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3979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docx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完整版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

第一篇: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材料

农业产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按市政协办公室的通知要求,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我们对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嵩县地处豫西深山区,全县辖16个乡镇,5

3.4万人业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耕地面积4

6.8万亩,人均不足1亩,是新世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近年来,我县立足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县的重点工程来抓。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内抓林、药、牧、烟、菌等特色产业培育,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外抓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1、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一乡一品”的工作思路,各乡镇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木植街食用菌、白河山萸肉、饭坡小辣椒、大章黄姜、九店花川、何村小杂果、旧县烟叶、车村夏包菜、桔梗,闫庄黄牛、花生等一批特色产业乡村应运而生,目前,全县基本形成25万亩经济林,17万亩中药材,35万头只优质肉牛肉羊,2万亩烟叶,600万袋食用菌和8万名劳务输出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

特别是我县4年新发展中药材1

1.8万亩,全县中药材面积突破17万亩,种药农户达到了

3.5万户。

全县中药材交易市场年经销各类中药材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种药农户增加收入4640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2

8.3%。

2、龙头企业正在壮大。

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涉农龙头企业35家。

其中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年消化中药材2250吨。

车村山珍公司、木植街食用菌开发公司等已初步发展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3、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催生了一批综合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

如车村的中药材市场、木植街食用菌交易市场、闫庄黄牛交易市场、何村小杂果批发市场都已初具规模,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南阳、平顶山等邻近市县,甚至到湖南、湖北等地。

我县实施龙头带动,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4、管理机制基本完善。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县成立了专门的产业化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今后3—5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工作目标、产业布局、实施措施。

各乡镇都成立由主抓农业副乡长负责的产业化办公室。

目前,全县产业化生产经营的组织和制度平台已经搭建。

5、合作经济不断发展。

我县现已创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23个,建立经济技术服务组织22个,各类农民经纪人组织16个201X余人。

其中有40余个中药材专业中介组织和1000多名农村经纪人,活跃于基地农户和市场之间。

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形成和壮大,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很低。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民收入增幅较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作物在农业中的比重较低,农村经济特色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且不稳定。

201X--201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96元、1530元、1645元、1736元、1924元,比上年增幅分别为

5.6%、

3%、

7.5%、

5.5%和

10.8%,明显表现出收入增长的不稳定性。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

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

在中药材发展上,虽然种植面积有10多万亩,但1000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很少。

同时,乡镇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没有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

3、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

一方面嵩县工业化程度低,对农业反哺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县内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

现有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除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外,大部分属企业规模小、装备差,没有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4、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启动速度慢。

由于我县财力薄弱,对产业化的投入明显不足。

民间资金没有真正启动,还没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

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在高中以下,素质低。

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我县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增强紧迫感,树立扶持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

要正确认识,科学对待,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扫清思想认识障碍。

2、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通过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一是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

二是企业必须确定立足农业谋求发展的经营思路,避免不切实际盲目上项目,铺摊子。

使龙头企业向大、高、长的层次发展。

三是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求发展,运用工业生产的方法管理农业企业,以市场引导生产,以流通带动生产。

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培育一批特色龙头企业。

3、抓特色产业培育,扩大生产基地规模。

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把林业和中药材作为全县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尽快建设一批千亩以上连片林药种植区,发展一批林药专业大户、基地村、重点乡镇,不断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因地制宜培育和兴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和产业基地。

通过3—5年的努力,把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规模做大,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深度进军,力争两年内建成以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以20万亩中药材为基地的豫西中药材种植大县。

4、完善组织体系和机制建设。

通过有意识地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将产业发展的诸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产业按照一体化的方向顺利发展。

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下大力气抓好农副产品直销市场建设,实现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

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化中介经纪人队伍,鼓励更多的有经营才能的人参与到产业化营销体系中去,实现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

通过组织体系的完善,带动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5、加强扶持引导。

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要做好引导、支持和推动三方面工作。

要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定期发布产业信息,引导重点产业发展。

防止盲目生产给农户造成的损失。

要通过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将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农业开发、扶贫信贷等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产业化经营。

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6、强化保障机制。

建立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保护农民合法经济利益。

以农民专业协会为基础,逐步建立政府扶持,协会会员自愿参加的生产风险基金,帮助农民自我保护,调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二篇: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

农业产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按市政协办公室的通知要求,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我们对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嵩县地处豫西深山区,全县辖16个乡镇,5

3.4万人业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耕地面积4

6.8万亩,人均不足1亩,是新世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近年来,我县立足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县的重点工程来抓。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内抓林、药、牧、烟、菌等特色产业培育,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外抓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2、龙头企业正在壮大。

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涉农龙头企业35家。

其中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年消化中药材2250吨。

车村山珍公司、木植街食用菌开发公司等已初步发展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3、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催生了一批综合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

如车村的中药材市场、木植街食用菌交易市场、闫庄黄牛交易市场、何村小杂果批发市场都已初具规模,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南阳、平顶山等邻近市县,甚至到湖南、湖北等地。

我县实施龙头带动,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4、管理机制基本完善。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县成立了专门的产业化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今后3—5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工作目标、产业布局、实施措施。

各乡镇都成立由主抓农业副乡长负责的产业化办公室。

目前,全县产业化生产经营的组织和制度平台已经搭建。

5、合作经济不断发展。

我县现已创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23个,建立经济技术服务组织22个,各类农民经纪人组织16个201X余人。

其中有40余个中药材专业中介组织和1000多名农村经纪人,活跃于基地农户和市场之间。

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形成和壮大,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篇: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材料

农业产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按市政协办公室的通知要求,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我们对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嵩县地处豫西深山区,全县辖16个乡镇,5

3.4万人业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耕地面积4

6.8万亩,人均不足1亩,是新世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近年来,我县立足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县的重点工程来抓。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内抓林、药、牧、烟、菌等特色产业培育,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外抓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1、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一乡一品”的工作思路,各乡镇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木植街食用菌、白河山萸肉、饭坡小辣椒、大章黄姜、九店花川、何村小杂果、旧县烟叶、车村夏包菜、桔梗,闫庄黄牛、花生等一批特色产业乡村应运而生,目前,全县基本形成25万亩经济林,17万亩中药材,35万头只优质肉牛肉羊,2万亩烟叶,600万袋食用菌和8万名劳务输出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

特别是我县4年新发展中药材1

1.8万亩,全县中药材面积突破17万亩,种药农户达到了

3.5万户。

全县中药材交易市场年经销各类中药材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种药农户增加收入4640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2

8.3%。

2、龙头企业正在壮大。

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涉农龙头企业35家。

其中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年消化中药材2250吨。

车村山珍公司、木植街食用菌开发公司等已初步发展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3、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催生了一批综合市尝专业市尝集贸市常如车村的中药材市尝木植街食用菌交易市尝闫庄黄牛交易市尝何村小杂果批发市场都已初具规模,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南阳、平顶山等邻近市县,甚至到湖南、湖北等地。

我县实施龙头带动,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公司+基地+农户+市潮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4、管理机制基本完善。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县成立了专门的产业化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今后3—5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工作目标、产业布局、实施措施。

各乡镇都成立由主抓农业副乡长负责的产业化办公室。

目前,全县产业化生产经营的组织和制度平台已经搭建。

5、合作经济不断发展。

我县现已创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23个,建立经济技术服务组织22个,各类农民经纪人组织16个201X余人。

其中有40余个中药材专业中介组织和1000多名农村经纪人,活跃于基地农户和市场之间。

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形成和壮大,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很低。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民收入增幅较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作物在农业中的比重较低,农村经济特色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且不稳定。

201X--201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96元、1530元、1645元、1736元、1924元,比上年增幅分别为

5.6%、

3%、

7.5%、

5.5%和

10.8%,明显表现出收入增长的不稳定性。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

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

在中药材发展上,虽然种植面积有10多万亩,但1000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很少。

同时,乡镇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没有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

3、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

一方面嵩县工业化程度低,对农业反哺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县内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

现有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除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外,大部分属企业规模孝装备差,没有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4、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启动速度慢。

由于我县财力薄弱,对产业化的投入明显不足。

民间资金没有真正启动,还没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

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在高中以下,素质低。

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我县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增强紧迫感,树立扶持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

要正确认识,科学对待,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扫清思想认识障碍。

2、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通过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一是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

第四篇: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材料

农业产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按市政协办公室的通知要求,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我们对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嵩县地处豫西深山区,全县辖16个乡镇,5

3.4万人业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耕地面积4

6.8万亩,人均不足1亩,是新世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近年来,我县立足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县的重点工程来抓。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内抓林、药、牧、烟、菌等特色产业培育,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外抓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1、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一乡一品”的工作思路,各乡镇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木植街食用菌、白河山萸肉、饭坡小辣椒、大章黄姜、九店花川、何村小杂果、旧县烟叶、车村夏包菜、桔梗,闫庄黄牛、花生等一批特色产业乡村应运而生,目前,全县基本形成25万亩经济林,17万亩中药材,35万头只优质肉牛肉羊,2万亩烟叶,600万袋食用菌和8万名劳务输出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

特别是我县4年新发展中药材1

1.8万亩,全县中药材面积突破17万亩,种药农户达到了

3.5万户。

全县中药材交易市场年经销各类中药材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种药农户增加收入4640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2

8.3%。

2、龙头企业正在壮大。

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涉农龙头企业35家。

其中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年消化中药材2250吨。

车村山珍公司、木植街食用菌开发公司等已初步发展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3、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催生了一批综合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

如车村的中药材市场、木植街食用菌交易市场、闫庄黄牛交易市场、何村小杂果批发市场都已初具规模,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南阳、平顶山等邻近市县,甚至到湖南、湖北等地。

我县实施龙头带动,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4、管理机制基本完善。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县成立了专门的产业化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今后3—5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工作目标、产业布局、实施措施。

各乡镇都成立由主抓农业副乡长负责的产业化办公室。

目前,全县产业化生产经营的组织和制度平台已经搭建。

5、合作经济不断发展。

我县现已创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23个,建立经济技术服务组织22个,各类农民经纪人组织16个201X余人。

其中有40余个中药材专业中介组织和1000多名农村经纪人,活跃于基地农户和市场之间。

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形成和壮大,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很低。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民收入增幅较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作物在农业中的比重较低,农村经济特色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且不稳定。

201X--201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96元、1530元、1645元、1736元、1924元,比上年增幅分别为

5.6%、

3%、

7.5%、

5.5%和

10.8%,明显表现出收入增长的不稳定性。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

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

在中药材发展上,虽然种植面积有10多万亩,但1000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很少。

同时,乡镇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没有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

3、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

一方面嵩县工业化程度低,对农业反哺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县内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

现有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除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外,大部分属企业规模小、装备差,没有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4、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启动速度慢。

由于我县财力薄弱,对产业化的投入明显不足。

民间资金没有真正启动,还没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

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在高中以下,素质低。

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

&nb

第五篇:

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汇报材料

李文贵

(201X年9月)

尊敬的顾组长及一行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金秋九月,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我镇调研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为此,受唐书记、魏镇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洛泽河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农民朋友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洛泽河镇是一个集干热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属中深山深切割山地地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

幅员面积29

6.4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80米(全县最高点),最低海拔850米,相对高差1930米,立体性气候突出。

全镇有耕地

6.2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

1.03亩,平坝面积不足2%,林地2

3万亩,森林覆盖率2

4.8%,是耕地面积的

3.5倍。

辖13个村2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055人,其中农业人口5834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

5.5%,201X年末,全镇农民人均有粮216公斤,人均纯收入2424元。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抓服务,三产建平台”的目标定位,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生核桃、花椒、烤烟、魔芋、蔬菜1

等特色产业种植和生猪、土鸡养殖。

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林产业初具优势规模。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靠山吃山”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坚持把核桃、花椒作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加以培植,201X以来,全镇规划完成核桃种植7个村73个村民小组1

1.3万亩,花椒种植5村43个村民小组

95万亩,漆树种植2村20个村民小组

1.05万亩,201X年,仅退耕还林种植的3000亩花椒,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5

7.1元。

同样,2年后,10多万亩核桃将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