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2426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陈广辉11090320001

摘要

本试验通过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以16名华东师范大学大二本科生为被试进行了注意分配的测试,并用excel与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不同的刺激材料反应时分别采用对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是C套实验材料与其他实验材料的反应时存在着明显差异,同时第一组实验与第二组实验的实验结果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由此验证了Stroop效应的存在。

一、引言

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

这一现象由J.R.Stroop在1935年首先提出,称为Stroop效应。

他使用刺激字与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

例如用蓝颜色写成“红”字,让被试说出这个字是用什么颜色写的。

结果发现被试反应时大大增加了。

这说明字色矛盾时认知过程受到了干扰,即说字的颜色时受到了字的意义的干扰。

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所呈现的刺激包含着两种信息,对这两种信息加工是不同的。

如蓝色写的“红”字,既包含该字所表述的颜色,又包含写该字所用的颜色。

因为对字的加工快,所以先形成对字用语言反应的准备,但实验又不允许作这种反应。

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要受到字义的干扰。

Stroop效应提出后,心理学家对它表现出浓厚兴趣,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如:

研究催眠状态对Stroop效应是否有影响;研究不同的语言种类(如汉字、日文、英文等)产生的Stroop效应;另外,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可利用Stroop效应研究注意的机制,探讨正常人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一侧化等。

二、目的

1.了解什么是Stroop效应。

2.比较四类字色组合条件的反应时,揭示在念字和命名的认知过程中的干扰作用。

三、仪器与材料

1.仪器:

计算机与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

共16张卡片,实验时随机呈现

   A套(字色一致):

红色的“红”字(A1),黄色的“黄”字(A2),蓝色的“蓝”字(A3),绿色的“绿”字(A4),共4张。

   B套(字色矛盾):

绿色的“红”字(B1),蓝色的“黄”字(B2),黄色的“蓝”字(B3),红色的“绿”字(B4),共4张。

   C套(字色无关):

红色的“我”字(C1),黄色的“爱”字(C2),蓝色的“中”字(C3),绿色的“华”字(C4),共4张。

   D套(字色语义无关而音义有关):

绿色的“洪”字(D1),蓝色的“皇”字(D2),黄色的“拦”字(D3),红色的“滤”字(D4),共4张。

3.被试:

华东师范大学09级本科生生16名,其中男生8名,女生8名,年龄均在20岁左右。

四、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Srtoop”效应。

单击呈现实验简介。

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

可先进行练习实验,也可以直接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第一次指导语是:

这是一个测反应时的实验。

实验中屏幕会呈现一系列汉字。

汉字是什么颜色,你就用优势手按2号反应盒上相应的颜色键,而不要管那个字的内容是什么。

反应越快越好。

在你明白了实验步骤后,可以先进行练习,然后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第二次指导语是:

这是一个测反应时的实验,实验中屏幕会呈现一系列汉字。

请你使用2号反应盒对呈现的汉字准备反应。

汉字一旦出现,你就大声念出这个字,同时根据汉字的颜色用优势手按相对应的颜色键。

反应越快越好。

在你明白了实验步骤后,可以按反应盒上任意键,实验就可以继续。

3.第一次指导语后,被试根据要求对呈现的汉字作出相应反应,直至弹出休息对话框。

倒计时3分钟休息结束,第二次出现指导语,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后按任意键,实验即继续。

被试按指导语要求反应,程序记录第二次实验时的反应时。

如果反应错误,该次实验无效,程序自动补足。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

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五、结果

1.男女被试的实验结果表格及直方图excel呈现

表1男女被试实验结果

编号

性别

第一次试验平均反应时

第二次试验平均反应时

A组

B组

C组

D组

A组

B组

C组

D组

1

414

580

516

515

659

1030

862

1220

2

541

536

506

622

434

487

521

512

3

497

516

494

521

498

408

447

531

4

595

572

852

594

611

571

406

508

5

660

724

720

745

1345

1440

1801

1889

6

785

937

906

994

932

1470

1697

1351

7

744

746

820

729

747

716

1052

782

8

708

1105

722

778

846

1035

1071

1363

9

800

997

771

915

935

1273

995

1176

10

731

647

745

620

632

692

692

777

11

470

508

728

557

885

1108

819

1129

12

546

449

533

530

697

576

608

560

13

663

674

674

632

932

1095

1148

1092

14

502

685

574

784

670

833

742

722

15

677

833

781

760

617

952

771

846

16

426

585

485

528

621

789

647

788

图1男性被试实验结果的直方图呈现

 

图2女性被试实验结果的直方图呈现

 

此处由于数据形式的限制,只能将男女被试实验结果的直方图呈现形式拆分为两个图表,但是不影响实验结果的表述,完全可以通过直方图纵轴数值比较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相关实验数据。

2.对实验数据应用spss软件分析

对实验所得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其中表2、表3为“A-C、B-C、D-C、A2-C2、B2-C2、D2-C2”的配对T检验结果。

表4、表5为“A-A2、B-B2、D-D2”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表2对配对样本检验的基本数据描述

PairedSamplesStatistics

Mean

N

Std.Deviation

Std.ErrorMean

Pair1

A

609.94

16

127.570

31.892

C

676.69

16

139.316

34.829

Pair2

B

693.38

16

189.106

47.277

C

676.69

16

139.316

34.829

Pair3

D

676.50

16

145.367

36.342

C

676.69

16

139.316

34.829

Pair4

A2

753.81

16

220.626

55.157

C2

892.44

16

400.333

100.083

Pair5

B2

904.69

16

326.004

81.501

C2

892.44

16

400.333

100.083

Pair6

D2

952.88

16

387.402

96.851

C2

892.44

16

400.333

100.083

表3对配对样本的显著性检验

PairedSamplesTest

PairedDifferences

t

df

Sig.(2-tailed)

Mean

Std.Deviation

Std.ErrorMean

95%ConfidenceIntervaloftheDifference

Lower

Upper

Pair1

A-C

-66.750

88.688

22.172

-114.008

-19.492

-3.011

15

.009

Pair2

B-C

16.688

157.845

39.461

-67.422

100.797

.423

15

.678

Pair3

D-C

-.188

119.527

29.882

-63.879

63.504

-.006

15

.995

Pair4

A2-C2

-138.625

233.588

58.397

-263.096

-14.154

-2.374

15

.031

Pair5

B2-C2

12.250

196.233

49.058

-92.315

116.815

.250

15

.806

Pair6

D2-C2

60.438

189.793

47.448

-40.696

161.571

1.274

15

.222

由上表可以看出:

在这一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中,A—C、A2—C2的显著性小于0.05,其差异性显著;而B-C、D-C、B2-C2、D2-C2的显著性均大于0.05,他们的差异性不显著。

 

表4对配对样本检验的基本数据描述

PairedSamplesStatistics

Mean

N

Std.Deviation

Std.ErrorMean

Pair1

A

609.94

16

127.570

31.892

A2

753.81

16

220.626

55.157

Pair2

B

693.38

16

189.106

47.277

B2

904.69

16

326.004

81.501

Pair3

D

676.50

16

145.367

36.342

D2

952.88

16

387.402

96.851

表5对配对样本的显著性检验

PairedSamplesTest

PairedDifferences

t

df

Sig.(2-tailed)

Mean

Std.Deviation

Std.ErrorMean

95%ConfidenceIntervaloftheDifference

Lower

Upper

Pair1

A–A2

-143.875

202.596

50.649

-251.831

-35.919

-2.841

15

.012

Pair2

B–B2

-211.313

259.989

64.997

-349.851

-72.774

-3.251

15

.005

Pair3

D–D2

-276.375

345.157

86.289

-460.296

-92.454

-3.203

15

.006

由上表可以看出:

在这一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中,三对样本的显著性小于0.05,它们的差异性都很显著。

六、讨论

1.根据本实验的结果说明有无干扰现象发生。

与理论上预计是否一致。

由“A-C、B-C、A2-C2、B2-C2”的配对比较以及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字色一致的条件下明显比色字矛盾的条件下的反应时短,可见字义对颜色的判断是有明显的干扰作用的,另外由“A-A2、B-B2”的配对比较中可以看出当人大声的读出所看到的文字的时候,也激活了对应字义的脑区,从而影响对文字颜色判断的反应时,也可以证明干扰现象的存在,与理论上的预计结果一致。

2.当字色矛盾时认知过程的速度有无个体差异?

通过表1和图1、图2可以看出在字色矛盾的条件下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一些被试反应较快,也存在反应时稍长的被试,这是允许纯在个体差异,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对B型刺激的反应时一定是最长的,这说明stroop效应是存在的,个体差异基本没有影响。

3.你认为这种干扰作用会受练习的影响吗?

一方面这种注意的选择方式是在潜意思层面的,并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另一方面,有相关的研究显示人具有潜意思学习的能力,在stroop效应上表现为启动效应,所以我初步假设练习可能对干扰作用长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方向并不确定,也就是说习练的作用到底能够扩大stroop效应还是减小stroop效应不能确定,有待进一步验证。

而从本实验被试的实验结果看由于是初次进行此实验且并没有进行多次联系,所以并不能做出准确判断。

七、参考文献

1.杨治良.心理实验指导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印制,2006年,144~145

2.杨博民.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355~359

 

八、附表

被试1的实验结果呈现

第一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414

580

516

515

错误次数

0

0

0

1

第二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659

1030

862

1220

错误次数

0

0

0

0

被试2的实验结果呈现

第一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541

536

506

622

错误次数

0

0

0

0

第二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434

487

521

512

错误次数

0

0

1

0

被试3的实验结果呈现

第一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497

516

494

521

错误次数

0

0

1

0

第二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498

408

447

531

错误次数

0

0

0

0

被试4的实验结果呈现

第一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595

572

852

594

错误次数

0

0

0

0

第二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611

571

406

508

错误次数

0

0

0

0

被试5的实验结果呈现

第一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660

724

720

745

错误次数

0

0

0

0

第二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1345

1440

1801

1889

错误次数

1

1

1

0

被试6的实验结果呈现

第一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785

937

906

994

错误次数

0

0

0

0

第二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932

1470

1697

1351

错误次数

0

0

1

0

被试7的实验结果呈现

第一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744

746

820

729

错误次数

0

0

0

0

第二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747

716

1052

782

错误次数

0

1

0

0

 

被试8的实验结果呈现

第一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708

1105

722

778

错误次数

0

0

0

0

第二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846

1035

1071

1363

错误次数

0

0

0

0

被试9的实验结果呈现

第一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800

997

771

915

错误次数

0

1

0

0

第二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935

1273

995

1176

错误次数

0

1

0

0

被试10的实验结果呈现

第一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731

647

745

620

错误次数

0

1

0

1

第二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632

692

692

777

错误次数

0

0

1

0

被试11的实验结果呈现

第一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470

508

728

557

错误次数

0

0

0

0

第二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885

1108

819

1129

错误次数

0

0

0

1

被试12的实验结果呈现

第一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546

449

533

530

错误次数

1

0

0

0

第二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697

576

608

560

错误次数

0

0

1

0

 

被试13的实验结果呈现

第一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663

674

674

632

错误次数

0

0

0

0

第二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932

1095

1148

1092

错误次数

0

0

0

0

被试14的实验结果呈现

第一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502

685

574

784

错误次数

0

0

0

0

第二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670

833

742

722

错误次数

0

0

0

0

被试15的实验结果呈现

第一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677

833

781

760

错误次数

0

0

0

0

第二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617

952

771

846

错误次数

1

0

0

0

被试16的实验结果呈现

第一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426

585

485

528

错误次数

0

0

0

0

第二次实验结果表

A组

B组

C组

D组

反应时平均数

621

789

647

788

错误次数

0

2

0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