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部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9311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害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病害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病害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病害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病害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病害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病害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病害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病害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病害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病害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病害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病害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病害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害部分.docx

《病害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害部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害部分.docx

病害部分

1、何为植物病害?

如何理解植物病害的含义?

植物病害:

当植物遇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胁迫时,导致细胞核组织

的功能失调,正常的生理过程和生长发育受到干扰,表现出组织和形态的变化,导致植物产品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病理程序,植物发病后,首先表现为新陈代谢作用的改变,即其生理的和生化的变化,随后进而发展到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最后在植物的外部和内部表现出不正常的状态。

其次,认识病害,必须从经济观点和生产观点加以考虑,有些植物由于人为或外界因素的作用,可以发生某些变态或畸形。

植物的这些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好处,不称为病害或不作为病害来对待。

总之,病害一定要给农业带来损失,并且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过程。

2、什么是病害三角?

病害三角在病害研究中的意义?

植物病害形成的过程涉及植物、病原物、环境三方面,呈一种三角关系,即病害三角。

病三角在植物病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分析病因、侵染过程、流行以及制定防治对策时都离不开对病三角的分析。

3、如何理解病害的病状及病征?

病状及病症的类型分别有几种?

病状:

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

病征:

病原物在植物病部的特征性表现。

病状类型:

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征类型:

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

4、什么是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以及他们的特点?

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因素,即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植物病害。

特点:

病株发病较均匀,大片发病,无中心病株,无传染迹象,无病征,症状有变色、枯死、畸形、萎蔫等

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

特点:

植物表面或内部存在病原物,多有病征,有中心病株

5、什么是真菌?

广义的真菌包括哪些生物类群?

真菌:

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来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类群:

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

6、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有什么特点?

它们产生的孢子类型有哪些?

无性繁殖:

是指真菌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

子的繁殖方式。

孢子类型:

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

有性繁殖:

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孢子类型: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休眠孢子囊。

7、植物病原真菌的典型生活史包括哪几个阶段?

它们在植物病害发生流行中的作用是什么?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

无性阶段往往在1个生长季节可以连续循环多次,产生大量无性孢子,对病害的传播和流行起着重要作用。

真菌在有性阶段一般只产生1次有性孢子,其作用除了繁衍后代外,主要是渡过不良环境,并成为翌年病害初侵染的对象。

8、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有什么特点?

真菌所致的病害有其各自的症状特征,特别是受病部位所表现出的病征,是病害诊断的重要依据,在病征未出现时,可采用保湿培养的方法,一般24小时即可诱发产生病征。

在显微鉴定时应注意腐生菌的干扰,要完全鉴定,必须完成柯赫氏法。

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

9、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有哪些特征?

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没有真正的细胞核、DNA游离于细胞质中,不具备核膜、核仁,没有单位膜隔开的细胞器,核糖体为70S型。

主要包括细菌、菌原体、螺原体、植原体、放线菌和耐极端环境的种类。

10、什么是革兰氏染色反应?

它有什么?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即对涂片固定的细菌先用结晶紫初染,再用碘液媒染,之后用乙醇冲洗脱色,最后用番红复染,若菌体呈紫色,则为革兰氏阳性反应;若为红色,则为革兰氏阴性反应。

革兰氏染色反应呈阳性或阴性于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的含量有关。

作用是对细胞进行鉴定和分类。

11、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在症状上有哪些特点?

植物菌原体病害的症状类型主要是畸形和变色,包括黄化、矮化、矮缩、枝叶丛生、叶片变小和花变叶等。

细菌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等,有的还有菌脓溢出。

在田间,细菌病害还有如下特点:

一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二是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粘、似水株状的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往往有恶臭味。

12、病毒有什么特征?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主要由核酸及保护性衣壳组成。

病毒是严格寄生性的专性寄生物。

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原料和场所。

13、植物病原病毒有哪些理化特质?

它的侵入、繁殖和传播有什么特点?

(1)植物病毒理化特质:

①.热钝化温度:

恒温处理10分钟后,使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

②.稀释终点:

病毒能保持侵染力的最高稀释浓度。

③.体外存活期:

病毒汁液在离体条件下,能保持其侵染力的时间。

(2)病毒的侵染、增殖和传播特点

①.侵入:

一般是被动的,只能通过传播介体和机械造成的微伤口侵入。

②.增殖

作为一种分子寄生物,其繁殖方式是复制繁殖。

在寄主细胞内分别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再组装成子代粒体。

一般经过脱壳、核酸复制和基因表达、病毒粒体的组装和扩散移动等过程。

③传播

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植物病毒的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活体接触摩擦引起,而远距离则依靠寄主繁殖材料和传播介体的传带。

介体传播是指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上,借其活动进行传播。

非介体传播包括汁液摩擦传播、无性繁殖材料传播、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等。

14、植物病原病毒的命名?

(病害名译成汉语)

1、烟草花叶病毒TMV

2、马铃薯Y病毒PVY

3、黄瓜花叶病毒CMV

4、大麦黄矮病毒BYDV

5、小麦土传花叶病毒SBWMV

6、水稻条纹病毒RSV

7、水稻矮缩病毒RDV

8、xx粗缩病毒MRDV

9、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Y

10、xx矮花叶病毒MDMV

11、大豆花叶病毒SMV

12、芜菁花叶病毒TuMV

15、植物病原病毒主要有哪些属种?

植物病毒病害有哪些特点?

1、烟草花叶病毒属:

烟草花叶病毒

2、马铃薯Y病毒属:

马铃薯Y病毒、玉米矮花叶病毒、大豆花叶病毒、芜菁花叶病毒

3、黄瓜花叶病毒属:

黄瓜花叶病毒

4、黄症病毒属:

大麦黄矮病毒

5、真菌传杆状病毒属:

小麦土传花叶病毒

6、植物呼肠孤病毒属:

水稻矮缩病毒

7、xx病毒属:

xx粗缩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8、纤细病毒属:

水稻条纹病毒

植物病毒病害的特点:

病毒病害症状主要包括变色、坏死和畸形等。

多为系统

侵染,全株性发病。

1、病毒病害只有病状,始终不出现病征。

2、系统侵染病毒病的症状在新生幼叶上更重。

3、病毒病害有发病中心或中心病株,早期病株呈点片分布。

4、病毒病害植株上症状分布不均一,新叶、新梢的症状最明显。

5、病毒病害有传染性。

16、植物线虫在寄生性和致病性方面有何特点?

植物线虫都是专性寄生物,一般只能寄生于植物活的组织和细胞内,寄生方式分为:

xx和外寄生。

对寄主植物造成损害,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是植物死亡。

主要表现在对植物造成机械损伤、消耗植物养分、分泌物对植物在成毒害以及诱发其他病原物侵染植物。

其中最大的破坏作用是植物线虫食道腺分泌物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17、植物线虫所致病害有哪些特点?

•线虫以口针对寄主植物造成机械损伤外,主要是穿刺时分泌各种酶和毒素,引起植物的各种病变。

不同属的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田间表现症状差别很大。

•主要症状有生长缓慢、衰弱、矮小、叶色失常、等类似营养不良现象;局部畸形,叶片干枯、扭曲、坏死,籽粒变成虫瘿等;根部出现根结、须根丛生、根部腐烂等。

•诊断和线虫病害和鉴定线虫时,一般可在植物受害部位,特别是根结、种瘿内分离出线虫,然后进行镜检。

18、植物线虫的生活史有哪些特点?

卵→幼虫→发育为成虫→两性交配后产卵,完成一个发育循环,即线虫的生活史。

包括6个发育时期:

卵期、4个幼虫期和成虫期。

在适宜的条件下,卵发育为1龄幼虫;1龄幼虫在卵壳内发育,并进行第一次蜕皮,然后从卵内孵出,成为2龄幼虫;2龄幼虫再经3次蜕皮,发育成成虫;雌成虫和雄成虫交配后产卵。

线虫生存离不开水,只有在土壤水中、土壤颗粒表面的水膜和寄主植物活细胞和组织内才能正常活动和生存。

线虫在其生活史中有一段时间生活在土壤中。

土壤是线虫最重要的生存环境。

19、什么是寄生性种子植物?

主要有哪些类型?

寄生性植物:

植物大多数都是自养的。

但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少足够的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称为寄生性植物。

主要分为半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全寄生性种子植物。

20、寄生性种子植物所致病害有什么特点?

如何进行防治

寄主大多数是野生木本植物,少数是农作物或果树。

对寄主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抑制生长,草本植物受害时,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黄化。

严重时全株枯死。

木本植物受害时,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引起树叶早落,翌年发迟缓等。

寄生性种子植物所致病害易于识别,可以说寄生植株本身就是其病征。

常用的防治方法:

使用洁净种子、手工拔除、喷洒除草剂、轮作等

21、什么是发病过程?

具体分为哪几个时期?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progress)是指病原物从与寄主植物的某些部位相触,由该部位侵入寄主植物后在其体内繁殖和扩展,发生致病作用,显示出病害症状的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

侵染过程分为4个阶段:

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22、病原物的侵入途径有哪些?

1.直接侵入2.自然孔口侵入3.伤口侵入

23、什么是病害循环?

包括哪几个环节?

病害循环(diseasecyclic)是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主要涉及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传播途径。

24、病原物的xxxx所有哪些?

植物病原物的xx或xx场所主要有:

①田间病株②病株残体③土壤

④粪肥⑤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⑥介体昆虫。

25、病原物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a.人为传播b.气流传播c.生物介体传播d.雨水传播

26、影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有哪些?

围内,湿度的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多数病原物要求较高的湿度才能保证侵入成功,高湿条件的长短又影响侵入率。

温度主要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光照对侵入也有一定的影响。

27、什么是单年流行病害、积年流行病害?

二者有什么区别?

单年流行病害:

病原物能够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连续繁殖多代,发生多次在侵

染,进而完成菌量积累,使得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就能由轻到重达到流行程度。

也称多循环病害。

特点:

1、病原物xx率低而不稳定。

2、xx后存活的菌量不高。

3、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增长率很高,病害数量增幅大。

4、季节变化性较强。

积年流行病害:

在一个生长季节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

或虽有再

侵染,但在当年病害的发生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大,但能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

亦称为单循环病害。

特点:

1、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

2、xx率较高且稳定。

3、寄主的感病期较短,侵入后病害数量基本已成定局。

4、没有多大的季节变化。

28、影响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有哪些?

感病寄主植物群体、病原物群体、环境条件、人类活动等

29、名词解释:

初次侵染、再侵染、土壤寄居菌、土壤习居菌

初侵染:

越冬和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开始生长以后引起最初的侵染。

再侵染:

受到初侵染的植物发病后,病原物在植物体外或体内产生大量繁

殖体,通过传播又可侵染更多的植物,这种重复侵染称为再侵染。

土壤寄居菌:

病原物只能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腐生或休眠过冬,当病株残体

腐烂分解后,就不能在土壤中继续存活(不能单独存活)。

土壤xx:

此类病原菌在年土壤中的生存能力较强,在病组织腐烂分解

后仍然能长期存活,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

30、简述柯赫氏法则在鉴定各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如果发现一种不熟悉的或新的病害时,就应用柯赫氏法则的四步来完成诊断与鉴定:

①在病植物上常伴随同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②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③将此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的病害症状。

④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微生物记录相同。

所有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与病原物的鉴定都必须按照柯赫氏法则来验证。

柯赫氏法则同样也适用来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31、各类植物病害田间诊断的要点是什么?

断要点:

1、植物病害的诊断,首先要区分是属于浸染性病害还是非浸染性病害。

2、许多植物病害的症状有很明显的特点

3、在多数情况下,正确的诊断还需要作详细和系统的检查,而不仅仅是根据外

表的症状。

浸染性病害:

1、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

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寄生物,如寄生

藻、菟丝子、独脚金等。

2、线虫病害:

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瘿)中可见到有线虫寄生,或者发现有口针的线虫存在。

3、真菌病害:

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征,或稍加保湿培养即可生出

子实体来。

4.细菌病害:

初期有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

斑点、腐烂、萎蔫、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5.菌原体病害的特点是植株矮缩、丛枝或扁枝,小叶与黄化,少数出现花变叶或花变绿。

对青霉素不敏感。

6.病毒病害病毒病的症状以花叶、矮缩、坏死为多见。

无病征,在电镜下可见到病毒粒体和内含体。

7.复合侵染的诊断当一株植物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物侵染时可能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症状,如花叶和斑点、肿瘤和坏死.首先要确认或排除一种病原物.然后对第二种作鉴定。

非侵染性病害诊断要点:

①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

②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

③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

④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

32、进行植物病害预测预报的依据有哪些?

1、根据菌量预测

2、根据气象条件预测

3、根据菌量、气象条件进行预测

4、根据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的生育状况预测

5、对于昆虫介体传播的病害,介体昆虫数量和带毒率等也是重要的预测依据

33、名词解释:

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对内检疫、对外检疫、农业防治、三R生物防治:

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

物理防治:

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清除、抑制、钝化或杀死有害生物的方法。

农业防治:

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利用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调节有害生物、

寄主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老鼠、草生长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为害,保护农业生产。

它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础措施。

对内检疫:

也称国内检疫,是为了防止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由于交

换、调运种子、苗木及其他农产品而使危险性的病、虫、杂草等传播并扩大蔓延。

目的是将其封锁于一定范围内,加以彻底消灭。

对外检疫:

也称国际检疫。

是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入国内或带出国

外,由国家在沿海港口、国际机场以及国际交通要道等处,设置植物检疫或商品检查站等机构,对出入口岸及过境的农产品等进行检验和处理。

3R:

抗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和残毒(residue)

34、何谓植物检疫,作为植物检疫对象应具备哪些特点?

植物检疫:

就是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验

和处理,以防止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

是一种强制性的防治措施。

因此,植物检疫是一种保护性、预防性措施。

构成植病检疫对象的条件是:

a.在经济上在成严重损失而防治又极为困难的危险性病、虫、杂草b.国内或地区内尚未发生或分布不广

c.传播途径主要是人为传播,三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构成检

疫对象。

35、何谓农业防治法?

农业防治法主要包括哪些途径?

农业防治:

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利用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调节有害生

物、寄主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老鼠、草生长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为害,保护农业生产。

它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础措施。

途径:

1、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包括农作物的合理布局、轮作、间作套种

2、加强栽培管理,包括合理播种、使用无病虫种苗、合理施肥与灌

溉、深耕土地与晒田、调节环境条件、田园卫生

3、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36、我国的植保方针是什么?

简述其含义和特点?

xx方针: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其含义是:

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

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和增产的目的。

特点:

1、允许害虫在经济受损允许水平下继续存在

2、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

3、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

4、强调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盘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