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981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0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docx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版课后答案

1-3

解:

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当流出增加时,液位降低,浮球降落,控制器通过移动气动阀门的开度,流入量增加,液位开始上。

当流入量与流出量相等时达到平衡。

当流出量减小时,系统的变化过程则相反。

 

 

希望液位

流出量

高度液位高度

控制器气动阀水箱

+流入量

浮球

 

图一

1-4

(1)非线性系统

(2)非线性时变系统

(3)线性定常系统

(4)线性定常系统

(5)线性时变系统

(6)线性定常系统

2-1解:

显然,弹簧力为kx(t),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有:

 

F(t)−kx(t)=m

移项整理,得机械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d2x(t)

dt2

2

mdx(t)+kx(t)=F(t)

dt2

对上述方程中各项求拉氏变换得:

ms2X(s)+kX(s)=F(s)

所以,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s)=

X(s)=

F(s)

1

ms2+k

2-2解一:

由图易得:

i1(t)R1=u1(t)−u2(t)

uc(t)+i1(t)R2=u2(t)

duc(t)

i1(t)=C

dt

由上述方程组可得无源网络的运动方程为:

C(R+R)du2(t)

u(t)=CR

du1(t)

u(t)

12dt

+22+1

dt

对上述方程中各项求拉氏变换得:

C(R1+R2)sU2(s)+U2(s)=CR2sU1(s)+U1(s)

所以,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G(s)=U2(s)=

U1(s)

1+sCR2

1+sC(R1+R2)

解二(运算阻抗法或复阻抗法):

U(s)

1

+R2

1+RCs

2=Cs=2

U(s)

R+1+R

1+(R+R)Cs

112

1Cs2

 

2-5解:

按照上述方程的顺序,从输出量开始绘制系统的结构图,其绘制结果如下图所示:

 

依次消掉上述方程中的中间变量X1,X2,X3,可得系统传递函数为:

C(s)=

R(s)

G1(s)G2(s)G3(s)G4(s)

1+G2(s)G3(s)G6(s)+G3(s)G4(s)G5(s)+G1(s)G2(s)G3(s)G4(s)[G7(s)−G8(s)]

 

2-6解:

 

①将G1(s)与G1(s)组成的并联环节与G1(s)与G1(s)组成的并联环节简化,它们的

等效传递函数与简化结构图为:

G12(s)=G1(s)+G2(s)

G34(s)=G3(s)−G4(s)

②将G12(s),G34(s)组成的反馈回路简化便求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2-7解:

C(s)=

R(s)

G12(s)

1+G12(s)G34(s)

=G1(s)+G2(s)

1+[G1(s)+G2(s)][G3(s)−G4(s)]

由上图可列方程组:

[E(s)G1(s)−C(s)H2(s)]G2(s)=C(s)

R(s)−H1

(s)C(s)

G2(s)

=E(s)

联列上述两个方程,消掉E(s),得传递函数为:

 

C(s)=

R(s)

G1(s)G2(s)

1+H1(s)G1(s)+H2(s)G2(s)

联列上述两个方程,消掉C(s),得传递函数为:

E(s)=

R(s)

1+H2(s)G2(s)

1+H1(s)G1(s)+H2(s)G2(s)

2-8解:

将①反馈回路简化,其等效传递函数与简化图为:

0、4

1

G(s)=2s+1=

1+0、4*0、5

2s+1

 

1

5s+3

将②反馈回路简化,其等效传递函数与简化图为:

1

2

2

G(s)=s+0、3s+1=

5s+3

2

2

3

1+0、4

5s+4、5s

+5、9s+3、4

(s+0、3s+1)(5s+3)

 

将③反馈回路简化便求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0、7*(5s+3)

Θo(s)=5s3+4、5s2+5、9s+3、4=

 

3、5s+2、1

Θi(s)

1+0、7*Ks(5s+3)

5s3

+(4、5+3、5K)s2

+(5、9+2、1K)s+3、4

5s

3-3解:

该二阶系统的最大超调量:

σp=e

−ζπ/

1−ζ2

*100%

 

当σp

=5%时,可解上述方程得:

ζ=0、69

 

当σp

=5%时,该二阶系统的过渡时间为:

ts≈

3

ζwn

所以,该二阶系统的无阻尼自振角频率wn

3-4解:

≈3

ζts

=3

0、69*2

=2、17

由上图可得系统的传递函数:

10*(1+Ks)

C(s)=

R(s)

s(s+2)

1+10*(1+Ks)

s(s+2)

==10*(Ks+1)

2

s+2*(1+5K)s+10

所以wn=

10,ζwn=1+5K

⑴若ζ

=0、5时,K≈0、116

 

所以K≈0、116时,ζ

=0、5

⑵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与过渡过程时间分别为:

σp=e

−ζπ/

1−ζ2

*100%=e

−0、5*3、14/

1−0、52

*100%≈16、3%

ts=

3

ζwn

=3

0、5*

≈1、9

10

⑶加入(1+Ks)相当于加入了一个比例微分环节,将使系统的阻尼比增大,可以有效

地减小原系统的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同时由于微分的作用,使系统阶跃响应的速度(即变

化率)提高了,从而缩短了过渡时间:

总之,加入(1+Ks)后,系统响应性能得到改善。

3-5解:

由上图可得该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C(s)=

1

10K1

R(s)

二阶系统的标准形式为:

C(s)

R(s)

s2+(10τ+1)s+10K

 

w2

=n

s2+2ζws+w2

nn

所以

w

2

n=10K1

2ζwn=10τ+1

p

σ=e−ζπ/

π

1−ζ2

*100%

tp=

wn

1−ζ2

σp=9、5%

tp=0、5

可得

ζ=0、6

 

2

wn=10K1

 

ζ=0、6

wn=7、85

由与

2ζwn=10τ+1

wn=7、85

可得:

K1=6、16

τ=0、84

ts≈

3

ζwn

=0、64

3-6解:

⑴列出劳斯表为:

因为劳斯表首列系数符号变号2次,所以系统不稳定。

⑵列出劳斯表为:

 

因为劳斯表首列系数全大于零,所以系统稳定。

⑶列出劳斯表为:

因为劳斯表首列系数符号变号2次,所以系统不稳定。

3-7解:

系统的闭环系统传递函数:

K(s+1)

C(s)=

R(s)

 

=

s(2s+1)(Ts+1)=

1+K(s+1)

s(2s+1)(Ts+1)

K(s+1)

K(s+1)

s(2s+1)(Ts+1)+K(s+1)

2Ts3+(T+2)s2+(K+1)s+K

列出劳斯表为:

s32TK+1

s2T+2K

s1(K+1)(T+2)−2KTT+2

s0K

T>0,T+2>0,(K+1)(T+2)−2KTT+2

>0,K>0

T>0

K>0,(K+1)(T+2)−2KT>0

(K+1)(T+2)−2KT=(T+2)+KT+2K−2KT

=(T+2)−KT+2K=(T+2)−K(T−2)>0

K(T−2)<(T+2)

3-9解:

由上图可得闭环系统传递函数:

C(s)=

 

KK2K3

232323

R(s)(1+KKKa)s2−KKKbs−KKK

代入已知数据,得二阶系统特征方程:

(1+0、1K)s2−0、1Ks−K=0

列出劳斯表为:

s21+0、1K−K

s1−0、1K

s0−K

可见,只要放大器

−10

 

3-12解:

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ess

=lime(t)=limsE(s)=lims

R(s)

t→∞

s→0

s→01+G0(s)

⑴G0(s)=

10

s(0、1s+1)(0、5s+1)

系统的静态位置误差系数:

K=limG

(s)=lim10=∞

ps→00

s→0s(0、1s+1)(0、5s+1)

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K=limsG

(s)=lim

10s

=10

vs→00

s→0s(0、1s+1)(0、5s+1)

系统的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

K=lims2G

(s)=lim

10s2

=0

as→00

s→0s(0、1s+1)(0、5s+1)

当r(t)=1(t)时,R(s)=1

s

 

ess

=lims

*1=0

 

当r(t)=4t时,R(s)=

s→010s

1+

s(0、1s+1)(0、5s+1)

4

s2

e=lims

*4=0、4

sss→0s2

 

当r(t)=t2时,R(s)=

1+10

s(0、1s+1)(0、5s+1)

2

s3

ess

=lim

s→0

1+

s*2=∞

10s3

s(0、1s+1)(0、5s+1)

当r(t)=1(t)+4t+t2时,R(s)=1+4+2

ss2s3

 

3-14解:

ess=0+0、4+∞=∞

由于单位斜坡输入下系统稳态误差为常值=2,所以系统为I型系统

设开环传递函数G(s)=

K

s(s2+as+b)

⇒K=0、5b

闭环传递函数

φ(s)=G(s)=K

1+G(s)s3+as2+bs+K

 

Qs=−1±j就是系统闭环极点,因此

s3+as2+bs+K=(s+c)(s2+2s+2)=s3+(2+c)s2+(2c+2)s+2c

⎧K=0、5b

⎪K=2c

⎨b=2c+2⇒

⎪⎩a=2+c

⎧K=2

⎪a=3

⎨b=4

⎪⎩c=1

所以G(s)=

2。

s(s2+3s+4)

4-1

jω[s]

jω[s]

 

k→∞

k=0

×

k→∞

k=0

σk=0

×

k→∞

k→∞

k=0σ

 

(a)(b)

jω[s]

 

jω[s]

σ

××0×

 

σ

×0×

 

(c)(d)

4-2

jω[s]

 

×

p3=−1

0××

p1=0σ

p2=0

 

p1=0,

p2=0,

p3=−1

1、实轴上的根轨迹(−∞,−1)(0,0)

 

1

2、n−m=3

3条根轨迹趋向无穷远处的渐近线相角为

ϕ180°(2q+1)=±60°,180°

a3

(q=0,1)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nm

∑pi−∑zi

i=1

j=10−0−11

σa=

3、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n−m

==−

33

1+G(s)=1+

K=0

s2(s+1)

即K=−s2(s+1)=−s3−s2

dK=−3s2−2s=0

ds

s(3s+2)=0

根s1=0

(舍去)

s2=−0、667

4、令s=jω

代入特征方程

1+G(s)=1+

K=0

s2(s+1)

s2(s+1)+K=0

(jω)2(jω+1)+K=0

−ω2(jω+1)+K=0

K−ω2−jω=0

⎧K−ω2=0

⎩ω=0

ω=0

(舍去)

与虚轴没有交点,即只有根轨迹上的起点,也即开环极点

p1,2=0

在虚轴上。

 

2

 

5-1

G(s)=

5

0、25s+1

G(jω)=

5

0、25jω+1

A(ω)=

5(0、25ω)2+1

ϕ(ω)=−arctan(0、25ω)

输入r(t)=5cos(4t−30°)=5sin(4t+60°)

ω=4

A(4)=

5

(0、25*4)2+1

=2、52

ϕ(4)=−arctan(0、25*4)=−45°

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c(t)=A(4)*5cos[4t−30°+ϕ(4)]

=2、52*5cos(4t−30°−45°)

=17、68cos(4t−75°)=17、68sin(4t+15°)

sinα=cos(90°−α)=cos(α−90°)=cos(α+270°)

 

5-3

或者,

c(t)=A(4)*5sin[4t+60°+ϕ(4)]

=2、52*5sin(4t+60°−45°)

=17、68sin(4t+15°)

 

11

(2)

G(s)=

(1+s)(1+2s)

G(jω)=

(1+jω)(1+j2ω)

A(ω)=

1

(1+ω2)(1+4ω2)

ϕ(ω)=−arctanω−arctan2ω

ϕ(ω)=−arctanω−arctan2ω=−90°arctanω+arctan2ω=90°

 

ω=1/(2ω)

ω2=1/2

A(ω)=

1=

(1+1/2)(1+4*1/2)

2=0、47

3

与虚轴的交点为(0,-j0、47)

 

jY(ω)

0ω=∞

 

-j0、47

 

ω=0

 

1

X(ω)

ω

 

1

(3)G(s)=

1

s(1+s)(1+2s)

G(jω)=

1

jω(1+jω)(1+j2ω)

A(ω)=

ω

1

(1+ω2)(1+4ω2)

ϕ(ω)=−90°−arctanω−arctan2ω

ϕ(ω)=−90°−arctanω−arctan2ω=−180°arctanω+arctan2ω=90°

ω=1/(2ω)

ω2=1/2

A(ω)=

1

1/2(1+1/2)(1+4*1/2)

=2=0、67

3

与实轴的交点为(-0、67,-j0)

 

 

-0、67

0

ω=0、707

ω

ω=0

jY(ω)

ω=∞

X(ω)

 

(4)G(s)=

1

s2(1+s)(1+2s)

G(jω)=

1

(jω)2(1+jω)(1+j2ω)

A(ω)=

ω2

1

(1+ω2)(1+4ω2)

ϕ(ω)=−180°−arctanω−arctan2ω

ϕ(ω)=−180°−arctanω−arctan2ω=−270°arctanω+arctan2ω=90°

ω=1/(2ω)

ω2=1/2

A(ω)=

1=2(1/2)(1+1/2)(1+4*1/2)3

2=0、94

与虚轴的交点为(0,j0、94)

 

ω=0、707

ω=0ω

 

0、94

0

jY(ω)

ω=∞

X(ω)

 

2

5-4

(2)ω1=0、5,ω2=1,k=1,υ=0

 

L(ω)(dB)

 

 

0

0、01

-20dB

 

0、1

 

0、5

-20dB/dec

ω

110

-40dB/dec

-40dB

 

(3)ω1=0、5,ω2=1,k=1,υ=1

L(ω)(dB)

-20dB/dec

20dB-40dB/dec

ω

0

0、01

0、1

0、5

110

-20dB

-40dB

-60dB/dec

 

(4)ω1=0、5,ω2=1,k=1,υ=2

L(ω)(dB)

 

60dB

-40dB/dec

40dB

20dB-60dB/dec

ω

0

0、01

0、1

0、5

110

-20dB

-40dB

-80dB/dec

 

5-6

G(s)=

1

s−1

就是一个非最小相位系统

 

3

G(jω)=1=

1(−1−jω)=

1ej(−180o+arctgω)

jω−11+ω2

1+ω2

G(s)=

1

s+1

就是一个最小相位系统

G(jω)=1=

1(1−jω)=

1e−jarctgω

jω+11+ω2

1+ω2

 

5-8(a)

ω=0−

 

ω=∞

-10

X(ω)

 

ω=0+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有一极点在s平面的原点处,因此乃氏回线中半径为无穷小量ε的半圆弧对应的映射曲线就是一个半径为无穷大的圆弧:

ω:

0−→0+;θ:

-90°→0°→+90°;ϕ(ω):

+90°→0°→-90°

N=P-Z,Z=P-N=0-(-2)=2

闭环系统有2个极点在右半平面,所以闭环系统不稳定

(b)

jY(ω)

 

ω=0−

ω=0+

ω=∞

-10

X(ω)

 

4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有2个极点在s平面的原点处,因此乃氏回线中半径为无穷小量ε的半圆

弧对应的映射曲线就是一个半径为无穷大的圆弧:

ω:

0−→0+;θ:

-90°→0°→+90°;ϕ(ω):

+180°→0°→-180°

N=P-Z,Z=P-N=0-0=0

闭环系统有0个极点在右半平面,所以闭环系统稳定

5-10

KK2、28K

(1)

G(s)H(s)==

Ts+1

ϕ(ω)(°)

1

2、28

s+1

=

s+2、28

ω1=2、28

ω

 

−90°

ϕ(ω)

 

GsHs=K

1=K

1=2、28K

(2)

()()

 

ϕ(ω)(°)

sTs+1

s1

2、28

s+1

s(s+2、28)

−90°

ω1=2、28

ω

 

−180°

ϕ(ω)

 

Kτs+1

1

K0、5

s+1

4K(s+0、5)

(3)

G(s)H(s)==

sTs+1s1

=

s(s+2)

222

s+1

2

L(ω)(dB)

-40dB/dec

-20dB/dec

b00、5

12

-40dB/dec

 

5

20lg1

=a−20lg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