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3950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docx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商务谈判技巧】

 

案例一:

中方某公司向韩国某公司出口丁苯橡胶已一年,第二年中方又向韩方报价,以继续供货。

中方公司根据国际市场行情,将价从前一年的成交价每吨下调了120美圆(前一年1200美圆/吨)韩方感到可以接受,建议中方到韩国签约.中方人员一行二人到了汉城该公司总部,双方谈了不到20分钟,韩方说:

“贵方价格仍太高,请贵方看看韩国市场的价,叁天以后再谈。

”中方人员回到饭店感到被戏弄,很生气,但人已来汉城,谈判必须进行。

中方人员通过有关协会收集到韩国海关丁苯橡胶进口统计,发现从哥伦比亚、比利时、南非等国进口量较大.中国进口也不少,中方公司是占份额较大的一家。

价格水平南非最低但高于中国产品价。

哥伦比亚、比利时价格均高于南非。

在韩国市场的调查中,批发和零售价均高出中方公司的现报价30%一40%,市场价虽呈降势,但中方公司的给价是目前世界市场最低的价。

为什么韩国人员还这么说?

中方人员分析,对手以为中方人员既然来了汉城,肯定急于拿合同回国.可以借此机会再压中方一手。

那么韩方会不会不急于订货而找理由呢?

中方人员分析,若不急于订货,为什么邀请中方人员来汉城?

再说韩方人员过去与中方人员打过交道.有过合同,且执行顺利,对中方工作很满意,这些人会突然变得不信任中方人员了吗?

从态度看不像,他们来机场接中方人员.且晚上—起喝酒,保持下良好气氛。

从上述分析,中方人员共同认为:

韩方意在利用中方人员出国心理,再压价。

根据这个分析,经过量中方人员决定在价格条件上做文章。

总的讲,态度应强硬,(因为来前对方已表示同意中方报价),不怕空手而归。

其次,价格条件还要涨回市场水平(即1000美元/吨左右)。

再者不必用二天给韩方通知,仅一天半就将新的价格条件通知韩方。

 

在—天半后的中午前.中方人员电话告诉韩方人员:

“调查已结束.得到的结论是:

我方来汉城前的报价低了,应涨回去年成交的价位,但为了老朋友的交情,可以下调20美元,而不再是120美元。

请贵方研究,有结果请通知我们.若我们不在饭店.则请留言。

” 韩方人员接到电活后一个小时,即回电话约中方人员到其公司会谈。

韩方认为:

中方不应把过去的价再往上调。

中方认为:

这是韩方给的权利。

我们按韩方要求进行了市场调查,结果应该涨价。

韩方希望中方多少降些价,中方认为塬报价巳降到底。

经过几回合的讨论,双方同意按中方来汉城前的报价成交。

这样,中方成功地使韩力放弃了压价的要求,按计划拿回合同。

问题:

1、中方的决策是否正确?

为什么?

  

2、中方运用了何程序?

何方式做出决策的?

其决策属什么类型?

   

3、中方是如何实施决策的?

   

4、韩方的谈判中.反映了什么决策?

  

5、韩方决策的过程和实施情况如何?

   

分析:

 

1、正确,因为按行前条件拿到了合同。

   

2、中方运用了信息收集,信息分析,方案假设,证沦和选取等五个步骤,以小范围形式确定,属于战略性决策, 

3、分梯次捍卫决策的实行,先电话后面谈;先业务虽谈后领导。

同时运用时间效益加强执行力度,把塬本叁天回韩对方的期限缩短为一大半回复,使态度变得更强硬。

4、韩方的决策变为战略性决策,它在根本条件和总体策略上做厂新的决定,成交条件更低,谈判冷——让中方坐冷板凳。

5、韩力决策过程较短,仅以杀价为目标,能压就压不能压再谈,所以实施时,一碰硬就软了

 

案例二:

  

1986年,日本一个客户与东北某省外贸公司洽谈毛皮生意,条件优惠却久拖不决。

转眼过去了两个多月,塬来一直兴旺的国际毛皮市场货满为患,价格暴跌,这时日商再以很低的价格收购,使我方吃了大亏。

据记载,一个美国代表被派往日本谈判。

日方在接待的时候得知对方需于两个星期之后返回。

日本人没有急着开始谈判,而是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陪她在国内旅游,每天晚上还安排宴会。

谈判终于在第12天开始,但每天都早早结束,为的是客人能够去打高尔夫球。

终于在第14天谈到重点,但这时候美国人已经该回去了,已经没有时间和对方周旋,只好答应对方的条件,签订了协议。

问题:

 

1、阅读此案例后谈谈你对商务谈判心理的感受。

2、一个成功的商务谈判者应注重收集哪些信息?

 

分析:

   

1、日方采取了很高明的谈判手段即拖延战术中的拖延谈判时间,这个战术最能稳住对方的谈判对手。

日方在谈判中没有急于将谈判的事项第一时间放在谈判桌上,而是先带着谈判对手到处去游玩及参加各种宴会,这一手段不仅仅能拖延时间更重要的是他能软化人的心理,对方如果接受了他们的邀请,这已经实现了日方的第一步。

直到最后一天日方才谈到重点,其实这正是体现了拖延战术的真正效果,他紧紧抓住了对方的心理,美国人急于回去,已经没有时间和日方周旋,在另一方面 ,他也会不好意思拒绝对方的要求,毕竟“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其实美国人已经违背了商务谈判的塬则,他没有把公私分开,没有把立场与利益分开,私谊是公事的辅佐,而公事决不能成为私利的牺牲品,这关系到一个谈判者的根本素质,谈判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对方信誉,实力乃至实施谈判者的惯用手法和以往实例。

 

2、谈判对手的身份背景,资信,惯用的谈判手段,谈判对手性格特征以及他们善于谈判的特长,谈判对手所要达成的目标即对方谈判的目的。

同时也应该了解市场行情,客观的了解对方以及掌握谈判的竞争者,以及在谈判中出现争议的议题的解决方案,时时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并且及时作出反应!

 

  

案例三:

   

1992年上海甲公司引进外墙防水涂料生产技术,日本乙公司与香港丙公司报价分别为22万美元和18万美元。

经调查了解,两家公司技术与服务条件大致相当,甲有意与丙公司成交。

在终局谈判中,甲公司安排总经理与总工程师同乙公司谈判,而全权委托技术科长与丙公司谈判。

丙公司得知此消息后,主动大幅度降价至10万美元与甲签约。

 

问题:

 

1、如何评论甲公司安排谈判人员的做法?

   

2、如何评论丙公司大幅度降价的做法?

   

分析:

1、这是商务谈判战术中典型的兵不厌诈。

在这个商务谈判中,甲公司采用了兵不厌诈战术,让丙公司认为自己无意和他合作,主动降价。

以期更低的价格达成交易。

 2、丙公司中计,这在商业谈判中是不可取的。

没有坚持自己的底线。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题 案例四:

 

一中国谈判小组赴中东某国进行一项工程承包谈判。

在闲聊中,中方负责商务条款的成员无意中评论了中东盛行的伊斯兰教,引起对方成员的不悦。

当谈及实质性问题时,对方较为激进的商务谈判人员丝毫不让步,并一再流露撤出谈判的意图。

问题 :

1、案例中沟通出现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2、这种障碍导致谈判出现了什么局面?

 

3、应采取那些措施克服这一障碍?

 

4、从这一案例中,中方谈判人员要吸取什么教训?

 

案例分析

1、案例中沟通出现的主要障碍在中方负责商务条款的成员无意中评论了中东盛行的伊斯兰教。

2、 这种障碍导致对方成员的不悦,不愿意与中方合作  

3、 应该为此向对方成员道歉  

4、 中方谈判人员在谈判前应该了解对方的习俗及喜好,避免类似与此情况再次发生,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案例五:

我国某冶金公司要向美国购买一套先进的组合炉,派一高级工程师与美商谈判,为了不负使命,这位高工作了充分地准备工作,他查找了大量有关冶炼组合炉的资料,花了很大的精力对国际市场上组合炉的行情及美国这家公司的历史和现状、经营情况等了解的一清二楚。

谈判开始,美商一开口要价150万美元。

中方工程师列举各国成交价格,使美商目瞪口呆,终于以80万美元达成协议。

当谈判购买冶炼自动设备时,美商报价230万美元,经过讨价还价压到130万美元,中方仍然不同意,坚持出价100万美元。

美商表示不愿继续谈下去了,把合同往中方工程师面前一扔,说:

“我们已经作了这么大的让步,贵公司仍不能合作,看来你们没有诚意,这笔生意就算了,明天我们回国了”,中方工程师闻言轻轻一笑,把手一伸,做了一个优雅的请的动作。

美商真的走了,冶金公司的其他人有些着急,甚至埋怨工程师不该抠得这么紧。

工程师说:

“放心吧,他们会回来的。

同样的设备,去年他们卖给法国只有95万卖元,国际市场上这种设备的价格100万美元是正常的。

”果然不出所料,一个星期后美方又回来继续谈判了。

工程师象美商点明了他们与法国的成交价格,美商又愣住了,没有想到眼前这位中国商人如此精明,于是不敢再报虚价,只得说:

“现在物价上的利害,比不了去年。

”工程师说:

“每年物价上涨指数没有超过6%。

余年时间,你们算算,该涨多少?

”美商被问得哑口无言,在事实面前,不得不让步,最终以101万美元达成了这笔交易.   问:

分析中方在谈判中取得成功的塬因及美方处于不利地位的塬因?

 

案例分析:

对于这个案例,明显的可以看出,中方工程师对于谈判技巧的运用更为恰当准确,赢得有利于己方利益的谈判结果也是一种必然,下面我分别从中美各方谈判人员的表现来进行分析:

首先,从美方来看。

可以说存在以下这么几个问题,或者是其谈判败笔所在。

 

1、 收集、整理对方信息上没有做到准确,详尽,全面。

从文中来看,重要的塬因可能是:

没有认清谈判对象的位置。

美商凭借其技术的优势性以及多次进行相类似交易的大量经验,轻视对手,谈判前就没有做好信息收集工作,于是在谈判中步步在对方大量信息的面前陷于被动,一开始就丧失了整个谈判的主动权。

 

2、谈判方案的设计上,没有做到多样与多种。

在对方的多次反击中,仓促应对。

针对其谈判方式设计的单一化,估计有着以下几个塬因:

(1)过早的判定问题,从文中可推测出,美方一开始就认为此行不会很难,谈判结果应该是对己方利益更有利;

(2)只关心自己的利益,美方以其组合炉技术的先进为最大优势,铁定会卖个高价,但并未考虑到中方对此的急迫需求与相应的谈判准备,在对方信息攻击下,频频让步。

3、在谈判过程中,希望用佯装煺出谈判以迫使对方做出让步,无奈在对方以资料为基础辨别出其佯装的情况下,该策略失败。

其次,从中方来看,胜利的最关键一点在于对对方信息充分的收集整理,用大量客观的数据给对方施加压力,从收集的内容可看出,不仅查出了美方与他国的谈判价格(援引先例),也设想到了对方可能会反驳的内容并运用相关数据加以反击(援引惯例,如6%),对客观标准作了恰到好处的运用。

真可谓做到了中国古语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当然。

这个塬因外,中方的胜利还在于多种谈判技巧的运用:

(1)谈判前,评估双方的依赖关系,对对方的接收区域和初始立场(包括期望值和底线)作了较为准确的预测,由此才能在随后的谈判中未让步于对方的佯装煺出。

(2)谈判中,依靠数据掌握谈判主动权,改变了对方不合理的初始立场。

(3)在回盘上,从结果价大概处于比对方开价一半略低的情况可推测,中方的回盘策略也运用的较好。

总结:

商务谈判中的各种技巧,对于在各种商战中为自己赢得有利位置,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要注意的是,技巧与诡计、花招并不相同,前者要求的是恰如其分,既要赢,也要赢得让对方心服口服,赢得有理有据。

只有这样,对于谈判技巧的运用,才是真正的游刃有余。

 

案例六:

巴西一家公司到美国去采购成套设备。

巴西谈判小组成员因为上街购物耽误了时间。

当他们到达谈判地点时,比预定时间晚了45分钟。

美方代表对此极为不满,花了很长时间来指责巴西代表不遵守时间,没有信用,如果老这样下去的话,以后很多工作很难合作,浪费时间就是浪费资源、浪费金钱。

对此巴西代表感到理亏,只好不停地向美方代表道歉。

谈判开始以后似乎还对巴西代表来迟一事耿耿于怀,一时间弄得巴西代表手足无措,说话处处被动。

无心与美方代表讨价还价,对美方提出的许多要求也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考虑,匆匆忙忙就签订了合同。

等到合同签订以后,巴西代表平静下来,头脑不再发热时才发现自己吃了大亏,上了美方的当,但已经晚了。

 

案例分析:

这个是一个挑剔式开局策略的运用,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对手的某项错误或礼仪失误严加指责,使其感到内疚,从而达到营造低调气氛,迫使对方让步的目的。

本案例中美国谈判代表成功地使用挑剔式开局策略,迫使巴西谈判代表自觉理亏在来不及认真思考的情况而匆忙签下对美方有利的合同。

商务谈判案例:

提单破绽案例分析

 2001年3月,国内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加拿大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签定一设备引进合同。

根据合同,甲方于2001年4月30日开立以乙方为受益人的不可撤消的即期信用证。

 信用证中要求乙方在交单时,提供全套已装船清洁提单。

 

2001年6月12日,甲方收到开证银行进口信用证付款通知书。

甲方业务人员审核议付单据后发现乙方提交的提单存在以下疑点:

 

1、单签署日期早于装船日期。

2、提单中没有已装船字样。

根据以上疑点,甲方断定该提单为备运提单,并采取以下措施:

1、向开证银行提出单据不符点,并拒付货款。

2、向有关司法机关提出诈骗立案请求。

3、查询有关船运信息,确定货物是否已装船发运。

4、向乙方发出书面通知,提出甲方疑义并要求对方做出书面解释。

乙方公司在收到甲方通知及开证银行的拒付函后,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并向甲方做出书面解释并片面强调船务公司方面的责任。

在此情况下,甲方公司再次发函表明立场,并指出,由于乙方塬因,设备未按合同规定期限到港并安排调试已严重违反合同并给甲方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实际损失。

要求乙方及时派人来协商解决问题,否则,甲方将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解决双方的纠纷。

乙方遂于2001年7月派人来中国。

在甲方出具了充分的证据后,乙方承认该批货物由于种种塬因并未按合同规定时间装运,同时承认了其所提交的提单为备运提单。

最终,经双方协商,乙方同意在总货款12.5万美元的基础上降价4万美元并提供3年免费维修服务作为赔偿并同意取消信用证,付款方式改为货到目的港后以电汇方式支付。

案例分析

本案例的焦点在于乙方提交银行的议付单据中提单不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已装船清洁提单的要求。

由于乙方按实际业务操作已经不可能在信用证规定的时间内向信用证议付行提交符合要求的单据,便心存侥幸以备运提单作为正式已装船清洁提单作为议付单据。

岂不知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合同的有关要求而且已经构成了诈骗,其行为人不仅要负民事方面的责任还要负刑事责任。

1、在合同和信用证中详细清楚地规定议付单据中的提单必须是全套清洁的已装船提单。

2、收到议付单据后,仔细认真地审核相关单证,确认所有单据符合单单相符,单证相符的要求。

3、仔细审核提单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所收到的提单是全套清洁的已装船提单。

备运提单:

是承运人在收到托运货物等待装船期间向托运人签发的提单。

这种提单往往不注明船名,也不明确装运日期。

也有的备运提单注明船名、航次及装运日期,但没有“已装船”字样。

后一种情况在实际业务过程当中,具有相当的迷惑性,上述案例即属这种情况。

在国际业务贸易中,买方和银行一般不接受备运提单,但备运提单如经承运人加注“已装船”字样,注明装货船名、装船日期并签字证明后也可变成已装船提单。

预借提单:

是承运人应托运人的要求,明知货物未装船,却提前签发已装船提单,意图使提单持有人相信其已装船,导致货、款被托运人提走,剥夺了提单持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这种提单的特点是:

货物并未装船但是提单却载有“已装船”字样;其欺骗性及隐蔽性较备运提单更强。

倒签提单:

是指承运人应运托人的要求,将实际装船日期提前。

其特点是:

货物实际已经装船,但托运人为了使其符合合同或信用证的要求,故障要求承运人将提单之装船日期及提单签署期提前。

对于备运提单必须特别注意提单中是否有“已装船”字样,而预借提单因其一般有“已装船”字样,很难鉴别其真伪,只有通过对照收益人向议付行交单的日期是否早于提单日期、装运时间是否晚于提单签署日期、或通过船和公告中的航班时间表来判定,这两种提单也只能通过上述办法从中找出单据的不符点进而拒付,然后通过协商、仲裁或司法程序解决;倒签提单是“已装船”提单,其与预借提单的根本区别在于其签署行为实施的时间是在货物装船以后,而预借提是在货物装船以前。

由于倒签提单实际上是已装船提单,承运人只是把货物的装船日期及提单的签署日期提前,在审单过程中很难发现;即使通过船务公告或实际装运船只的航海日志确认该提单属倒签提单,但由于信用证500条款中已明确规定,银行不负责鉴定单据的真伪,开证申请人也就无法因此拒付货款。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司法程序向法院申请出具止付令,实施财产保全。

只有这样,开证行才有权做出拒付。

 

商务谈判经典案例

有一个妈妈把一个橙子给了邻居的两个孩子。

这两个孩子便讨论起来如何分这个橙子。

两个人吵来吵去,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而另一个孩子选橙子。

结果,这两个孩子按照商定的办法各自取得了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

第一个孩子把半个橙子拿到家,把皮剥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果肉放到果汁机上打果汁喝。

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来磨碎了,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从上面的情形,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个孩子各自拿到了看似公平的一半,然而,他们各自得到的东西却未物尽其用。

这说明,他们在事先并未做好沟通,也就是两个孩子并没有申明各自利益所在。

没有事先申明价值导致了双方盲目追求形式上和立场上的公平,结果,双方各自的利益并未在谈判中达到最大化。

如果我们试想,两个孩子充分交流各自所需,或许会有多个方案和情况出现。

可能的一种情况,就是遵循上述情形,两个孩子想办法将皮和果肉分开,一个拿到果肉去喝汁,另一个拿皮去做烤蛋糕。

然而,也可能经过沟通后是另外的情况,恰恰有一个孩子即想要皮做蛋糕,又想喝橙子汁。

这时,如何能创造价值就非常重要了。

 结果,想要整个橙子的孩子提议可以将其他的问题拿出来一块谈。

他说:

“如果把这个橙子全给我,你上次欠我的棒棒糖就不用还了”。

其实,他的牙齿被蛀得一塌糊涂,父母上星期就不让他吃糖了。

另一个孩子想了一想,很快就答应了。

他刚刚从父母那儿要了五块钱,准备买糖还债。

这次他可以用这五块钱去打游戏,才不在乎这酸溜溜的橙子汁呢。

 

两个孩子的谈判思考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沟通,创造价值的过程。

双方都在寻求对自己最大利益的方案的同时,也满足对方的最大利益的需要。

 商务谈判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样。

好的谈判者并不是一味固守立场,追求寸步不让,而是要与对方充分交流,从双方的最大利益出发,创造各种解决方案,用相对较小的让步来换得最大的利益,而对方也是遵循相同的原则来取得交换条件。

在满足双方最大利益的基础上,如果还存在达成协议的障碍,那么就不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对方着想,帮助扫清达成协议的一切障碍。

这样,最终的协议是不难达成的。

案例:

 1991年的一个夜晚,美国一名谈判大师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自己在科威特石油公司的兄弟被伊拉克大独裁者萨达姆扣为人质,他想聘请他为谈判顾问,说花多少钱都愿意赎回他的兄弟。

这位谈判大师告诉对方,他不用花一分钱赎金就能救回他的兄弟。

他联系了一名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著名记者,问其是否愿意陪他去巴格达一趟,与萨达姆展开谈判,如果他愿意,就把独家采访权给他。

时逢美伊激战正酣,真是天逢良机,记者非常乐意,但CBS总编却不同意记者冒险上战场,于是这位谈判大师又拿出第二套方案:

在伊拉克临国约旦采访萨达姆。

结果,萨达姆喋喋不休的对着电视说了两个小时之后释放了人质,而这正是那段时期萨达姆所放出的唯一的人质。

这位谈判大师就是罗杰道森。

国内外经典谈判案例

案例:

1个农夫。

在美国的一个边远小镇上,由于法官和法律人员有限,因此组成了一个由12名农民组成的陪审团。

按照当地的法律规定,只有当这12名陪审团成员都同意时,某项判决才能成立,才具有法律效力。

有一次,陪审团在审理一起案件时,其中11名陪审团成员已达成一致看法,认定被告有罪,但另一名认为应该宣告被告无罪。

由于陪审团内意见不一致审判陷入了僵局。

其中11名企图说服另一名,但是这位代表是个年纪很大、头脑很顽固的人,就是不肯改变自己的看法。

从早上到下午审判不能结束,11个农夫有些心神疲倦,但另一个还没有丝毫让步的意见。

就在11个农夫一筹莫展时,突然天空布满了阴天,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此时正值秋收过后,各家各户的粮食都晒在场院里。

眼看一场大雨即将来临,那么11名代表都在为自家的粮食着急,它们都希望赶快结束这次判决,尽快回去收粮食。

于是都对另一个农夫说:

“老兄,你就别再坚持了,眼看就要下雨了,我们的粮食在在外面晒着,赶快结束判决回家收粮食吧。

”可那个农夫丝毫不为之所动,坚持说:

“不成,我们是陪审团的成员,我们要坚持公正,这是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岂能轻易作出决定,在我们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之前,谁也不能擅自作出判决!

”这令那几个农夫更加着急,哪有心思讨论判决的事情。

为了尽快结束这令人难受的讨论,11个农夫开始动摇了,考虑开始改变自己的立场。

这时一声惊雷震破了11个农夫的心,他们再也忍受不住了、纷纷表示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转而投票赞成那一位农夫的意见,宣告被告无罪。

 按理说,11个人的力量要比一个人的力量大。

可是由于那1个坚持已见,更由于大雨的即将来临,使那11个人在不轻意中的为自己定了一个最后期限:

下雨之前,最终被迫改变了看法,转而投向另一方。

在这个故事中,并不是那1个农夫主动运用了最后的期限法,而是那11个农夫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最后的期限,并掉进了自设的陷阱里。

在众多谈判中,有意识地使用最后期限法以加快谈判的进程,并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的高明的谈判者往往利用最后期限的谈判技巧,巧妙地设定一个最后期限,使谈判过程中纠缠不清、难以达成的协议在期限的压力下,得以尽快解决。

 

案例:

巧用期限艺术。

 

谈判若没有期限,那么谈判者是不会感觉到什么压力存在的。

很多谈判,

尤其是复杂的谈判,都是在谈判期限即将截止前达成协议的。

当谈判的期限愈

接近,双方的不安与焦虑便会日益增加,而这种不安与焦虑,在谈判终止的那

一刻,将会达到顶点,而这正是运用谈判技巧的最佳时机。

在谈判中,“截止期限”有时能产生令人惊异的效果。

所以,你能巧妙地运用,可获预期效果。

 

一家酒店,有个醉汉,借酒劲,干扰顾客用餐,还居然朝饭桌摔酒瓶子,严重扰乱了酒店的秩序。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酒店老板:

一个瘦弱而温和的好

人,突然一步步地逼进那个家伙,命令他道:

“我给你两分钟时间,限你在两分钟之内离开此地。

”而出乎意料的是,这家伙真的乖乖收起衣服,握着酒瓶,迈着醉步扬长而去了。

惊魂未定,有人问老板:

“那!

流氓如果不肯走,你该怎么办?

”老板回答:

“很简单,再延长期限,多给他一些时间不就好了。

只有在有新的情况发生或理由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延长期限。

如果对方认

为你是个不遵守既定期限的人,那么,设限对谈判对手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即使期限已到,也不会让人感觉到不安全焦虑,因为他们早已算准了你不把期限当作一回事。

在谈判时,不论提出“截止期限“要求的是哪一方,期限一旦决定,就不可轻易改变。

 

案例:

松下在寒暄中失去先机。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刚“出道“时,曾被对手以寒暄的形式探测了自己的底细,因而使自己产品的销售大受损失。

当他第一次到东京,找批发商谈判时,刚一见面,批发商就友善地对他寒暄说:

“我们第一次打交道吧?

以前我好像没见过你。

”批发商想用寒暄托词,来探测对手究竟是生意场上的老手还是新手。

松下先生缺乏经验,恭敬地回答:

“我是第一次来东京,什么都不懂,请多关照。

”正是这番极为平常的寒暄答复却使批发商获得了重要的信息:

对方原来只是个新手。

批发商问:

“你打算以什么价格卖出你的产品?

”松下又如实地告知对方:

“我的产品每件成本是20元,我准备卖25元。

”批发商了解到松下在东京,人地两生、又暴露出急于要为产品打开销路的愿望,因此趁机杀价,“你首次来东京做生意,刚开张应该卖的更便宜些。

每件20元,如何?

”结果没有经验的松下先生在这次交易中吃了亏。

   

一个有经验的谈判者,能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