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4880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docx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

第一学时

提升教师职业首先的必要性

培训目标:

1、让教师理解职业首先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2、使教师知道职业道德水平对教师工作的影响。

3、使教师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培训内容: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1、教师活动的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2、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育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a、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

b、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c、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我们都知道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勿庸置疑。

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而从调查结果和反馈意见中也可看地出教师在人民的心目中是神圣的、崇高的总体水准来说是令人民满意的,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近来来不断显露的“师德不良”的问题。

2、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要有针对性解决问题,实事求是,才能找到切入点,现在来看我回师德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1、职业倦息,缺乏工作热情。

分析案例“一位教师的来信”

2、从教不廉,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

分析案例劝退“差生”奖。

3、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

4、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

小结:

教师在师德上存在的问题,尽管是在少数教师身上体现,但影响确不容低估,它不仅影响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看法,而且可能会动摇他们对教师群体的信任。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解决师得上存在的问题。

 

第二课时

透视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视野

培训目标:

1、让教师理解师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

2、理解多元和谐师德是理想主义价值观与现实主义价值观的整合。

培训内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师德。

1、市场经济对师得的影响。

a、对师德建设的推动作用。

①提供物质保障。

②有利于更新教师观念。

③能够多元和谐的发展方向迈进。

b、对师德的负面影响。

2、主体性的师德。

新型师德提倡先是谋生,再是精神值价实现方式,既有工具价值也有理性价值,它是二者的统一。

3、多元和谐的师德。

a、理想主义的教师价值观。

①起点高

②精神价值凸显

b、现实主义的教师价值观

①起点高

②互助功利主义

C、两种价值观的整合

二、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性的师德。

1、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中的教育服务者。

信息化社会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的角色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

2、服务性的师德。

师德的服务性表现为以利他主义为基点,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作为自身必须承担的一项道德责任。

小结:

1、市场经济中的师德:

失去作用;负面影响。

2、主体性师德,多元和谐的师德。

3、信息化与学习型的教育服务者。

 

第三学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专业化背景下的师德

培训目标:

1、使教师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涵。

2、了解教师专业化中的思德精神。

培训内容: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师德。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以学生为本”。

a、“以学为本”的内涵。

①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

②是一种价值取向。

③是一种教育的方法论。

b、学习方式的变革

“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最明显地体现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上。

2、“以学生为本”的思德

a尊重学生:

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b、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是师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尊心,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

c、感情投入,其实质就是师生对教育哥业的热爱。

①师爱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②师爱讲究艺术。

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二、教师专业化与师德。

1、师德是教师专业化的必要组成部分

2、教师专业化中的师德。

A、职业认同与责任感。

B、自我发展。

C、自我反思。

D、创新能力。

E、合作精神。

小结:

在教师专业化的推动下,教师职业成为一种“合作性的集体劳动”,合作精神是主异因素,对教育效果的成败起到主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学时

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职业与教师职业

培训目标:

1、掌握职业这一概念,以及教师职业。

2、理解教师职业是特殊社会职业。

培训内容:

一、职业

概念:

职业是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由于社会的分工对社会承担的长期的专门的特定职责。

1、职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2、职业是社会对人的角色安排。

3、职业是人自我实现的途径。

二、教师职业

1、教师职业是一种富有个性角色特征的职业。

A、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

B、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

C、教师角色具有个体创造性。

D、教师角色具有人格化特征。

E、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

2、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特殊社会作用的职业。

①、教师职业对社会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是其它职业不可取代的。

②教师职业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也有独特的贡献。

③教师职业对人的成长发展也起着独特的作用。

3、教师职业是一种正迈向专业化的职业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与时共进地高速自己的思想观念,确立甘于奉献与追求自我发展为一体的职业价值观。

 

第五学时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特殊性

培训目标:

1、理解道德与职业道德。

2、分析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培训内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1、道德与职业道德。

①定义: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

②划分: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③特征:

①范围上的限定性

②内容上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时代性。

③形式上的多样性。

2、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①定义:

师德是社会行业的职业道德

是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比较稳定的德道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自身,与他们,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②本质认识观点:

a、它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一种社会对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要求。

b、是教师工作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具有很强的法律性。

c、要注重“行规”。

d、终极意义将指向教师人格的完善——既理想人格的实现。

小结:

道德与职业道德

 

第六学时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培训目标:

1、理解师德的特征。

2、了解师德牲在实践中的意义。

培训内容: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1、师德的内容更具全面性、先进行。

2、师德的空间影响更具广泛性。

3、师德的影响深度和时间更具深远性。

师德素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校期间对学生个性品格的发展,学生的终生,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未来等。

可见,师德素质对人,对社会的影响程度非一般职业所能比及。

4、师德的行为结果不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

教育工作总体来说是一种间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活动。

在此,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报偿,而不是直接的金钱和物质利益。

惟有如此,他才能真正不愧为太阳底下堂堂正正的人师。

5、师德的行为条件对劳动者的心理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时时保持一种高度的自觉性,处处用富有科学精神的自制力来战胜随意性和自我放任。

 

第七课时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培训目标:

1、科学认识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2、理解科学的师职的实践功能。

培训内容:

一、教师职业的一般功能。

1、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2、教师职业道德的实

①教育功能:

a、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激励价值。

b、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情感优化具有重要的陶治价值。

c、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道德升华具有示范价值。

②、调节功能

a、师德对教育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b、师德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③促进功能

a、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浣的影响。

b、教师自身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4、行业保护功能

a、师德为聘用的标准,对教师行业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b、师德作为教师队伍惩恶扬善的标准之一。

c、师德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之一。

 

第八学时

教师职业首先的历史发展

——中国教育史(古代)

培训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发展。

2分析古代不同实期的师德。

培训内容:

一、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发展。

1、先秦时期的师德。

A、夏、商和西周暑期的师德。

①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是唯一目标。

②受生产力的影响,发展缓慢。

B、春秋时期的师德。

孔子的师德思想:

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今不从”。

③孔子要求教师热爱学生的品德。

④孩子认为教师应不耻下问的品德。

⑤也子要求有坦率真诚的品德。

1、战国暑期百家争鸣与师德。

2、秦汉时期的师德。

3、唐宋时期的师德。

A、特征:

忠实于封建地主阶级的教育,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

B、教育家论述教育与师德。

①韩愈“道之所在,师之所存”。

②明确教师任务。

③师生关系的问题。

4、元明清时期的师德。

A、无明清时期的师德特征。

B、元明清的教育家论述教育。

 

第九学时

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

培训目标:

1、近代师德的特征。

2、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师德。

培训内容:

二、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

1、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

D、特征: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化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A、维护腐朽的统治,顽固地传授封建道德。

B、资产阶级教育家兴办学校,反对旧学。

师德融入了“自由,民主,博爱的思想内容。

2、中国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师德

A、康有为在“万木草堂”中阐述学术思想。

B、梁启超,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根本”

C、蔡元培提倡“进德会”

D、陶行知,毕生致力于大众教育事业。

提出“民主所好好之,民主所恶恶知”

教师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E、徐特立,以教书为职业,以教育为事业。

 

第十学时

外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培训目标:

1、古希腊罗马暑期的师德特点。

2、了解中世纪封建时代的师德。

3、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师德。

培训内容:

一、国外古代教师职业道德。

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师德特点。

D、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斯巴达教育是严格残酷的军事教育。

雅典教育更要求培养多才能,能言善变,善于通商。

2、古希腊罗马暑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师德,

德漠克利特提出要求,师德,古罗马时代昆体良,教育理论家和演说家。

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创始人。

亚里士多德,博学的思想家。

2、中世纪封建时代的师德

①中世纪时期的师德特点。

②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家论述师德。

3、文艺复兴暑期的师德

1、文艺复兴时期的师德特点

提出:

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发展儿童的潜力。

2、文艺复兴暑期的教育家论述师德。

蒙台涅:

注重教师个人品质,智慧比学问更有价值。

夸美纽斯:

提高素养,培养有素质之才。

 

第十一学时

外国近代教师职业道德

培训目标:

1、理解西方教师的特点及师德。

2、了解现代国外教师德的发展概况。

培训内容:

二、外国近代教师职业道德。

1、西方近代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要有较强的技能,是楷模,为人榜样有较强的责任感,培养人为资产阶级服务。

2、西方近代教育家论述师德

洛克:

培养学生绅士风度养成良好习惯,怀抱德行和智慧。

卢梭:

追求獐的自然发展,应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去施教。

三、现代国外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概况。

1、苏联师德的发展概况

列宁在新社会条件下重视教育。

2、美国师德发展概况

3、日本师德的发展概况

4、联邦德国师德的发展概况

提出在日常活动中体现师生关系,以师德作出服务权利和义务作出规范。

 

第十二学时

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敬业精神

培训目标:

1、理解敬业精神的内涵

2、了解敬业精神的内容

培训内容:

一、敬业精神的内涵

理念:

积极投入事业,勤奋努力工作,尽职尽责服务。

体现忠诚态度,奉献精神,进取精神。

二、敬业精神的具体内容。

1、服务意识。

真诚服务意识是敬业精神的实践定向。

2、竞争与协作意识。

竞争与协作意识是敬业精神的内在驱动力。

有竞争才有发展,协作是人类社会劳动的具体表现。

3、创新意识

进取的创新意识是敬业精神的不竭动力。

敬业精神的发展也要靠创新。

4、奉献意识

无私的奉献意识是敬业精神的深化升华。

切切实实的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十三学时

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敬业精神的社会价值

培训目标:

1、理解敬业精神的价值取向。

2、理解敬业精神的时代意义。

培训内容:

三、敬业精神的社会价值

敬业精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

1、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落脚点。

2、敬业精神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桥梁,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关节点。

3、敬业精神是巩固文明成果的现实支撑,是社会风气改善的切入点。

职业活动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实践活动,也是人们的道德意识水平表现最经常、最丰富、最具体的地方。

敬业精神的建设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敬业精神的时代发展意义。

提倡敬业精神,具有时代性、主体性、公众示范性与社会交往怀,有利于社会结构的有序化协调发展,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现实之路。

 

第十四学时

敬业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培训目标:

1、理解新世纪的敬业精神。

2、弄清怎样才能是一个新世纪合格的教师。

培训内容:

五、敬业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教师的敬业精神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发自内心的体认和崇敬,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是有成就感,有强烈火责任心的人。

敬业精神是一个教师全面发挥自己能力的重要条件。

1、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全,教师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学性。

要因材施教,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

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素质的竞争。

2、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新世纪合格的教师。

1、受教师的心理现状迫切需求教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2、坚持活到老、学到才,永远求索和创新,完全地把知识奉献给学生。

21世纪人才的能力应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造创。

要有着“为一大事业,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壮志,有着“创造出自己的崇拜的人”的伟大胸怀。

分析案例“人梯”。

 

第十五学时

教师的责任意识

培训目标:

1、理解概念责任与责任意识

2、给合教师的责任意识分析

培训内容:

一、教师的责任与责任意识

1、教师责任

定义:

是每一个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对其职业所应有尽有当承担的职业责任。

意义:

自觉履行教师职业内乱,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自觉当成自己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

1、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对学生负责绝不意味着是可以由教师捏造的泥人,教师既不可以“包办替代”,也不可以“高高在”一定要强调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惟有如此教师的责任心才能成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正动力。

2、对学生家长负责。

3、对教师集体负责。

4、对社会负责

2、教师责任意识

定义:

指个体对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

意义:

当今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种种诱惑与机会,给人们的心灵震荡巨大,提高教师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

 

第十六学时

责任意识的心理机制

培训目标:

1、了解教师责任意识的构成和层次。

2、明确教师树立责任意识的意义。

培训内容:

二、责任意识的心理机制。

1、教师责任意识由三部分构成,责任认识,履行责任的自我评价,责任行为的调节。

关系,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教师责任行为监控机制,并且贯穿于教师教育行为的全过程。

2、教师责任意识的层次。

划分:

自控层,他控层,无控层。

意义:

教师只有将祖国的教育事来放在首位,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热爱事业,热爱学生,才能真正教书育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生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3、教师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

阶段:

感知阶段是初级阶段。

理解阶段是中级阶段

接受阶段是高级阶段

这一过程是教育责任由表层到深点,由模糊到清晰,由外在需要内化为自身需求的过程。

三、教师村立责任意识的意义。

1、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巨大鞭策力量。

2、是调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冲突。

3、有利于培养教师的高尚品德。

第十七学时

教师责任意识向责任行为转化

培训目标:

1、理解责任意识形成与强化的目的

2、了解教育系统,管理及教师专业改革

培训内容

四、教师责任意识向责任行为转化。

责任意识形成与强化的目的,是为了唤起与促进相应的责任行为。

从社会角度讲,个体的行为不仅与原有的心理面貌及个人对具体情景的分析有关,还与外界的社会条件心理氛围及管理有关。

1、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定义:

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指社会舆论,学生家长的支持。

舆论作用,制约与监督作用,鼓动作用,指导作用。

2、加强学校民主管理。

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内在推动力,学生的管理成为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

3、改革教师专业教育。

强烈火的责任意识是好教师的优秀品质之一。

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自我监控,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控制,调节自己行为能力。

进而转化为更进一步努力的强大动力,为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努力。

第十八学时

教师的职业理想

培训目标:

1、掌握职业理想及特征。

2、让教师明确职业理想的作用。

培训内容:

一、职业理想及特征

1、职业理想的含义。

含义:

所谓职业理想,就是体现着一定社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规范要求在职业劳动者个体意识及社会意识中的集中反映。

2、职业理想的特征

(1)、职业理想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

(2)、职业理解具有客观性和积极性。

(3)、职业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二、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标准。

2、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重要的精神支柱。

3、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成就呈业的强大推动力。

4、职业理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十九学时

教师职业理想与实现

培训目标:

1、使教师明确职业理想。

2、让教师知识对理想应怎样实现。

培训内容:

三、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实现

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树立职业理想,要将职业理想与职业选择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实现职业理想,就必须正确对待职业选择的问题。

例:

马克思的一生就是为人类福利而奋斗的一生。

在教师职业问题上应注意:

1、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这里强调统一起来。

2、正确对待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3、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

第二:

热爱学生

第三:

献身于教育事业

第四:

勇于同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第五:

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第二十学时

教师对待学生的生道德

——爱生意识

培训目标:

1、正确理解爱生意识的内涵。

2、民解爱生意识的意义。

培训内容:

一、爱生意识

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不爱学生,不懂得如何施爱子学生的教师没有资格做教师。

1、师爱的内涵

A、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情感,也是人民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

B、学生是教师的互动对象,也是教师生命的延续和镜子。

有学生才有教师价值的实现。

C、师爱除了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外,还是一种能力。

2、师爱的意义

师爱是师生良好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师爱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道德素质的形成,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因此,就需要我们对师爱的一个正确的表达。

第二十一学时

师爱的表达

培训目标:

1、明确怎样去尊重学生。

2、采用怎样的方式尊重学生。

培训内容:

三、师爱的表达

教师对学生的爱融合于师生实际交往中,它实在、具体、可惑,简而言之,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与宽容学生,关心学生等方面。

1、尊重学生

师生互相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

①虚心接受学生意见,忠言逆耳

②平易近人

③言而有信

④给学生自主权

⑤坦诚相待,善解人意,言之有度。

1、尊敬学生的需要。

如: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尊重学生人性

A、自然属性

B、理性:

知性、主体性、德性、社会性。

2、信任学生

1、信任学生的能力。

2、信任学生的人品。

第二十二学时

宽容和关心学生

培训目标:

1、让教师深入理解宽容学生的内涵。

2、让教师知道怎样去关心学生。

培训内容:

3、宽容学生。

D、理解学生是对学生宽容的认知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成长是一个试误的过程,学生犯错在所难免,这是一种成长的形式。

就好比有人说:

“成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理解学生,就是要理解他成长道路上的诸多困惑,理解他积极向善的初衷,理解他难以面临的任务机迷茫的心态。

理解学生要求教师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往。

理解学生要求教师善待学生的选择。

2、同情学生是宽容学生的情感基础。

4、关心学生

1、从内心深处关心学生,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使其勇敢,信息地学习和学生。

2、引导学生制定克服困难的具体策略并实施它,实实在在帮助学习。

A、关心和指导学生学习生活。

B、关心和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

C、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活习惯。

第二十三学时

平等意识

——内涵及意义

培训目标:

1、让教师理解师生平等的内涵。

2、让教师深刻认知师生平等的意义。

培训内容:

一、师生平等的内涵

平等的师生关系超越了单向度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走向师生相互学习和知识意义的共同创生,走向了师生教育交往,师生之间由主——客关系变为主——主关系。

为此,应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共生、共存、共命运的共同体,把教师与学生看成是因具体教育活动中创构性及知识占有关系的实际状况而异的“即时扮演”,“相互界定”随时更换这两种角色。

二、师生平等的意义

教师应于学生建立平等交流,在人格上相互交往在吕德上相互影响,学会交流,合作尊重和同情等作为人所应具备的人际关系能力和人际理解能力。

只有师生平等,学生才能积极发表意愿,从而为师生教学相长提供刺激和可能。

第二十四时

教师平等意识的实践

培训目标:

1、课程教师平等实践的意义。

培训内容:

三、教师平等意识的实践。

1、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对教师平等意识的实践。

师生平等有利于营造课堂氛围,而这种氛围对能有效单显教师的平等意识。

要有效教学,教师对自己尊严的维护已不再依从制度的规定,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来激发学生建立自己的梦想、实践自己的未来。

2、实现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平等意识的实践。

1)、教师在教育中探索教育规律,总结教育经验,提高教育水平的过程。

2)、教师直接学习学生在某方面的长处。

3)、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师个性和人格日臻完善,心理成熟的过程。

小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有心人,做反思型教师,时刻发现学生有价值的东西。

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

第二十五学时

公正意识

培训目标:

1、让教师正确理解公正的内涵

2、让教师明白公正的作用与意义

培训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