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5987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粤教版本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特别提示:

结合地图识记)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位置与疆域

1、中国的地理位置:

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有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

地域广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背陆面海的地理位置,既有利于同陆上邻国和海外各国的交往;又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每年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带来丰沛的降水,成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条件。

3、中国的领土面积:

我国疆域辽阔,面积广大,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约亚洲陆地面积的1/4,约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与整个欧洲差不多,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4、中国领土的四至点:

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纬度约为53°N;最南端位于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纬度约为4°N;我国领土的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交汇处,经度约为135°E;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经度约73°E。

南北纬度相差约50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东西经度差约60°,相距5200千米。

5、中国的陆上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陆上邻国有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尼丹,南有缅甸老挝和越南。

陆上相连的国家有14个,东部:

朝鲜;南部:

缅甸、老挝和越南;西部: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北部:

蒙古和俄罗斯;西北部: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

印度、不丹和尼帕尔。

6、中国的临海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海岸线长1.8万千米(是世界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部直接与太平洋相连。

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等;海峡有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东有韩国和日本,东南菲律宾,南有马、文和印尼。

7、中国的行政区划和省级行政区:

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三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民族自治的地方。

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记住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和轮廓)

7大片区:

东北(3):

黑吉辽;北疆

(1):

内蒙古;黄河中下游(6):

两河两山加京津;长江中下游(7):

两湖三江加沪皖;南部沿海(7):

两广两岛闽港澳;西南(5):

云贵川渝藏;西北(5):

陕甘宁青新。

我国临海省级行政区14个,自北向南:

辽、冀、津、鲁、苏、沪、浙、闽、台、粤、港、澳、桂、琼。

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区9个:

辽、吉、黑、内蒙古、甘、新、藏、云、桂。

北回归线穿过的4个(从东到西):

台、粤、桂、云。

全部位于热带的3个:

琼、港、澳。

岛最多:

面积最大:

新;最小:

澳;湖泊最多:

人口最多:

豫;人口最少:

澳;人口最稀疏:

藏。

跨经度最广:

内蒙古;跨纬度最广:

琼。

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

陕西(陕或秦)、甘肃(甘或陇)、四川(蜀或川)、云南(云或滇)、贵州(贵或黔)。

少数民族最多:

云南省。

与渤海、黄海同时相连的省:

辽宁、山东。

有侨乡之称的省:

广东省、福建省。

邻国最多的省区:

新(8个);邻省最多的省:

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各8个)。

第二节人口与民族

1、中国的人口数量: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还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巴西、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

2、中国的人口特点: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的人口增长较快.每年新增人口约1500万。

人口数量过大,必然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学生的负担,限制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

3、中国的人口政策:

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基本要求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主要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4、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5、中国的人口密度:

平均为每平方千米139人,是世界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6、中国的人口地理界线:

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

界线东部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西藏不到1人每平方千米);东部面积约占全国的43%,人口却占全国的94%;西部面积占全国的57%,但人口还不到全国6%。

7、中国的民族构成: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

其他55个民族的人口较少,总共约占全国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

8、中国的民族分布: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9、中国的民族政策: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各民族有保持自己宗教信仰的自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行使自治权。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10、当今世界唯一的母系王国:

摩梭人,居住在云南西北的泸沽湖。

11、火把节:

彝族;跳板:

朝鲜族;孔雀舞、泼水节:

傣族;古尔邦节:

维吾尔族、回族、乌孜别克族;三月三:

壮族;晒佛节、锅庄舞:

藏族;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

12、全球华侨和华人约3000多万人,广东、福建是著名的侨乡。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从青藏高源到沿海平原

1、中国地势的的基本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中国三级阶梯界线: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以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为界;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以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为界。

3、中国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

第一阶梯平均海拔都在4000千米以上,主要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大部分海拔在1000—2000千米左右,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等,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4、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②对河流的影响: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③对交通的影响:

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5、中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五种地形:

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山区(山地、高原和丘陵)面积广大。

6、中国的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山脉: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阿尔泰山;巴颜喀拉山、祁连山。

南北走向山脉:

横断山脉;贺兰山。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

7、中国的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风吹草低现牛羊。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石灰岩广、无山不洞、无洞不奇。

8、中国的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黑土广布,多沼泽和冻土,流经河流:

松花江、黑龙江和辽河。

华北平原: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由黄河、海河、淮河的泥沙冲积而成。

黄河、淮河、海河。

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湖众多、物产丰富,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美誉。

长江。

9、中国的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内部较平坦,沙漠广布,最大的为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

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内部平坦,有沙漠戈壁分布,西部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为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多盐沼泽;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

海拔较低,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仅成都平原较平坦,但物产丰富,被称为“天府之国”,也称“紫色盆地”。

10、中国的主要丘陵有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11、中国五种主要地形比例:

山地:

33%(占全国面积1/3);高原:

26%;丘陵:

10%;平原:

12%;盆地:

19%。

(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合称山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第二节奔流不息的大河

1、中国的主要河流:

外流河(指流入海洋的河流,所在区域为外流区):

注入太平洋的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淮河等;注入印度洋的有雅鲁藏布江等;注入北冰洋的只有新疆的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指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所在区域为内流区):

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京杭大运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径流量

汛期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

北方地区河流

短(与雨季一致)

大(东北河流较小)

有,越往北冰期越长

分界线

秦岭—淮河

南方地区河流

长(与雨季一致)

2、我国主要的湖泊:

我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淡水湖泊群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咸水湖泊群。

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4340km2,内陆湖、咸水湖),“五大淡水湖”是鄱阳湖(2933km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分布在江西省)、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3、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的通州,南至杭州的钱塘江,纵贯京津两市和冀、鲁、苏、浙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800千米,是世界开凿最早,流程最长的运河。

具有灌溉、防洪、通航等综合作用。

4.特殊的河流

水量最大—长江,汛期最长—珠江,含沙量最大—黄河,结冰期最长—黑龙江,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大河、注入印度洋的有雅鲁藏布江等。

5、黄河和长江

(1)源头:

黄河的源头是黄河巴颜喀拉山(雅拉达泽峰),呈“几”字形;长江的源头是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

(2)注入的海洋:

黄河注入渤海;长江注入东海。

(3)长度和流域面积:

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5万km2,是我国第二长河;长江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约180万km2,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4)流经省区:

黄河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个),长江流经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

(5)流经主要地形区:

黄河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6)上、中、下游的划分:

黄河:

上游(源头-内蒙古河口),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口-河南旧孟津),泥沙含量最高;下游(旧孟津-黄河口),水流缓慢,形成“地上河”

长江:

上游(源头-湖北宜昌),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最丰富40%;中游(宜昌-江西湖口),水流变缓,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易泛滥成灾,且支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下游(湖口-长江口),水流平稳,江阔水深,便于通航。

(7)主要支流:

黄河:

洮河、湟水、渭河、汾河、洛河、泾河

长江:

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长江最大支流)、沅江、湘江、赣江等

(8)水能及开发利用:

黄河的水能主要集中于上游,实施梯级开发,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水利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长江的上游河段,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40%;最丰富的河段是从源头到宜宾,其次是三峡;在干支流已建和正在修建多座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如二滩、龚嘴、葛洲坝、三峡等水电站和水利工程。

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水能宝库”。

(9)主要危害及治理措施: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大河。

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地区,带走大量泥沙,到下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致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升,形成“地上河”。

因此,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治黄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治理措施是:

上游建设大型水库,中游进行黄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长江的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异常严重(长江洪灾形成的原因:

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②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③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因此,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治理措施是:

加固江防大堤,兴修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黄河、长江对比表

比较项目

长江

黄河

源头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流经省区

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个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流经干湿地区

基本为湿润地区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长度

6300千米

5500千米

流域面积

180万平方千米

75万平方千米

年径流量

10000亿立方米

480亿立方米

主要支流和湖泊

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长江最大支流)、沅江、湘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

洮河、湟水、渭河、汾河、洛河、泾河

水利开发

已建成葛洲坝、二滩、丹江口、五强溪、龚嘴等水电站,全国最大规模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已建成(位于上游);发挥黄金水道作用,大规模开发利用长江航线。

上游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等水电站,实现梯级开发,中游建成三门峡水利工程,已建成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主要自然灾害

洪水危害中下游平原地区

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

治理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做好上游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护工作。

大修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重点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护工作。

上、中游分界

湖北宜昌

内蒙古河口

中、下游分界

江西湖口

河南旧孟津

第三节复杂多变的气候

1、中国气温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

冬季(1月份):

南北温差很大。

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该线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该线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原因:

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

夏季(7月份):

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

原因:

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2、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①原因:

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②类型(从南到北):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另加一个高原气候区。

(秦岭—淮河一线是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

温度带

分布地区

主要作物及作物熟制

热带

海南省全部,广东的雷州半岛,云南的西双版纳,台湾南部

水稻,一年三熟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水稻、甘蔗、油菜等,一年两熟到三熟

暧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河西走廊,新疆南部

冬小麦、荞麦、玉米油等,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中温带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一年一熟

寒温带

黑龙江北部,内蒙古北部

春小麦、大麦等,一年一熟

高原气候区

青藏高原

青稞、小麦,一年一熟

中国夏季气温最高的是吐鲁番,最低的是青藏高原;冬季气温最高的是曾母暗沙,最低的是漠河。

3、中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1)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较多,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的大片地区的年降水量不中立足50毫米。

(2)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是:

夏秋多,冬春少。

(3)中国降水最多的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是新疆吐鲁番的托克逊。

(4)我国主要降雨类型为锋面雨。

每年夏初,夏季风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连绵达一个月之久,叫“梅雨”。

而到点、8月此地又出现“伏旱”。

4、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

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荒漠

5、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主要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

云南、台湾的南部及海南

全年高温;年降水量较大,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东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北地区(内蒙古高原、新疆等)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较少。

高原高山气候

青藏高原

6、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是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雨热同期)。

这种雨热同期的特点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

因为降水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这时正好是农作物生长是旺盛的时期,雨热同期可以充分满足农作物对水热条件的需求,促进农作物很好地生长。

7、影响我国的主要季风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冬季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西北风(陆地→海洋)

寒冷干燥

我国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等)

夏季风

太平洋的热带海面

东南风(海洋→陆地)

温暖湿润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印度洋的热带海面

西南风(海洋→陆地)

我国西南华南地区

8、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季风区)

9、中国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0、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比较普遍的气象灾害有寒潮、台风、干早和洪涝。

寒潮带来了严寒、大风和霜冻,对越冬作物和牲畜威胁很大,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也受到影响。

台风来来临时,出现狂风暴雨,摧毁树木、房屋、农作物和各种设施,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使人们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在季风区,早涝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各地需要兴修水利,才能抗早防洪,发展农业生产。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就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根据自然资源是否可以循环利用,我们把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如土地、水、森林、水能)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陆地面积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居世界位次

3

3

4

6

6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

1/3

1/2

1/3

1/4

1/5

第二节土地资源

1、我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2。

2、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及构成:

耕地14%,草地27%,林地24%,建设交通用地3%,园地1%,水域4%,未利用土地27%。

3、我国的土地资源主要利用类型的分布:

A、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内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矮的丘陵地带,北方(秦淮以北)以旱地为主,南方(秦淮以南)以水田为主;B、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C、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及东南部的山地;D、沙漠、高寒荒漠、戈壁、石山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4、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80万千米。

5、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①人均土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少。

②耕地、林地比重小,山区面积广大,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

③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工业建设、城市发展占用了不少耕地;开发过度,土地沙化、盐碱化日趋严重。

对策:

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

第三节水资源

1、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其中最方便利用的是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河流水有更新快、流经地区多的优点。

人们通常用河流多年的平均径流量作为淡水资源多少的指标。

(地球水的主体是海洋水,约97%,淡水资源只占2.5%;淡水资源的主体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0.3%)

2、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

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位居世界第六;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位之后。

我国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

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从时间分配看,夏秋多,冬春少。

夏秋季节,我国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并且还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见底,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

(夏秋水资源丰富与夏季高温的配合,对农作物生长较为有利,但这种时间上的分配不均也是造成春旱和夏涝的主要原因)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20%不到,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华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主要原因在于,此地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且分布不均;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左右;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消费量大,加之浪费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

9、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

解决办法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利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