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9101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docx

哲学总复习原理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产生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2.哲学的作用: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b.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归纳】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离不开生活。

哲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

从哲学的起源来看,哲学源于生活。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生活也离不开哲学。

从哲学的作用来看,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b.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世界观、方法论、哲学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方法论——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什么是哲学(哲学概念)

(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即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即从特点看,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即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

a.含义不同

b.主体不同:

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

c.形成不同:

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d.特点不同:

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体系,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才能掌握。

(2)联系

a.二者的研究对象相同,都是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都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反对的错误倾向:

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5.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

含义

(2)联系:

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

a.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b.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

方法论.

c.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

具体科学回答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回答的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共同存在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哲学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简单的相加,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因此哲学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内容?

为什么?

(1)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判断: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注意:

哲学上讲的本原就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谁先谁后,谁依赖谁,谁决定谁的问题。

a.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b.凡认为存在是世界本原;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是世界本原;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a.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即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

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即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否认人们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学说就是不可知论。

(3)为什么?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从生活实践看)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从哲学研究看)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从哲学发展看)

8.唯物主义

(1)含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评价:

合理性(积极意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

a.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b.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代表性的观点】:

中国的五行说

荀子: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范缜: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王夫之:

气者,理之依也。

王充: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

“水”是万物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

“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合理性(积极意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院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源,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b.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机械性(否认意识的能动性)(人是机器)

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否认运动和联系)

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是唯心的。

(否认社会是客观的)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性a.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10.唯心主义

(1)含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含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代表性的观点】没有人的灵明就没有世界;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明)王守仁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英)贝克莱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南宋)陆九渊

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疑邻偷斧

掩耳盗铃、郑人买履、削足适履

2客观唯心主义

含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性的观点】: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理在气先,理在事先,理在物先。

—朱熹

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柏拉图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黑格尔

宗教、封建迷信

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孔子

11.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区别:

他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的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都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在于对世界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具有从属的意义。

这主要是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的独立派别。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

12.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拓展】14页大树的对话:

我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为我硕果累累;人们都欣赏我,因为我姹紫嫣红。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人类的影响。

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使人们不断获得成功,结出累累硕果;唯心主义被称为“不结果实的花”,一旦人们在思想上陷人唯心主义并用这种思想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必然会导致失败。

【应用】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我们应彻底否定,请评析这一观点。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划分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认为、、、;唯心主义认为、、、。

2)从本质上说,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科学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的分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对物质的解释不够科学,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应大力提倡。

(3)一切唯心主义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都是错误的,但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4)题中观点太绝对,是片面的。

辨析: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①凡认为、、、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就是唯心主义。

因此,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或者是否强调精神文明。

②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强调精神文明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精神文明力量的作用,这不但不是唯心主义,而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③上述观点没有搞清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缺乏必要的前提,混淆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界限,因而是错误的。

1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时代产生哲学)(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

①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为什么?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判断:

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反作用于时代)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判断正误:

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辨析:

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1)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因此,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但是,哲学有正误之分。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而错误的哲学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另外,哲学只有被人们掌握和应用于实践,才能成为改变社会的现实力量。

(3)科学的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他科学知识也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如人的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也是重要的力量。

(4)题目观点是不科学的。

14.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①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纪自然科学得到大发展。

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③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机械相加,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的一种崭新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

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便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a.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从而结束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状态;它的唯物主义是辨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辨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辨证法.

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②(从作用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实践性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践的观点在马哲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人与世界关系上,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看)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毛泽东思想

 含义:

精髓:

活的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邓小平理论

含义:

主题: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含义:

地位:

本质: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15.哲学的功能(作用):

(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与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与个人生活)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与具体科学)

(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哲学与社会)

(4)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

【典型选项】

1.哲学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

4.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5.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的精华。

6.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9.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10.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

11.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12.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13.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14.哲学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5.哲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6.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

17.近代唯物主义的缺陷就是形而上学性。

1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黑格尔唯物主义思想和费尔巴哈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辩证唯物论

马克

思主

义哲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价值观、人生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

【基本概念】

物质意识运动静止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基本观点(原理)】

1.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

3.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注意:

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重要提示】

1.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构成党的思想路线)。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方法论】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错误倾向】反对随心所欲的做法,违背自然的客观性,必然遭到自然的惩罚。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要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时实际,做到对实际的整体把握、全面把握,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适应变化了地实际情况,做到主覌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自觉克服错误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归纳】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