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841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x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川师大学生性别差异对stroop效应中字义、声音、颜色加工的影响

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做stroop实验时,所用时间皆是字色冲突比字色无关多,字色无关比字色一致所用时间多。

(2)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一致、字色冲突、字色无关的情况下,皆是反应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3)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做stroop实验时,所用时间皆是字色冲突比音色冲突多。

(4)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冲突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由此表明了川师大学生对字义的加工过程要明显快于对颜色的加工过程,且对字义的加工过程要快于对音色的加工过程性别对于字义加工与颜色加工的混合没有显著性影响,性别对于声音加工与颜色加工的混合没有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性别字义声音颜色

1、引言

Stroop效应早在1935年由美国心理学家JohnRiddlyStroop发现。

当命名用红墨水写成的有意义刺激(如“绿”)和无意义的刺激词的颜色时,会发现前者的颜色命名时间比后者长。

这种同一刺激的颜色信息(红色)和词义信息(绿)相互发生干扰的现象就是著名的Stroop效应。

从广泛意义来说,就是一个刺激的两个不同维度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

Stroop效应自发现以来,一直为认知研究所青睐。

其研究的范式日趋成熟,研究领域广为拓展。

由最初的注意、认知、语言等基础学科发展到情绪、记忆、脑、神经科学等领域,近年来更将Stroop效应的研究扩展到应用层面。

最近两年有研究者通过ERP来研究情绪言语中性别-特定的Stroop效应[1];禁忌语的Stroop效应[2];数字的Stroop效应[3];对立颜色Stroop干扰的减少[4];执行功能中抑制能力与儿童数量加工能力的关系[5];在应用领域,有报告指出酒精依赖的患者可能是由于对酒精伤害人体的关联性的认知不足造成的。

可通过Stroop效应(酒精—相关词语)激发指示语来提高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成绩,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对酒精的依赖[6];也有人将Stroop效应作为精神病理学的一种方法,研究饮食无序的患者;用情绪Stroop范式研究烧伤患者的认知障碍[7]等等。

国内外研究者都曾对Stroop效应的研究进行总结。

例如很多文献引用过Macleod的文章,他回顾了有关Stroop效应的大量研究,并归纳出18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本文试图探究Stroop效应中新的热点和争议,旨在跟进Stroop效应的最新研究和进展,探讨这一领域的发展情形,为后续研究提供启示。

麦克劳德Mecleod在1991年总结stroop效应、斯特鲁普效应的发生机制的5种理论或模型。

像早期的相对加工速度理论赛马理论、自动化理论、知觉编码理论、Logan的平行加工模型、平行分布式加工模型。

相对加工速度理论出现时间的最早,它认为人们对刺激的两个维度“字词和颜色”加工是平行的、而加工速度不同。

读词总快于颜色命名、所以字词首先得到加工。

当字词的颜色和颜色信息一致的时候就会促进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反之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则产生干扰。

自动化理论受到高度认同的原因在于它强调区分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两个概念,自动加工不需要注意的参与控制加工则需要有意的控制。

在stroop任务中读词是自动加工|颜色命名是控制加工,所以读词能对颜色命名产生促进或干扰,反之则不会。

知觉编码理论强调stroop的干扰仅发生在知觉编码阶段,加工阶段则不发生。

有证据说明stroop的干扰不仅发生在知觉编码阶段,还发生在加工阶段。

Logan的平行加工模型改变过去那种强调加工的系列性,而把stroop效应看作是收集证据进行决策的过程。

刺激的每个维度的加工速度是由其权重决定的,权重影响每一维度对决策的贡献大小。

如果来自某一维度的证据和要求的维度一致,就会降低阈限,从而加快要求维度的加工时间,反之则减慢要求维度的加工速度。

平行分布式加工模型PDP又称为联结主义和神经网络模型,是对以上几种理论的升华,能解释Stroop效应中的许多结果。

它认为PDP系统包含很多相互联结的模块,每个模块由许多简单的相互联结的加工单元,每个加工单元负责接收来自其他单元的输入并提供输出。

几组模块可以组成通路,每条通路包括一组相互联结的模块。

当6D6系统进行任务操作的时候,就会选择一条通路,通路中的联结组确定了这条通路的强度,从而通路的选择也确定了信息加工的速度和准确性。

而2003年Robert等提出较新的stroop效应的建构理论。

stroop效应的建构理论认为在选择性注意中,基于记忆的两个结构—维度的不平衡性和维度的不确定性引导注意选择那些在刺激维度内或者附近的那些显眼的、奇怪的、或者与任务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

维度的不平衡性和维度的不确定性对目标刺激的组合、对分心物抑制的组合进行调节,同时也会对早先刺激的记忆进行调节。

建构理论认为在Stroop范式中有4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影响Stroop效应:

呈现刺激的背景、刺激的大小数量、一致性效应以及任务效应。

该理论强调:

被试对信息的选择所作的努力可能被新信息所中和。

如果不相关的信息是显眼的或者是和相关信息是相关的,这样不相关的信息也可能得到加工。

作为靶子目标上的字比起在其他地方呈现的字更显眼,因此就有可能调节或改变Stroop效应。

本实验研究川师大学生性别差异对stroop效应中字义、声音、颜色加工的影响。

2、实验方法

2.1被试

随机选取川师在校大学生60名作为被试,再从60份被试数据中正确率在80%以上的数据中随机选取15名男性、15名女性被试的数据作为实验数据。

2.2实验器材

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801速示仪,卡片4套(12张)

A套字色一致:

红a1,蓝a2,绿a3

B套字色矛盾:

红b1,蓝b2,绿b3

C套字色无关:

红色c1蓝色c2绿色c3

D套字色语言无关,音义有关:

红色d1蓝色d2绿色d3

2.3实验程序

2.2.2将12张卡片随机排列好

2.2.3将主机与附机ept801连接好,打开电源,按运行键。

2.2.4主试根据屏幕内容设置:

联机模式stroop效应学号姓名A视场间隔次数,主试将记录表中的第一张卡片插入A视场,讲完指导语,按确定键,绿色灯亮,提示被试实验开始,实验屏幕指着间隔,主试记录并顺序插卡片。

2.2.5指导语为:

这是一个测试反应时的实验,当呈现卡片时,你发现字是红色按-,绿色按确定,蓝色按+,不管字是什么尽快反应。

2.2.6被试见绿色灯后,眼睛靠近窗口,按确定键,测试开始,被试根据指导语对卡片内容作出反映,做满12张,黄灯亮后,测试结束。

2.2.7主试打印,记录数据,找出反应错误的卡片,让被试重新补做。

做完休息2分钟。

2.2.8第一次实验结束,主试选再做一次,做第二次实验,重复上诉实验内容,不同卡片被试要大声练出声来主试查看数据,进行测试,换被试。

2.2.9正式实验开始前,主试可选3张卡片,次数选3,进行预备实验,让被试熟悉过程。

2.3数据分析

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

在数据分析时,我对川师不同性别的被试进行了字色一致、字色冲突、字色无关的三种字色关系进行了样本的分析。

所得结果如下:

性别对字色关系的影响检验

由表1可知:

字色一致、字色冲突、字色无关的男性被试所用时间的均值分别是0.639、1.071、0.826,标准差分别为0.117、0.302、0.162,均值的标准误分别为0.030、0.078、0.041。

字色一致、字色冲突、字色无关的女性被试所用时间的均值分别是0.705、0.950、0.723,标准差分别为0.123、0.298、0.175,均值的标准误分别为0.031、0.077、0.045;

字色关系T检验

表1组统计量

性别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字色一致

男性

15

.69327

.117745

.030402

女性

15

.70537

.123109

.031787

字色冲突

男性

15

1.07093

.302505

.078106

女性

15

.95062

.298249

.077007

字色无关

男性

15

.82633

.162274

.041899

女性

15

.72363

.175492

.045312

由表2可知:

在字色一致中,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是F=0.206、显著性水平p=sig=0.715>0.05,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所以使用第一行的T检验结果。

根据第一行的结果可知,样本平均数的差异量为-0.012,t=-0.275,df=28,p=0.785>0.05。

可以说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一致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在字色冲突中,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是F=0.091、显著性水平p=sig=0.765>0.05,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所以使用第一行的T检验结果。

根据第一行的结果可知,样本平均数的差异量为0.120,t=-1.097,df=28,p=0.282>0.05。

可以说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冲突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在字色无关时中,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是F=1.004、显著性水平p=sig=0.325>0.05,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所以使用第一行的T检验结果。

根据第一行的结果可知,样本平均数的差异量为0.102,t=1.664,df=28,p=0.107>0.05。

可以说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无关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表2样本T检验

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

均值方程的t检验

F

Sig.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

标准误差值

差分的95%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字色一致

假设方差相等

.137

.715

-.275

28

.785

-.012100

.043984

-.102198

.077998

假设方差不相等

-.275

27.945

.785

-.012100

.043984

-.102206

.078006

字色冲突

假设方差相等

.091

.765

1.097

28

.282

.120313

.109685

-.104366

.344992

假设方差不相等

1.097

27.994

.282

.120313

.109685

-.104368

.344994

字色无关

假设方差相等

1.004

.325

1.664

28

.107

.102700

.061715

-.023717

.229117

假设方差不相等

1.664

27.830

.107

.102700

.061715

-.023752

.229152

字色关系方差分析

由表三可知:

在字色一致时,F=0.076,显著性水平p=0.785>0.05,所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一致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在字色冲突时,F=1.203,显著性水平p=0.282>0.05,所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冲突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在字色无关时,F=2.769,显著性水平p=0.107>0.05,所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无关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表3ANOVA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字色一致

组间

.001

1

.001

.076

.785

组内

.406

28

.015

总数

.407

29

字色冲突

组间

.109

1

.109

1.203

.282

组内

2.526

28

.090

总数

2.635

29

字色无关

组间

.079

1

.079

2.769

.107

组内

.800

28

.029

总数

.879

29

音色冲突与字色冲突T检验

由表4可知:

字色冲突、音色冲突的男性被试所用时间的均值分别是1.070、0.945,标准差分别为0.302、0.155,均值的标准误分别为0.078、0.040。

字色冲突、音色冲突的女性被试所用时间的均值分别是0.950、0.858,标准差分别为0.298、0.293,均值的标准误分别为0.077、0.075。

组统计量

性别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字色冲突

男性

15

1.07093

.302505

.078106

女性

15

.95062

.298249

.077007

音色冲突

男性

15

.94560

.155650

.040189

女性

15

.85847

.293604

.075808

表5独立样本检验

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

均值方程的t检验

F

Sig.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

标准误差值

差分的95%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字色冲突

假设方差相等

.091

.765

1.097

28

.282

.120313

.109685

-.104366

.344992

假设方差不相等

1.097

27.994

.282

.120313

.109685

-.104368

.344994

音色冲突

假设方差相等

7.908

.009

1.016

28

.319

.087133

.085802

-.088624

.262891

假设方差不相等

1.016

21.293

.321

.087133

.085802

-.091153

.265419

表6成对样本统计量

均值

N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对1

字色冲突

1.01078

30

.301435

.055034

音色冲突

.90203

30

.235106

.042924

表7成对样本相关系数

N

相关系数

Sig.

对1

字色冲突&音色冲突

30

.611

.000

表8成对样本检验

成对差分

t

df

Sig.(双侧)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差分的95%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对1

字色冲突-音色冲突

.108743

.243914

.044532

.017664

.199822

2.442

29

.021

音色冲突与字色冲突方差分析

由表9可知:

在字色冲突时,F=1.203,显著性水平p=0.282>0.05,所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冲突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在音色冲突时,F=1.031,显著性水平p=0.319>0.05,所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音色冲突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表9ANOVA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字色冲突

组间

.109

1

.109

1.203

.282

组内

2.526

28

.090

总数

2.635

29

音色冲突

组间

.057

1

.057

1.031

.319

组内

1.546

28

.055

总数

1.603

29

3、讨论

3.2根据表2的结果可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一致、字色冲突、字色无关的情况下,皆是反应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说明性别对于字义加工和颜色加工没有太大的影响。

3.3根据表4的结果可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做stroop实验时,所用时间皆是字色冲突比音色冲突多。

说明字义加工和音色加工属于两个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并且字义加工比音色加工更快。

3.4根据表9可知,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冲突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说明性别对于字义加工和音色加工没有太大的影响。

4、结论

4.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川师大学生对字义的加工过程要明显快于对颜色的加工过程,且对字义的加工过程要快于对音色的加工过程。

4.2性别对于字义加工与颜色加工的混合没有显著性影响。

4.3性别对于声音加工与颜色加工的混合没有显著性影响。

参考文献:

1

正念训练的去自动化效应:

Stroop和前瞻记忆任务证据

王岩; 辛婷婷; 刘兴华; 张韵; 卢焕华; 翟彦斌

心理学报

2

部分线索效应的认知抑制过程:

情绪Stroop任务证据 优先出版

白学军;刘湍丽;沈德立

心理学报

3

Stroop效应研究的新进展——理论、范式及影响因素

陈俊; 刘海燕; 张积家

心理科学

4

阈下情绪STROOP效应发展特点

蒋重清;杨丽珠;刘颖

心理学报

5

情绪Stroop效应:

来自汉字的证据

钟毅平;孙羽中;张杰

心理科学

6

无意识冲突的发生机制:

基于Stroop范式的探讨

蒋军; 夏依婷; 陈安涛; 陈雪飞; 张庆林; 张蔚蔚

心理发展与教育

7

行为表征水平与心理距离间不具自动化联接特性:

来自图片?

词汇Stroop范式的实验证据

张锋; 申之美

心理学报

8

情绪Stroop效应与Stroop效应的关系

刘亚; 王振宏

心理科学

9

面孔-词Stroop范式中的情绪冲突效应研究

程真波;黄宇霞

心理科学

10

色-词Stroop任务中的冲突类型述评

唐丹丹;刘培朵;陈安涛

心理科学进展

11

正性词的情绪Stroop效应的实验研究

曾瑜芬

华南师范大学

12

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和Stroop效应之对比实验研究

杨丽珠;蒋重清;刘颖

心理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