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8029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docx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昌吉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次修改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财政“十二五”奋斗目标

州市党代会为财政部门确定的今后五年奋斗目标是:

到“十二五”末,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0亿元,力争昌吉市争取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昌吉市财政的状况

“十一五”期间:

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96亿元,年均保持了33%以上的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税收收入从“十五”末的2.5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1.22亿元,年均保持了33.7%的增长速度。

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大税种约占税收总额的72%,构成了主体税种。

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等占24.43%,构成税源的第二主体;资源税、印花税、车船牌照税、耕地占用税等占4.08%。

四大主体税种的税收分布情况是:

增值税年平均增长19%,税收贡献率13%,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

第二产业中增值税约占14%,主要来源于采掘业(主要是煤炭开采)、制造业(主要是以特变电工为龙头的电气器材制造行业)、电力燃气行业(主要是电力生产和供应);第三产业中增值税约占2%,主要来源于批发和零售行业。

营业税年均增长33%,税收贡献率41%,除2009年受“7·5”事件影响增幅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增长较快。

第二产业中营业税约占22%,主要来源于建筑业的房屋和土木工程建设以及建筑安装企业;第三产业中营业税约占49%,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电信及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住宿和餐饮、金融行业(银行、证券、保险等)。

企业所得税年均增长120%,税收贡献率10%,呈现快速增长。

第二产业中企业所得税约占16%,主要来源于采矿业(主要是煤炭开采)、制造业(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化学塑料制品加工、金属制品加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纺织业)、电力燃气供应(主要是电力供应)、建筑业(主要是建筑安装企业);第三产业中企业所得税约占12%,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住宿、金融保险、房地产。

个人所得税年均增长31%,税收贡献率8%,呈现快速增长。

第二产业中个人所得税约占31%,主要来源于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供应、建筑业;第三产业中企业所得税约占7%,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住宿、金融保险、房地产、租赁和商业服务、居民服务、教育、卫生、文体娱乐、公共管理及其他,主要是个人薪金所得纳税,涉及所有行业。

“十一五”期间:

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分别比“十五”末翻了1.2番、1番和2.34番。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从“十五”末的3.37亿元增长到“十一五”末的18.7亿元,增长了5.3倍,五年累计完成支出53.89亿元,年均增长40.8%,

仅从2010年一般预算收入增长排名情况看,我市一般预算收入11.96亿元,在全疆88个县市中排名第四位。

位于前三名的县市分别为:

库尔勒市第一20.2亿元,库车县第二16.6亿元、石河子市第三13.76亿元。

“十一五”期间:

我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出现快速增长,从2005年的4187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49904万元,增长了12倍。

特别是201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有望突破25亿元,更是出现了罕见的爆发式增长。

在政府性基金中,土地出让金收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由此财政也有了较为充裕的资金,用于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造就了当前整个城乡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从过去的发展历程看,支持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有:

一是利用州府城市优势地位和自治区乌昌经济一体化政策,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商贸流通方面通过深化商业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商业多元化经济作用,确立以312国道十公里商贸长廊为轴线,以亚中商城、中心市场、屯河商场为商圈,以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电子商务、新兴业态为骨干,以社区便利店服务为补充,努力提升改造传统商业,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产生了较强的拉动作用。

目前三产的税收贡献率达到了50%以上。

二是重视发展以特变电工为核心的二产工业群建设,按照“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初步建成以农副产品加工、机电制造、石油化工、新型建材、矿产资源深加工、高新技术六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加工制造业体系。

全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84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家,企业集团32家,城市经济占到国民经济总量的90%,工业经济总量占到城市经济的80%,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5%。

三是不断改善投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美国嘉吉公司、益海粮油、中粮集团、娃哈哈集团、上好佳、汇源果汁等一批大中型企业,逐步产生了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应。

四是推动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扩容,为二、三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从而加快城市经济蓬勃发展,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我市与相关县市的比较

库尔勒:

一是拥有潜力无限的油气矿产资源优势。

随着塔里木石油的开发,以石油石化为主导的新一代支柱产业正在形成,塔里木盆地已成为全国四大气区和六大油田之一。

目前,石油、天然气产值已占全域国民生产总值的60%。

红柱石储量为全国之首,国内外市场都十分紧俏,开发价值可观,有望成为库尔勒新的支柱性产业。

二是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库尔勒市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已建成辐射南疆的中心城市经济圈,南疆铁路的首站,吐-库二线电气化铁路以及第二条出疆铁路库-格铁路也奠基开工,将成为新疆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三是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

境内有非常有名的塔里木河、孔雀河、博斯腾湖、巴音布鲁克草原、天鹅湖、罗布泊、巩乃斯、天山石林、雅丹奇观、世界最长的沙漠公路以及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等,周边有国家一级文物保护点14处,二级文物保护点40处,纳入国家文物档案的文物古迹有240处,旅游业已经形成规模化产业。

库车县:

一是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总资源量为205亿吨,其中:

石油129亿吨,天燃气8.4万亿立方米;煤炭总储量为15.6亿吨,是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燃气开发的主战场。

二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举世闻名的龟兹文化发祥地,有文物古迹50多处,有闻名于世的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天山神秘大狭谷、苏巴什古城、克孜尔尕哈烽火台等旅游胜地。

三是土特产品库车小刀、花帽等手工艺品,库车小白杏、药桑汁、木那格葡萄等驰名中外。

四是棉花、粮食和畜牧业被列入国家和自治区生产基地县。

石河子:

一是军垦事业的缩影和自治区、兵团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典型的灌溉农业,宜农宜林宜草宜牧。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现代化农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大农业优势。

机械化程度达85%,科技贡献份额达45%,农业商品率达85%。

建成了全国天然彩色棉花生产基地。

二是人才资源丰厚,有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的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等39个各类科研机构和3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现有各类院校118所,已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教育体系。

三是独特的军垦文化旅游业,有周恩来总理纪念碑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将军山”军垦文化旅游区、艾青诗歌馆等著名旅游景点。

四是围绕发展农业建成了以食品、纺织、化工和农业装备为主导的加工制造产业体系,并成为新疆国内知名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和新疆最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

在自治州范围内,东三县市也具有明显优势:

阜康市:

一是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田东西长53公里,南北宽5公里,面积280平方公里。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规划投资1000亿元,在新疆吐哈煤炭基地沙尔湖煤田建设大型煤炭开采项目,用10年时间在新疆建设亿吨级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形成煤电、煤化工等多业并举、循环发展、综合利用的产业链条,到“十二五”期末,形成煤炭3000万吨/年产能,到“十三五”期末形成煤炭6000万吨/年产能;在昌吉州阜康市建设煤炭产能300万吨/年以上的煤焦化项目等。

二是在准葛尔东部30000平方公里的勘探领域内,蕴藏有15亿吨远景石油资源量和1502亿立方米远景天然气资源量,目前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22亿吨,彩南油田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化的整装沙漠油田,年生产能力达220多万吨。

目前拥有准东石油基地绝对优势,准东开发区也是昌吉州“十二五”全力发展的核心区域。

三是以高山湖泊――天山天池(国家5A级旅游区)为核心的旅游业驰名国内外,收入可观,对地方经济拉动效应显著。

吉木萨尔县:

一是石油、煤炭、天然气、油页岩、沸石等矿产资源可观,具有较强的资源开发优势,其中:

石油储量1.5亿吨,天然气300亿立方米,年产200万吨的彩南油田是国内第一个沙漠整装油田。

煤炭资源优势极为突出,具有储量大、煤种全、煤质优的特点,已经引进神华集团、神东天隆公司、湖北宜化、新疆国泰新水公司等国内有实力企业计划总计投入200亿元,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基地。

二是以车师古道、北庭都护府城址和北庭西大寺(高昌回鹘佛寺)、千佛寺、普氏野马繁殖中心、沙漠温泉和沙漠狩猎场为中心的旅游业初具规模。

奇台县:

一是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广阔,特别是煤炭资源储量大,目前已探明储量1400亿吨,远景储量约在2000亿吨以上,具备进行大规模开发转化的资源条件。

二是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立足于优势资源转换,初步形成农产品加工和矿产资源开发两大工业体系。

现拥有天山面粉、屯河食品、新啤制麦、金鹰亚麻、新亚皮革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1家,拥有北山矿业、金岭煤化工、鑫源煤化工、蒙新煤化工、龙桥实业、方正鸿升石材等矿产品加工企业20多家。

三是旅游业以海相地层生物化石和陆相地层生物化石为核心的“准东翰海博物园”、“史前博物馆”、“恐龙之乡”、“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已初具规模和影响力。

四是属于新疆的农业大县,种植业优势突出,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

相比之下,我市后续发展资源优势不足,存在四方面明显劣势:

一是以煤炭为核心的矿产资源储量相对较少,后续大规模开采的条件较差,石油天然气资源所占份额不大,对地方经济基本上没有拉动作用。

二是农牧业发展也没有优势可言,既不是农业大县,也不是牧业大县,在以上县市中处于中下游水平。

三是旅游业以农家乐为主,缺少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点,没有形成特色聚集效应,投入欠账太多。

四是距离乌鲁木齐太近,交通枢纽地位不突出,对周边县市的辐射效应不明显,形成中心城市经济圈的难度很大。

由此推断,今后若干年昌吉市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继续在全州甚至全疆保持经济实力的领先水平,可以说困难重重,需凝心聚力创新变革。

财政工作呈现的主要特点

——二三产业税收贡献份额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产业税收贡献率占税收总额的40%,第三产业税收贡献率占税收总额的52%。

——财政收入受投资拉动影响较大。

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从“十五”期间的91.8亿元增加到220.4亿元,比“十五”增加127.7亿元,年均增长20.9%,对财政收入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

房地产开发量累计完成434万平方米,总投资额62亿元,销售率80%以上,房地产及建安企业税收贡献率已达到41%,成为带动我市税收最强的支柱产业。

——融资举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过去五年累计融资12亿元,用于道路、交通、供排水、燃气、供热、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发生结构性变化。

由“吃饭财政”转变到吃饭、建设并重,且建设比重逐步上升。

一般预算支出安排建设项目资金由“十五”末的不足30%上升到2010年的60%,财政关注的焦点从保吃饭为主转向民生和建设并举。

——财政改革由粗放到精细取得明显成效。

非税收入管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市管乡用等改革全面完成,财政监督机制不断完善,财政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以网络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金财工程”建设初步成型;融资平台不断拓展,融资能力不断增强,财政偿债能力逐年提高,政府融资信用得到保障。

目前财政增收面临的主要困难

——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财政增收造成的影响。

1、从2011年9月1日起,根据税法修改的相应条款,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上调到3500元,将使我市2.1万人从中受益,个人所得税收入每月预计减收650万元,每年预计减收7800万元,减幅达60%,形成长久减收因素。

2、新地税发〔2010〕205号《关于调整全区营业税起征点等问题的通知》要求:

2010年10月1日起,对营业税个人纳税人按期纳税的,营业税起征点由月营业额3000元提高到月营业额5000元。

对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核定征收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起征标准,由月营业额(或销售额)3000元调整为月营业额(或销售额)5000元。

直接导致9000余户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营业税和所得税大范围减收,预计每年减收3500万元。

3、从2010年7月1日起,全州实行统一的土地增值税税收政策,其中:

普通住宅预征率由原来的2%调整为1%,预计每年减收2000万元。

4、新财法税(2011)8号“农产品加工减免税自治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关财税政策实施办法”规定:

对符合自治区农产品精深加工范围的企业,……对属于国家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目录的企业,……对有重大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和产品创新和延伸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对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免征5年房产税。

对符合自治区农产品精深加工范围的企业,免征5年自用土地城镇土地使用税。

5、新政发(2010)99号“关于加快自治区纺织业发展有关财税政策的通知”规定:

为鼓励纺织企业实现产业整合和优势资源的合理利用,自2011年至2015年,对自治区境内规模以上现有和新成立的纺织企业免征5年房产税和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

由于以上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今年1-9月我市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同比分别减少18%、11%、21%。

——市场环境的结构性调整对财政增收造成的影响。

1、房地产行业持续过热,国家采取紧缩信贷、严控土地以及限购等一系列措施,造成开发商和购房群体观望情绪蔓延,导致房地产行业销售量下降,相关税收增幅减少。

2010年9月房地产行业税收增长59%,今年同期增长幅度为29%,税收同比增幅仅为去年的一半。

来自昌吉市房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

2010年全市住宅开发面积总计210.43万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80%;2011年上半年动工开发面积仅为87万平米,总投资额20亿元,同比下降了40%;2010年存量房面积为50万平方米,2011年可销售面积为137万平方米,上半年仅销售70万平方米,销售率为51%,低于上年同期85%。

2、州、市政府先后筹建职工统建房20000套,约200万平方米,对房地产市场造成较大冲击,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及其家属在商品房市场的购买欲望大幅下降,造成商品房客户群大幅减少,此因素将会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产生刚性影响。

3、燃料、动力、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人力等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大幅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减少了税收收入。

——国家货币紧缩政策对财政增收造成的影响。

为抑制经济过热,国家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利息三大手段不断收紧银根,压缩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导致金融机构大幅度提高贷款门槛,使大量中小企业面临贷不上款的窘境。

2011年国家开始对融资平台进行治理整顿,禁止财政为融资平台进行担保,各金融机构随即提高了融资门槛,要求实行贷款“双覆盖”机制:

一是公司本身现金流量大于贷款;二是公司收益和抵押物大于贷款。

由于金融机构融资门槛的提高,导致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企业运转出现较大困难,不少中小企业转向部分民间借贷,助长了民间高息借贷现象的抬头。

民间借贷行为不规范,缺少约束机制,在增加企业成本和风险的同时,也为税收增长埋下长期隐患。

——“一区六园”新落地企业建设周期对财政增收造成的影响。

从落地企业的建成周期看,一个企业从筹建到投入生产,再到税收优惠期满开始正常纳税,一般需要5-8年,这段时间企业除了享受“三免两减半”税收优惠政策外,通常还要求地方政府给予各种形式的资金扶持,短期内对财政收入增长基本形不成利好。

以开发区为例:

“十一五”期间,昌吉高新区工业总产值从5.96亿元增长至35亿元,每年增长速度不低于58%,先后入驻企业163家,园区内重点企业73家,拥有世界500强5家和中国500强企业11家,中国行业500强企业5家,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从2010年产值和税收对比情况看,全年实现产值35亿元,税收0.29亿元,税收贡献率0.83%,远低于全市年产值税收贡献率6.7%的水平,说明绝大多数落户企业都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尚未真正履行纳税义务,在税收增长方面没有形成支撑点。

另外,火车站仓储物流园、大西渠闽昌食品工业园、三工八钢工业园、特变电工输变电产业园、蓝山屯河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也都处于建设的早期成长阶段,尚未形成大规模产业集群效应,目前对财政增收的支撑作用不大。

——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对财政增收贡献有限。

目前,我市旅游资源实体总量为100处(不含旅游商品及人文活动类资源),直接从业人员3000余人,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7.44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4%,占第三产业收入的9.9%,接待游客人数由2000年20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122万人次。

虽然从2006年成功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旅游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农家乐”旅游点占到了一半,规模小,特色并不突出,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旅游景区之间交通条件较差,没有旅游专用线路,各景区的可进入度不高;特色景区数量少,开发深度不够,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品牌效应不突出;围绕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也不够,相关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对与旅游相关的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行业带动不明显。

总体上看,我市旅游资源主体特色不明显,大部分旅游资源与周边县市相似,旅游业整体定位水平不高,经济带动效应不明显。

——西方国家持续不断的债务危机对财政增收的影响。

对外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相关国家不断筑起贸易壁垒进行自我保护,以特变电工为核心的外贸企业产品出口贸易额出现下滑趋势,对行业税收增长产生消极影响。

——未来五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矛盾突出。

根据我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28%的增长速度测算,到“十二五”末,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将达到41亿元;根据“十一五”期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长40%测算,到“十二五”末一般预算支出将超过100亿元,资金缺口59亿元,需要通过调优支出结构、争取上级专项补助和其他增收渠道进行弥补。

未来五年财政收入增长的亮点

——“一区六园”产业初具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从长远看将使我市税收收入出现较快增长。

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昌吉国家高新区预计工业产值将达400亿元,力争完成500亿元,年均增长60%;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60%以上;财政收入超10亿元,年均增长62%,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昌吉市(昌吉市“十二五”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

如果按照全市年产值税收贡献率6.7%的水平计算,已落户企业有60%已过税收优惠期,陆续开始正常纳税,到2015年昌吉国家高新区税收收入应达到15亿元以上。

火车站仓储物流园、大西渠闽昌食品工业园、三工八钢工业园、特变电工输变电产业园、蓝山屯河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六园”产业,虽然都处于建设的早期成长阶段,但发展轮廓初步成型,长期来看定会为税收高速增长奠定规模化税源基础,最终发展成税收增长的实质性亮点。

——城市快速扩容将带动房地产、教育、商贸、物流、农副产品加工、机电制造、出口加工、旅游休闲、资源开发、新型材料研制以及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增强税源基础,为后续财源提供新的支撑点。

按照“东优、西拓、南进、北调”的城市发展方向,围绕区域集聚效应、城市功能区建设,依托区位优势带动作用,到“十二五”末,我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将由现在的31.41平方公里发展到5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将由现在的33万人增加到47万人,最终形成中等规模城市,城镇化水平由现在的62.7%增加到75%。

“十二五”期间,城乡建设计划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87.71亿元,其中:

小城镇建设及防震减灾项目总投资16.05亿元;城市园林项目总投资10.3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32.49亿元;房产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110.78亿元;电力建设项目总投资11.94亿元;通信及信息化建设项目总投资4.35亿元。

城市扩容必然带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形成税收增长的聚集效应,实现财政收入的高增长。

——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将有力促进城镇功能区建设,提升城市经济定位水平,为税收增收打牢基础。

到“十二五”末,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将达到6826公顷,增量是2301公顷,其中:

城市建设用地为5273公顷,增量是1650公顷。

规划期内将加大收回、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力度,积极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推行节地型城镇更新改造,加强城镇闲散用地整合,鼓励低效用地集约开发,最大限度保障基础设施、工业、农业、教科文卫、房地产、商贸物流、旅游及社会发展等462个市镇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提高现有城镇建设用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拉动相关产业成为新的税源基础。

——优化发展房地产业,引导房地产平稳、适度发展,保证税收收入平稳有序过渡。

虽然国家为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调控效果初步显现,呈现出今年房地产市场销售量大幅下降的局面,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收入上年1-8月增长59.31%,今年同期增长幅度只达到28.8%,同比增幅下降较大,但从昌吉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看,房地产业应重点面向乌昌地区和全疆中等收入阶层及退休养老人群,发展环保、节能、绿色、高品位商品住宅小区。

根据“十二五”规划,每年房地产开发面积控制在100万平方米,投资额每年上涨10%,五年累计开发530万平方米的适度规模,引导房地产行业保持平稳增长,为税收收入增长打牢基础。

——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将带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服务行业从第三产业中崛起,同时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将成为第三产业中税收贡献率上升较快的新亮点。

我市旅游业发展总体上依托“北部戈壁沙漠、中部城郊乡村、南部山区”三个支点,重点发展沙漠探险、休闲度假、多民族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产业。

根据目前起点低,缺少著名景点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度挖掘,按照“资源为基础、历史为依据、文化为核心、效益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思路,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合理开发,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跟进、社会参与等多渠道开发策略,围绕打造“宜居之城、休闲之都、名吃之乡、花儿之地、观音故里”城市名片的理念,经过扎扎实实的建设,建成一批较高起点的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业基础设施,最终使我市旅游业得到飞速发展。

同时,通过对相关的旅游用品、纪念用品、土特产品、民族手工艺品、高低档娱乐用品的深度开发和产业化展示,增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旅游业大幅提升,对地方经济起到一定拉升作用。

 

为完成奋斗目标采取的应对措施

——以产业集群发展为突破,园区建设为平台,中小企业发展为支撑,加快支柱产业集聚发展,做好重点财源培植工作,形成新的核心财源增长极。

综合统筹财力,以“一区六园”为核心,重点培育发展新材料、精细化工、机电装备、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每年投入不低于2亿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加快企业规模化发展。

把“一区六园”作为实现率先发展的突破口,培育和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支持特变电工、郑煤机璐安机械、新华能电器、新疆华电、南山屯河、中粮屯河、天山面粉、益海粮油、麦趣尔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税收增长的主力军。

我市与石河子的差距最主要的是:

石河子开发区成立早(2000年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目前已成为新疆国内知名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和新疆最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

我市2010年才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起步晚,意味着投入少、底子薄,招商引资入驻企业少,尚未产生规模效应,形成一定的气候。

要后起直追,厚积薄发只有从规模上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