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2092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docx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巩固与练习生物试题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下列实例中,与“刺鲀遇到危险形似刺球”具有的生命特征不同的是(  )

A.看到骨头小狗会咽口水

B.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

C.人体受到冷风刺激会打哆嗦

D.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2.下列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

A.提高二氧化碳浓度B.提高氧气浓度

C.延长光照时间D.增大昼夜温差

3.下列关于植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藻类植物都是有毒的,均不可食用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空气质量的指示植物

D.种子植物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4.在高山上,阔叶林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

A.水B.光C.温度D.土壤

5.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

A.一定的水分B.适宜的温度C.充足的阳光D.麦田中的杂草

6.春耕时分,农民会用犁和耙为农田松土,这样做能为种子提供(  )

A.充足的水分B.充足的空气C.适宜的温度D.肥沃的土壤

7.下列常用实验材料中,与其他不属于同一个结构层次的是(  )

A.西红柿果肉B.洋葱内表皮C.菠菜叶上表皮D.小麦粒

8.下列农产品中属于植物生殖器官的是(  )

A.

莲藕B.

马铃薯

C.

萝卜D.

辣椒

9.以下农业生产所采取的措施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种植高粱要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B.收获的粮食入仓前晒干——抑制呼吸作用

C.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D.在温室大棚中安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促进呼吸作用

10.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

B.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

C.对光时若视野较暗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

D.要使视野中已见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11.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

A.充分利用光能B.减少阳光照射C.适应低温D.适应潮湿环境

12.植物细胞分裂的顺序是(  )

①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②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③在细胞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

13.温暖多雨地区的森林中,树干或阴湿的小路上,常常能看到一层毛茸茸的“绿毯”,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毛茸茸的“绿毯”主要是(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

14.开花、传粉、结果是植物常见的繁殖方式,有一种叫“无花果”的水果,从名称上看,似乎是植物界的一个“另类”。

其实,无花果的花属于隐头花序,只是它开花时花朵被包被看不到,造成了人们的误解。

下列与植物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些植物既能自花传粉,又能异花传粉,有些植物只能进行异花传粉

B.无花果开花后,不需要传粉就可以形成种子,结出果实

C.植物种子萌发时,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和一定的光照

D.自然界的植物可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和被子植物四大类群

15.关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可发生在任何活细胞中

B.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C.光合作用白天发生,呼吸作用夜间发生

D.光合作用分解有机物,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

16.2015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为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颁奖,以表彰她从野生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由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下列有关黄花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黄花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B.黄花蒿的细胞有细胞壁,而疟原虫的细胞没有细胞壁

C.黄花蒿根、茎、叶等处的导管是由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D.黄花蒿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17.当全世界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挑战时,中国帮助世界各国携手抗疫,支持世卫组织主导下各成员国就病毒源头研究开展合作。

导致新冠肺炎的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  )

A.共生B.捕食C.竞争D.寄生

18.草履虫能吞食细菌等微小生物,对净化污水有一定作用。

草履虫吞食细菌的结构是(  )

A.口沟B.表膜C.胞肛D.伸缩泡

19.叶片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

其中,表皮所属的组织是(  )

A.机械组织B.上皮组织C.保护组织D.营养组织

20.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由子叶提供营养

B.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根

C.桃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

D.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筛管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贺岁大片《流浪地球》,影片上映以来收获了非常高的评价和口碑。

《流浪地球》的故事发生在离现在不太远的未来,那时科学家发现,太阳正在急剧老化,迅速膨胀,很快就要吞没地球。

人们集结全球之力,建造了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轨道,在宇宙中“流浪”,寻找新家园。

(1)《流浪地球》告诉人们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是______,保护它就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

(2)地球为生物提供了阳光、______,水、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赖以生存的条件。

(3)“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光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太阳光能。

同时它也是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进行______所必需的一个条件,绿色植物通过这一生理过程对维持大气中______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4)如果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就会破坏生物的______,使生物失去它们的家园,这也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5)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但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利用,导致了温室效应,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请据此列举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行为:

______(答案合理即给分)。

(答两点即可)

22.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甘蔗是多年生高大实心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壮发达,秆高3~6米。

它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和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

(1)组成甘蔗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2)甘蔗可食用的部分是茎,属于______器官;吃剩下的甘蔗渣属于______组织,是细胞______的结果。

(3)甘蔗含有的大量糖分主要储存在细胞的______中,这些糖分是甘蔗通过的______作用制造的。

(4)给甘蔗施肥主要是为甘蔗的生长提供______。

(5)甘蔗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区;水分通过______(填“导管”或“筛管”)运送到叶等器官,其中绝大部分水分通过______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可提高大气湿度。

23.精准扶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造温室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

如图中,甲所示为密闭温室内某气体一天中的含量变化,乙中A、B、C分别表示植物叶片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丙中①-⑥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过程。

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甲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分析可知,该气体为______,一天中______点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2)该植物在6:

00-18:

00时间段内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_(用图乙中的字母表示)。

B过程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_完成的,通过B过程,能够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______。

(3)综合分析甲乙两图信息可知,表示A活动强度大于C活动强度的时间段是______。

(4)该植物叶肉细胞在12:

00时进行的生理过程有______(用图丙中的序号表示)。

(5)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农民朋友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______。

24.“家有余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普通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如何提高小麦产量是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

如图依次为小麦的种子结构、根尖、三项生理活动、种植密度与有机物制造与消耗的关系。

请你综合分析作答:

(1)如图一,小麦的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粒小麦就是一个______,依据种子子叶的特征分类,小麦属于______植物。

(2)播种时要选择子粒饱满的种子,是因为这样的种子______内贮存着大量营养物质,能够为小麦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营养。

(3)根深方能叶茂,小麦根能不断向地下伸长生长的原因与图二中根尖的______(用字母表示)有关。

(4)当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时,普通小麦产量都不理想。

分析图四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______时,有机物积累的最多,原因是播种密度影响到图三中______(填字母)生理活动的效率。

25.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

取4个罐头瓶编号1~4号,每一瓶底放6层餐巾纸,每一瓶中放入10粒大豆种子于餐中纸上。

步骤二:

将1~4号羝做了如下不同的处理,5天后取出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

编号

处理方法

实验现象

1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2

向瓶中加水至完全浸没种子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3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盖上瓶盖

放入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4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萌发

请你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了______种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你认为1号瓶与______号瓶组合,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实验变量是______。

(2)通过对2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若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______两组作对照实验。

(4)假如4号瓶中的种子有一些没有萌发,试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说出其中1条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

刺鲀遇到危险形似刺球,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ACD、此三项都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是种子吸水造成的。

故选:

B。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B

【解析】解:

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A不符合题意。

B、适当提高氧气浓度,会促进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增多,B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C不符合题意。

D、适当加大昼夜温差,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减弱呼吸作用,能增加有机物的积累,能增高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因此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都能够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进而增加产量。

3.【答案】A

【解析】解:

A、很多藻类植物是可以食用的,如海带、紫菜等,A错误;

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B正确;

C、因苔藓植物的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易侵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正确;

D、种子植物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是种子的重要部分,D正确。

故选:

A。

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熟练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结合题意,即可答题。

4.【答案】C

【解析】解:

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如热带雨林必须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常绿阔叶林必须生长在温度较高的亚热带,寒温带针叶林适于温度较低的亚寒带和寒带,高山草甸适于生长在寒冷的高山高原。

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度左右,因此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别极大,形成植物垂直分层分布的特点,即高山上阔叶林分布在海拔低的地方,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温度。

故选:

C。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5.【答案】D

【解析】解:

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光、温度、水、空气等属于非生物因素;杂草与小麦共同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属于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

故选:

D。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理解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春耕时分,农民会用犁和耙为农田松土,使土壤中空气充足,为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

故选:

B。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掌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

A、西红柿果肉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

B、洋葱内表皮位于最外面,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C、菠菜叶上表皮位于最外层,属于保护组织。

D、小麦粒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器官。

比较四种实验材料,与其他不属于同一个结构层次的是小麦粒。

故选:

D。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器官。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多系统。

8.【答案】D

【解析】解:

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属于营养器官。

花、果实和种子与生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

A、藕是茎,属于营养器官;

B、土豆是茎,属于营养器官;

C、萝卜是根,属于营养器官;

D、辣椒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故选:

D。

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据此答题。

熟练掌握植物的六大器官,理解它们的功能。

9.【答案】D

【解析】解:

A、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光能,来提高产量。

所以合理密植是利用提高光合作用,以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A正确;

B、收获的粮食入仓前晒干,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B正确;

C、移栽树苗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C正确;

D、大棚中安装这种仪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中种植农作物,要使农作物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向温室中添加二氧化碳,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D错误。

故选:

D。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

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合理密植知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0.【答案】A

【解析】解: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范围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由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会变少,A错误。

B、目镜和物镜上安装有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能形成倒立的放大的物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显微镜主要结构具有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

B正确。

C、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

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

如果光线较暗时,应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配合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

C正确。

D、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D正确。

故选:

A。

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如图:

据图解答。

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

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有些看上去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经常操作使用显微镜的话,就会变得十分容易了。

11.【答案】A

【解析】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植物通过叶片,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大而薄,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阳光,也是对潮湿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选:

A。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12.【答案】B

【解析】解:

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

②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①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③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如图所示:

故选:

B。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然后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核中。

细胞的分裂过程是每年中考的重点,应重点掌握。

13.【答案】B

【解析】解:

苔藓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无根,茎和叶,无输导组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墙壁的背阴处,树木的背阴处等。

因此,在温暖多雨地区的森林中,树干或阴湿的小路上,常常会看到地面上有一块块毛茸茸的“绿毯”,踩上去非常松软,它可能是苔藓植物。

故选:

B。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①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

②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起固着作用,所以植株通常矮小;

③叶只有一层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④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掌握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意义或关于生活环境的知识,结合题意,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14.【答案】A

【解析】解:

A、传粉是指雄蕊花药中的成熟花粉粒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

如桃花既能自花传粉,又能异花传粉,黄瓜花是单性花,只能进行异花传粉。

A正确;

B、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B错误;

C、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大多数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C错误;

D、自然界中的植物可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D错误。

故选:

A。

1、传粉是指雄蕊花药中的成熟花粉粒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

2、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掌握传粉的类型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

A、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有叶绿体的叶片,呼吸作用则可发生在任何活细胞,错误;

B、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正确;

C、光合作用白天发生,呼吸作用白天、夜间都发生,而不是只夜间发生,错误;

D、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错误。

故选:

B。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线粒体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关系。

16.【答案】D

【解析】解: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黄花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A正确;

B、黄花篙属于植物,疟原虫属于动物,黄花蒿的细胞有细胞壁,而疟原虫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正确;

C、黄花蒿植株生长离不开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根、茎、叶处的导管是由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C正确;

D、黄花蒿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无系统,D错误。

故选:

D。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

(2)根据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不同,动物比植物多系统这个结构,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同学们要记住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层次不同,植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

17.【答案】D

【解析】解:

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以下三类: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新冠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寄生。

.

故选:

D。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掌握病毒的结构特征及生活方式。

18.【答案】A

【解析】解:

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

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