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3854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docx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docx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师:

有一个这样的人他活着的时候为人民鞠躬尽瘁地工作,为国家呕心沥血地奋斗;是他,在民族面临重大苦难之时挺身而出;是他,在国家陷入极度混乱之时,力挽狂澜,保存正气。

有这样一个人当他离开这个世界时成千上万的人们自发为他落泪送行,联合国全体成员为他下旗致哀;有这样一个人,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留下一个后人,一分财产,一点骨灰,却永永远远地留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头上。

他就是──周恩来!

周恩来这个名字,陪我们走过了一百零五年的风雨历程,在他逝世二十六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深切地为他的精神所打动,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爱民的心灵,一个报效中华的伟大理想。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立下的宏伟目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理解课题

1、请学生跟着写课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之后,全体朗读一遍课题。

2、提问:

这个课题里面哪个词是我们不理解的?

(崛起)请查查词典,说说它有几种意思?

哪种意思更适合本课的意思?

3、说说课题的意思。

4、根据自己理解出来的意思再次朗读课题。

三、理解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用笔画出生字生词,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习生字:

幻灯片显示:

崛、帝、范、巡、嚷、惩、铿、锵。

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字特别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混?

如果有哪个字特别不太认识,赶紧去请教别人,看看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等一下,我们看看小组学习的效果怎样?

如果整个小组都读认识了,那就请这个小组的同学都把手举起来。

3、检测小组学习生字的效果。

请一小组全部读,全班同学判断对错。

请二小组读,如果读对则全班跟读。

4、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拓展课外词语。

(师:

这些生字你还在什么词语里面见过它?

提问若干同学。

检测学生自学词语的情况。

幻灯片出示:

帝国主义、焦点、伯父、模范、疑惑不解、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诸生、抱负、胸怀、铿锵有力、喝彩、振兴中华。

5、生词正音。

学生跟随教师鼠标朗读一遍屏幕生词。

6、提问理解词语的好办法有哪些?

(一查工具书;二联系上下文;三请教别人。

7、本课出现的这些词语,哪些是你大概理解它的意思的?

(提问个别学生。

8、教师帮助理解比较难的词语。

(帝国主义、灯红酒绿。

9、除了词语之外本课当中还有一些比较长、比较难的句子。

老师把它拿出来让大家看看,读好了这些句子,读课文就没有问题了。

出示难句:

⑴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⑵嘿!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

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⑶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好哇!

为中华之崛起!

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指导朗读。

10、为了帮助大家系统地记忆这些生词,老师用文字把它们串联在了一起组成了一段话。

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我们的记忆效果,也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写作能力。

出示:

1910年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

伯父的一句中华不振让在模范学校读书的周恩来感到疑惑不解。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他来到了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外国租界地,看到有人在那里吵嚷。

原来是那些耀武扬威的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得意扬扬的外国肇事者,反而训斥中国妇女。

于是周恩来在心里立下了振兴中华的抱负。

当校长问到诸生为何读书时,他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校长的喝彩。

11、去掉疑惑不解、风和日丽、灯红酒绿、得意扬扬、铿锵有力等形容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边读边补充完整。

师:

如果还有词语我们无法理解怎么办?

(呆会进入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三、初读课文

(师:

经过了刚才的学习我想同学们读课文一定没问题了。

接下来,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把我们读得不太好或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可以请别的同学帮你听听,让他给您提提意见。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展示:

师:

下请3个同学合作为大家展示一下。

指名读(1~6自然段)、(7~8自然段)、(9~16自然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其他同学听一听,看看他们的字音、句子是否读准确了,呆会咱们来评一评。

3、学生评价朗读效果:

对学生指出来的错误进行更改。

(1到2名学生进行评价。

4、给课文做眉批:

师:

有个文人说过:

不动笔墨不读书。

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笔,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是讲了一件什么事?

把课文当中你特别有感受的句子勾划一下,或者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课文中作个标记,等一会儿咱们交流。

5、交流本文的主要内容。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出示:

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帮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6、交流学生感受较深的地方,并注意提问为什么有这种感受?

(视学生反应情况交流1至2名。

7、交流学生有疑问的地方?

能够由学生解答的尽量让学生给予解答,不能够解决的把问题写上黑板留下节课解决。

四、写字训练

1、打开课本124页,看一看本课的12个生字。

看一看,哪些字在写的时候要特别地注意。

(巡、嚷等。

2、教师示范。

3、学生练习。

(师:

同学们把大家刚才提到的比较难写的字或者你认为难写的字在练习本上练一练,练几遍你自己决定,练到你满意为止。

4、个别评价。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进行评价。

五、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咱们想想刚才老师在黑板上留下的作业,第二节课咱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从题目入手,引出全文主线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与理解,我们知道课题的意思了。

那通过上节课的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吗?

你是从课本上的什么地方发现这句话的?

(出示两句话,学生感受其语气:

坚定、铿锵有力)从读中感受到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

这句话的意思与课题的意思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说明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那咱们一起认真地把这句话写下来。

板书:

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当时的中华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板书:

中华?

)请大家阅读第1~6自然段,想一想伯父与周恩来的一番对话。

看看从伯父的嘴中,我们能知道些什么?

(我们从伯父的嘴中知道了当时的中华是不振的。

(板书:

不振)

3、自由练习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

谈谈自己的感受。

4、男女同学分角色表演对话。

二、分析课文的第二部分

1、师:

从与伯父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周恩来的种种疑问,终于有一天他决定自己亲自去看看。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7、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情景。

特别让你感到气愤的地方多读几遍,等下咱们交流交流。

下列环节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作机动处理:

第7自然段:

⑴(提问找到这里的学生)你从刚才的句子里面感受到了什么?

从那些词语里面感受到种界的繁华?

哪些词语感受到巡警的威风。

(如果学生一时不会回答,那么老师引导:

为什么会让你气愤?

⑵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再读句子。

谈谈感受。

(教师引导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中华不振。

第8自然段:

⑴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⑵出示:

请你根据课文的内容想像──妇女会哭诉些什么呢?

洋人会说些什么?

围观者又会说些什么呢?

(提问这样想像的根据是什么?

⑶带着总结出来情感(妇女悲伤、洋人得意、围观者愤怒而无奈)再读读本段。

⑷总结刚才分析的结果,其原因还是在于中华不振。

2、同学们,像这样令人气愤的事情在当时来说太多太多了。

当时的那个不振的中华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大家看看一组图片。

(播放相关图片,加深学生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

3、访问看完图片后的感受。

三、分析课文的第三部分

1、看到这样的镜头,周恩来终于明白了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

那就是国家落后,人民就要挨罪。

可是从租界地回来之后的周恩来并没有因为明白这个道理而沾沾自喜,相反地他陷入了一片沉思。

请大家齐读第9自然段,想一想周恩来一个人沉思时都在想些什么?

并把你想到的用笔记下来跟同学们交流。

2、经过认真、充分的思考后,周恩来的回答赢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请问,他的理想跟其他同学的理想有什么不同?

四、课外拓展,交流感悟

1、正是因为少年周恩来就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努力读书。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展示周恩来光辉一生的图片。

2、(如果有时间)看完影片后,我想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就让我们带着对周总理的崇拜与感动把这篇课文从头到尾大声地朗诵一遍吧。

五、布置课后作业

1、讨论:

我为什么而读书?

2、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找找四个字的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