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9429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docx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第一节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①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定义;②知道教育技术的目的和任务;③掌握教育技术的内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领域(即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研究范围)。

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内涵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⑴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技术(目的)?

这是为了有效地促进人类的学习,使教育能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⑵教育技术的主要任务是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手段和方法,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

2、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一种为适应社会需要,有目的的对人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

3、什么又是技术呢?

从构成要素上看,技术是智慧经验、方法技能和工具手段三大要素构成。

从结构层次上看,技术是以智慧经验为核心,以方法技能为中间层,以工具手段为外显层的有机综合体。

即: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自下而上发展的需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自然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经验方法和技能的总和。

4、现代社会中的教育:

⑴现代教育的特征:

①普及义务教育;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③形成终身教育体系;④教育内容极大的丰富;⑤普遍重视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⑥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在教育中应用等等。

⑵现代教育的特征决定了教育必须要有超前意识。

教育超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应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第二、教育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各类人才,培养目标应当超前;第三、教育发展是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应该尽早地用于教育水平整体的提高。

总之,现代和未来社会的主要投资将是对人才的投资;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必须要有超前发展意识;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必须不断改革;教育技术将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不断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教育技术是实现高水平和高效率教育、多种形式和个性化以及终身化学习的重要途径。

5、教育技术的定义

⑴教育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学、系统科学等。

其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在视听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0年代初,“教育技术”一词出现在正式文件中,并被学术界广泛承认。

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其定位在于技术,涉及到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研究和实践“如何做”的问题,而不是一种纯科学的概念,指研究培养人的过程,从技术的概念看,可以把教育技术理解为“人类为了满足教与学的需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自然规律所创造的一切教育经验、方法技能和工具手段的总和。

”FredPercival和HenryEllington在《教育技术手册》一书中把教育技术分为更加具体的不可分割的三个部分:

硬件、软件和潜件。

它通过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即解决“如何教”和“怎样教好”的问题。

70年代初,教育技术学被学术界广泛承认,并定义为“教育技术是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习和教学活动过程的一种系统方法,它是根据特殊的目的,在研究人类学习和传播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人类和非人类资源,以获得较有效的教学。

”在1976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又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全面描述:

“教育技术是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二个综合的有机组成过程。

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了西尔斯与里奇合写的专著《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书中对技术的新定义是: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⑵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定义中“学习过程”是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长进的认知过程。

“学习资源”是指提供给学习者使用,并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信息、人员、教材、设备、技术和环境。

教育技术是研究如何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即是在现代学习理论、系统理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以之为依据对能帮助和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信息、人员、教材、设备、技术和环境(学习资源)进行科学而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创造出能很好地适应学习者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的最优化就是能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能用最少的投资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最大的收益。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到,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是贯穿整个教学系统中的方法、工具和手段,目的是通过教学中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

因此,“教育技术”中的“技术”是指智能型技术和物质型技术的综合,即是新理论、方法和新的传播工具、手段的综合。

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技术是应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题的过程,其宗旨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第二、教育技术分为有形的媒体技术和无形的智能的系统技术;第三、教育技术依靠开发、利用所有学习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6、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⑴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⑵视听教育和电化教育:

视听教育是充分利用视觉、听觉感官的功能进行学习的教育活动,是借助于教育媒体的视听形象的作用,帮助学习者加深认识,掌握知识,培养品德,发展智能。

电化教育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的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⑶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①教育技术突出的是“学习”,而不是“教学”。

定义中重点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两个方面,这一提法明确地表述了教育技术和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围绕学生的学习。

即是说“学生的学习”是办教育(或学校)和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宗旨。

目前,国际上许多学者已经提出,现代教育和学校应该将“学习”二字放在首位,教学和科研放在其次。

②“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把“学习过程”作为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随着实践的丰富和理论的深入,并经历了长期的徘徊和思索才明确、简洁地提出来的,这是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一次升华,将成为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里程碑。

特别重要的是,教育技术已从“教学”观念向“学习”观念转移。

“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技能和态度诸方面的长进。

从教育技术的观点来看,“教学”是对信息和环境的安排和协调,其目的是达到帮助和促进学习。

因此它更加注重学生的问题、学生的参与和师生间的交流,更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和成功的学习者。

③教学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所谓“学习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进行学习的信息、人员、教材、设备、技术和环境。

这些学习资源的要素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由学习者综合使用。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为学习提供的资源无论从内容数量、媒体种类、还是从存储、传递和提取的方式都在不断地变化。

尤其是当前多媒体与网络的迅速发展,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和交互性急剧发展。

及时而有效地吸取当代高科技所提供的成果,作为传播教育的媒体,为教育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

对教学资源进行科学而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④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教育技术重视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其它新形成的学科理论,以此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基础理论,因此教育技术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

但是,如果理论缺少与实践的结合,将会失去对现实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与应用的作用,同时又不可能及时将有益的实践经验给以总结和升华。

而一味偏重于开发、实践,缺少理论的指导,则会流于盲目。

现代教育技术既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理论构架和理论前沿,又有自己特定的实践领域和工作范围。

现代教育技术与一般意义的教育技术相比较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突出“现代”是体现在:

第一、更多地注意探讨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课题;第二、充分利用众多的现代科技成果,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为教育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第三、吸收科学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有时代特色,更科学化、系统化。

⑷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①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使教育方式发生变革;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③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成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⑤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开展。

7、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研究范围P:

5—6:

⑴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设计什么?

)。

指为达到给定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进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和教学策略的制定,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的教学系统与教学信息的设计。

①教学系统设计;②信息设计:

③教学策略;④学习者特征;⑵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开发什么?

)。

包括音像技术、电子出版技术应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CAI和MCAI)的开发研究,以及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就任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①印刷技术;②视听技术;③计算机辅助技术;④整合技术。

⑶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利用(利用什么?

)。

应强调对兴新技术(包括新型媒体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与传播,并要设法加以制度化和法规化,以保证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

①媒体利用;②革新推广;③实施和创新;④政策和规定。

⑷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管理(管理什么?

)。

包括教学系统、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计划与项目的管理。

①项目管理;②资源管理;③发送系统管理;④信息管理。

⑸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评价(如何评价?

)。

既要注重对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为此应及时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参照规范要求(标准),进行定量的测量与比较。

①问题分析;②标准参照测量;③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

8、小结:

⒈学习教育技术学的目的和教育技术学的主要任务;⒉给出了教育的定义;⒊给出了技术的定义;⒋讲了现代社会中的教育的两个问题(即现代教育的特征和教育超前);⒌学习了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内涵(即教育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和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⒍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研究范围(即五个方面)。

第二节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学目标:

①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②知道教育技术的发展史及其影响;

③了解我国的电化教育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视听教育为基础,并充分利用了众多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汲取了科学方法论的精华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⒈教育技术的发展史及其影响来源

外国史学家把教育发展的历史划分成四个阶段,即所谓的“四次教育革命”。

第一次教育革命是专职教师的出现。

约在公元前30世纪,把原来随从家族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变成随专业教师学习,引起了教育方式的大变化。

第二次教育革命是文字体系的出现。

约在公元前11世纪,象形文字的出现把口语记录下来,向后代或他人传授。

这样,除口耳相传外,又有了书写训练,引起了教育方式的又一次变化。

第三次教育革命是印刷术的出现。

约在公元12世纪,印刷术出现后,教科书普遍应用起来。

扩大了教育对象人数,使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增加了,人们不仅可以向教师学习,也可以向书本学习。

17世纪,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则引起教育方式的再一次变化。

第四次教育革命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已向电子计算机、激光通讯、卫星传播方向发展,使教育摆脱了“手工业方式”的束缚,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并使教育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人们不仅可以向教师、书本学习,并能向现代化的媒体、机器人学习,既可以大面积集体学习,也可个别化、自主学习。

教育技术的发展史可以从三条支流支了解:

一条是从早期的视觉教育发展起来的媒体传播教学;一条是在程序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个别化教学领域;还有一条是三论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教育系统设计。

⑴传播媒体技术的发展

在一般人理解中,教育技术即是教育中应用各种技术设备和媒体如幻灯、投影、电视、电影、计算机等。

实际上,这只是教育技术早期的发展阶段。

在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过程是教育机器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教育技术决不是教育的机械化,而是具备方法论思想的一种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中的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轨迹:

从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进而形成了一种实践的哲学模式——借助使用任何资料以促进学习,即借助视听媒体辅助和传播教学的模式。

有以下的发展线索:

视觉教育——(十九世纪末——本世纪二十年代)

视听教育——(本世纪三十年代——六十年代)

教育技术学中多媒体教材的开发;教育技术学中使用各种资源的思想教育技术学中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六十年代至今)

⑵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发展

程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程序教学是在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编制出一套有效控制学习过程的程序。

程序设计的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直线式程序模式和克劳斯的分支式程序模式。

直线式程序模式把教材分成一系列连续的步子,每一个步子很小。

每呈现一步,要求学生作出一个问答反应,学生答错,机器就呈现正确的答案,加以核对,得到强化,然后再进入下一步。

分支式程序模式是根据学生的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采用一些补习环路来修正错误,以达到掌握教材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种程序教学的思想,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机器。

从不具备信息显示装置的简单的教学机器开始。

但到了六十年代,由于技术水平跟不上,已有穷尽之感,到了七十年代,随着具有高度性能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剽窃教学机器的兴趣完全转移到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上去了。

综观程序教学、个别教学的发展,可以得出这样的发展轨迹:

从教学机器→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而形成的一种实践的哲学和模式——强调个别化与个性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⑶系统科学的引入和教育技术学的形成

所谓系统科学即是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统称,又称“三论”。

系统科学主张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进行整体的研究,研究它的要素、结构和功能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系统之间的联系,达到有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发展,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系统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成不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系统科学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技术的各个领域,并促进教育技术中的各个分支融汇在一起,在1970年首次给出教育技术的明确定义,从而诞生了教育技术。

二、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阶段

时间

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介入教育、教学

引入教育理论

名称

备注

萌芽阶段

19世纪末

幻灯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直观理论

直观教育

起步阶段

20世纪20年代

无声电影、播音

《学校中的视觉教育》

视觉教育

播音教育

初期发展阶段

30——40年代

有声电影、录音、电视

戴尔《经验之塔》

视听教育

已有开路电视

迅速发展阶段

50——60年代

彩色闭路电视、程序教学机、机器人、电子计算机

新行为理论、信息理论

教育传播学、教育工程学、教育工艺学、教育技术学

闭路电视、卫星电视

系统发展阶段

70——80年代

微电脑、卫星传播电视、激光视盘网络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教育传播与技术

向纵深普及、提高发展

网络发展阶段

90年代以后

多媒体系统、计算机网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多媒体网络教育

Internet网络接通

国外教育技术产生于19世纪末期。

19世纪90年代,幻灯开始用于教学。

20世纪初,无声电影和唱片开始在教学中应用。

20世纪20年代,无线电广播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中。

20世纪20年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起步阶段。

30年代,有声电影被用于教育和教学。

40年代,录音和电视进入教学领域。

30年代到40年代,是现代教育技术初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幻灯、电影、广播、录音等现代教育手段得到逐步发展。

50年代到60年代,程序教学机和电子计算机也被用于教育和教学。

这一阶段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阶段。

70年代起,微电脑、卫星传播电视、激光视盘等媒体进入教育领域,现代教育技术进入系统发展阶段。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美国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要使12岁的儿童都能上网,18岁的人都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年后接受继续教育。

最近,英国政府在“信息政策”中提出,在2000年成立网上工业大学,到2002年,所有小学、中学、图书馆、学院和大学全部接受全国的学习网。

日本、法国也大体提出,在2002年左右做到一个小学生一部计算机,并接连到网络。

三、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在我国被称为“电化教育”。

出现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已有60从年的历史。

60多年来,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时间

特征

初期起步阶段

20世纪20~40年代

幻灯、电影、无线广播等媒体的引入,命名

停滞阶段

20世纪40年代

内战、民不聊生

初期发展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

在社会方面开展广播、电视教育,在一些学校开办了电教专业,一些省市成立了普及电教机构

停滞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

十年内乱

重新起步、迅速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

从上到下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购置设备、培训人员,建设专用教室、开展教材建设、开展电教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深入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

统研究、多媒体系统、多媒体网络教育

20年代,陶行知先生在嘉兴就曾用过幻灯进行过教学试验,南京金陵大学在采用手摇留声机配音放映幻灯,翻译和制作无声电影供教学使用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1932年,我国教育界人士在南京成立了“中国教育电影”。

1935年官方当局才开始规划和实施电化教育工作。

1936年当时的南京教育部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同年又委托金陵大学举办“电化教育人员培训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电化教育”这个词,到1940年又将电影和播音两个委员会合并为电化教育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后,从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我国电化教育获得了初步发展。

在教育中运用的电教手段种类逐步增多,幻灯、唱片、录音、电影、无线电播音、电视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应用;1960年华东师范大学试办上海电视大学,采用电视授课。

70年代后期,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电化教育重新起步。

国家教委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并设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从中央到省、市以至大部分地、市、区、县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站)”,各大学建立了“电教中心”,不少中小学也建立了电教室(组)。

中小学校电教设备、设施的配备已达到相当规模,特别是在发达地区的中小学。

都不同程度地配置了专用电化教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房,在教室里配置了“两机一幕”(即投影机、录音机和银幕):

有的甚至配置了闭路电视和计算机多媒体设备。

80年代掀起的一场“电化教育”名称之争,活跃了电化教育的学术气氛,推动了电化教育理论深化和发展。

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经验、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不断被介绍进来。

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学,在理论概念、指导思想、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我国电化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们开始用新的观点来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这个领域。

我国学校电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已经从简单化、表面化中走了出来,走向综合化、深层化,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也从“媒体”观转向了系统观。

电化教育向着“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的方向发展。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电化教育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地区、学校、教师投入到这项实践中来,形成了这一阶段的一个特点:

第一线的教师成为开展电化教学的主力军,开展电化教育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已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90年代以来,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重点从以前的视听教育媒体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转向了对多种媒体组合运用和学习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对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评价与管理的研究,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与开发工作。

如“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课题试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高等学校课程电化教试验”以及“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项目等,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教学效益与社会效益,大大推进了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这些研究具有明显的特点:

⑴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⑵重视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⑶重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⑷研究方法和过程日益规范化。

我国教育技术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建立起从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学科体系。

自1983年批准设立教育技术系,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30多所院校开设了教育技术专业,其中有三所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还批准设立了教育技术学博士点,培养教育技术学领域有高层次人才。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及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也将不断地发展,其发展的主要趋势有如下方面:

⒈课件开发方面:

⑴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

是指运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或策略的课件(包括课堂教学和个别化学习课件)。

教学策略的运用是为了体现最佳的教学思想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尤其是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更应该考虑如何获得比传统教学更佳的效果。

⑵电子作业支持系统

是指一种具有“及时学习”或“即求即应”学习功能的课件。

这类课件主要由知识库、交互学习/训练支持、专家系统、在线帮助以及用户界面等部分组成。

⒉多媒体教育应用方面:

⑴虚拟现实

是指通过特殊的输入设备和一些能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的特殊的输出设备来模拟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技术。

⑵电子出版物

是指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各类电子读物。

⑶超媒体技术

是超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网络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

⒊计算机网络教育应用方面:

⑴现代远程教学

是指利用因特网(Internet)或局域网实现全球范围或地区范围的课程传送和教学。

这一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远程教学方式(电视和广播方式)相比,除具有双向、实时和交互等主要特点外,还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可控性。

⑵网上学校

是指将一所学校所具有的全部功能搬上网络。

在网上学校学生可以在网上直接进行入学报名、注册、付费、学习和实践、查找所需的学习资料、考试、获取学分和学位等。

⑶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

是指基于网络来进行群体或小组形式的学习。

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⒈重视教育技术在学科教育中的作用;

⒉加强计算机教学和网络教学应用的研究;

⒊继续重视广播电视和卫星电视教育的作用;

⒋克服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

第三节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

一、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一)学习资源的分类

我们可以把学习资源分为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学习环境。

教学材料是学习者学习过程直接作用的客体,具体指符合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经筛选可用于教学、促进学习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

支持系统主要指支持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包括学习能量的支持、设备的支持、信息的支持、人员的支持等等。

学习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指学习者与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之间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交互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交流效果。

(二)学习资源的开发

1.统筹规划学习资源

为了更有效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