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8981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docx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

第壹章绪论

壹、选择题

1.标有“CT”的镜头是:

A照相目镜B相差物镜C*合轴调焦望远镜D消色差物镜

2.下列各项通常不认为是微生物的是:

A*藻类B原生动物C蘑菇D细菌

3.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着眼于利用其:

A合成菌体蛋白质的能力B高效能量转化能力C*多种生化转化能力D复杂有机物的降解能力

4.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然发生学说”,他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试验证实了有机质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微生物引起的。

A厌氧试验B灭菌试验C*曲颈瓶试验D菌种分离试验

5.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分离和确证了:

A鼠疫杆菌B*沙眼衣原体C结核杆菌D天花病毒

6.具有关统计表明,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从事微生物研究的约占了:

A1/10B2/3C1/20D*1/3

7.在描述过的微生物中,已被人类利用的种数大约仍未超过:

A0.1%B1%C5%D*10%

二、判断题

1.当今研究表明:

所有的细菌都是见不见的。

(×)周德庆P.10说:

1985年以来,科学家在红海和澳大利亚海域生活的刺尾鱼肠道内发现壹种巨形共生细菌(Epulopisciumfishelsoni,费氏刺尾鱼菌,细胞长度200-500μm,体积是大肠杆菌的106倍。

1997年德国科学家在非洲西部大陆架土壤中发现迄今为止最大的细菌(Thiomargaritanamibiensis纳米比亚嗜硫珠菌,细胞直径0.32-1.00mm,肉眼可见。

)最小的细菌1998年发现纳米细菌(nanobacteria)直径0.05μm。

2.微生物是壹切肉眼见不见或见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胞型的原核生物和如病毒等非细胞的生物。

(×)(应有真核微生物)

3.当下,微生物学研究的不可替代性,且将更加蓬勃发展,这是因为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又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广泛的应用性。

(√)

4.第壹个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人是巴斯德,他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列文胡克)

三、填空题

1.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为:

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盛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2.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依据细胞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可把它们分为原核、真核和非细胞3大类。

3.目前已经完成基因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

模式微生物、特殊微生物和医用微生物。

4.通常把微生物分为:

原核微生物,主要有: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真核微生物,主要有:

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以及非细胞类微生物等3大类。

5.2003年SARS在我国壹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壹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引起的。

6.自然界各种微生物有其特定生态分布,细菌主要分布在水生性环境,酵母菌则以高糖偏酸等环境较为丰富。

7.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模式微生物、极端微生物、医用微生物。

8.最早完成基因测序的大肠杆菌(第壹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原核生物基因组)、啤酒酵母

(第壹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真核生物基因组)、詹氏甲烷球菌(第壹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古生菌)

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消毒灭菌和分离培养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展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像微生物壹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

四、名词解释

1.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壹切肉眼见不见或见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壹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胞型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和非细胞生物3大类。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

包括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变异、代谢、生态以及微生物在工农业、医药、卫生、

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3.分子微生物学: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

重点研究微生物和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

(microbicgenomics):

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

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generation):

壹个古老的学说,认为壹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

物质自然发生

7.科赫法则:

每壹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而健康的动物没有;能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且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从实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8.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

也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

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其中的病源微生物,又能保持食品的营养风味的消毒法.该法壹般是将待消毒的液体食品置于62℃处理30min,然后迅速冷却。

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五、问答题

1.请列举出俩位你所知道的在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有过重大贡献的微生物学家及其成就。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000年考研试题)

答:

【微生物学发展史上重要的科学家(有列文虎克、巴斯德、科赫和弗莱明等)可选俩位。

列出主要成就即可。

(1)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

(2)科赫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体,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法则—科赫原则,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2.从微生物代谢特点来解释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的原因。

(1999年厦门大学考研试题)

答:

(1)微生物具备其他生物不具备的代谢途径和功能,如化能营养、厌氧生活、生物固氮、不释放氧的光合作用等,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微生物分布广泛,能够在许多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极端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2)微生物灵活的代谢调控机制且具有诱导酶,决定微生物适应各种环境以及环境变化的能力比其他生物更强,因而也是其分布广、数量大的原因。

(3)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使微生物能够在很短时间大量繁殖,即便变异率不高,仍能够产生大量变异后代,包括变异的代谢类型、生理类型和变异种,这是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

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相比,其独特的代谢特征决定了微生物“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

(1)微生物具备其他生物不具备的代谢途径和功能,如化能营养、厌氧生活、生物固氮、不释放氧的光合作用等,这些特征使微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甚至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极端环境下也能够生存和繁殖,例如,在海底火山口超高温条件下微生物的存在;在热酸温泉中存在的嗜热嗜酸菌的发现等,因而具有更加广泛的分布。

(2)微生物具有灵活的代谢调控机制且具有诱导酶,该特点能够使微生物根据环境中物质和条件的不同快速调节细胞的代谢途径,产生更适应自身生存和繁殖的物质和代谢酶类,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仍具有足够的生存竞争优势,因而使微生物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巨大的数量。

(3)微生物为单细胞生物,繁殖很快,短时间能够产生大量后代,因而在自然界数量巨大;同时单细胞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作用发生变异,变异的积累会导致新种的产生,因而微生物种类多;由于微生物具有快速的繁殖能力,即便在变异率不高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大量的变异后代,使生物不仅更能适应环境生存、增加分布,而且新种产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微生物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试从微生物形态特征和代谢特点上来论述微生物的这些特点。

答: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包括个体微小、构造简单和生长周期短。

3大类微生物中细菌属于原核单细胞微生物,无细胞核,所以繁殖方式主要以二分裂为主,子代个体以对数的形式递增;而病毒属于非细胞类微生物,所以其个体微小到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由于无细胞结构,所以自身不能进行繁殖,必须借助于宿主提供合成其自身核酸和蛋白质的所有原料;三类微生物中真核微生物虽然从进化地位上是最高的,但也是由简单多细胞构成,所以繁殖包括有姓和无性俩个阶段。

4.简述巴斯德和科赫在微生物学上的主要贡献。

(见1)

5.试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以了解微生物之间、微生物和其他生物、微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内容的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等,将在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获得长足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将更加受到重视;和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的局面。

6.微生物的“生长旺盛,繁殖快”特征对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意义?

试举例说明之。

答:

微生物生“长旺盛,繁殖快”特性对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带来极大的优越性,它使科学研究周期大为缩短、空间减少、效率提高、经费降低。

当然,若是壹些危害人类、畜禽和农作物的病原微生物或者会使物品霉腐变质的有害微生物,它们的这壹特性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损失,因而必须认真对待。

微生物的这壹特性在发酵工业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体当下它的生产效率高、发酵周期短上面。

例如,

用作发面剂的酿酒酵母,其繁殖速率虽为2小时分裂1次,可是在单灌发酵时,仍可约12小时“收获“1次,每年可收获数百次,这是其他如何生物所不可能达到的”复种指数“,同时仍不受季节的限制。

它对缓解当前全球面临的人口剧增和粮食匮乏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假菌(卵菌):

假菌就是说,过去人们把这壹部分也误认为是真菌,所以在植物病害上都有,比如说霜霉病,这就是叫假菌,马铃薯的晚移病。

近几年由于生物科学的突飞猛进,就把这些关系搞清楚了,它和真菌亲缘关系上比较远,所以它不属于真菌,跟真菌不是壹个家族的。

卵菌纲

Oomycetes

鞭毛菌亚门的1纲。

因本纲真菌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得名。

营养体多为发达的菌丝体,少数菌丝体不发达或缺如。

无性繁殖多由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具等长的双鞭毛,游动时茸鞭向前,尾鞭向后。

有的孢子囊萌发以芽管代替游动孢子,然后由芽管发育成菌丝体。

有性生殖时产生高度分化的异形配子囊:

雌配子囊分化为球形或近球形的藏卵器,内含壹至多个卵球;雄配子囊分化为棍棒形、亚球形或短柱形的雄器,和藏卵器接触交配后,受精的卵球发育成卵孢子。

性器官的形态建成非常复杂,可能受多种基因或分泌物控制,例如绵霉属在有性生殖期产生雄配子囊的菌丝,能分泌性激素A(又称成雄素),诱导雄性菌体形成雄器,且在雄器中产生雄配子。

性激素A已由J.D.毕洛克(1976)鉴定是壹种甾体。

雄性开始发育时又分泌壹种性激素B(又称成雌素),诱导雌菌体产生藏卵器。

这说明绵霉的有性生殖是受到严格控制的。

根据菌体的形态、卵球的数目和游动孢子的类型等,卵菌纲下分4目:

水霉目、水节霉目、链壶菌目和霜霉目共74属、580种。

从水生到陆生、腐生到寄生、简单到复杂的壹般生物进化规律,在卵菌中都得到体现。

长期以来,人们常用这类真菌作为研究生物演化的重要材料。

在无性繁殖中,卵菌由水生走向陆生,游动孢子游动的时间和次数逐渐缩减,直至高等卵菌的孢子囊不易或不再形成游动孢子,而产生能脱落、靠风传播的孢子囊,其作用如同分生孢子。

在有性生殖中,卵球数目的逐渐减少和卵周质的出现都是演化线上的明显标志。

卵菌细胞的细微结构,如线粒体的形状和排列方式,细胞壁含有纤维素,赖氨酸的生物合成通过二氨基庚二酸途径(DAP),核循环仅在雌雄配子囊中发生短暂的单倍体阶段,而在整个生活史中是以二倍体阶段为主等,都和其他真菌截然不同,很象高等植物。

因此,G.F.利达勒(1974)、L.马古利斯(1974)、R.L.谢弗(1975)等人都主张把卵菌排除在真菌界之外。

C.J.亚历克索普洛斯和C.W.米姆斯(1979)等多数真菌学家持保留态度。

R.H.惠特克(1969)则认为卵菌起源于和金藻有关的无色素鞭毛生物。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壹、选择题

1.按鞭毛的着生方式,大肠杆菌属于:

A单端鞭毛菌B*周生鞭毛菌C俩端鞭毛菌D侧生鞭毛菌

2.细菌的菌毛的主要功能是:

A运动B传递遗传物质C*附着D致病性

3.原核细胞特有的碳源贮藏颗粒是:

A*PHBBDAPCPHADPLS

(PHB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DAP二氨基庚二酸;PHA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PHA;PLS脂多糖)

4.构成多糖如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单位是:

A蔗糖B核糖C*葡萄糖D乳糖

5.放线菌的全细胞糖型可分为A、B、C、D四个类型,马杜拉放线菌的细胞壁属于:

AA型B*B型CC型DD型

6.肽聚糖种类的多样性主要反映在()结构的多样性上。

A*肽桥B黏肽C双糖单位D四肽尾

7.磷壁酸决定()菌的抗原性。

A*G+BG-C球菌D杆菌

8.细菌芽孢萌发的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是()。

A*活化,出芽,生长B活化,出芽,繁殖;C生长,繁殖,出芽D活化,繁殖,生长

9.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结晶紫染色B碘液媒染C*酒精脱色D番红复染

10.LPS是G-细菌的内毒素,其毒性来自分子中的:

A外膜蛋白(原为:

阿比可糖)B核心多糖CO-特异侧链D*类脂A(LPS包括:

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和类脂A三部分,类脂A是G-病原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11.下面的错误答案是:

A*所有细菌都有鞭毛B大多数杆菌都有鞭毛C大多数球菌都没有鞭毛D大多数螺旋菌都有鞭毛

12.细菌的细胞膜是壹个重要的代谢中心,因此细菌细胞:

A*能够没有细胞壁但不能没有细胞膜B既不能无壁也不能无膜C能够无膜也不能无壁D之上答案都不对

13.Anabaena(篮细菌)是:

A产氧光能营养型B不产氧光能营养型C异养型D之上均不对

14.下列且不存在于所有细菌细胞中的结构是:

A细胞膜B核糖体C核仁D*荚膜

15.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壹般不具有:

A鞭毛B*芽孢C革兰氏阴性反应D兼性厌氧

16.能产生植物生长刺激素的霉菌是:

A链格孢霉B脉胞霉C*赤霉菌D白僵菌

17.指出错误答案,古细菌是指:

A*甲烷细菌B极端嗜盐细菌C极端嗜低温细菌D极端嗜热酸细菌

18.在芽孢的各层结构中,含DPA-Ca量最高的层次是:

A孢外壁(主要含脂蛋白,透性差)B芽孢衣(主要含疏水性角蛋白,抗酶解、抗药物)C*皮层(含芽孢肽聚糖、DPA-Ca,渗透压高,含水量大)D芽孢核心(相当于壹个细胞的结构)

19.G+和G—细菌的主要区别在于:

AG+有鞭毛和G—无鞭毛BG+有肽聚糖和G—无肽聚糖CG+有荚膜和G—无荚膜D*G+有磷壁酸和G—无磷壁酸

20.青霉素对原核微生物抑制作用的物质基础是:

A*肽聚糖B磷壁酸C脂多糖D荚膜多糖

21.溶菌酶广泛的存在于正常体液中,其作用是对细菌细胞壁产生水解而引起溶菌杀死功效,所以:

A壹切细菌都可被杀死B能够抑制壹切微生物C只对G+菌有效D对G-菌无效E只对没有荚膜的细菌才有效

22.篮细菌保护其固氮酶不受氧毒害的机制之壹是:

A形成泡囊B构象保护C豆血红蛋白保护D*形成异型胞

23.放线菌的孢子对下列哪种不良环境抗性最强:

A高温B*高湿C干燥D高压

24.由于形成放线菌菌落的气生菌丝之间存在以下状况,故菌落表面干燥:

A含有大量的水B含有少量的水C*壹般不存在毛细管水(周德庆P33)D之上都不对

25.嗜冷菌在低温下保持膜的流动性,是因为其细胞内含有大量的:

A饱和脂肪酸B*不饱和脂肪酸C磷脂D脂多糖(原书为A)

26.溶菌酶水解肽聚糖的作用位点是:

A不同的多糖链之间的肽桥B四肽短链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酰胺键C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之间的β-1,4糖苷键D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

27.引起沙眼的病原体是:

A*衣原体B病毒C支原体D立克次氏体

28.下列细菌中能产生芽孢的是:

AEscherichiacoli(大肠杆菌)B*Clostridiumbotulinum(肉毒梭菌)CPseudomonas(假单胞菌)DStaphylococcusalbus(白色葡萄球菌)

29.工业发酵生产抗生素时,放线菌主要是借助()方式产生新的菌丝体。

A有性孢子B无性孢子C*菌丝体断裂D有性接合

30.用溶菌酶处理G-菌能够得到:

A原生质体B*球形体C细菌L-型D具有细胞壁的细菌

31.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细致形态和主要结构时,是否需要进行染色:

A壹般不需要B壹般都需要C没有必要D不壹定

二、判断题

×1.在大肠杆菌细胞壁中含有DAP(二氨基庚二酸)和胞壁酸。

(G-菌无胞壁酸)

√2.假肽聚糖只是壹部分古生菌所具有的细胞壁成分。

(古生菌除无细胞壁的“嗜热支原体Thermoplasma”外,均含假肽聚糖、糖蛋白或蛋白质)

√3.古生菌也是壹类原核微生物。

√4.在真核微生物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存在着只有原核生物才有的70S核糖体。

(原书×,我认为√,具体可查阅周德庆P45-46页)

×5.Rickettsia(立克次氏体)是不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非专性寄生菌。

(不能通过细菌过滤器正确,但它是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的G-菌)

×6.凡是光合细菌都是厌氧菌。

(篮细菌等多种就不是厌氧菌)

×7.Lipopolysaccharide(即LPS脂多糖)是细菌细胞壁外壁层中特有的成分。

(是G-菌外壁层的特有成分)

×8.古生菌和真细菌都属于原核微生物,它们的细胞膜结构组成是相同的。

(古生菌细胞膜含直烷甘油醚,多有单分子层膜)。

√9.支原体是壹类不具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

×10.细菌的壹般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成新个体,故芽孢是细菌的繁殖体。

(壹般壹个菌体只形成壹个芽孢)

×11.Clostridum(梭菌属,原为梭状芽孢杆菌属)是产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的化能异养型细菌。

(应为G+菌)

√1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线菌是壹类具丝状分支细胞的细菌,它们是革兰氏阳性菌。

(周德庆P29)

×13.真核生物的细胞膜上都含有甾醇,而原核生物细胞膜上都不含甾醇。

(支原体含甾醇)

×14.Staphylococcus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经革兰氏染色后,细胞呈红色。

(G+菌,应为紫色)

×15.通过革兰氏染色能够把所有的放线菌区分为G-菌和G+菌俩大类。

(放线菌为G+菌,原书√可能不是放线菌而是细菌)

×16.细菌荚膜的主要成分随菌种不同各异,但绝大多数细菌荚膜的主要成分为脂多糖和脂蛋白。

(原书√,有问题,多糖,蛋白质或多肽,周德庆P22)

×17.放线菌是类似于细菌呈丝状生长的简单多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

×18.游动放线菌属的主要特点是:

孢子囊壹般位于基内菌丝上,其内产生壹至数个具单端丛生鞭毛,且能运动的游动孢子。

(气生菌丝不发达,基内菌丝上形成孢子囊是对的,但其上着生壹至数根极生活周生鞭毛,而不是丛生鞭毛)

×19.壹般都是在不利环境条件(如干燥、高温等)下形成的,故有很强的抗逆性。

×20.能运动的细菌都具有鞭毛。

(原书√,有问题,螺旋体能运动但无鞭毛,可改为“能运动的真细菌都具有鞭毛”。

√21.磷壁酸(垣酸)是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虽然只是G+菌具有,可是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22.L-型细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缺壁细菌。

(非自然形成)

√23.异型胞是篮细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固氮只有的细胞。

×24.鞭毛和菌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的作用是粘附)

×25.产生外毒素的菌主要是G-菌。

(应为G+菌)

√26.篮细菌是唯壹能进行反应性光合作用,又能固氮的生物类型。

√27.孢囊是固氮菌在缺乏营养的条件下形成的壹种抗干旱、抗热的休眠体。

28.菌落特征往往和微生物

三、填空题

1.荚膜是壹些细菌的特殊结构,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多糖,也有蛋白质,或多肽等,荚膜的产生和营养条件密切相关,它的功能主要有保护作用,贮藏养料,透性屏障,离子交换系统表面附着,信息识别,堆积代谢产物。

2.革兰氏染色法的简要操作步骤为:

初染,媒染,脱色和复染。

3.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是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中壹般都含有肽聚糖,细胞膜中无甾醇,核糖体为70S,细胞核无核膜,原核微生物包括:

细菌,放线菌,篮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

4.羧酶体是自养细菌特有的内膜结构(常呈多角形),其中含有自养微生物所特有的5-磷酸核酮糖羧激酶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这俩种酶是卡尔文循环中固定CO2的关键酶。

异染颗粒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无机偏磷酸。

异染颗粒是细菌磷素的储存形式。

5.细菌芽孢的亚显微结构包括:

孢外壁,芽孢衣,皮层,核心四个部分。

6.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放线菌无性孢子的形成,只有横隔分裂方式,而无凝聚分裂方式。

7.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特有的壹类大分子复合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它是由双糖单位和四肽尾和肽桥交联而成的多层次网状结构。

8.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以链霉菌最典型,细胞形态呈丝状分支,营养生长期菌丝内无隔,壹般呈单核细胞。

根据菌丝的结构和功能把菌丝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3类,(其对应的功能分别为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支撑作用,分化产生孢子丝;繁殖,产生分生孢子,)其中孢子丝能分化产生呈串的分生孢子。

9.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属于G-的,原始而小型原核生物是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10.脂多糖是位于G-菌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壹层较厚的多糖物质,它是由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类脂A3部分组成的。

其毒性部分在类脂A。

(G-菌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类脂A)

11.除细胞膜外,许多细菌仍具有内膜系统,包括:

类囊体,磁小体,羧酶体,气泡。

12.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由它进壹步盘绕、折叠成螺旋管和超螺旋环后,再进壹步浓缩成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

13.芽孢的形成分为:

DNA浓缩成束状染色体,开始形成前芽孢,前芽孢出现双层隔膜,形成皮层,形成芽孢衣,芽孢成熟,芽孢释放等7个过程,芽孢之所以耐热是因为芽孢具有DPA-Ca(吡啶二羧酸钙)。

14.有些篮细菌具有异型胞它是篮细菌进行固氮的场所,异型胞内含有少量藻胆素,且具有光合系统1,能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而产生ATP高能键和仍原性物质。

15.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边形成壹粒菱形或双锥形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16.芽孢独特之处是含有DPA-Ca(吡啶二羧酸钙)的复合物。

该复合物使芽孢具有了抗热性,故当对肉汤培养基进行高压灭菌时,其灭菌温度和时间分别定为121℃15min和112℃30min。

17.产甲烷细菌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故将它们称为古细菌,其对青霉素、杆菌肽作用不敏感。

18.原核微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细菌俩大类,前者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肽聚糖,后者细胞壁有假肽聚糖,糖蛋白或蛋白质组成。

19.嗜盐杆菌具有异常的膜,通常称为紫膜,它占全膜的50%,其中含有视紫红质,由于它和光合作用的结果,造成胞内外H+浓度梯度差,产生化学势能而用于合成ATP。

20.菌毛是长在细菌体表的丝状体结构,比鞭毛纤细、短直、(和鞭毛同样中空)数量多。

21.大肠杆菌的性毛是在F质粒(F因子)控制下形成的,又称作性菌毛,每个大肠杆菌都有数根,是细菌接合的工具,当不同质的大肠杆菌接触时,F+菌株就可将遗传物质通过此微毛传递给不具的F-菌株。

2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固定外形,保护细胞,协助鞭毛运动,和细菌的仍原性和致病性有关,滤过作用,和分裂有关。

23.菌胶团是由多个菌体的荚膜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壹个胶状物,其内含多个菌体。

24.聚β-羟基丁酸颗粒是许多细菌细胞质中常见的壹种能源和碳源贮藏物,可用于制作易降解且无毒的塑料制品,例如医用塑料。

25.能产生壹般的细菌属有好氧性的芽孢杆菌属和厌氧性的梭菌属。

26.缺壁细菌包括L-型细菌、原生质体、球形体、支原体。

27.Bacillusthur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