运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③社会性质: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化程度加深

篇二: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品教案

(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1.《孔子与老子》教案

知识与技能

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

(2)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

(3)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现实社会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的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

理解?

仁?

、?

礼?

、?

道?

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张卿华的《孔子问礼图》

同学们知道这是一幅什么画吗?

图中的两位人物都是什么人?

画的内容又是是什么呢?

新课学习

一、孔子的学说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展示图片孔子周游列国、孔府、孔林、祭孔活动、美国普莱斯比大学孔子学院。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出身鲁国没落的贵族家庭。

55岁时他率领一群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人理睬他。

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然后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同时整理了《诗》《书》等古代典籍,为文化传承做了很大贡献。

孔子死后倍享殊荣,被追封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主要思想。

下面让我们根据《论语》的摘录来了解孔子的思想。

(二)孔子的思想

1.?

仁者爱人?

和?

为政以德?

樊迟问仁。

子日:

?

爱人。

?

子贡问曰: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子日:

?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贡曰:

?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

子日: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从刚才的对话,可以看出?

仁?

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

仁,指仁爱,关爱别人。

孔子说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也就是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考想他人的需求,帮助别人实现其需求。

孔子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

仁?

的学说的?

春秋之际,战争不断,孔子寄希望于仁爱挽救社会。

统治者心存?

仁?

的话会怎么做?

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仁者爱人的思想在政治上的反映是?

为政以德?

,解读材料:

子日: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子日:

?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

以德来治理国家,用德教化人民,爱惜民力。

?

为政以德?

有什么积极作用?

政府有很强的凝聚力,社会稳定、和谐。

2.?

礼?

的学说:

等级与秩序

颜渊问仁。

子日:

?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日: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公日:

?

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予,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

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

礼?

是什么意思?

礼是指周礼,指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礼仪规范和良性化的社会秩序。

?

仁?

和?

礼?

有什么内在关系?

?

礼?

是实现?

仁?

的手段。

孔子关于?

礼?

的主张值得肯定吗?

孔子希望回到西周时的社会等级秩序,维持贵贱有序,有保守之处;但是,这一主张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因为它非常重视每个人的责任,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这样,天下便会仁爱和睦。

孔子关于个人责任的主张,后人把它阐发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鬼神观:

重人事,远鬼神

季路问事鬼神。

子日:

?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樊迟问知。

子曰:

?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从材料可知,在鬼神观上,孔子主张敬天地远鬼神,其关注点放在人事和现实社会上。

4.孔子的教育思想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当仁不让于师。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探究:

2500多年过去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是否还有指导意义?

现在,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以下四种政府,你们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

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

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

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它畏惧而安分

D.被人民轻视、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

如果是孔子,他会选择第二种,但在老子的眼中,最好的政

府是第一种,这出乎一般人的意料,老子的思想真是非同寻常。

二、老聃与《道德经》

(一)老子其人

展示图片老子、道德经、清源山老子像、老子出关图

老子,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约生活在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曾经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籍的史官,负责征集和收藏典籍。

后来隐居不仕,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

莫知其所终?

(二)老子的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治大国若烹小鲜。

1.?

道?

的哲学概念

老子将?

道?

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是凌驾于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还提出了?

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观点。

2.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主张?

守静?

就可以?

以弱胜强?

3.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老子从?

天道自然无为?

的哲学思想出发,倡导?

无为而治?

,以?

无事取天下?

【古为今用】如果说孔子的学说对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指导意义,那么老子的观点能否运用于今天呢?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

,引起了强烈反响,《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

纽约纸贵?

同学们结合必修二所学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和80年代里根的执政措施,想一想里根为什么会引用老子的治国主张?

1980年,里根当选,当时的背景是,因为二战后运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70年代出现了经济?

滞胀?

,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抬头。

里根执政,实行?

三个少?

的改革,即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放松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减少税收,减少福利开支,政治无为的思想使美国经济迅速好转。

回到刚才的选择题,现在能够理解为什么老子认为最理想的政府是人民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的政府吗?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春秋时期两位思想家和他们的主张,他们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主要来源,战国时代,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是在他们的基础上,熠熠生辉的。

虽然,他们生前或许无法伸展抱负,然而,他们的思想没有消失,这个伟大时代的不朽精神也不会消失!

板书设计

一、孔子的学说

1.?

仁者爱人?

和?

克己复礼?

2.?

德政’’的思想

3.鬼神观:

怀疑鬼神,重人事

4.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孔子思想的影响

三、老子的思想及影响

1.对宇宙本原的探索:

?

道?

2.辩证法思想

3.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4.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篇三: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

课标要求:

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

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

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新-课-标-第-一-网〖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

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

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

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

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认识这片金壁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吗?

这是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孔庙大成殿里,孔子的塑像被当作神一般供奉着。

大成殿前的杏坛,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地方,它记刻着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功劳。

孔庙周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牌坊彰显着一位圣人的业绩。

看看孔林中的孔子墓,墓碑上刻着什么字?

——“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大成”,乃集大成之意,“至圣”,最高的圣人,这是何等的荣誉!

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

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洞察出什么呢?

(孔子的封号一加再加,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反映了孔子地位的上升和儒家思想有封建社会深受重视。

)类似的孔庙、孔子塑像散落于世界各地,在韩国汉城、越南河内、日本东京、德国柏林、英国伦敦等地都能见到,这说明了什么?

(孔子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X|k|B|1.c|O|m

死后的孔子倍享殊荣,生前的孔子却十分落魄。

这张图片反映了孔子生命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周游列国,55岁时他率领一群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人理睬他,这时的孔子像一只流浪狗。

但他坚持了十四年,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然后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同时整理了《诗》、《书》等古代典籍,为文化传承做了很大贡献。

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

(《论语》)下面让我们根据《论语》摘录了解孔子的思想。

(二)孔子的思想

1.“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

模拟对话情境体验:

幻灯展示三则与“仁”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孔子和学生的对话。

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教师引导:

从刚才的对话,可以看出“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

(仁,指仁爱,关爱别人。

)教师:

从文字学的角度看,“仁,从人,从二”,反映人与人的关系。

怎样“爱人”?

(孔子说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需求,帮助别人实现其需求。

)孔子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的?

(春秋之际,战争不断,孔子寄希望于仁爱挽救社会。

)统治者心存“仁”的话会怎么做?

(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仁者爱人的思想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为政以德”,解读材料: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

(以德来治理国家,用德教化人民,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作用?

(政府有很强的凝聚力,社会稳定、和谐。

案例思考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