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4110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docx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docx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13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语,理清课文顺序。

2.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3.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情感激励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字词的含义,教师带领学生疏通文意,熟悉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访名山游大川实乃人生一大乐事,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我们总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常有许多感悟。

然而有那么一位名人,面对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却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不信?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记》,与他同游,去感受他那特有的心境。

今天我们学习《小石潭记》。

二、介绍作者、背景、文体

1柳宗元简介。

2写作背景介绍。

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到永州。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3文章体裁。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记”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扫清字词障碍

1听老师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音与停顿。

给加点字注音。

2学生根据工具书、课本注释,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3质疑交流。

(1)将自主学习到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组长负责本小组同学疏通文意,有不懂的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作好记号准备质疑。

(2)集体质疑,同学互助,教师点拨、强调重点词语、句子。

(3)师生合作翻译课文。

四、以抢答的形式进行课堂检测

1古今异义。

去:

(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佁然:

(古)呆呆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

(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以:

1)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2)卷石底以出(表承接,“而”)

(3)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

(1)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2)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动词,“成为”)

清:

(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2)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

(1)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2)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

(1)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2)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明确:

(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

(3)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4判断。

“若”“似”“如”都可以用来表示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表示比喻。

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

(1)闻水声,如鸣珮环。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似与游者相乐。

(4)天涯若比邻。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概括课文每段大意。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学生朗读课文,概括课文每段大意。

明确:

第一段:

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

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三段:

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

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

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思考: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

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晰。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用精练的短语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

下面提纲可供参考:

(1)发现小潭(闻声→见形)

(2)潭中景物(水→石→树→鱼)

(3)小潭源流(溪身→岸势)

(4)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明确: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

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三、走进课文,品读美点

问题探讨:

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胜收,你读了文章后头脑中浮现出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你能选择一个景点和大家说说吗?

示例:

(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三句描写潭边景物。

“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写鱼的情态。

“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

“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2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示例:

(1)先声夺人。

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隔篁竹,闻水声”,用“如鸣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调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

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描写。

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4)正面、侧面相呼应。

第二段写潭里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

“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5)对比描写。

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6)拟人。

“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

四、我来做导游,向您介绍小石潭

1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

可以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使游客也产生愉悦的情感。

2轮流做导游,向同学介绍小石潭。

五、画画小石潭

学生展开想象,画画自己心中的小石潭。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思考文中作者表现了哪几种情感。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感受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抽背课文。

2.作者在文中有哪几种感情?

明确:

乐忧

二、品味《小石潭记》,与柳宗元对话

1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

(找出“乐”的句子)

明确: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似与游者相乐。

2深入探究,走近柳宗元。

“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作者的心情却是“悄怆幽邃”。

(播放一首古筝乐曲)这首古筝曲能为课文朗诵配乐吗?

你能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吗?

出示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明确:

作者是被贬官到永州,不幸的遭遇令他感伤,本来想寄情于山水,遣散心中的郁闷,小石潭的美景使他惊叹不已,流连其中,得到了不少乐趣,暂时忘记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风景虽美却过于幽静冷清,游玩的时间一长,寒气透骨,难免触景生情,不由得忆起了自己的坎坷命运,忧郁、悲凉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CS〗

这首乐曲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这种情感,与文章内容相吻合,选它作为朗诵配乐很好。

3两组同学进行朗读品味。

(一组同学读乐的片段,一组同学读忧的片段)

4与柳宗元对话,进一步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为题与柳宗元对话,深入体会柳宗元当时悲凉的心境。

出示例文,请学生朗读。

宗元兄:

你的《小石潭记》中,描绘了一个多么美丽、如人间仙境般的地方啊。

那儿有白玉般干净、清澈的小溪,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似天上的鸟翱翔在无边无际的天宇下。

清晨,当阳光开始照入竹林中,苍翠的竹子和翠绿的藤蔓相互缠绕在一起,透过微微的晨光,在清风中随风飘拂。

当阳光照在溪水中时,水波点点,闪烁着光芒,好像是金子发出的耀眼亮光。

溪路蜿蜒,斗折蛇行,溪中石块千姿百态,各色各异,这真是每个人心中所梦想的人间仙境啊!

在这美丽的风景中,如果是我,一定会好好地玩一番,尽情放松平日紧绷的神经。

让大自然用它的清新和活力为我洗去疲乏,注入能量。

但是,此时此刻,这幽美的山林在你眼中却仿佛成为了凄神寒骨之地,这与世无争的佳地在你看来似乎也成了寂寥无人、不可久居之所。

甚至于你只是想把它变成一个记忆。

看到你这样,我也有些难过了,我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想起了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也许我们可以学学他,将这山林中的悠然自得、与世无争当做一种享受,变成一种境界。

不由得,我又想起了苏轼,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让人们学会了以一颗平常心去坦然面对生命中的波折和坎坷。

我们能不能也从中领悟到一点豁达和豪情呢?

也许,我们还可以想想范仲淹。

我们可不可以也学着用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去看待这一切呢?

不再为了心中的愤懑而满怀愁肠。

要相信: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虽然现在的你还不能为国为民做些什么,但是身处在这美景中,也依然可以忧其民、忧其君。

正如龚自珍所说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盼望你早日驱散心中的阴霾,把酒临风,宠辱偕忘,长风破浪,直济沧海!

学生分组讨论与柳宗元对话可以说些什么,怎样说才是心灵上的交流。

每组选代表当堂口头作文,其他学生评价。

老师给予引导鼓励。

三、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

1教师总结:

《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图画,《小石潭记》是……(让学生补充)

2柳宗元怀才不遇的悲凉郁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

那么还有哪些中国文人用文字来书写心中壮志难酬的情感?

(李白——王安石——刘禹锡——辛弃疾——李商隐——韩愈——陆游……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洒脱、或大气……)

四、课堂练习

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语句填空。

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呼应,又为下文的“”埋下伏笔。

2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

3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和“”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明确:

1.隔篁竹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小石潭记》时,我做了以下尝试:

选准突破口,带领学生进入小石潭的景,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以“画”为突破口,带领学生领略小石潭的美景。

每一首好诗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同样是一幅极美的画。

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设计了这个环节“画小石潭”,让学生展开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小石潭。

二、以“音乐”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体会柳宗元的情感。

《小石潭记》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美妙的景观,还抒发了作者贬官后孤独忧愤之情。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就以一首古筝乐曲为突破口,让学生在音乐中思考:

这段乐曲能为课文朗诵配乐吗?

因此,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就得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身世去思考,去品评:

这段乐曲表现怎样的感情?

它与课文思想内容相吻合吗?

它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吗?

在这里,音乐成为了一个媒介,在时缓时疾的古筝乐曲声中,似乎看到了作者孤独的身影,触摸感受到了作者悲凉愤懑的心情。

音乐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引导学生走进文中创设的情境,与作者的感情形成了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