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1991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docx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

石皇冠老师的语文课改

《课标》何以十年来持续反心理科学常识?

(因投稿,这里发少许文字)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党三尧中心学校石皇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稿(2001)和修订稿(2011)都明确主张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

低年级的识字写字任务就其实就是记忆任务。

实验稿要求低年级识字1600-1800个(再认);要求会写其中800-1000个字(再现)。

从十年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多个版本和课堂教学看,这些任务主要靠有意记忆来完成。

但是,心理学上有一条常识:

低年级儿童以无意记忆为主。

面对无意记忆为主的群体,施加了这么多有意记忆任务,学习负担可想而知。

因此,课标修订稿把1600-1800改成1600,把800-1000改成800。

但是,这些小修小补对于4个学期而言,不会产生多大作用。

还有,低年级儿童以无意注意为主,这就给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出了大难题。

所以,好多特级教师上示范课很少选择识字写字课,大多去上阅读课。

说句实在话,主动申请教低年级语文的老师也不多。

课标编制、教材编写,应该顺应儿童年龄特征。

目前的现状是,每位老师头上戴一只紧箍而且还刻写着咒语: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专家和领导经常念,就把老师夹在中间,向上要领会课标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专家好像故意不把这些说清楚,让老师们跳一跳摘果子吃),向下要顺应儿童年龄特征。

老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

最后的结果就是老师组织儿童顺应课标和教材。

为了让更多的儿童轻松地学会阅读,为了让更多的老师舒服地教好语文,我认为应该深入讨论一个重大问题:

识字写字能不能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

 

参加研讨会的感想

  本届研讨会由北师大民俗文化典籍研究中心主办,经费开支据说不低于15万人民币.

    汉字组的情况,我不大懂,也没听多少,我不敢评说.我只说说汉字教育组的情况.外国同行的情形比较特殊,他们想来中国看看汉语中文教育怎么搞,取些经回去借鉴.香港的情形也比较特殊,100多年的文化殖民,汉语教育曾长期受挤压.可是我们中国大陆给他们能提供哪些值得借鉴的东西呢?

   一.参加会议的和发言的,应该以能执教汉语中文课的人为主吧?

结果不是.除了黄亢美老师等少数能上课的之外,中国大陆参加汉字教育组的先生女士大都不能上课,有的一辈子都没上过一节汉语中文课.我当时就提出类似意见,有位上海来的先生说,参加会议并且在大会作主题演讲的他,虽然没教过一天语文,但是他太太是语文老师,没问题.按这个逻辑,太太是飞行员的,丈夫即使是赶毛驴车的车夫,也能开飞机了.中国语文教育的怪现象是:

没教过小学语文课的编写小学语文课本,没学过教学设计原理的人给小学生设计语文课程;没学过教育测量的人给中小学生设计试卷.多年来一直按驴头不对马嘴的原则办教育,能弄好吗?

   二.大陆的好多与会者,懂心理学常识的不多.我遇到某单位一位资深语文教学研究人员,据说是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毕业,我和他进行了一些交流,对方认为,语文教育不能听心理学家的话.他主张小学生一入学念<弟子规>等材料来学语文.还有研究小学语文教育的,大多不知道儿童如何学会阅读.通过这次会议,我看到的不是希望,而是失望.中国大陆小学语文教育不是在前进,而是在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

   三.集中识字,安排在全体会议上进行交流.儿童一进校门,为何要组织他们集中识字?

能不能从学习心理角度说出理由?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此确定重点依据何在?

我们应该从心理学基本常识出发反思这些问题.

   四.中文教育的真正难题是教会阅读。

识字不是中文教育的正题。

在今天,研究识字问题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

真正值得研究的问题应该是儿童如何学会阅读,如果没学会,怎么办。

真正的问题没找到,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来回绕,如此研究再搞五十年也不会有进展。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读者:

如果您认为儿童一进校就应该识字,如果您认为儿童识了字就会阅读书面白话,而且您还不能从学习心理学角度作出合理解释,那么,您十有八九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外行。

我的博文分类是:

那些深入骨髓的忧伤;那些灰飞烟灭的青春;那些字里行间的安慰;那些漫漫长夜的相伴;那些一本正经的假装。

分别用于记录生活感悟、读书笔记、电影观感和教研工作。

真正表现在专业上的,仅占四分之一。

2007年5月,在扔下3个博客废墟后,我在新浪建了“花开有声”博客。

想要建成一个专门的小语教研博客,第一篇博文便是主题发言《用心聆听,花开有声》。

并自坐沙发,喊出:

语文老师们,来报到啦!

还建了“林西小语”博客圈,会议上动员老师们开博,可终是应者寥寥,群里仅几个好友,还有一些半途而废。

林西县的一些小语教师在阅读我的博客,因此,为了能写好一篇读书笔记,我就断不敢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阅读,更不会断章摘句,专寻时髦词句,而是想着“我”的、独特的阅读感受。

教研工作方面的博文,也立足于本土实际,多写具体实践。

《表扬信》点击量782次,《县直小学优秀语文教师经验座谈》521次,《瑞典火柴》的读书笔记454次,《值得借鉴的单元备课》450次,《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阶段反思》413次,《永远的丁培忠老师》379次,《如丧》354次。

当然,点击量说明不了什么,韩寒的一个标点符号,也能有数万人去围观。

作为茫茫网海中微小的一员,我只是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安放了自己的精神。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培训学生的视觉性语言中枢学会加工书面汉语

儿童入小学,听觉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已经有所发展,能和生活中的玩伴、成人进行交流。

但是,视觉性语言中枢尚未经过培训(提前学习阅读的个别学生除外)。

科学的语文教育应该是:

既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培训听觉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提升加工语言材料的能力,又要不失时机地开始培训视觉性语言中枢学习如何加工书面材料。

这个阶段,如果学拼音、认汉字、学习声母韵母、学习偏旁笔画等,既无助于提升听觉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提升加工语料的能力,也不是培训视觉性语言中枢学习如何加工书面语料。

合理的做法应该是:

教师组织儿童听读童话故事。

这样做有何好处?

[1]听觉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可以在原有的“对白式”交流的基础上接触“独白式”的连贯的书面语料,提升加工语料能力。

[2]视觉性语言中枢在听觉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的带动下,开始学习加工书面材料。

科学的顺序应该是:

识句→识短语→识词→识字

而不是时下的序列:

识字→识词→识短语→识句

我怎样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石皇冠

   [1]首先抓流畅朗读、正确停顿。

该连读的地方停顿,该停顿的地方连读,显然是对句子乃至段落理解不到位。

文言白话均如此。

   [2]通过模仿朗读,学会了阅读有标点白话。

学生开始大量阅读白话书籍,比如汤素兰、杨红缨、曹文轩、金波等系列,老师从学生正在阅读的书籍中随机翻开一页,要求学生朗读,如能正确流利朗读,就可以认为该生能读懂这类书籍了。

   [3]有人怀疑学生仅仅是念通,未必念懂。

其实这种顾虑没必要。

因为这种书和课文不同。

语文课本是“特殊的书籍”,不是“一般的书籍”。

一册语文课本内部每篇课文之间在具体内容和所涉及的背景知识上没什么关联。

学第一课,老师学生需要查阅背景知识或其它百科知识,到了学第二课、第三课……的时候,先前查阅的知识用不上,每课都得查找。

而上述系列书籍在阅读时,恰恰不必查找背景知识或其它百科知识。

就连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如此。

因此,念通,就意味着能念懂,即使有若干不懂之处,联系前后章节,也能懂。

否则,就不会把一本书念完。

   [4]如果有人一定要怀疑念通的未必念懂,那就要用电脑设计无句界白话文,打印出来要求学生断句。

这既可以作为评价手段,也可作为教学过程。

学生能给无句界的白话文正确断句,是不是可以说明学生能正确理解这段白话材料?

是不是可以说明这个难度的书籍加了标点学生能够读懂?

   [5]但是好多名师、特级教师不这样认为。

他们在学生念熟课文之后,才开始进入阅读教学。

他们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师生问答、讨论很热烈,结果被吴忠豪教授发现是“无效”的。

有人反驳说,怎么是无效?

即使阅读教学课堂学阅读无效,那讨论时的发言,对于口语训练也是有效的。

且不说把阅读教学课上成说话课是错误。

先看说话训练覆盖面,班额大,发言率不高,听众多,长此以往,老师在制造教育不公平。

其实,朗读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口语表达。

人人张口朗读课文,就是人人都在练习口语表达。

每个人练习的机会是100%,这是不是机会均等?

这是不是教育公平?

当然,这仅仅是阅读教学课上捎带进行的说话训练。

     [6]阅读教学课上进行讨论,目的是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从听说读写信息传递中的信息耗损而言,老师大脑中想说的启发性话语或问题,跟老师嘴巴中实际发布的信息不相等,老师发布的信息,和学生耳朵接收的信息不相等,同一时间听同一位老师用嘴巴发布信息,全班50多名学生接收的信息不相等。

甲生据老师的启发和提问发言,甲生想说的信息和说出的信息不相等,甲生发布的信息和老师、同学在听话中接收到的信息不相等。

这诸多不相等,结果就是宋国挖井挖出一个人。

所以说,阅读教学课上围绕课文内容的挖掘讨论,结果会越说越糊涂。

   [7]围绕课文内容讨论,还有一个误区。

好多名师上课,上《月光曲》讨论贝多芬为何要给盲姑娘谈月光曲,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讨论伯父为何要给人包脚。

这些问题,只有贝多芬和伯父知道,只有把贝多芬和鲁迅从墓地里挖出来用起死回生术复活之后才能解决。

   [8]阅读教学课就是学阅读,如果越扯越远,那就是偏离轨道。

中高年级,特别是高年级,要学习默读,课堂上没有静悄悄用心读书的过程,每天哇啦哇啦一节课,何时才能学会默读技能?

所谓默读,就是关闭扬声器(嘴吧),用眼睛看书。

老师要想知道学生默读理解水平,一个简便的办法就是学生给无句界材料断句,老师看正确率。

学生过了这一关,算是学会了白话文阅读基本技能。

没掌握这一技能就上初中,怎么阅读各科课本?

   下面谈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

   [9]多音字、借用字念错,表明对句子或段落理解不到位。

这些在朗读文言文时特别重要。

   要想知道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最基本的评价方式应该是朗读。

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等,篇幅较长,从头到尾正确流利朗读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硬功夫。

培训这种硬功夫,靠的也是朗读教学。

   [10]有人还会提出异议,认为会念未必念懂,可能是瞎念。

于是,我就拿出无句界的文言,让学生尝试断句。

断句完毕,互换作业,拿出答案批改作业,找出断句错误,统计每人的错误各是多少。

接下来认真阅读有标点材料,还可以看相应的白话翻译,下课前,还进行一次断句测试,看看错误各是多少。

因为篇幅稍长,时间较短,学生不可能凭记忆断句。

前后两次测验断句错误数目的差就是进步。

这个进步除以前测错误,所得百分数就是当堂提高幅度,也可以叫当堂进步率。

这个百分数的分子就是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得分。

   [11]得分高的,不仅仅是认真读书,重要的是学阅读的成效明显。

得分低的,不一定是阅读理解水平低,也不是没有认真读书,只是当堂学阅读的效率偏低。

可见,认真读书、也有一定阅读量的课堂,绝大部份学生有较高的学阅读效率,但是依然有个别同学仅仅是认真阅读而没有理想的学阅读效果。

   [12]如果我也像某某名师上示范课《圆明园的毁灭》那样,40分钟不安排学生看书,拿着高音话筒扰乱学生一节课,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培养?

就是这种胡闹,也被好多专家说成是好课。

因为人家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简称名师,不能给名师随便提意见,更不能随便否定名师的某堂课。

人要是出名了,放个屁也是炸糕味。

人要是没出名,炸糕味也是臭的。

石皇冠小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与教学干预序化表

 

↑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初步学会翻译文言

↑→→

尝试翻译有标点文言

↑会读无句界文言

 

↑→→

↑尝试读无句界文言

 

↑会读有标点文言

 

↑仿创结合学写文章

 

↑→→

↑模仿独有标点文言

 

↑仿写文章

 

↑会读无句界白话

→→→→→→→→

↑听写故事

 

↑→→

↑尝试读无句界白话

 

 

 

 

↑会读有标点白话

 

 

 

 

 

↑→→

↑模仿朗读

 

 

 

 

 

↑会说母语

 

 

 

 

 

 

↑→→

↑模仿说母语

 

 

 

 

 

 

↑听懂母语

 

 

 

 

 

 

 

↑环境

熏陶

 

 

 

 

 

 

 

基础教育语文学科阅读教学分类表

石皇冠

数字标号

1

2

3

4

5

类别名称

古代类

现代类

应试类

规律类

序化类

主要特征

四书五经

改为白话

垃圾作业

终端关注

关注序列

代表人物

王财贵

刘晓东

已普及

韩雪屏

张必隐

戴汝潜

丁有宽

重要著述

系列演讲

《蒙蔽与拯救——评儿童读经》

死抓不放

死缠烂打

摧残健康

毫无建树

《阅读学原理》《阅读心理学》

《阅读序化论》

《丁有宽读写结合》

6继承发扬类(石皇冠教小学生学阅读:

模仿·尝试)

[1]先学白话后学文言;不读四书五经,改读《史记》《汉书》;

[2]先学有标点材料后学无句界材料;由模仿朗读过渡到尝试阅读;

[3]自由阅读替代垃圾作业;不应付垃圾考试;关键看学生能读啥;

[4]注重多学科共性“阅读学”变为注重语文科个性“学阅读”;

[5]在序化思想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学阅读假说。

 

课改明星石皇冠

《包头教育报》记者:

李卫红郭珍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却能十几年如一日研究语文课改,创造出“石式教学法”,成立一个22名学生的实验班,这些学生们六年级学《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在一个连网通电话线都没有普及的地区,三年级学生会用电脑写文章,在QQ群里上课讨论作业,利用电子邮箱接收老师每天设计的作业,完成作业之后再发给老师……

这些“神话”般的事实,全部发生在土右旗党三尧中心学校石皇冠老师的实验班里。

 

学术上,首次提出“学阅读”观点

 

石皇冠今年40岁,是土生土长的土右旗人。

1991年毕业于包头师范学校后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谈到自己的课改实践,石皇冠告诉记者,1997年他所在的教学点撤并后,他来到土默川一所乡村某中学当老师。

让他感觉震惊的是;学校初一招收的320多名学生,到初三毕业时只剩下120多名,除极少数转学外,其余近200人全部是中途辍学。

“我多次家访后了解到,这些学生辍学的原因不是贫困,而是厌学;不是家长不让孩子读书,而是不当的学校教育淘汰了这些孩子。

在执教过程中,石皇冠还发现,这些初中学生虽然认识课文中的汉字,但能念通课文的很少。

他曾在一个班里做过测试,全班50多名学生中,能流利朗读的却仅有5名,占10%。

当时,他认为,可能是小学语文教学出了问题,便提出去小学教语文,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该如何解决?

可当了小学语文老师后,他看到四、五年级的学生也是如此。

既然认识汉字,还不会阅读,那么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还有什么意义呢?

石皇冠开始反复研究多种识字教学方法。

“这些识字方法大都强调有意记忆,可低年级学儿童却以无意记忆为主。

这不是明摆着违反心理学原因和逆儿童成长的天性吗?

”也就是说,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不但是无用的,而且跟儿童心理特征相矛盾。

因此,石皇冠开始构想一个大胆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路:

儿童一进校门直接“学阅读”,而不是先识字。

他解释说,小学生学语文,需要大量阅读,多读,这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问题的关键在于,假如儿童不能顺利阅读,那么,摆在眼前汗牛充栋的书籍和砖头有何区别?

所以,小学语文教育,提倡多读、大量阅读,其实只是一种口号。

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如何帮助儿童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

为了让他的课改构想具有理论支持,他一边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一边深入学习相关心理学家主编和撰写的著作、发表的论文,并仔细反复阅读同济医科大学翻译的美国《哈里逊内科学》有关章节。

最后,根据理论思考、实践探索,石老师提出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心理学阐释:

儿童的视觉性语言中枢学会加工书面文本,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特别是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听懂”阶段,由“听懂”文章逐步向“看懂”文章过渡。

这中间,听觉性语言中枢由提取语义逐步转为监控朗读,到后来,听觉性语言中枢“撤离”阅读过程。

而那种一进校门教拼音、认汉字,然后儿童“吃力”地念故事中的汉字,根本就不是阅读,也不是学阅读。

因为这不是建立在儿童“听懂自然语言”基础上进行的阅读学习。

石皇冠的这一理论,以《语文课程标准误解而同学朗读和学默读的关系》为题发在杂志上、网上,引起很大反响。

而这也是学术界到目前为止详细阐述儿童如何学会阅读的第一篇论文。

 

电脑写作是语文技术

 

2007年,石皇冠遇到了土右旗党三尧中心学校时任校长的霍祥。

在霍校长的支持下,他开始着手建立实验班,进行自己的小学语文课改。

现任土右旗党三尧中心学校书记的霍祥告诉记者,当时他对石皇冠的课改模式也是将信将疑,但在实验班三年级结束后,他组织语文教师对实验班、普通班以及四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测试,结果是:

实验班比普通班平均识字率高出10%,与四年级学生相比相差无几。

而这次检测的事实证明:

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识字结果相差不多,费时费力、苦不堪言与”零负担识字”的结果差不多。

而实验班却在阅读领域里远远甩开超越了普通班:

因为这三年中,这些孩子的阅读量最多已达到了200多万字,最少的也达到了近100万字。

看到这样的结果,霍校长笑了,他更坚定了支持石皇冠进行语文课改的决心。

在石皇冠实验班的22名学生中,其中一名便是他的女儿。

而他的女儿曾是吸引家长们把孩子放入实验班的一块“磁铁”。

实验班学生姚佳的父亲姚晨光告诉记者,当时听说学校要办实验班招收学生,他也有些疑虑。

但又特别希望女儿能有一个好老师,便找到石皇冠打问情况。

当时,石老师什么都没说,直接把自己的女儿叫出来,这个孩子真厉害,跟姚佳年纪一样大,却能用标准普通话通读三年级课本上的所有文章。

“看到这种情况,我认为把女儿放进实验班绝对错不了。

”姚晨光说。

在姚晨光眼里,石皇冠是一位非常优秀和称职的老师。

“石老师节假日从不休息,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研究上,他靠朋友资助找厂家订做22块小黑板供学生练字,自己花钱给学生统一配童话书,给教室配窗帘,还帮学生包书皮、修补破书、培训学生剪指甲……事无俱细,看着让人感动。

姚晨光认为,石皇冠老师的教学模式,就像农家盖房子一样,先把学生的基础打得很扎实,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比如阅读、写作、思辨能力便显现出来。

尤其让人惊异的是,在土右旗当时网通电话线都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可石皇冠实验班的学生们三年级便会用电脑,能在网上写博文。

他们还在QQ群里上课讨论作业,利用电子邮箱接收老师每天设计的作业,完成作业之后再发给老师……

对此,石皇冠说:

“在中文信息化非常发达的今天,学生要不会用电脑写文章,发邮件,发博文,就会生活在信息世界之外,属于原始社会。

现在,无论从事任何工作,会用电脑进行言语信息交流这是最基本的技能。

石皇冠认为,用电脑能否写文章,不是电脑技术,而是语文技术。

 

发明“尝试学字法”和“黄金练字法”

 

石皇冠告诉记者,从教学目标分类角度讲,会认字,属于辨别学习;会写字,属于规则学习。

规则属于智慧技能,是程序性知识。

可是现在小学儿童写会生字需要重复抄写若干遍,家长考听写,签字。

这实际上是把智慧技能(规则学习)按照陈述性知识来教了。

为此,他在学习各家识字教学法资料和深入学习尝试教学理论、知识分类教学论的基础上,设计出以掌握汉字构字规则和用字规则为教学目标的“尝试学字法”。

运用该法进行汉字教学,不仅可以轻松实现“再现(听写)”汉字,而且能区别一组形声字的用法。

在尝试学字课堂上,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形声集中,以阅读为主,以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主,多练少讲,先练后讲。

小学生书写水平远低于课标要求,如何教儿童写规范字,六十年的小学语文教育,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

石皇冠深入学习,从《朱智贤全集》中找到了一些思路:

小学生学习书写的年龄、工具等都有讲究;从加涅的《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教学设计原理》中找到了灵感:

动作技能学习有特定的规律,需要过程示范,需要有指导的练习,需要以掌握书写规则为教学目标来设计写字教学过程。

动作技能学习的本质其实就是相应的书写规则支配了肌肉活动。

他以粉笔小黑板为书写入门工具,以著名书法家启功的黄金比例设计字格,以动作技能学习规律设计课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金练字法”。

几年来,实验成效非常显著。

石皇冠的黄金练字法不但教小学生书写见效快,培训在职教师效果也很显著。

 

个人简介:

石皇冠,2008年被评为土右旗优秀中队辅导员、旗“德教双优”教师;2009、2010年被所带班级被评为土右旗先进班集体。

2009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1被评为全国小学十佳班主任。

石皇冠老师课改的启示

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杨华

文章来源:

《内蒙古教育》2013年第4期

2012年岁末,《内蒙古教育》特约记者孙志毅老师给我推荐他写的一篇报道:

《一个乡村教师的草根课改》。

[1]一看题目就使我吃了一惊:

是什么内容使得对教育有着深入思考与见地的孙老师如此震撼?

好奇心使我认真拜读了孙老师的文章。

原来文章写的是一位名叫石皇冠的农村教师搞课改的事。

读后引起了我的思考。

随即产生了去课改实验地看看的想法。

恰逢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谢小庆去石皇冠老师所在学校——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党三尧中心校进行考察,于是我和谢老师、孙老师踏上行程。

时值隆冬,天灰蒙蒙的,能见度很低。

光秃秃的大地上,刚下过一场雪,没有被雪覆盖的地方,裸露着黄土,斑斑驳驳。

我们乘坐的汽车刚出高速公路路口,就有人在那里等着迎接我们。

石老师给我的第一感觉是:

头大额阔,眼睛明亮。

下面我从识字、写字、低年级阅读三方面,谈一下石老师的教改特点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关于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石。

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其中1600~1800个汉字是要求在小学低段(1~2年级)完成的。

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一般是记诵韵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从而认识汉字,之后开始背诵“四书五经”。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兴起,识字教学百花齐放。

近年来,就有几十种识字方法。

新课标实验教材的识字教学思路大都是以分散识字为主,吸收各家识字教学之长来完成课标规定的任务。

比如利用注音识字法,一年级每篇课文都注了拼音;吸收了古今韵语识字的思想,适当穿插了一些短小的韵文;吸收集中识字、字族文识字的优势,适当作一些归类。

此外,课程专家也认识到尽早让学生大量阅读的重要意义,开始注重“无意记忆”在阅读中的作用。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倡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思想。

然而,目前低年级语文教学仍然“高耗低效”。

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教师把教学重点主要放在理解课文内容上,课文上原来只有简单的几句话,教师却往往花不少时间提了不少不着边际的问题。

二是识字形式机械单一。

往往为了图方便,不注意识字办法的变换,机械识字多,整合识字少,大大降低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效率。

特别是生字的复习巩固,有些教师一味采取机械抄写10次甚至几十次的方法,使学生对识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