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设计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5809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4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籍测量设计书.doc(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籍测量设计书.doc

连云港市市区

城乡一体化现代化地籍建设工程

技术设计书

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

二00四年(最终定稿)

前 言

为进一步加强连云港市地籍基础业务建设,全面提升连云港市地籍管理工作水平,切实保证“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的实施,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开展“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

本项工程是连云港市“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连云港”的基础性建设工程。

为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实施,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了作业队伍和工程监理单位。

本次作业将在工程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按照“立足现状,寻求创新,注重实用,兼顾发展”的指导思想,统一规划,统一组织,试点研究,整体实施。

工程领导小组组织编写了“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技术设计书”,本设计书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

总纲、控制测量、城镇地籍更新调查、1:

2000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工程建设及附件。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作业单位要始终按照本设计书的规定执行,确保为本项工程的创优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 录

第一篇总纲…………………………2

第二篇控制测量……………………..20

第三篇城区、建制镇地籍调查……..24

第四篇1:

2000农村地籍调查………..44

第五篇数据库工程建设……………..53

附件一

附件二

第一篇总纲

一、测区概况

二、工作任务

三、已有资料

四、技术依据

五、主要技术规格及精度指标

六、数据库建设软硬件配置

七、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组织实施

八、质量保证措施

九、提交资料

一、测区概况

1.1测区范围

测区位于北纬34°25′49″—34°48′18″,东经119°04′18″—119°40′01″。

测区范围为连云港市市区,辖新浦、海州、连云三个行政辖区,总辖面积约890平方公里。

1.2地理概况

连云港市地处于黄海之滨、陇海铁路东端,是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

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地、最早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和重要海港之一,在经济与交通上具有重要地位。

测区内地形有平原、山区、海域。

山区主要位于新浦与连云之间,有前云台山(625米)、后云台山(605米)、东阝取山、锦屏山、白虎山、孔望山等,其中前云台山主峰玉女峰是江苏省最高峰,山区总面积约为180平方公里;平原地区平坦而低洼,高程一般在3-4米,总面积约710平方公里,其中盐田约230平方公里,农业区约480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鸽岛、竹岛、前三岛、东西连岛等岛屿。

测区居民地除城区外多为沿山坡而建的集居式居民地,平原地区居民地亦多为集团式。

气候属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一月最冷,平均温度为-0.4°C,7月最热,平均温度为27°C;雨量适中,年均降水量为926毫米,夏季多雨;年均无霜期为218天。

测区交通条件优越,连云港是不冻的天然良港,水深港阔,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海港。

陆运交通十分发达,陇海铁路横穿我国东西,经新疆同欧州铁路接轨。

公路四通八达,主要有310、204国道,还有宁连、连徐等高等级公路。

水运也很发达,主要有盐河等。

花果山为著名的风景区,名胜古迹有海清寺阿育王塔,孔望山的摩崖画像、石刻,还有云台山郁林观石刻,海州东门外古墓葬群。

1.3任务简述

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数据库建设是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核心,是连云港市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基础,同时也是“数字连云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满足连云港市经济发展对大尺度、一体化地籍基础数据的需要,推动连云港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和“数字连云港”建设,进一步落实好“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现代地籍管理模式,按照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要求,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在市区范围内开展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1)应用GPS技术建立市区GPS控制网;

2)基于现有的城区地籍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城区更新、补充和变更等权属调查,采用野外全解析法完成城区地籍要素的变更、更新和修补测,并对新建成区进行初始地籍调查工作,建立1:

500的覆盖城区的数字化地籍图;

3)利用1:

2000比例尺的地形图及正射影象图,进行市区城乡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建立1:

2000的农村地籍数据库和城乡地权信息库;

4)对2002年完成的1:

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的14个乡镇,进行初始地籍调查工作,并建立地籍数据库;

5)采用全野外解析测量方法进行市区范围内1:

1000村庄地形图的数据采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村庄地籍调查,建立村庄地籍数据库;

6)按照新的土地分类标准,进行城区1:

500比例尺和镇区1:

1000比例尺地籍数据库、村庄1:

1000比例尺村庄地籍数据库与农村地区1:

2000比例尺农村地籍调查数据的数据整合,实现城区、集镇、村庄、农村的统一分类,建立融城区、镇区、村庄与农村地区于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

7)立足于“现代地籍”建设的目标与需求,开发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城乡地籍的统一管理。

数据库建设是采用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统一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统一的坐标体系,将同一时点、不同尺度的城镇地籍数据和农村地类、地权数据集成到一个空间/非空间数据库体系中,在统一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进行实现城乡地籍空间/非空间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统计、分析、检索、输出及更新等统一管理。

二、工作任务

2.1城区及近郊区数据采集

作业内容

地域

工作量

合计工作量

1:

500初始地籍调查

海州区

4.59(Km2)

22.19(Km2)

新浦区

7.78(Km2)

连云区

9.22(Km2)

1:

500变更地籍调查

海州区

3.80(Km2)

17.85(Km2)

新浦区

7.81(Km2)

连云区

3.24(Km2)

一级导线加密测量

约750点

各类作业的具体范围依据市区实际情况由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确定。

2.2农村地区数据采集

作业内容

地域

工作量

合计工作量

1:

8000航空摄影

市区

882(Km2)

882(Km2)

1:

2000农村地籍调查

市区

882(Km2)

882(Km2)

1:

100014个建制镇变更地籍调查

约28Km2

1:

1000全市村庄初始地籍调查

约20Km2

一级导线加密测量

约300点

各类作业的具体范围依据市区实际情况由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确定。

2.3数据库建设

作业内容

地域

工作量

合计工作量

1:

500城区地籍数据库

建成区

87(Km2)

87(Km2)

1:

2000农村地籍数据库

市区

882(Km2)

882(Km2)

1:

1000建制镇地籍数据库

约28(Km2)

约28(Km2)

1:

1000村庄地籍数据库

约20(Km2)

约20(Km2)

C、D、E级GPS控制总数据库

约120点

一级导线加密测量控制点数据库

约1030点

城乡地籍数据库整合

市区

882(Km2)

882(Km2)

三、已有资料

3.1平面控制资料

3.1.12000年江苏省测绘局第一测绘大队施测的C级GPS控制网,测区内有4点。

分别为点2006(I连云港支(2HY1))、3168(锦屏山)、4051(I连云港支8基上)、6040(连云港)。

3.1.22002年国家测绘局第三大地测量队施测的D级GPS控制网,计106点。

该网计算四套成果,即中央子午线120°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120°的1980西安坐标系;119°15′测区平均高程面4米的投影面上的2002连云港54坐标系;119°15′测区平均海拔高程面4米的投影补偿面上的2002连云港1980年坐标系。

平差显示各项精度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3.1.32002年国测第三大地测量队在十四个乡镇施测的一级导线点共201点。

坐标系统为2002连云港54坐标系。

以上平面资料均可作为本次测图的控制资料,测区其他资料如换算成以上相同坐标系也可使用。

3.2地图资料

3.2.11981年总参测绘局出版的1:

5万地形图。

3.2.21976-1999年江苏省测绘局和地质局测绘院出版的1:

1万地形图。

以上地图资料可供航摄领航、作业参考和组织生产指挥工作。

3.2.3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1:

1万电子扫描地形图及回放图,可作为测区的范围划定,一、二级导线选点工作用图。

3.3航摄资料

3.3.1本测区航摄工作由中国四维测绘技术公司承担。

航摄在2002年12月—2003年2月进行。

航线沿1:

2千比例尺图幅中心线呈东西向飞行,航摄比例尺为1:

8000。

3.3.2摄区代号为(验收后补全)

3.4地籍资料

3.4.1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于1997年~2001年相继完成的连云地区、新浦地区、云台地区南城镇的初始地籍调查,成果资料有:

连云区1:

500地籍图316幅,覆盖面积约16.20平方公里,9340个宗地;

新浦区1:

500地籍图452幅,覆盖面积约27.25平方公里,20495个宗地;

新浦区沈圩办事处地籍图65幅,覆盖面积约3.10平方公里;

新浦区南城镇地籍图60幅,覆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开发区地籍图30幅,覆盖面积约1.5平方公里;

上述范围内的权属调查成果。

以上地籍调查区共有51.05平方公里,甲方均有此地籍图数据光盘。

该地籍图通过坐标系统转换后可作为地籍变更和地形补测的基础图。

海州城区也有部分地籍调查成果,但由于各种原因,成果不便利用,但地籍图尚可利用修补测。

3.4.2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资料

1983年-1988年进行初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并通过省级验收,1991年-1993年进行了补充调查,于1994年通过省级验收。

共完成全市78幅1:

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土地统计台帐。

四、技术依据

4.1基本依据

4.1.11998年8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1.21998年12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1.3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土地登记规则》

4.1.4江苏省人民政府1996年《江苏省土地登记办法》

4.1.5国土资源部2001年《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

4.1.6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6月22日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4.1.7原江苏省土地管理局1993年12月发布的《江苏省城镇地籍调查细则》

4.1.8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关于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的若干规定》

4.1.9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4.1.10原江苏省土地管理局《江苏省土地详查补充调查细则》

4.1.11国土资源部2001年《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

4.1.12国土资源部2001年《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4.1.13国土资源部2001年《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

4.1.14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籍基础业务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2]16号)

4.1.15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和更新调查管理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2)244号)

4.1.16关于认真做好2002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3]5号文件)

4.1.17本技术设计书

4.2参考标准

4.2.1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4.3数据标准

4.3.1GB/T13923-92《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五、主要技术规格和精度指标

5.1平面坐标系统:

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坐标,中央子午线为119°15′任意带,投影至海拔高4米的测区高程面,称为2002连云港54坐标系;

5.2图幅分幅及编号

5.2.11:

500~1:

2000比例尺均按50cm×50cm规格分幅;

5.2.21:

2000图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整公里数分幅编号,x坐标值在前,y坐标值在后,中间加短线连接,xy值取至整公里;

5.2.31:

1000图是在1:

2000图幅内分为4幅,从左上至右下顺序编号,在1:

2000的图幅编号后分别加-10、-20、-30、-40。

5.2.41:

500图是在1:

1000图幅内分为4幅,从左上至右下顺序编号,在1:

1000的图幅编号中把0字改为1、2、3、4。

5.2.5图幅编号如下图

799.0

799.0

536.0

537.0

798.0

798.0

10

20

40

30

798-536

1

2

1

2

3

4

3

4

1

★2

1

2

3

4

3

4

注:

(1)1:

2000图号为798-536

(2)★所在1:

1000图号为798-536-30

(3)★所在1:

500图号为798-536-32

图名

图号

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

5.3图廓整饰格式

秘密

1:

2000测绘单位名称

(或1:

500、1:

1000)

2003年月测图,2003年月权属调查

2002连云港54坐标系

199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图式

图廓整饰的有关说明

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竖)细等13K字高5.0

测绘单位名称扁等10K4.0

5.4成图方法

5.4.11:

500、1:

1000比例尺地籍测绘,采用全野外数据采集的全解析法成图;

5.4.21:

2000比例尺地籍测绘,采用航测法全数字测图。

5.5主要精度指标

5.5.1平面控制测量

①D、E级GPS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

(依据4.1.7)

②D、E级GPS点相邻点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计算:

(依据4.2.1)

式中σ为标准差,mm;

d为相邻点间距离,km;

固定误差a,比例误差b的规定如下表:

等级

固定误差a,mm

比例误差系数b,mm

D

≤10

≤10

E

≤10

≤20

5.5.21:

500、1:

1000比例尺地籍测量

①一、二级导线点相对于邻近高等级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

(依据4.1.7)

②图根导线的精度要求(依据4.1.7)

级说别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m)

测回数

测回差

测角中

误差

最弱点位

中误差

J2

J6

(")

(")

(cm)

一级

1.56

150

1

2

18

±12

±5

二级

0.9

90

1

1

±20

±5

注:

n为测站数。

导线总长小于500m时,相对闭合差分别降为1/3000和1/2000,但坐标闭合差不变。

③界址点基本精度要求(依据4.1.7)

类别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点位中

误  差

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至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

适用范围

中误差cm

允许误差cm

±5

±10

±10

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界址点

±7.5

±15

±15

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

5.5.31:

2000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

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mm)

地形类别

平地、丘陵地

山地

中误差

加密点

≤0.4

≤0.55

地物点

≤0.60(±0.50)

≤0.8(±0.70)

注:

①括号内的数字为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②隐蔽地区等困难地区精度可放宽1/2倍。

六、软硬件配置

基于工程的目标、工作基础、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工程量、工期要求、作业队伍情况,按照国土资源部及省厅、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并吸收国内的成功经验,数据库建设拟采用以下软硬件配置方案。

6.1野外数据采集软硬件配置

①操作系统:

Windows2000/xp/nt系列操作系统平台;

②软件: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③硬件:

全站仪、计算机、PC-E500及绘图仪、打印机等;

④数据格式:

地籍数据为ArcInfo、MapInfo或其他常见数据格式。

6.2航测数字测图软硬件配置

①操作系统:

Windows2000/xp系列操作系统平台;

②软件:

图像编辑软件为PHOTOSHOP6.0,数据采集软件为VIRTUOZO3.3,矢量图形编辑软件为AUTOCAD2000;

③硬件:

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GPS定位接收系统、全站仪、绘图仪、打印机等;

④数据格式:

图像数据为TIF,图形数据为DXF。

6.3数据入库软硬件配置

①操作系统:

Windows2000/xp/nt系列操作系统平台;

②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地籍数据库采用arcGis+SDE;

③数据库系统软件:

Oracle9i;

④应用软件: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连云港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接口软件;

⑤配件配置:

服务器为HPLH6000,客户机为DEU微机,并配备有A0惠普彩色喷墨绘图机、A0工程扫描仪、A3/A4激光打印机等。

七、工程的组织实施

7.1工作组织

本工程在工程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进行建设,下设行政协调、技术指导、后勤保障3个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整个工程的组织、技术、质量等管理工作。

城区及近郊区的地籍数据的采集、处理、入库工作由国家测绘局第三大地测量队承担;农村地区和村庄的地籍数据采集、处理、入库工作由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承担;数据采集、处理及入库等监理工作由南京国图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承担。

其组织关系如下:

连云港市市区一体化地籍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作业组1

作业组n

农村监理组

城镇监理组

省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采集、建库组

国测三大队

数据采集、建库组

后勤保障组

技术指导组

行政协调组

南京国图公司

监理工程组

作业组1

作业组n

7.2人员设备

7.2.1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投入人员及设备

主要完成整个工程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及后勤保障等工作,拟投入专职人员1人、兼职人员10人,并以市局信息中心为软硬件支撑进行数据库的质量检查、数据集成、软件开发及系统试运行等工作。

7.2.2国家测绘局第三大地测量队投入人员及设备

主要完成:

城区、近郊区加密控制测量,城区、建制镇的变更、更新和补充权属调查,城区、建制镇的变更、更新和补充地籍测量,城区、建制镇的地籍数据入库等工作。

计划投入20个小组共66人,其中∶工程师4名,助理工程师20名,技术员26名,技术工人16名。

拟投入全站仪20台、水准仪2台、台式计算机22台、PC-E500计算机26台、绘图仪2台、打印机4台、相应的作业软件、汽车2辆。

7.2.3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投入人员及设备

主要完成:

航空摄影、加密控制测量、像片连测、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测图、外业调绘及修补测、农村地籍调查、农村地籍数据入库等工作。

计划投入20个小组共7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10名,助理工程师20名,技术员30名,技术工人10名。

拟投入武汉适普公司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10套、GPS接收机(三台)1套、全站仪10台、水准仪2台、台式计算机20台、绘图仪2台、打印机4台、相应的作业软件、汽车2辆。

7.2.4南京国图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投入人员及设备

主要完成:

城乡加密控制测量监理、城区及建制镇的地籍调查监理、农村地区全数字航测成图监理、农村地籍调查监理、各类地籍数据入库监理、地籍数据库整合与集成等工作。

计划投入1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2名,助理工程师及技术员8名。

拟投入全站仪2台、水准仪1台、台式计算机3台、绘图仪1台、打印机2台、相关作业软件、汽车1辆。

7.3实施计划

7.3.1准备阶段

①工作内容:

调研与总体目标确定、总体方案编制与论证、测绘与监理队伍招标、技术设计书编写与报批;

②主要完成单位:

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南京国图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国家测绘局第三大地测量队、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③时间安排:

2002年10月-2003年5月

7.3.2数据采集

①工作内容:

航空摄影,加密控制测量,城区、建制镇的变更、更新和补充权属调查,城区、建制镇的变更、更新和补充地籍测量;农村地区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测图,外业调绘及修补测,农村地籍调查;

②主要完成单位:

国家测绘局第三测量队、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③时间安排:

2003年4月-2004年10月。

7.3.3数据入库

①工作内容:

各类采集数据的检核与校正,城区、建制镇的各类地籍数据转换、编辑、处理与匹配,农村地区地籍数据转换、编辑与处理,1:

2000DEM数据与DOM数据入库处理等;

②主要完成单位:

国家测绘局第三测量队、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③时间安排:

2004年7月-2004年12月。

7.3.4数据集成

①工作内容:

各类入库数据检核与校正,城乡各类地籍数据的匹配处理,土地登记数据与地籍调查数据的整合处理;

②主要完成单位:

南京国图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测绘局第三大地测量队、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③时间安排:

2004年10月-2005年2月。

7.3.5数据测试与验收

①工作内容:

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的测试、试运行及完善,项目成果整理与验收;

②主要完成单位:

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南京国图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测绘局第三大地测量队、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③时间安排:

2004年3月-2005年5月。

八、质量保证措施

  

8.1质检流程

作业员自查、提交成果

作业组长组织互查

作业队技术负责专检

作业员修改

提交成果、监理检查

权属监理检查组

地形测量监理检查组

数据监理检查组

内业检查记录

外业检查记录

数据建库检查记录

监理检查意见反馈单

资料归档

退回作业队返工

专业队修改,形成修改情况单

专业队修改

监理方复查

严重问题

一般问题

作业单位质检报告

8.2自查

自查主要是作业员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全面的认真的检查,内容包括地籍调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是否齐全,图表有无错漏,地籍图、农村地籍图的内容及表示是否齐全、正确,首先由作业人员按街坊(村坊)、图幅进行核对检查,并进行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