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2390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1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 常见气体的制取.docx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

“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

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化学课程标准]

O2和CO2是学生身边常见的物质,通过对O2和CO2制取的探究。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化学美。

在人教版教材中,对O2和CO2的制取使用了很大的篇幅,而且做为身边的化学物质,认识O2和CO2,了解其制取方法,也非常重要。

一、课标要求:

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

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O2和CO2。

二、教材要求:

从教材的设计上看,首先在第二单元详细介绍了O2的制取方法,教材中首先从反应原理的讨论,制取装置的设计,气体的检验,气体的收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展示,然后设计了一个活动与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学习O2的制取方法。

教材的第六单元设计了《CO2是的制取研究》从课题上看与前面的《O2的制取》有了很大的不同,单从课题上来理解,制取O2是授人以渔,让学生在学会制取O2的基础上,自主探究CO2的制取方法。

在《CO2制取的研究》课题中,首先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来归纳气体制取的一般方法。

在课改前,一直关注的三种气体的制法是全册书的重点,而在新教材中,H2只是以一个拓展性课题的方式出现。

这也是有理由的,在学会了O2和CO2制取的基础上,再来研究H2也是水到渠成。

从这一点设计上看,体现了教材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上的引导,因此,气体的制取首要任务还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二氧化碳、氧气、氢气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

掌握相关装置的使用原则以及正确的装备顺序。

(3)提高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掌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联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固固加热装置的改进,提高学生实验设计、仪器选择能力。

(3)通过课堂练习的完成,巩固学生对本课重点知识的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2)运用科学原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科态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巩固二氧化碳、氧气、氢气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

教学难点:

(1)气体制备时仪器选择、设计实验方案.

(2)并对气体收集方法进行探索.

(3)气体制取装置的延伸.

(4)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

四、中考题型:

气体的制取在中考中是一个重要考点,我分析了许多省市的试卷,每年占近10%的比分。

在河北省的中考中,xx年第36题占5分,xx年第36题占5分。

从比分上看,考点的地位基本没有变化,本人认为从课标的要求上看也不会有变化。

从题目的设计上看,也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

[xx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

36.(5分)在实验室里常采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图15所给仪器可以组装出多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请你组装一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写出所选择的仪器编号       。

 

(3)简要说明你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               。

(4)用你组装的装置收集氧气,如何知道氧气已收集满?

      。

(5)这套气体发生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如果选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应对该气体发生装置如何改进?

(可另增仪器)

     。

[xx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

36.(5分)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1)选择药品。

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

(2)选择装置。

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他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

(3)制取气体。

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验满方法是

(4)气体检验。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试题分析:

这个试题从考察面上给学生留了更多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得分的机率,但首先也是从O2、CO2的制取来进进行考察。

然后考察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制取探究、装置的变形应用和对物质性质的推测。

近三年的中考对该内容的考察上都采用了装置的选择这样的呈现方式,这样的方式也是体现课标中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的要求。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为气体的制备和收集,在实验部分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主要分为基础知识部分和拓展延伸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主要为气体发生和制取装置的选择,主要目的是复习巩固并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对那些在学习上“吃不饱的学生”,设计了在实验装置上的延伸,从而达到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目标引导教学的思想规范下,整堂课有一条结构线索就是逐步完善一套流畅、正规的常见气体的制取流程,使学生在复习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并逐步完善。

同时一条暗线的设计是通过在多个环节上设置障碍形成思维动势,进行思维训练。

尤其是在实验装置的选择上,我认为教材上的实验装置设计都是经典装置,久而久之交给学生的是一种固定模式,如果不明确器材的结构功能,不懂变化,思维就会产生惰性,所以本堂课在让学生使用好经典装置的同时,教给他们一种实验创意设计的意识,学会实验器具的迁移、联想,我的教学设计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课堂小结。

教学中,不断的引导学生自己反思、自己整理、自己归纳气体的制备装置和收集装置,并通过习题练习的反馈,强化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重视知识的延伸。

在本节课中,气体制取装置的延伸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通过对所学的实验的收索活动,对各实验装置图进行分析对比,使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得到延伸,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学生遇到难题目,就放弃。

三、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训练。

引导探索是学生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的关键。

在延伸制二氧化碳的装置中,问:

“打开瓶塞什么气体会跑掉?

”“在不打开瓶塞的过程中添加盐酸,如何改进装置”“实验过程中,发现气体不够用,怎样在原有的装置上改进装置获得更多的气体?

”通过启普发生器,引出“启普发生器有什么样的好处?

”,再延伸到简易制氢装置,这些阶梯式的思考讨论题逐步引导学生,使学生的能力,思维逐渐得到提高。

四、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以学法的指导。

我在本节教学设计中,重视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反馈习题的分析和解答,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寻求优化的学习方法,掌握知识,突破难点,以期实现教学目标。

这样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利用多媒体,既增加容量,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中所施用的各种教学媒体是否有效,教学目标落实的如何,要及时反馈。

我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了问题,本着起点宽、要适度、低台阶、小坡度、低难度、促提高的原则,把要复习的知识纵穿成串,横穿成线,编织成知识的网络,而结成网的中心是结。

只要解开结,也就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所以在复习时要"源于平时,高于平时",也就是说,要推陈出新,要从新的高度,用新的方法提高复习课的效果。

这样设计的一节复习课,课堂的容量大、密度高,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又切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全员、全程参与,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较好地体现了初中建设年“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设计:

在气体制取和收集的复习课中,我为了能取得“轻负担,高质量”的效果,把握知识梳理和拓展延伸。

复习教学中的设计如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展示】PPT记忆大搜索

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选择制取气体装置的依据。

选择收集气体装置的依据。

O2、H2、CO2的实验室制取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展示】PPT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搜索相关内容

 

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复习巩固三种气体的制取原理

【提问】

1、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2、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

 

3、初中常见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有几套?

【展示】PPT正确的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

引导学生分析这套装置可制取哪些气体?

这套装置中的仪器经过删减或增加还可以做哪些实验?

【展示】PPT各实验正确装置

6、将固固加热型装置如何变动可成为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展示】PPT正确装置

【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固液不加热型装置优缺点并寻找改进方法

【展示】PPT正确装置

这四套装置的区别在哪?

【归纳、板书】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

【展示】PPT规律应用:

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

思考、回答

1.选择反应原理

2.确定实验装置

3.验证气体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固固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型

观察

思考、回答

收索、回答

思考、回答

酒精灯去掉,试管竖起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掌握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知道发生装置的选着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关系。

提高学生辨析装置的能力。

通过对所学的实验的收索活动,对各实验装置图进行分析对比,使气体制取装置得到延伸。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

 

在延伸固液不加热型装置中,这些阶梯式的思考讨论题逐步引导学生,使学生的能力,思维逐渐得到提高。

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得问题

 

【提问】

1产生的气体可用哪些方法收集呢?

2我们收集到的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分别可用哪些方法收集呢?

请写在导练单上。

3、理由呢?

【归纳、板书】

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

【练一练】

用所给仪器选择制取硫化氢气体的装置

【展示】

PPT制取装置

【提问】

1、制取硫化氢气体这个实验装置是否最合理呢?

2、为什么?

3、那么,针对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展示】

PPT制取装置

【过渡】

多功能瓶很好地解决了在制取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气体外泄问题,但是从整个完整的实验来看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呢?

【归纳、板书】处理尾气的一般方法

4、这两种处理硫化氢尾气的方法哪一种更好呢?

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多功能瓶的用途

【练一练】

2、用锌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请选择适合的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气体。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学生归纳、回答

气体的密度、气体的溶解性

思考、回答

 

不合理

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有毒气体

使用多功能瓶

要长进短出(密度比空气大)

尾气没有处理

 

总结、回答

思考、讨论

 

讨论混合性气体净化制备的实验设计方案

以旧促新,通过旧知识的回顾,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方法的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多功能瓶的使用加以熟悉。

 

调动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精力

 

二、设计实验

【小结】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

(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

培养学生归纳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创设情境】

工业生产中,用NH3还原CuO制取单质铜,请同学们群策群力,设计一套实验室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氨气以便在实验室中模拟NH3还原CuO的工业生产。

【提问】

若要完成这个实验设计,你还需了解哪些信息?

【提供信息】

1、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采用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混合的方法来制氨,只要将浓氨水滴入盛有固体烧碱的锥形瓶中,待冒气泡较多时,即收集氨气。

【提问】

你能提供什么信息吗?

【过渡】

组内每位同学都要能说出本组的设计意图,待会儿,任意一位学生都能说出本组设计意图。

【讨论】

用投影仪展示几组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

(不一定正确的),一起讨论!

练习【展示】PPT

 

氨气的制取原理

 

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处理尾气)

 

练习

 

通过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合作精神;发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并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收获与体会

归纳本节课的重、难点

附:

课件

七、教学反思

本课旨在通过对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的专题复习,形成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思路清晰、比较系统、完整的一节课。

让学生掌握了三大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原理、装置和收集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对有难度或较发散性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一些习题的分析,由学生自行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可以看出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并通过对简单固液反应装置的运用及延伸,这种问题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再者,通过对固固供热装置的改动,培养了学生实验设计及改动的能力,采用学生讨论分析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然,本课也有较多不足之处,有些部分教师讲得过多,不够精炼,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充分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此外,有些细节部分还应注意,比如:

语言表达的明确度和清晰度还需加强,语言上过于平和,应更加抑扬顿挫,声音应更加宏亮些,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八、评课

授课教师:

任春新

化学实验一直是中考化学的年考查重点,制备氧气和制备二氧化碳两套装置更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

在任老师《xx化学实验复习》这一堂课中,任老师先让学生进行了记忆大收索,即让学生回忆三大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重现。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再让学生进行比较,为什么制取不同气体或制取同一种气体装置的区别却这么大,先让学生对发生装置的选择产生感性认识。

接着提出问题,那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应该选择怎样的实验装置。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出选择实验装置需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

任老师还特别设计了让学生通过在原有装置的基础上作变动来完成其它实验,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在实际实验操作中需要考虑到反应条件、装置要求、环保、经济等各种条件,培养了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在规律应用环节中,任老师采用了开放式授课方式,即给出组装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常用仪器,让学生自己设计气体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让学生用本节课复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巧妙的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总结。

本节课设计巧妙,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对学生进行气体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原则的指导上,可以说很好的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路,不仅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且更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合作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培养学生的能力。

可以说,整节课构思巧妙,层层深入;演绎归纳,授之以渔,充分体现了高效率,高质量,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是很成功的一节课,首先教学目标符合中考复习及新课标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了引领、启发、组织教学的作用。

引课比较自然,切入点合理。

然后由学生一起复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及如何根据气体的反应原理来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从而进行旧知识的迁移,以此引导学生如何根据其它气体的反应原理选择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掌握了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演绎的学习方法。

另外,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和质量,在整个课堂中,充分体现了教师“引领、启发、组织,做学生的引路人”的角色。

尚义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化学教研员白利平

2010年4月12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水和溶液》学案鲁教版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

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师寄语:

从微观看宏观,从身边看世界

学习目标:

1、会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2、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3、了解水天然循环的过程,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学习重点:

分子的性质

【课前热身】:

一、水的三态变化

1、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

水是由大量的构成的,每个水分子都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用H2O表示水。

水受热时,水分子能量,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遇冷,水分子能量,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_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水又由气态变成液态。

2、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的特征主要有三点: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水的天然循环

1、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变化完成的,在此过程中,为水提供了能量。

通过水的天然循环,实现了水的,完成了水资源的。

【课堂展示】:

知识点1、水的三态变化

探究一、怎样从粒子的角度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受热变成水蒸汽后,水分子本身改变了。

B气态水分子不断运动,液态和固态水分子不运动。

C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D水由水分子构成,冰由冰分子构成,水蒸气有水蒸气分子构成。

 

知识点2分子的性质

探究二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质?

 

例2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是()

A给篮球充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B夏天湿衣服干的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分子是有质量的。

D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

知识点3、水的天然循环

探究三水的天然循环过程

 

例1:

下列是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简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水蒸汽→云→雨、雪→流入大海→水蒸汽

(1)水通过(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实现自身循环。

(2)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A、地球B、太阳C、风D、海洋

(3)试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循环图中①②这两个转化过程:

①,②。

【当堂达标】: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因为()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

D分子总是不断的运动

2、军犬能闻到犯罪嫌疑人的气味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小C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的体积小

3、把密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分子发生的变化是()

A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的数目增加了

D水分子的排列方式改变了

4、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的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5、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

6、有两瓶气体,上面盛的是空气,下面盛的是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当抽去中间的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_________,最后,上下两瓶颜色__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两瓶气体混匀后分子_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二课时)

教师寄语:

坚持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断前行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

学习目标:

1、通过水的净化,掌握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2、学会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

3、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学习重点:

1、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法、蒸馏法。

2、区别混合物、纯净物

【课前热身】:

1、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发布范围也很广,但是以上的水集中在海洋里。

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

2、由称为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各种物质都。

如:

由称为纯净物,如:

3、常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有、、等。

其中过滤法用来分离与;而把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用的方法;液体和液体的分离则用法。

【课堂展示】:

知识点1、水的人工净化

探究一:

净化黄泥水需要哪几步?

进行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沉降:

2、过滤:

(1)主要仪器。

(2)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3)玻璃棒的用途:

3、消毒:

___________________

5、蒸馏:

_______________

例1:

分离混合物常用的方法有A、过滤B、蒸发C、蒸馏。

选择合理的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填序号)

(1)食盐和泥沙

(2)酒精和水

(3)海水中获取食盐。

知识点2、纯净物与混合物

探究二:

如何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例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铜B、空气C、矿泉水D、大理石

 

【当堂达标】

1、过滤所依据的原理是()

A、利用的温度不同B、利用的附着力的不同

C、利用沸点的不同D、利用颗粒大小不同

2、在过滤操作中,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A、漏斗B、烧杯C、酒精灯D、玻璃棒

3、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B、液面要始终不低于滤纸边缘

C、玻璃棒要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B、软水中一定不含钙、镁化合物

C、矿泉水是纯水

D、软水可做锅炉用水

5、关于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物理性质B、是化学性质

C、水分子本身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