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修养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814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师德修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德修养教案.docx

《师德修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修养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师德修养教案.docx

师德修养教案

赣南师院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职业道德”教案

主讲梅甲祥

导言:

道、德、道德、职业道德释义

中国文化对“道”、“德”、“道德”、“职业道德”涵义的认识

一、“道”:

本意——

A、道路

B、思想、学说;

C、方法、技艺;

D、规律、事理;

E、道教。

引申意义——

A、支配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法度、准则及运行规律;

B、做某类事情应遵循的共同规则。

《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论语》:

“道不同,不相为谋。

《朱子全书》:

“道理无穷,学者先要不得有自足之心。

《庄子》: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

《荀子修身》: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韩诗外传》:

“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

二、“德”:

本意——

得。

得到。

“物得以生,事得以成。

朱熹曰:

“德者,得也。

得其于心而不失之谓也。

A、阴阳交通;B、化育万物;

C、通于天地;D、和、利、福、恩;E、孝悌。

引申意义——人的本性及所规定的人的行为的准则——人的品质的外化

《左传》:

“德者,国家之基也。

《管子》:

“爱民无私曰德。

《资治通鉴》: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论语》:

“德不孤,必有邻。

三、“道德”

《老子》: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荀子劝学》: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史记夏本纪》:

皋陶说,“信其道德,谋明辅和。

《论语》:

仁者,爱人;仁,道德之本。

四、道德的现代涵义:

——通过社会舆论、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以及适当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五、职业与职业道德:

职业:

从事具有共同特征(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产品相同或相似)的劳动者所构成的一种劳动类别。

“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获得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中国古代无“职业”一词,只有“行业”之说。

“行业”与“职业”在一定的范围内是相同的概念,但在现代社会,“行业”的概念要大于“职业”的概念。

一个行业里有许多种职业,而一种职业里就不能再分出什么“行业”来了。

职业道德:

从事相同职业的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当共同遵守的本职业特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

从事教育劳动的成员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共同遵守的本职业特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六学习实践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一)对学生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

2、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养成有示范作用;

3、对青少年未来的人生道路有引领作用。

(二)对教师自身的意义:

1、有助于坚定职业道德信念,提高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2、有助于提高道德判断力,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对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的意义:

1、通过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来广泛影响社会;

2、通过参加社会生活而影响社会;

3、通过个人的道德品质影响家庭、亲友和邻居

4、有助于形成和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第一讲  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

一、教师职业

1、教师是专门从事教书育人职业的人

  许慎《说文解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之作善也。

  韩愈《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门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职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

  原始社会里在新酋长就职仪式上向就职者讲述、传授以往的事的人,是教师的雏形。

  奴隶社会里设有“庠”、“序”,即学校、教育的雏形。

但由于“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教师职业尚未独立。

  

在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进程中,教育不再为官府垄断,出现了私学,教师职业逐渐独立。

3、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

  首先,教师对人类物质文明进步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A,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B,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C,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D,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其次,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发展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再次,教师的劳动对受教育者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4、教师职业的崇高而神圣

荀子: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有人怏(放纵性情),人有怏则法度坏。

孟子: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998年4月,深圳大学法学院在深圳市组织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职业社会声望调查。

在100种比较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职业中,排在前三位的是:

科学家、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

其理由是:

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诚实、勤劳、责任、道德、正义和爱心;

有知识、技术和文化;

收入高;

社会形象好、社会地位高、能得到社会尊重;

工作环境好、轻松、自由、稳定;

自我实现必工作富有挑战性;

培育人才。

1998年6月,美国哈里斯调查公司发布了一份关于美国17种职业社会声望的排行榜,列前三位的是:

医生、科学家、教师。

美国、日本很多人获得了教师资格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但年年申请教师资格的人有增无减。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涵义及本质

1、教师职业道德的涵义:

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2、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要求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培养、教育学生服务,自觉遵守各项道德规范;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要求教师明确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正确处理教育劳动过程中各种道德关系,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第三,教师职业道德最核心的本质是给学生以实际教益,具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换句话说,教师职业道德最核心的本质,就是造就一代新人。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

1、教师职业理想

2、教师职业责任

3、教师职业态度

4、教师职业纪律

5、教师职业技能

6、教师职业良心

7、教师职业作风

8、教师职业荣誉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

第一,教师劳动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教书育人,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开发智能、培养思想品德,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才。

(《礼记》:

“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

第二、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等环境背景的干预和影响下,不断成长着的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儿童和青少年。

第三、教师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教师最主要的劳动工具和手段是教师自身具有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德、科学文化知识和才能,以及传授知识的本领与技巧等。

第四、教师劳动产品的特殊性——掌握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形成一定思想品德,能够自我发展的人。

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首先,在道德意识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

A、更加正确而深刻的职业道德认识;

B、更加丰富而深厚的职业道德情感;

C、更加坚定而崇高的职业道德信念;

D、更加坚韧而顽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其次,在道德行为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强烈的示范性。

A、教师的劳动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示范;

B、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教师留在学生心中的最深刻的印象绝大部分是道德方面的。

第三、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

A、教师职业道德不仅直接影响学生,而且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社会;

B、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影响学生的今天,而且影响学生的一生。

第二讲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社会功能和主要规范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一)原则和道德原则

  1、原则——个人(或组织)思考问题,采取行动的基本思路、轨迹、方向及所遵守的法则、标准。

  2、道德原则——在道德规范中起决定性作用,并贯穿于道德规范及道德实践全过程的基本轨迹、法则和标准。

(二)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

第一,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

第二,符合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要求;

第三,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

首先,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

其次,集体主义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第三,集体主义贯穿于社会主义道德的一切规范和范畴之中,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

第四,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根本标志。

3、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统一起来;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原则在本质上的要求是一致的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要求用集体主义的原则调解

第二、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A、认清个人主义的实质——

  一种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满足个人的私欲而不惜损害他人和整体利益的价值观念及其思想体系。

B、认清个人主义的危害——

 形成“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思维方式;

 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斗争;

 造成相互之间的信仰危机。

 C、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正当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源泉”;

 “个人利益利益是集体利益的组成部分”;

 “个人应当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并努力去发展、扩大、丰富集体利益,必要时,可以放弃和牺牲个人利益而保全集体利益”;

 “集体应当维护、照顾和尽可能满足个人利益,以获得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和谐共赢”。

4、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原则——教育人道主义

A、人道主义的含义:

初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对神学和神道的一种文化思潮。

泛指维护人的尊严、权力和自由,尊重人的价值,要求人能够自由发展的思想观点和主张。

B、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同时也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人道主义的合理成份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更高水平的人道主义。

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尊重人尤其是尊重为社会辛勤劳动而作出贡献的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

第二、关心广大劳动人民的物质和精神利益。

第三、同敌视和损害人民利益的势力与行为作斗争

5、确立教育人道主义的客观依据

首先,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其次,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特殊性;

6、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首先,教育者要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把他们视为与自己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并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的人来对待。

其次,教育者要在尊重受教育者的基础上努力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志向、兴趣、爱好和喜怒哀乐。

第三,教育者要真正关心受教育者,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需要。

第四,教育者要有解剖自我、批评自我、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胸怀和气量。

另请参考:

钱焕琦主编《教师职业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提出老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有四个即:

教书育人原则、为人师表原则、依法执教原则、人道主义原则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

1、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

A、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之间的关系;

B、调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C、调节教师与教师,与学校领导,与学生家长,以及与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

2、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A、思想的引导作用;

B、情感的感染作用;

C、精神的激励作用;

D、榜样的示范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

能够迫使每个学生去检点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和管住自己的那种力量,首先是教育者的人格,他的思想信念,他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他的道德面貌的完美性。

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A、通过所培养的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B、通过教师亲自参加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

C、通过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去影响自己的家庭、朋友和邻里。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范畴

(一)教育爱

——基于对职业的理解,为实现职业理想和道德,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

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

——教育爱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使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均得以实现,从而提高他人和社会的幸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爱是教师必必不可少,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

(二)教育良心

——以教师对客观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理性认识为前提,对自身的道德义务的情感体验与认同。

——教育良心是教育主体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教师职业意识中的综合体现——教师的职业良心。

(三)教育威信

——教师在教育环境中,特别是在学生集体中的道德地位、道德尊严和道德影响力。

——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尊重,是学生愿意去亲近教师,喜欢教师,并对教师怀有钦佩、敬仰之情,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心态。

——教育威信使学生产生主动的信赖、敬佩感;而教育威严则使学生产生被动的惧怕。

——教育威信是教师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积极因素。

(四)教育公正

——教育公正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人正直和处理各种关系符合公认的道德准则。

——教育公正实质要求是教师选择最为公正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和品质

——“用一个模式毫无区别的态度去对待所有的青年,那是漠不关心、不公正的表现”(苏霍姆林斯基)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一)教师与教师职业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1、热爱教育,甘为人梯奉献

2、教书育人,乐当优秀园丁

3、求实创新,培育社会栋梁

(二)教师与学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1、尊重、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A、尊重学生人格和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B、理解学生的志趣和爱好,做学生的朋友;

C、平等对待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习成绩,不同生理、心理特征的学生。

2、真诚关心学生,哺育学生成长

A、精心诱导学生学会做人;

B、细心指导学生发展个性;

C、耐心辅导学生掌握技能;

D、真心引导学生报效国家。

(三)、教师在其他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

1、教师与教师关系中的道德关系要求

A、坚持把教师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B、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C、团结协作,公平竞争。

2、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A、互相信任,平等相等;

B、交流沟通,传递信息;

C、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3、教师与社会交往中的道德要求

A、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B、以高尚的情操影响社会;

C、主动为社会服务。

第三讲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

——教师职业道德的个人修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阶段(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五个阶段.doc)

•              

二、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

•道德首先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还无法完全体现道德的本质和作用。

只有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按照外在的职业道德要求行动,才能实现道德的作用。

•1、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转向自律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其态度、方式、方法的选择吝惜是自主的,是一个自我控制的系统。

是由教凭借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和良心来调节的。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道德自律的重要性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加突出。

•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发展,需要将教师职业道德内化为教师的个体道德(德心和德行)。

否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就无法实现。

•2、教师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

•道德人格——具体的个人的人格的道德性规定。

是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后天道德实践活动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

•道德人格的层次:

高尚的、良好的、平庸的、卑劣的

•教师在道德人格上应当:

抛弃卑劣的,克服平庸的,保持良好的,追求高尚的。

•3、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

•教师现代化——教师的心理素质、精神面貌、及行为特征具备现代社会和教育工作者发展所需要量的品质。

在道德领域,就是指教师具备与现代文明和教育相适应的道德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三、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途径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

•A、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理解概念,明确关系,把握范畴,抓住本质。

•B、培养道德评判能力——分析矛盾,分辨真伪,分清是非。

•2、培育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A、增强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之情

•B、增强作为教师的自尊心、责任感和荣誉感;

•3、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A、选择教师职业无怨无悔;

•B、献身教育事业矢志不渝。

•4、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A、自觉性——不用扬鞭自奋蹄;

•B、坚持性——咬定青山不放松;

•C、果断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自制力——诱惑面前不动心。

•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A、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B、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6、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A、勇于“慎独”;

•B、严于解剖自我;

•C、防微杜渐,积善成德;

•D、闻过则喜,虚怀若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