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5768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docx

《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docx

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报告)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企业对机械行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剧,但目前职业学校仍沿用常规的“学校制”教育模式。

虽然学生在校内实习车间参加实习,也具备了基础的操作技能,但是由于缺乏真实的生产环境,远离生产第一线,所学知识总是无法有效的用于企业生产,学生从学校学成到企业工作后,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了解企业的产品,企业的设备,以及企业的生产。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学校吸取成功的职教院校的经验,积极开拓,大胆改革,引进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并进行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改进,通过有针对性的校企合作,实行“课堂进企业”,由学校老师陪同学生进驻企业,由企业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践,以达到学中干,干中学,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让学生和企业更充分的相互了解,真正做到双向选择,既有利于构建彼此的和谐关系,又节约了学生找工作和企业寻找、培养员工的时间,降低了双方的成本,从而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双元制;机械专业;“课堂进企业”模式;

 

一、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目前常规的学校制教育模式,虽然也强调校内实习,但是由于缺乏真实的生产环境,远离生产第一线,所学知识总是无法有效的用于企业生产,学生从学校学成到企业工作后,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了解企业的产品,企业的设备,以及企业的生产。

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实行“课堂进企业”,由学校老师陪同学生进驻企业,由企业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已达到学中干,干中学,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让学生和企业更充分的相互了解,真正做到双向选择,既有利于构建彼此的和谐关系,又节约了学生找工作和企业寻找、培养员工的时间,降低了双方的成本,从而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模式和企业的规章制度。

2、双元制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它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国外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的校企合作形式,是立足本国资源,符合国情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职业教育必需与企业元素紧密结合,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才能更好的发展前途。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2)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动机、兴趣,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的教学原则。

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中国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的报告: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专业要以职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要以过程为导向,职业教育的学习要以行动为导向”。

三、“课堂进企业”模式双元制教学的实施设想

第一阶段:

“学校打基础”第一、二学年,在课程设置上反映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基础技能训练,实行宽基础教学使学生应具有的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础操作技能,为学生的技能成长提供必需的知识平台;我们学校机械专业有在校生2300人,专业理论课教师56人,实习指导教师68人。

普车车间有车床64台,数车车间有数控车床34台,数控铣床2台,加工中心20台,钳工工位126个,足以满足教授理论课、技能课的需求。

学生在校每学期理论实习的课时比例1:

2,两学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具备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学期结束有学校、劳动部门企业考核成绩占60%。

第二阶段:

“课堂进企业”在第三学年,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兴趣爱好、企业需求等要素,分配到企业不同的岗位,在企业设置理论课教室,每周抽出固定时间有学校老师讲授该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由于这些知识在学校是已经过系统学习,所以只需针对该企业的生产案例进行综合应用,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熟悉企业的产品、工艺、设备,又要对专业课程的综合能力。

同时有车间师傅在工作中以带徒弟的方式一对一的教授操作技能。

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毕业时已经成为企业的熟练操作工。

第三阶段:

毕业前,有劳动部门,学校,企业组成考核委员会,对学生这一年的学习进行考核,成绩占40%,综合两次考试成绩,合格者有学校报请上级教育部门颁发毕业证书,报请劳动部门颁发技术资格证书。

四、“课堂进企业”模式双元制教学的实施过程:

1、选择班级;2010级机械班,学员40名,是2010年秋季入学,在校两年,理论课已修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职业道德等文化课以及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专业基础课。

实训课已学完钳工、普车、数车、数铣等模块。

具备了必须的专业基础和操作技能。

2、与企业签署协议,获取支持,配置理论教室。

在学校领导的统筹协调下,与同翔机械有限公司达成协议。

实验班40名学员,有一名理论课教师,一名生活教师带队进驻企业。

有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实习指导教师、理论教室、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以满足教学需要。

3、整合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

由理论课教师,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整合所有理论课内容,制定理论课教学计划,编写校本教材。

由企业培训机构制定实训内容和计划,分配岗位,选派师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实训教学。

4、与企业、劳动部门沟通,成立考核委员会,制定考核办法。

在学校领导的协调下,成立了有劳动部门、企业代表、学校三方组成的考核委员会,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实施办法。

5、所有各项准备工作就绪,2012年9月,实验班40名学员,两名教师进驻诸城市同翔机械有限公司,开始为期一年的企业实训。

6、一年的实训结束,按考核委员会制定的考核实施办法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由学校报请教育部门颁发毕业证,劳动人事部门颁发技术资格证。

五、广泛实行“课堂进企业”双元制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1、政策层面的保障机制。

德国的双元制是国家立法支持的教育机制,我们暂时无法追求校企合作办学上升到法律保障的地位,但是基于这是一种校企双赢,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的办学模式,努力争取本地政府的统筹和推动,通过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合作,形成一整套的经验做法,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合作办学,从而通过利益驱动使校企办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

如果这种合作不再是校企“一对一”,而是校企“一对多”合作,那么它也将克服对单一企业依赖过大的问题。

2、整合、重编专业教材体系切合企业生产实际。

教学内容应讲究实用、实效。

在课程设置上要坚持以文化课为基础、以专业课为主体、以技能操作为重点、以岗位合格为目标。

第一、二学年所开设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要精而广,以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课、技能操作课程要整合、重编以适应不同企业对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

3、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课堂进企业”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培养规格、课程结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系列改革,必然要求教师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的改革,从而对教师业务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标准。

教师不但要有扎实而广泛的理论基础、对企业的生产产品、工艺、设备条件等有详细的了解,而且还必须有企业所需工种的中级工、高级工甚至技师的操作技能水平。

而目前专业教师虽然都是机械类专业的本科生,有较好的理论水平,但操作技能水平普遍较低,而实习指导教师又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

这是困扰双元制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问题。

5、构建起合理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建立有政府劳动部门、企业、学校三方代表组成的劳动技能考评委员会,在接受双元制培训过程中,学生在考试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两次考试,其中第一次是在学校学习完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训练的两年后,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

第二次就是学习结束时的结业考试,主要考与企业有关的综合理论知识和技能。

这两次考试成绩分别占总分数的40%和60%。

同时,这两次考试,都分别由两类考试组成,培训毕业考试和职业资格考试,由此,产生两类证书,即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六、总结:

1、本次教学改革收到的成效:

(1)、通过这次“课堂进企业“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实践,进一步拓宽和加深校企合作的内容,在计划、组织、实践、评价等各个环节引入企业元素,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缩短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过程,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充足的选择和锻炼,为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学校专业的建设问题,研究规范相关的校企合作机制、制定相关的制度;以企业岗位要求整合或开发专业课程资源,明确“教什么?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成果;通过教师下企业或参与企业研发,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推动教师综合素质发展,进而实现专业建设的持续发展。

(3)教学相长:

通过一个周期的时间,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整体把握,教学方法的选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有极大的提高。

下图形象的反映了教师教学思维的改变。

(4)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课堂进企业”这种双元制模式普遍反映较好,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第一,老师针对车间的零件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形象直观,容易听懂,学习兴趣浓厚。

第二,由于授课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学习过程有很大成就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

第三,有效地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作息时间与企业职工一致,有利于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适应企业的工作、生活规律和环境。

第五,

有利于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他们充分的感受到知识的重要,从而更加珍惜当前的学习机会。

(5)企业反馈企业反馈的情况主要有一下方面:

第一,学生工作后能很快适应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生活环境。

新分配来学生因无法适应企业的纪律和劳动强度而辞职的情况没有出现。

第二,学生做学校学到的知识在生产中都得到充分应用,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求知欲很强,能主动学习。

在同翔机械每月一次的技术考核中经过“课堂进企业”这种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平均成绩居全公司前列。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企业的生产,给企业技术革新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企业对这种联合办学的模式非常欢迎。

希望社会、政府、学校进一步创造条件,广泛开展这种办学模式,为企业和学校共同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2、“课堂进企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

 本课改的创新之外主要在于:

(1)立足地方企业,结合中专机械专业特点,研究的重点不是理论,而是提炼、验证、推广实际经验,可操作性强;

(2)进驻企业的学生已在学校进行了两年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基础的操作技能实习,具有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3)实行“课堂进企业”,讲授与企业相关的理论和操作知识。

(4)企业参与学生管理、课程教授、大纲制定等多个方面,在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具有明显加强

3、双元制“课堂进企业”的特点

 

(1)两个学习地点——企业与职业学校

    企业和职业学校,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培训场所。

其一是学校,学校设有理论课堂和和实习车间,学生有两年的时间完成文化基础课和本专业所需的专业基础课,同时扩充和深化普通文化知识,以使学生达到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基本要求。

并在实习车间学会基本的实训操作。

其余一年的时间进驻工厂实习,由企业根据生产实际分配工种,实施管理。

企业内的实习场地又分为专为培训设置的理论教室和实际的生产车间,学校配专职教师上理论课,每周安排两个半天上理论课(包括工艺课),理论课教学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产品为素材,主要解决学生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

其余时间他们在装配有必要教学设备的实习车间和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培训,有企业安排师傅手把手的教操作技能,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学生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与企业一起成长,克服了学校实习场地常因经济原因使设备陈旧过时的弊病。

这样能使受训者掌握较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了解职业的行为规范,养成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的习惯,树立起自觉的质量意识。

  

(2)两类教师——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

    学生进驻企业以后,企业的师傅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是“双元制”的两类师资。

师资在“双元制”教学模式中是非常关键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师傅由企业提供。

他们一般是完成“双元制”职业培训后具有五年以上职业实践的工程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或者是经“双元制”培训后具有两年职业实践的各类职业院校的毕业生。

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后,方能成为实训教师。

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则是经过四年专业学习及两年师范学习、获取教师资格证和技师证的“双师性”的职教人才。

      (3)两种教材——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

    为了充分体现了“双元制”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主、以技能培训为主、理论教学为技能培训服务的宗旨,学生在企业期间学习内容的安排以企业生产实际为依据,以在学校期间学过的理论教材为基础,由任课教师编写符合企业实际的理论教材、实训教材、学生练习册、习题指导书等教材,并辅之以专用练习本、工作记录册、测验习题册、投影胶片、工作评估册、教学录像带、教学电影、实训组合教具(硬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技能训练能完全按照既定的计划的要求,科学地、系统地进行。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不断变换的生产需要不断地增添新的资料,使教材不断更新以跟上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

    (4)两种考试——实训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

    学生经过在校两年和进企业一年这两个阶段的学习,最后参加由劳动技能考核委员会统一命题的结业考试。

考试由包括企业主、企业实训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及人事劳动部门代表在内的考试委员会实施。

考试中技能测试所占的比重很大。

如工业机械工结业考试中,实践技能考试时间长达6小时;专业知识考试一般只考3-4门,总时间为3个小时。

受训者通过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考试后,除可获得进入劳动市场所必需的技术等级证书外,还可获得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

    (5)经费的两条渠道——企业与国家

    企业的培训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及州政府支付。

企业除了出资购置培训设施、器材及原材料、学习资料以外,还须支付学徒在企业培训期间的生活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

结论:

本次“课堂进企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仅仅是我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开始,以后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积累经验,弥补不足,使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加适应企业的需要,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参与培训的机制职教通讯99年11月

2、实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技能型人才质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年第30期

3、德国职业学院“双元制”办学模式及其启示《职业教育研究》2005.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