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5772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docx

摄像考试复习资料

摄像复习资料

选择题复习板块

1.下面不属于摄像机的基本组成部分的是话筒

2.摄像机在光源色温3200K的基准之下,为保证正确的色彩还原,其输出的红(R)、绿(G)、蓝(B)三路电信号比例应是1∶1∶1

3.黄金分割即把一条线段分为两段之后,其中一段与全长的比值应为0.618

4.下面不属于摄像机的基本组成部分的是主体应是画面特写

5.在实践中拍摄固定画面时,为了有别于摄影照片和美术作品,应该加强捕捉动感

6.电视的画面无纯黑部分,主要是因为电视的强光漫射所导致。

7.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重视特定范围内某一具体对象的视觉轮廓形状,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的景别是全景

8.从本质上讲,甩镜头属于摇镜头

9.我国现行电视制式为PALB.NTSC 

10.在光学里下列组合中,相加后产生白光的是蓝与黄

11.用焦距为10mm的广角镜头与用焦距为150mm的长焦距镜头,拍摄同样人物的近景,前者比后者拍摄距离小

12.主光一般采用硬光

13.电视场面调度特别是镜头调度必须考虑镜头相互匹配的问题。

14.电视摄像师在拍摄时应寓艺术表现于技术基础之上,如在拍摄夕阳时,为了获得落日熔金的辉煌画面,在调整白平衡时应该偏红

15.推拉镜头是通过一边改变镜头焦距一边进行拍摄的方式获得的镜头。

17.正常人眼可以辨别出的同一色相的光度变化有600种之多。

18.特写画面在电视节目中如同诗歌中的“诗眼”,音乐中的“重音符”,语言文字中的“惊叹号”

19仰角拍摄使画面前景突显,背景相对压缩,当用广角镜头拍摄时,画面会表现出强烈的透视效果。

20..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是拍摄固定画面的前提条件。

21.拉镜头中环境范围由小变大。

22.画面中始终有一个具体的运动的主体,一般情况下主体在镜头的开始至结束均呈现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景别是拉镜头

23.广角镜头的视角要比人的正常视角宽。

一般来说广角镜头的视角宽于60°

24.焦距;入射光孔直径的比值被称为光圈系数(F)。

25.辅助光一般多是无阴影的软光,用以减弱主光的生硬粗糙的阴影。

A.

26.绿色是最适宜于人眼的一种颜色。

27.中午前后的阳光的色温在5400K-5500K左右。

28.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的线。

29.演播室类电视摄像和外景类电视摄像的主要区别在于拍摄时光线条件的不同。

30.纪实类摄像具有不可重复性,艺术类摄像有可重复性。

31.电视画面是从一定数量的画幅,以每秒25帧的连续运动中体现出来的。

32.摄像机是根据光线色温3200K来规范基本光谱特性和标准工作状态的。

33.主导线形向画面的左右方向发展,适宜表现宏阔、宽敞的横长形大场面景物的构图形式称为水平线构图

34.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形态和空间深度,在拍摄中应用得较多的方向是斜侧方向。

35.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的是固定画面。

36.电视画面很难表现极明亮物体,特别是发光物体的轮廓线,是由电视的强光漫射现象)所导致。

37.模拟画面主体的视点和视觉印象来进行拍摄的角度是主观性角度

38.下列拍摄方法中,能同时引起被摄主体背景、角度和视点变化的是.跟移

39.减弱或消除不必要的强光和反射光的效果镜是偏振镜

40.广角镜头拍摄的画面具有以下特点视角宽,范围大

41.日出、日落时的色温一般为2800~3500K之间。

、42.下列组合中,相加后产生白光的是.蓝与黄

43.为克服“越轴现象”下列做法正确的是插入中性镜头。

44.就电视场面调度和舞台调度相比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电视场面调度具有复杂性、多变性

45.电视摄像师在拍摄时应寓艺术表现于技术基础之上,如在拍摄夕阳时,为了获得落日熔金的辉煌画面,在调整白平衡时应该偏红

46.电视画面的特性中,具有电影画面无法实现的巨大优势是同时性

47.如果摄像机拍摄画面时出现黑色不纯而是偏向某色的情况,应进行黑平衡调整。

48.衡量画面构图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准是主体突出

49.后景处于主体之后,选择和处理后景应该用减法原则以简化后景

50.拍摄固定画面的前提条件是机位、光轴和焦距三不变

51.我国的电视机屏幕通常每行有.700多个像素

52.构图常能引发观众忧郁沉重等心理反应的镜头称为.低调画面。

53.在新闻摄像中,跟镜头所表现出的摄象机追随人物和事件的画面造型效果是主观性镜头

54.电视拍摄中,极富视觉冲击力,观众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视觉感受的拍摄方式是推拉镜头

55.具有轻微漫射作用,能使来自被摄对象的光束得到漫射并均匀分布在画面中,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弱画面整体形象的清晰度的效果镜是柔光镜

56.广角镜头对横向运动的对象表现为动感弱,物距越远越弱

57.在众多色光中波长最短,容易使人产生寒冷、冷静等联想的是蓝色

58.用于刻画人物和表现环境的光线是主光

59.三角形机位布局时,两个人物可以互为前景和后景,使得构图具有明显的透视效果的方案是外反拍三角形布局

60.一个优秀电视摄像师在拍摄现场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具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全面的艺术修养

A.能严格执行导演的命令

B.能熟练地操作摄像机

C.具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全面的艺术修养

D.具有娴熟的运动摄像技术

61.DV摄像机的各项技术指标为最优,图像质量最好,适合各级电视台在演播室和现场节目制作的场合下使用。

62.电视摄像机的宽容度通常为1∶32

63.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64..暗调又叫低调,画面暗多明少,给人以凝重、肃穆之感。

65.背景是指画面主体对象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

66斜线构图一方面能够产生运动感和指向性,容易引导观众的视线随着线条的指向去观察,另一方面能够给人以三维空间的第三维度的印象。

67.拉镜头中环境范围由小变大

填空复习板块

在画面影调中占主要地位的影调是基调

6.景物的反射与吸收成反比
7.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8.电子闪光灯发光的四大特性:

发光强度特大,发光时间极短、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性质为冷光。


9.大口径镜头的优点可归纳为三点;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拍摄,便于摄取较小的景深,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10.相机的聚焦装置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胶片上清晰地结像
11.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和、变焦镜头。


12.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

不同的摄距、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


13.遮光罩是加戴在摄影镜头前边的一个附件。


14.摄影镜头的视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焦距的长短和底片对角线的长度。


15.焦距越长,视角越小。


16.快门的主要作用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17.强烈的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耀斑和灰雾,使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18.民用数字相机既可以照相又可以摄像。


19.数字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卡存储影像的。


20.家用数字相机可以用液晶显示屏取景。


21.CCD或CMOS是数字相机的影像传感器。


22.快门速度先决模式用S、Tv来表示。


23.光圈大,景深小
24.光圈小,景深大。


25.自拍器主要用途是自拍,或防止相机震动。


26.F/4光圈比F/5.6光圈大一级光圈。


27.数字相机是不使用胶卷的相机。


28.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两部分组成。


30.MACRO表示微距镜头。


31.前景深小于后景深。


32.摄影光源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34.焦距短,视角大。


35.焦距长,视角小
36.光圈大,通光量多
38.用日光型胶片在灯光下拍摄会使色彩偏红,偏黄产生暖调效果。


40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


42.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大,景深小:

光圈小,景深大:


43.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像的密度、影像的清晰度与影像的色彩。


44.快门的作用是控制进光时间和影响成像的清晰度。


48.二度空间,只有长度和宽度。


49.拍摄位置,即拍摄时相机所在的位置。


50.拍摄点由拍摄方向,高度,距离三者共同确定。

又称塑型光。


55.照相机速度调节盘上的A档,是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档。


56.镜头的焦距值等于或略大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是标准镜头
58.1英尺等于2英寸。


59.120相机一般比135相机
61.光圈小,通光量少。


62.135单反相机由机身和镜头组成。


65.照相机主要的附件有快门线、遮光罩、电池盒、闪光灯等。


。


67.手动对焦镜头用MF表示。


68.AF镜头是自动对焦镜头。


69.DF相机是135单镜头反光相机。


70.广角镜头焦距短,望远镜头焦距长
71.照相机镜头多层镀膜,一般用MC表示。


73.感光度标志的国际标准用ISO表示。


74.防紫外线滤色镜是UV镜
76.枕形畸变是长焦距镜头产生的。


77.桶形畸变是短焦距镜头产生的。


79.两边带齿孔的胶卷是135胶卷。


80.后面带纸背的胶卷是120胶卷。


81.双镜头反光相机用的是120胶卷。


82.135相机的标准镜头是50mm。


83.在不更换镜头的情况下改变焦距的镜头称变焦镜头。


84.中国制感光度制式用GB表示。


85.尼康相机是日本产的135名牌相机品牌。


86.镜头焦距用F表示。


87.相机速度调节盘上的M档,是手动控制曝光模式档。


89.影响景深的三大因素是焦距物距、光圈。


90.前景深小于后景深。


91.后景深大于前景深。


92.光圈系数越大,光孔口径越小。


93.1英寸等于2.54厘米。


94.f/8光圈比f/5.6光圈小一级光圈。


98.机械快门的耐寒度较高。


100.数字相机的白平衡起调整色彩平衡的作用。


101.在没有自然光的室内按室内光源的类别进行调整白平衡自动白平衡除外。


103.135胶卷的标准底片的规格是24mmX36mm
104.变焦镜头的优越性操作方便,便于携带,构图快捷。


105.标准固定镜头视场角在46度左右。


106.数字相机的存储卡有CF卡、SM卡、XD卡、MS卡、MMC卡。


107.光圈的作用是控制通光量,控制景深,减少像差,调节成像质量。


108.正面摄影的特点是平面感强、立体感差;属静止性构图,画面呆板不宜表现动感。


109.色纯度指色彩的饱和度。


112.焦点是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镜头后相交于一点,这一相交点称为焦点。


114.感光度是胶卷的感光性能,数码相机上的“影像传感器”的感光度是相当于传统胶卷的感光度”。


115.数码变焦是在成像CCD影像信号范围内,裁取一部分影像进行放大,使影像充满画面的效果。


117.静物摄影主要通过构图、布局、光线、与影调及色彩的处理来表现被摄体的质感、立体感及外在特征。


118.新闻摄影的五个要素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什麽事件、为什麽发生。


119.当光圈不变,物距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120.当光圈,焦距不变的情况下,物距越大景深越大;物距越小,景深越小。


122.黑白摄影上,曝光不足负片密度达不到正常标准,使影调层次受损,影像反差也发生变化。


123.滤光镜可用来校正色差。


124.摄影用光造型的目的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既“真实感”和美感
125.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镜头焦距长,景深小;镜头焦距短,景深大。


126.光圈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点:

调节进光照度、调节景深效果、影响成像质量

 

1.摄影光源一般可以分为自然光、人工光和现场光三种。

2.影调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性,影调的处理有几个基本原则1.根据创作意图处理影调2.根据被摄景物的特征和环境特点处理影调3.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处理影调

3.一幅优秀的人像摄影作品,要求神情、姿态、构图、用光、以及曝光控制和暗房制作等都要达到较高的境界。

4.一般而言,一幅优秀的人像摄影作品,不仅表现出被摄者的外貌特征,而且要掌握拍摄对像的心理,通过捕捉人物的姿态和表情,充分表现人物的个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形神兼备”。

5.在人像摄影中,反光板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摄影专用的折叠式反光板,分金黄色、银白色和白色三种表面,金黄色表面反射明亮的暖光,银白色边面反射明亮的白光,白色表面反射的光线较柔和。

6.拍摄距离影响着主体与环境的表现,一般分下面五种景别:

远景、全景、近景、中景、特写。

7.为了降低画面的反差,在用光中可采用以下措施加以改善。

加用补光 2加用滤光镜补光 调节曝光量

8.室外创意人像摄影是由自然光的运用,环境处理和人物造型三方面配合构成的。

是在摄影者有意识地干预下进行的,摄影的创造主动性极强,摄影师与模特的配合极为重要。

户外纪实人像摄影是在现实环境中抓拍的。

9.人像摄影的种类 室内灯光人像 室内现场光人像 户外人像

10.在人像摄影中一般选用中长焦距镜头,如135相机一般选用100毫米左右的镜头,中长焦距镜头拍摄人物的近景或特写照片时不会(会或不会)产生透视变形,也更容易获得虚实结合的摄像以突出人物。

11.构图的原则有两条:

一是突出主体,揭示主题思想;二是从主题思想出发,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关系。

一句话,即通过取景使照片的画面能有力地表达其思想内容和摄影者的观点,说明问题,吸引和感染观众。

12.摄影构图的要求是:

简洁、完整、生动和稳定。

13.拍摄距离影响着主体与环境的表现,一般分下面五种景别:

远景、全景、近景、中景、特写。

14.调节光比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调节主、辅光的强度;调节主、辅灯至被摄体的距离;用反光板对暗部进行补光。

15.色彩的对比主要包括色相的对比、明度的对比、饱和度的对比、并存的对比等。

16.色相的对比即不同颜色的对比,主要内涵包括类似色对比、三原色对比、互补色对比和冷暖色的对比。

其中最引人注意也是运用得最普遍的主要是互补色或冷暖色的对比。

17.对于数字照相机,人们都知道像素的多少决定着照片的清晰度,而往往忽略了镜头的分辨率,其实,镜头分辨率的高低,对照片的清晰度也有很大影响。

对数字照相机镜头分辨率要求的高低,主要取决于CCD芯片的大小和分辨率。

18.影响摄影作品色调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作者在前期创作时对画面的色彩控制;其二是后期制作时对色彩的调节控制。

具体来说,决定摄影作品色调的前期因素是被摄体的色彩存在关系、拍摄时的光线和色温、照相机镜头上的滤光镜;决定摄影作品色调的后期因素是感光材料及冲洗过程的技术性色彩控制。

19.自然界各种景物的色彩极为丰富,鉴别、评价色彩的主要依据是色彩三要素。

即色别、明度、饱和度。

名词解释复习板块

1.焦点来自无限远处的平行光线经过镜头的折射在镜头主轴上会聚成一个清晰的点,就是焦点。

2.散光灯是一种漫反射式灯具。

散光式钨丝灯在灯泡前面没有装聚光透镜,灯罩的开口比较大,一般使用磨砂灯泡或乳白灯泡。

散光灯发出的光线属于软光,光线没有特定的方向,在被摄者身上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小,被摄体不产生明显的阴影。

散光式闪光灯就是在闪光灯前面加上反光伞或柔光灯箱,闪光灯发出的光线通过反光伞反射或透射到被摄者身上,或者通过柔光灯箱里的柔光纱再投射到被摄体身上,光线特别柔和、均匀。

3.明度 明度指颜色的明暗、深浅程度。

常用反光率表示明度大小。

在视觉感受上,由于人眼对黄绿色最敏感,对红色次之,对蓝色最不敏感,因此,不同的色别在反光率相同时,也会有不同的明度感受。

在通常的光亮度下,人眼对颜色明度变化的感觉灵敏,只要反光率有1%的变化,眼也能察觉,但当光线亮度太大或太小时,人眼对明度差别的察觉能力就大为降低。

在彩色摄影中,只有色别变化而无明度变化的画面缺乏立体感;虽有色彩的明度变化,但缺少色别变化,画面就显得不够生动。

在色彩的应用上,要注意应用不同色别不同明度的色彩构成有立体感的和谐画面。

4.有效像素一般即指CCD像素,就是CCD上形成影像信号的硅光电二极管的个数。

数码相机对像素的高低,常见的有两种表示法:

一是阵列表示法即“横纵像素的乘积”,例如,像素640×480、像素1024×768;二是总量表示法,例如,像素35万、像素80万。

这两种表示法的实质是相同的,前者的表示法精确些,后者的表示法通俗些。

如柯达DC210数码相机,总量称百万像素,其像素陈列表示为1160×872(1160×872=1011520)。

5.标准镜头标准镜头是指镜头焦距和底片对角线长度相等的镜头,其视角接近于人眼的正常视角,人眼双眼聚焦清晰范围为,转换为焦距就是40-58mm,取中间值得出135相机的标准镜头约为50mm。

6.摄影影调黑白影像是由黑至白诸多深浅不同的灰色调构成的,这些深浅不同的调子,在黑白摄影中被称为影调。

影调,既是对光线的技术处理,表现了景物的外观,也是摄影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7.聚光灯在灯泡后面装有反光罩(有些卤钨灯在灯泡壁的一侧涂有反光物质以代替反光罩),将光源 发出的光反射,在灯泡前面装有凸透镜或菲涅尔透镜,把光线会集发射出平行光束。

灯泡和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化以随时调整光束的集散。

聚光灯发出的光线属于硬光,发出的光线亮度高,光束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投射光斑集中,光斑大小可调节,摄影者容易控制它的照明范围。

光束边缘有明显的明暗分界,在被摄者身上造成的明暗反差鲜明,使被摄者产生明显的阴影。

8.景深:

答:

照片中垂直于画面的焦平面,纵向影象空间清晰距离深度叫景深,从被摄物到最近清晰点的距离叫前景深,被摄物到最远清晰点的距离叫后景深,前景深与后景深之和叫全景深,简称景深。

9.像素是构成数码影像的最小单位,当你把一幅图像在电脑屏幕上高倍率放大,产生的马赛克效果上的每一个点就是一个像素。

一般来说,数码相机中CCD的像素总量越高,其产生的影像分辨力也就越高。

目前,家用数码相机的像素总量大致可分为三个档次:

100万~200万左右、200万~300万左右、300万以上。

对一般摄影者而言,200万~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已够用了,专业摄影者则会有更高的要求。

数码相机上的像素又分为有效像素与插值像素。

10.CMYK模式指“青、品、黄、黑”四色,这是一种在印刷(或打印)时使用的模式。

CMYK模式在印刷分色中含有四种颜色,每像素的颜色深度就有32位。

这种模式的图像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大,在处理影像时一般不采用CMYK模式。

CMYK模式的影像在进行电脑处理时通常需要转换成RGB模式。

11.主光是表现主体造型的主要光线,用来照亮被摄体最富有表现力的部位。

当选定了拍摄角度以后,被摄体具有什么样的明暗造型效果,主要靠主光来形成,它在画面上形成明显的光源方向、亮部、阴影和投影,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起主要的造型作用。

它塑造的被摄体的基本形态和表面结构。

主光一般采用聚光灯。

主光的光位多在被摄体的前面与相机镜头轴线成5°至45°水平角。

主光可以位于相机的左侧或右侧,这取决于人物外貌的特征所具有的匀称度和比例等等。

主光的水平角与垂直角度愈大,被摄物的主体感愈强;反之,造型平淡。

12.光圈在镜头中由数片金属片组成的可变孔径的光阑,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它除了控制进光量意外对控制景深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3.饱和度 饱和度指体现颜色特征的色相纯度,也称色的鲜艳程度,是表示色觉强弱的概念。

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所含本色的成分与消色成分的比例(白、灰、黑称为消色)。

含本色的成分越大,饱和度就越高,色彩越鲜艳;含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就越低,色彩越平淡。

物体的表面结构和照明光线性质也影响其饱和度。

相对来说,光滑面的饱和度大于粗糙面的饱和度;直射光照明的饱和度大于散射光照明的饱和度。

色的明度改变,饱和度也随之变化。

明度适中时的饱和度最大;明度增大时,说明颜色中的白光增加,色纯度减小,饱和度也就降低。

当明度太大或太小时,颜色便会接近白色或黑色,饱和度也就极小了。

各种色别、明度、纯度的色组成了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色彩世界。

摄影画面中色彩的饱和度往往取决于曝光和校色,只有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的曝光和校色都准确的情况下,饱和度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此外,各种颜色的饱和度和对于光线的要求也不一样,例如,红色在强光中饱和,蓝色在弱光中饱和。

14.数码变焦实质上是在镜头原视角的基础上,在CCD成像的影像信号范围内,截取一部分影像加以插值放大而给人们以用更长焦距镜头拍摄的效果。

例如,镜头焦距为35mm~70mm的数码相机,当你是用70mm焦距拍摄时,如果它具有2倍数字变焦功能,那就意味着实际产生140mm焦距的成像范围。

这种140mm焦距的成像范围实际上是在70mm焦距的成像范围内截取一部分插值而成。

2×数字变焦相当于在一个像素的基础上插值繁衍为4个像素;3×数字变焦相当于在一个像素的基础上插值繁衍出9个像素。

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际效果看,数字变焦都不甚理想,当你把它放大成一定尺寸的照片时就会发现,采用数码变焦的效果不如未经数码变焦的效果。

这就同传统摄影中,将底片剪裁一部分的放大效果会明显不如整幅底片不经剪裁的放大效果。

过高倍率的数字变焦会使影像变得十分粗劣,甚至产生拍摄者并不需要的马赛克效果,很显然,数字变焦无法替代变焦镜头的光学变焦功能。

当然,如果对影像清晰度要求不高时,数码变焦能使你享受远摄长焦镜头的拍摄乐趣。

15.白平衡

白平衡的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对在特定光源下拍摄时出现的偏色现象,通过加强对应的补色来进行补偿。

上图照片均是在日光下拍摄,仅改变了白平衡的设置。

各种白平衡下的照片所产生的偏色显示出补偿时的补色。

使用胶片相机时,为了对这些偏色进行补偿,拍摄时要用各种彩色滤镜。

数码相机的基本原理与其类似,白平衡功能就相当于彩色滤镜。

但在彩色滤镜中并没有类似“自动白平衡”的滤镜,在这一点上两者有很大区别。

一般使用时选择自动白平衡(AWB)就足够了,但在特定条件下如果色调不理想,可以选择使用其他的各种白平衡选项。

 

简述题复习板块

电视屏幕上影响运动的来源有哪些?

它们分别包含了哪些因素?

2、电视景别有哪些作用?

3、远景、全景比中近景包括的范围大,为什么反而用得少?

4、动态构图有哪些基本形式?

5、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有哪些?

6、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他们与景深的关系是什么?

7.变焦镜头可以轻松的拍摄不同距离的目标,为什么拍摄时还要经常前后移动机位?

8、光线的形态有哪些?

各自的造型特点是什么?

 

1、电视屏幕上影响运动的来源有哪些?

它们分别包含了哪些因素?

答:

屏幕上影像的运动,有两个基本的来源:

一是对现实生活中运动的再现,即画面的内部运动,主要包括时间长度、主体运动和光影变化;二是摄像机的运动,即画框运动,称之为镜头外部运动,主要包括主光轴运动(摇、升降镜头)、焦点运动(移镜头)和变焦运动(推、拉镜头)。

2、电视景别有哪些作用?

答:

(1)景别的变化带来视点的变化,它能通过摄像造型达到满足观众从不同摄距、不同视角全面观看被摄体的心理要求。

(2)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重要因素。

(3)景别的变化是画面被摄体的范围变化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从而形成画面表达、主题诉求和信息传递的不同侧重和各自意蕴。

3、远景、全景比中近景包括的范围大,为什么反而用得少?

答:

远景和全景包括的范围虽然大,可反映事件的大场面和环境。

但是,由于电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