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7380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导学案

22《人物描写一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法指导

1.多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圈出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勾画每个片段中的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抓住精彩语句加以品析。

学习准备

观看电影《小兵张嘎》电视《红楼梦》《儒林外史》。

相关链接

关于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李准曾经说过: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

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抒情则情深意切。

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划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

“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心理描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预习案

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

我一定扫清文字障碍,能做以下试题:

1.我能把生字写正确美观,“擞、监、敛、骚、媳”等字我要多写几遍。

 

 

 

 

 

 

 

 

 

 

 

 

 

 

 

 

 

 

 

 

 

 

 

 

 

 

 

 

 

 

 

 

 

 

 

 

 

 

 

 

 

 

 

 

 

 

 

 

 

 

 

 

 

 

 

 

 

 

 

 

 

 

 

 

 

 

 

 

 

 

 

 

 

 

 

 

 

 

 

 

 

 

 

 

 

 

 

 

 

 

 

 

 

 

 

 

 

 

 

 

 

 

 

 

 

 

 

 

 

 

 

 

2.把词语补充完整。

手()眼快()声屏气放()无礼()悲为喜

3.比一比,再组词。

数()定()令()至()

擞()绽()怜()侄()

探究案

1.初读课文,我知道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

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三个人物形象。

2.读了课文中的三个片段,故事中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要来评价一下:

我觉得小嘎子是一个的人,严监生是一个的吝啬鬼、守财奴。

王熙凤是一个的人。

3.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4.分析难写字和易错字。

5.理解难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词典)。

6.听写,检查过关。

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训练案

1、“小嘎子”是作家()的儿童小说()中的主人公。

2、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作家是()3、“辣凤子”就是(),她是古典文学名著()里的一个主要人物。

作家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法指导

明确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

外貌描写:

即是人物的貌特(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动作描写:

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心理描写:

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预习案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chā chǎ)一搂。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鹞(qiān)架似地对起阵来。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sǒu shǔ),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dìng zhàn)。

两个人走马灯似地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

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bān bǎn)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我会用斜线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画上“——”。

3.找出文中表示摔跤时动作的词语,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一、文中很多地方运用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请你请用“”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二、课文中的一些语句,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从三篇短文里各找一找这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三人,你喜欢谁?

说说原因;不喜欢,也说说原因。

 

归纳反思

 

训练案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shìsì)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juànquàn)都来问候。

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jiànjiān)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dǎo dào)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

“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kāi)揩眼泪,走近上前道:

“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我会用“√”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吩咐(     )  记念(    ) 慌忙(    ) 登时(   )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1.小练笔:

写一段话,把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的外貌特点刻画出来。

 

2.搜集跟文中有关的小说、电影或录象来看看。

23《刷子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学法指导

1.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

2.要根据自读提示多读几遍课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然后抓住细节描写的地方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再把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预习案

1.我要和学习伙伴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

2.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规矩(jujǔ)和(héhè)着琴音 必得(děidě) 

发怔(zhèngzhēng) 调(tiáodiào)浆 天衣无缝(féngfèng)

3.下面这些词语,我大致能理解的有

露馅:

规矩:

难堪:

发怔:

半信半疑:

天衣无缝:

探究案

一、感知文本、品读“奇”:

 1、刷子李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他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请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议一议。

 

2、通过了解刷子李粉刷的动作、规矩、效果等,我们可以看出刷子李真是一位俗世奇人。

请写出自己的感受。

  

二、走进“内心”,侧面烘托:

 1、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让我们跟着徒弟曹小三去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名气和能耐。

请大家默读第3—11自然段。

试着填写:

  起初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最后知道那是师傅抽烟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时,()。

这就是曹小三心中的(),也是这个故事的()。

2、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内把曹小三心中的一波三折或整个故事的一波三折说一说,如果能把曹小三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故事就会更生动,更丰满。

  

3、现在,你怎样理解刷子李的的绝活了?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训练案

1.词语搭配。

(     )的模样     (     )的衣服

(     )的屏障     (     )的板刷

2.课文中最后一句“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假如你就是曹小三,你有何感想?

3.学完课文后,你对刷子李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你是个()的人,你让我明白了()。

课外延伸

1、阅读《泥人张》《快手刘》等,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语句,做一则读书笔记。

2、小练笔:

 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写,写出他的主要特点。

24《金钱的魔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熟读课文内容,能说出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

3.学习作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知识链接:

马克·吐温 (1835—1910),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

马克·吐温是其笔名。

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

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比较成功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

钞票的资料:

十九世纪中期,也就是比小说所写年代晚50年,大约是1850年左右英国的平均工资,月收入72英镑,年薪约860英镑。

那么,百万英镑应该是一个人多少年的工资呢?

课前准备

搜集并在课堂上讲一讲马克·吐温写的其他故事,

学法指导

1.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

2.画出词语和生字。

预习案

1.自立自强——下面的词语我能正确地写它们的读音,并牢记下去。

()()()()()()

蹩脚刻薄通融凭空胆怯挑剔

()()()()()()

兴致勃勃窘况钞票撵跑熔岩阔佬

2.合作愉快——结合词语的意思,写出近义词。

兴致勃勃()阔佬()雅致()考究()

十全十美()窘况()刻薄()通融()

探究案

1.自读,看一看课文中那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用一个或两个词概括出他们的特点。

老板:

托德:

2.同学们读描写托德的语段,找出关键词并在旁边做一下批注。

体会其“傲慢无礼”:

 

体会其“冷淡刻薄”:

 

体会其“见钱眼开”(重点品读“笑“的描写,体会夸张、讽刺、幽默的语言风格):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

你有什么收获?

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你能否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来描写人物?

训练案

1.比一比,组词。

老()容()炒()撵()

佬()熔()钞()攒()

2.这篇课文节选自国著名作家写的短篇小说。

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而后由于拿出了,又倍受的故事。

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的丑态。

3.文章主要采用前后内容的方法,通过描写人物、、

等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

口语交际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讲述人物故事,要求有条理,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人物形象有特点。

2.回忆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人,能在头脑中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并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学法指导

故事讲好的方法:

(1)故事最好比较有趣,情节完整生动。

(2)讲之前要做好准备。

(3)语速不能太快,声音要洪亮。

预习案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

()的小兵张嘎,()的严监生,()

的王熙凤,()的刷子李,()的托德,

()的老板,用适当的词语来形容人物,说出人物的特点。

2.读拼音,写词语。

pòzhàngūdōngzhízichuānsuōlángzhōng

()()()()()

xífuhuīhuángkěliánmiáotiaofēngsāo

()()()()()

探究案

一、同学们平时通过读书、看电影、看电视、看戏剧,听故事和评书,还有更多的人物形象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1.周恩来、黄继光、钱学森、居里夫人、岳飞、任长霞、徐飞鸿、梅兰芳……

2.同学们是否了解他们中某个人?

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对他的了解。

 

3.其实,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人,不仅仅有这些书中、电影电视中的人,我们身边一定也有不少人让你印象深刻。

你对身边的什么人印象深刻?

 

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就让我们来讲讲人物的故事,可以是书中的人,也可以是电影电视中的人,还可以是我们身边熟悉的人。

4.运用方法,讲述故事。

训练案

交际例文:

丑小丫

我们院子里的小丫才7岁,大脑门,高鼻梁,一双大眼睛,模样长得并不丑,只因为掉了两颗大门牙,人们称她“丑小丫”。

丑小丫特别爱管“闲事”。

一次,我家吃鱼,妈妈叫我把鱼骨头拿到垃圾堆去倒。

我想:

垃圾堆那么远,干脆倒礼花池里算了,反正四周有没有人看见。

我倒掉鱼骨头后,正准备小心谨慎地上楼梯,哎呀,我的天,丑小丫正站在楼梯上,手叉着腰,瞪着眼睛看着我。

我被她吓了一跳,忙陪着笑脸对她说:

“好小丫,别声张,快到姐姐家吃糖去!

”“谁稀罕你的糖,快把鱼骨捡到垃圾堆去!

“说这么大声做什么?

少管闲事!

”我也生气了。

“我偏要说大声……”她吼道。

丑小丫的嗓门越来越大,邻居们听到争吵声,都走出家门。

当他们知道了事情的原因后,都说我不对。

在众人的眼光下,我的脸火辣辣的,不得不将鱼骨捡起来拿到垃圾堆。

说实在的,那会儿我恨透了丑小丫。

有时我有喜欢丑小丫管“闲事”。

一次,一个小胖子欺侮邻居兰兰。

丑小丫看见了,“噔噔”地跑过去。

小胖子发现了,连鞋也不要了,拔腿就跑。

“看你往哪里跑!

”“好小丫,饶了我吧!

”小胖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丧着脸苦苦哀求。

“哼,饶你!

以后还欺侮人吗?

”“绝不了,绝不了!

”“下次再欺侮人,我绝不饶你!

”丑小丫说完,转身又到别的地方管“闲事”去了。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

学习目标

学习运用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等方法写人,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

探究学习

一、我们认识几位很有特点的人,圆滑善变的王熙凤、技艺高超的刷子李,临死不忘两茎灯火的严监生,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在,请大家说说你们看过的童话故事或者动画片中,有没有哪个人物给你留下难以忘怀的形象呢?

这些人物都有哪些特点呢?

(可能是:

灰姑娘──美丽善良;白雪公主──纯真善良;孙悟空──神通广大;樱桃小王子──活泼可爱;等等。

二、现在让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看看我们身边有哪些人与众不同,有独特之处,让你感觉非同一般呢?

(自己的家人,隔壁邻居,商店老板,警察叔叔,邮递员……真是丰富多彩啊!

无论我们读过的书,看到的电影电视,还是生活中,都有有特点的人。

现在我们就组成四人小组,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心目中最有特点的人,可以是自己熟悉的,也可以是偶然看见的,也可以是书刊上看到的,还可以是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

三、由说到写

四、集体评改

1.选择优秀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展示。

以“你欣赏这篇习作的哪些地方”或“这篇习作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你对这篇习作还有什么建议”等引导语,引导学生展开互相评价;老师亦可指出写得好的地方和修改建议。

例文赏析

]我的叔叔

我有一个顶好顶好的叔叔,他最疼我,我也很喜欢他。

他是个税务员,平时戴着大盖帽,威风极了。

有时,他把大盖帽扣在我头上,我迈起正步,逗得大家笑。

可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使我对叔叔有了新看法。

那是星期六晚上,妈妈带我去叔叔家玩。

一进门,我就发现一位陌生人在跟叔叔谈着什么。

见我们进来,那陌生人一把抓起叔叔的大盖帽,慌乱地盖住茶几上的一堆东西,便起身要走。

只听叔叔说:

“行,这事我一定能办好!

”边说,边送那人出门。

趁叔叔去送客,我好奇地掀开大盖帽一看,呀!

我一下子惊呆了,厚厚一沓“大团结”!

哼,叔叔也会做这见不得人的事儿,真没想到!

我气呼呼地想。

不一会儿,叔叔走过来跟我说话,我故意装做没听见,就是不理睬他。

第二天,叔叔到我家,问我昨天怎么啦,有没有不舒服。

我白了他一眼,一声不吭,心里横竖觉得叔叔挺不顺眼。

为逗我开心,他把大盖帽扣到我头上,被我狠狠地甩掉了。

晚上,妈妈要我去给奶奶送鱼。

奶奶就住在叔叔家里,我虽然不乐意见叔叔,但也不好说不去,只好去了。

来到叔叔家,幸好没碰见叔叔,谢天谢地。

我把鱼递给奶奶,转身就往外走。

经过叔叔房间时,忽然听见里面有动静,我就蹑手蹑脚地把门推开一道缝,向里面望去。

糟糕,昨天那个陌生人又在叔叔屋里。

他又来干什么?

我侧着耳朵,想听个究竟。

“我那罚款的事……”这是陌生人的声音。

屋里沉默了一会儿,叔叔开了口:

“上次那件事,按规定应罚5000元至10000元,但考虑到你是初次偷税,决定罚款5000元。

昨天你那2000元,我已经替你上交了,明天你到所里再补交3000元吧!

以后记着,要自觉缴税,别来那套……”叔叔正对他进行税法教育。

听到这里,我感到内疚和不安起来,是我错怪了您,我的好叔叔,对不起!

[点评]这是一篇典型的先抑后扬结构的文章,小作者很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习作的好材料。

文章的开头部分,不动声色地写出了自己对叔叔的误解,让人读了心生悬念,极大地引起了阅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着一步步地揭开其中的缘由,等到自己明白真相时,一种敬意就会油然而生,显得水到渠成。

回顾•拓展七导学案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学习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预习案

1.写词语

dǎliangbiāozhìqìpàizǔzongshíquánshíměi()()()()()

shǒujíyǎnkuàijīngshéndǒusǒubǎngdàyāocūliǎnshēngbǐngqì

zhuǎnbēiwéixǐbànxìnbànyíxìngzhìbóbómiàobùkěyán

 

探究学习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

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3.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

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

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

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训练案

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学习目标

1.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2.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预习案

写词语

zhuǎnbēiwéixǐbànxìnbànyíxìngzhìbóbómiàobùkěyán

()()()()

fàngdànwúlǐfāzhèngqīngshuǎngmólìchāopiào()()()()()

探究学习

一、正确朗读

☐神采奕奕满面春风垂头丧气目瞪口呆

☐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点头哈腰

☐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身强力壮

☐低声细语巧舌如簧娓娓动听语重心长

二、情境积累

 

三、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

(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知识链接

《书断》是一部书法品评论著,全书一共有三卷。

该书初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成于开元十五年(727年)。

所录皆古今书体及书家人名,各述其源流,定其品第记述颇详。

书前总序云:

“辄欲芟荑浮议,扬摧古今,拔狐疑之根,解纷孥之结。

考穷乖谬,敢无隐于昔贤;探索幽微,庶不欺于玄匠。

”概述了全书宗旨。

上卷列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十种书体,分述其所本,各系之以赞,末为总论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