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6792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教案人民版必修3

一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科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以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现实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名族的的优秀文化传统,并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本课难点:

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介绍:

地点:

咸阳城

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

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事件:

秦国君为统一天下,向六国发了招贤榜,经过层层海选最后剩下四位,儒、法、道,墨四家的代表。

到底谁能帮秦一统天下。

秦王又会选择谁?

敬请期待,那就要各组的才艺展示如何,各组的演讲能否迎合秦王的心理。

最终花落谁家,精彩还在后头!

导入新课:

下面我们就有请四家代表人物上场。

通过预习很多历史人物我们都有印象,现在让我们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1、[活动]“猜猜我是谁?

”──角色扮演,创设情景:

由各组选一个代表说这四家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话。

然后,有观众来猜,看是哪家代表。

例如:

角色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请问我是哪一家的代表?

      角色2:

“兼相爱,交相利”(学生讨论后作出判断并回答)

 ......

(设计意图:

意在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凸现人物形象,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答辩阶段]:

由各代表队用幻灯片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示各派主要人物图片及治国主张播放百家争鸣视频,加深学生对诸子百家的了解,使课堂更生动丰富。

儒家代表队上场:

      角色一(孔子观点):

圣人孔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有教无类,为政以德;

         角色二(孟子观点):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角色三(荀子的观点)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道家代表队:

 (角色一、老子):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角色二、庄子):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胡蝶之梦为周与?

?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法家代表队:

......

 墨家代表队:

......

并由各代表队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各派主要人物图片及治国主张播放百家争鸣视频,加深学生对诸子百家的了解,使课堂更生动丰富。

(设计意图:

通过角色扮演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了解他们主要主张。

旨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承转]以上环节我们了解了各派主张,可谓各有各精彩。

但作为意在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君主们终究会采纳哪派主张呢?

为什么?

秦国君代表队:

(角色一)结合各队代表队的描述虽然各家都有所长,但是我认为法家思想对我国现在最实用。

因为法家提倡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这些主张刚好适合我们富国强兵,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

所以我决定采用法家思想。

[教师点评]:

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

法家的治国主张成为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设计意图: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给与积极评价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从“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在学习的主动性上发生质的变化。

2、[学以致用阶段]:

联系实际,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

请你谈谈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体现?

(引导各组代表队学生讨论发言)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增强课堂交流的实效,从而获得新知。

3.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活动1][小试牛刀]:

(1)某班同学之间由于小纠纷发生了肢体冲突,

针对此事该如何处理?

班主任让大家展开讨论,同学们对此众说纷纭,请同学从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

儒家:

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道家:

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

法家:

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墨家:

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不该发生肢体冲突

(2)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邻居的钱财。

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当时的诸子百家意见各不相同,争论纷纷。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请用本学派的主张来评论这一事件,并由此阐述你的治国之道。

(设计意图:

巧妙地做好活动范例,使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的作用。

并可通过小组讨论、竞赛等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小结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投影:

由学生回答主要的学派、人物及其代表思想一览表,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

用这种列表的形式,十分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疏导整理和掌握知识。

5.精彩回眸

现在我们对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来一次精彩回眸,看我们本节课各方面表现精彩的有哪些同学、哪些地方?

发言最积极的是谁?

谁有自己的见解或新观点的提出?

哪个小组材料组织的好、汇报的最精致?

(设计意图:

旨在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互评互判的作用。

[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不是简单传授,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必须倡导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

本设计在这方面努力作一尝试。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常常想:

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

特别是新教材,我觉得不是教会学生什么,而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学,开心高兴的去学,更多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走进社会的素质。

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体会百家争鸣的思想以及作用,从而更加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教学流程

(一)故事介绍:

地点:

咸阳城

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

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事件:

秦国君为统一天下,向六国发了招贤榜,经过层层海选最后剩下四位,儒、法、道,墨四家的代表。

到底谁能帮秦一统天下。

秦王又会选择谁?

敬请期待,那就要各组的才艺展示如何,各组的演讲能否迎合秦王的心理。

最终花落谁家,精彩还在后头!

导入新课:

下面我们就有请四家代表人物上场。

通过预习很多历史人物我们都有印象,现在让我们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1、[活动]“猜猜我是谁?

”──角色扮演,创设情景:

由各组选一个代表说这四家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话。

然后,有观众来猜,看是哪家代表。

例如:

角色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请问我是哪一家的代表?

      角色2:

“兼相爱,交相利”(学生讨论后作出判断并回答)

 ......

(设计意图:

意在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凸现人物形象,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答辩阶段]:

由各代表队用幻灯片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示各派主要人物图片及治国主张播放百家争鸣视频,加深学生对诸子百家的了解,使课堂更生动丰富。

儒家代表队上场:

      角色一(孔子观点):

圣人孔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有教无类,为政以德;

         角色二(孟子观点):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角色三(荀子的观点)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道家代表队:

 (角色一、老子):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角色二、庄子):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胡蝶之梦为周与?

?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法家代表队:

......

 墨家代表队:

......

并由各代表队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各派主要人物图片及治国主张播放百家争鸣视频,加深学生对诸子百家的了解,使课堂更生动丰富。

(设计意图:

通过角色扮演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了解他们主要主张。

旨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承转]以上环节我们了解了各派主张,可谓各有各精彩。

但作为意在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君主们终究会采纳哪派主张呢?

为什么?

秦国君代表队:

(角色一)结合各队代表队的描述虽然各家都有所长,但是我认为法家思想对我国现在最实用。

因为法家提倡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这些主张刚好适合我们富国强兵,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

所以我决定采用法家思想。

[教师点评]:

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

法家的治国主张成为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设计意图: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给与积极评价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从“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在学习的主动性上发生质的变化。

2、[学以致用阶段]:

联系实际,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

请你谈谈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体现?

(引导各组代表队学生讨论发言)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增强课堂交流的实效,从而获得新知。

3.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活动1][小试牛刀]:

(1)某班同学之间由于小纠纷发生了肢体冲突,

针对此事该如何处理?

班主任让大家展开讨论,同学们对此众说纷纭,请同学从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

儒家:

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道家:

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

法家:

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墨家:

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不该发生肢体冲突

(2)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邻居的钱财。

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当时的诸子百家意见各不相同,争论纷纷。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请用本学派的主张来评论这一事件,并由此阐述你的治国之道。

(设计意图:

巧妙地做好活动范例,使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的作用。

并可通过小组讨论、竞赛等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小结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投影:

由学生回答主要的学派、人物及其代表思想一览表,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

用这种列表的形式,十分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疏导整理和掌握知识。

5.精彩回眸

现在我们对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来一次精彩回眸,看我们本节课各方面表现精彩的有哪些同学、哪些地方?

发言最积极的是谁?

谁有自己的见解或新观点的提出?

哪个小组材料组织的好、汇报的最精致?

(设计意图:

旨在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互评互判的作用。

[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不是简单传授,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必须倡导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

本设计在这方面努力作一尝试。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常常想:

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

特别是新教材,我觉得不是教会学生什么,而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学,开心高兴的去学,更多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走进社会的素质。

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体会百家争鸣的思想以及作用,从而更加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教学流程

(一)故事介绍:

地点:

咸阳城

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

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事件:

秦国君为统一天下,向六国发了招贤榜,经过层层海选最后剩下四位,儒、法、道,墨四家的代表。

到底谁能帮秦一统天下。

秦王又会选择谁?

敬请期待,那就要各组的才艺展示如何,各组的演讲能否迎合秦王的心理。

最终花落谁家,精彩还在后头!

导入新课:

下面我们就有请四家代表人物上场。

通过预习很多历史人物我们都有印象,现在让我们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1、[活动]“猜猜我是谁?

”──角色扮演,创设情景:

由各组选一个代表说这四家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话。

然后,有观众来猜,看是哪家代表。

例如:

角色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请问我是哪一家的代表?

      角色2:

“兼相爱,交相利”(学生讨论后作出判断并回答)

 ......

(设计意图:

意在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凸现人物形象,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答辩阶段]:

由各代表队用幻灯片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示各派主要人物图片及治国主张播放百家争鸣视频,加深学生对诸子百家的了解,使课堂更生动丰富。

儒家代表队上场:

      角色一(孔子观点):

圣人孔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有教无类,为政以德;

         角色二(孟子观点):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角色三(荀子的观点)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道家代表队:

 (角色一、老子):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角色二、庄子):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胡蝶之梦为周与?

?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法家代表队:

......

 墨家代表队:

......

并由各代表队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各派主要人物图片及治国主张播放百家争鸣视频,加深学生对诸子百家的了解,使课堂更生动丰富。

(设计意图:

通过角色扮演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了解他们主要主张。

旨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承转]以上环节我们了解了各派主张,可谓各有各精彩。

但作为意在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君主们终究会采纳哪派主张呢?

为什么?

秦国君代表队:

(角色一)结合各队代表队的描述虽然各家都有所长,但是我认为法家思想对我国现在最实用。

因为法家提倡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这些主张刚好适合我们富国强兵,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

所以我决定采用法家思想。

[教师点评]:

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

法家的治国主张成为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设计意图: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给与积极评价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从“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在学习的主动性上发生质的变化。

2、[学以致用阶段]:

联系实际,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

请你谈谈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体现?

(引导各组代表队学生讨论发言)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增强课堂交流的实效,从而获得新知。

3.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活动1][小试牛刀]:

(1)某班同学之间由于小纠纷发生了肢体冲突,

针对此事该如何处理?

班主任让大家展开讨论,同学们对此众说纷纭,请同学从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

儒家:

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道家:

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

法家:

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墨家:

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不该发生肢体冲突

(2)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邻居的钱财。

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当时的诸子百家意见各不相同,争论纷纷。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请用本学派的主张来评论这一事件,并由此阐述你的治国之道。

(设计意图:

巧妙地做好活动范例,使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的作用。

并可通过小组讨论、竞赛等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小结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投影:

由学生回答主要的学派、人物及其代表思想一览表,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

用这种列表的形式,十分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疏导整理和掌握知识。

5.精彩回眸

现在我们对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来一次精彩回眸,看我们本节课各方面表现精彩的有哪些同学、哪些地方?

发言最积极的是谁?

谁有自己的见解或新观点的提出?

哪个小组材料组织的好、汇报的最精致?

(设计意图:

旨在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互评互判的作用。

[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不是简单传授,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必须倡导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

本设计在这方面努力作一尝试。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常常想:

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

特别是新教材,我觉得不是教会学生什么,而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学,开心高兴的去学,更多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走进社会的素质。

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体会百家争鸣的思想以及作用,从而更加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教学流程

(一)故事介绍:

地点:

咸阳城

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

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事件:

秦国君为统一天下,向六国发了招贤榜,经过层层海选最后剩下四位,儒、法、道,墨四家的代表。

到底谁能帮秦一统天下。

秦王又会选择谁?

敬请期待,那就要各组的才艺展示如何,各组的演讲能否迎合秦王的心理。

最终花落谁家,精彩还在后头!

导入新课:

下面我们就有请四家代表人物上场。

通过预习很多历史人物我们都有印象,现在让我们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1、[活动]“猜猜我是谁?

”──角色扮演,创设情景:

由各组选一个代表说这四家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话。

然后,有观众来猜,看是哪家代表。

例如:

角色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请问我是哪一家的代表?

      角色2:

“兼相爱,交相利”(学生讨论后作出判断并回答)

 ......

(设计意图:

意在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凸现人物形象,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答辩阶段]:

由各代表队用幻灯片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示各派主要人物图片及治国主张播放百家争鸣视频,加深学生对诸子百家的了解,使课堂更生动丰富。

儒家代表队上场:

      角色一(孔子观点):

圣人孔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有教无类,为政以德;

         角色二(孟子观点):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角色三(荀子的观点)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道家代表队:

 (角色一、老子):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角色二、庄子):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胡蝶之梦为周与?

?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法家代表队:

......

 墨家代表队:

......

并由各代表队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各派主要人物图片及治国主张播放百家争鸣视频,加深学生对诸子百家的了解,使课堂更生动丰富。

(设计意图:

通过角色扮演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了解他们主要主张。

旨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承转]以上环节我们了解了各派主张,可谓各有各精彩。

但作为意在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君主们终究会采纳哪派主张呢?

为什么?

秦国君代表队:

(角色一)结合各队代表队的描述虽然各家都有所长,但是我认为法家思想对我国现在最实用。

因为法家提倡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这些主张刚好适合我们富国强兵,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

所以我决定采用法家思想。

[教师点评]:

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

法家的治国主张成为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设计意图: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给与积极评价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