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95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机电副矿长审核意见:

安检科

安全副总

技术科

技术副总

机电科

机电副总

通风队

通风副总

第一节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定本措施。

二、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用于职业病的预防、管理的全过程。

三、相关职责

1、技术科与办公室共同负责年度职业卫生工作计划的制定、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全矿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情况的评价、职工及职业病人职业性健康检查的组织、员工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及职业病的报告。

2、通风科负责对井下粉尘、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控制、报告。

3、各单位负责提供本单位接触有害因素人员资料。

4、劳动鉴定委员会负责对职业病进行伤残等级鉴定。

5、劳动保险公司负责职业病保险待遇的执行。

6、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员工、职业病人的健康检查,噪声及毒物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监测,由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承担。

四、职业病防治措施

1、职业病预防

(1)矿成立“职业病防治领导组”,由矿长及各相关部门领导组成。

(2)办公室负责提供职业健康卫生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及岗前培训内容,培训中心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培训时间,组织培训,培训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通过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对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发现有职业禁忌症者,通知相关部门不得安排其从事所禁忌作业。

(4)对新、改、扩建可能产生职业危险源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竣工验收前,煤矿组织有关单位对职业危险源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5)对从事粉尘作业的部门和人员,严格执行综合防尘措施。

通风科每月将《粉尘测定报表》汇总、存档。

通风科对超标作业场所采取降尘措施。

(6)对每天连续产生噪声在8小时以上的作业场所,噪声限制值≤90dB,若>

90dB,责任单位应采取措施,降低或隔离噪声。

(7)对可能发生突发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相关单位要采取预防措施。

(8)生产过程使用某些产生职业危险源的设备、危险化学品等原材料,相关单位应在醒目位置警示标识。

(9)粉尘、毒物及有害物理因素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除采取防治措施外,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尘或防毒等个体劳动防护用品。

2、职业病管理

(1)加强健康档案管理

A)煤矿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上级要求制定职业卫生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B)建立职工个人健康档案,办公室根据职工个人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和职业病诊疗结果等有关记录建立职工个人健康档案,设专人管理。

C)办公室建立职业病人登记卡、簿对已确诊的职业病人,按职业病不同类别分类,填写“尘肺病例卡”。

(2)职业病健康检查

A)制定职业病健康检查制度

B)新工人上岗的健康检查

C)综合办公室配合医院、组织新工人进行岗前健康检查,做好各种检查记录,防止有职业禁忌症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D)加强在职人员健康检查,每两年对全矿接触粉尘人员及接触噪声人员进行一次检查。

E)职业病人和观察对象每年拍片检查一次。

F)对离岗人员进行检查,拍胸大片,其检查资料归健康档案。

(3)查体时间间隔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A)对在岗接触粉尘作业工人,岩石掘进工种每2~3年拍片检查1次;

混合工种每3~4年拍片检查1次;

纯采煤工种每4~5年拍片检查1次。

B)对离岗工人必须进行离岗的职业性健康检查。

C)对接触毒物、放射线的人员每年检查1次。

D)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职业病治疗应由取得相应资格的职业卫生机构承担。

E)Ⅰ期尘肺患者每年复查1次。

F)疑似尘肺患者(0+):

岩石掘进工种每年拍片复查1次、混合工种每2年拍片复查1次、纯采煤工种每3年拍片复查1次。

G)对检查出的职业病患者,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及时给以治疗、疗养和调离有害作业岗位,并做好健康监护及职业病报告工作。

(3)职业病报告

A)制定职业病报告制度

B)发生急性职业病,应在24小时内报上一级相关部门。

C)尘肺病人去世,医院填写“尘肺死亡报告卡”十五日内报上一级相关部门。

3、职业病伤残等级鉴定

(1)矿成立劳动鉴定委员会,由煤矿各个部门负责人组成。

(2)办公室负责职业病人鉴定材料的整理。

(3)劳动鉴定委员会按国家制定的职业病致残程度标准对职业病人进行伤残等级病待遇确定。

(4)职业病人调离有害作业岗位。

(5)伤残程度达I~IV级的职业病人,医院根据规定为其办理“医保职工医疗证”,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节职业危害具体预防措施

一、综合防尘措施

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产生大量粉尘,粉尘的危害性很强,比如说污染工作场所、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会引起尘肺病和皮肤病;

并加速机器磨损、缩短精密仪表的使用时间、降低工作场所的能见度、导致工伤事故增多,而且煤尘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从而酿成严重灾难,因此做好防尘工作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如下措施:

1、减少粉尘产生量的措施

a、煤层注水:

煤层在开采前打若干钻孔,通过钻孔压入适量的水,使其渗入煤体内部达到湿润煤体的作用,减少开采时产生的粉尘量。

b、采用湿式打眼和水电钻打眼。

c、将水灌入采空区,依靠水的自重和毛细作用,缓慢地渗入待开采煤层使其煤体湿润,改变其机械物理性质,同样能减少开采时的粉尘产生量。

2、降尘、除尘措施

a、喷雾洒水:

对粉尘产生量较大的作业地点及运输路线用移动洒水车定期进行喷雾洒水。

b、通风降尘:

一般最佳除尘风速为1.2——2.0米/秒,所以在计算风量、风速的时候应尽量考虑到这一因素。

c、清扫积尘:

应定期对巷道进行刷浆,定期清扫并用高压水管冲洗井壁巷帮。

3、优化风流:

在进风井用水幕净化空气。

4、捕尘:

利用捕尘器捕集矿尘。

5、个体防尘:

佩带防尘口罩或送风式防尘帽给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用的局部净化空气,使人与尘流隔离。

二、噪音防治措施

1、保持设备的经常性完好,发挥设备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噪声指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时,要立即进行检修,直到符合标准才可使用。

2、工作人员配备切实有效的劳动保护用品或实行轮班工作制,以减少与噪声接触的时间。

3、对于突发性噪声,提前通知附近的工作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其它能够人为控制的突发性噪声应尽量做到“以为人本”的原则,使噪声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4、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

5、定期进行监测检查,采取措施消除噪音源。

6、加强设备维修,减少机械老化带来的噪声。

7、加强个人防护:

接触强噪声的工人应佩带耳塞、耳罩等,以减少噪声对工人的影响。

8、采用隔声、吸声等办法:

强噪声源应安置消音器或隔离机罩等

三、振动防治措施

1、改革工艺设备和方法,以达到减振的目的,从生产工艺上控制或消除振动源是振动控制的最根本措施。

  2、采取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装置,减少接振。

  3、改进振动设备与工具,降低振动强度,或减少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以减轻肌肉负荷和静力紧张等。

  4、改革风动工具,改变排风口方向,工具固定。

  5、改革工作制度,专人专机,及时保养和维修。

  6、在地板及设备地基采取隔振措施(橡胶减振动层、软木减振动垫层、玻璃纤维毡减振垫层、复合式隔振装置)。

  7、合理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振保暖手套等。

  8、控制车间及作业地点温度,保持在16摄氏度以上。

  9、建立合理劳动制度,坚持工间休息及定期轮换工作制度,以利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

  10、加强技术训练,减少作业中的静力作业成分。

  11、保健措施:

坚持就业前体检,凡患有就业禁忌症者,不能从事该做作业;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受振动损伤的作业人员,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及时治疗振动病患者。

四、高温高湿防治措施

为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防止因高温高湿引发相关疾病,特制定我矿高温高湿防治措施。

1、制定高温高湿具体防治措施。

2、在高温季节来临时,避开高温时间作业应准备好职工的防暑降温用品和物资。

3、在高温季节工作时,相应缩短一线职工的工作时间。

4、加强现场道路、采场的洒水降尘,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

5、雨水季节加强疏干排水,保持工作场湿度适宜。

6、加强职业危害学习培训。

7、在高温高湿地点设置警示标志。

8、严格执行高温高湿职业卫生标准

五、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1、瓦斯是井下以甲烷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

有时单指甲烷,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本身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

瓦斯不助燃,但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高温火焰时能够燃烧或爆炸。

当井下空气中瓦斯浓度较高时,会相对地降低空气中氧气浓度,使人窒息。

所以控制瓦斯浓度是其危害预防的有效措施。

2、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超过1.5%时,都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并报矿领导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电钻打眼;

放炮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放炮。

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电动机或其它开关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而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都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时,方可复电开动机器。

使用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的掘进工作面,只准人工复电。

4、生产矿井必须从采掘工作的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积聚。

当发生瓦斯积聚时,必须及时处理。

 矿井因停电和检修,主要通风停止运转或通风系统遭到破坏以后,必须有恢复通风、排除瓦斯和送电的安全措施。

恢复正常通风后,所有受停风影响的地点都必须经过瓦检员的检查,证实无危险后,方可恢复工作。

因临时停电或其它原因,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首先必须检查瓦斯,当瓦斯浓度不超过1%、二氧化碳不超过1.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

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

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警示标志、栅栏,禁止人员进入。

停工区内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或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程》106条的规定,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小时内密闭完毕,严禁在停风或在瓦斯超限的区域内进行机电回收等工作。

5、在开拓新水平的井巷,第一次接近揭露煤层时,应查明掘进工作面距煤层的准确位置,在距煤层10m以外开始打钻,钻孔超前掘进工作面不得小于5m,并经常检查工作面瓦斯,发现瓦斯增大或其它异常时,必须撤出人员,停止掘进,进行处理.

6、建立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检查制度。

低瓦斯矿井每班至少检查2次;

高瓦斯矿井每班至少3次,对不生产的工作面每班至少检查1次。

瓦斯检查人员必须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认真填写瓦斯检查手册和日报表。

每次检查结果,记入检查地点的记录牌板上,并通知工作人员。

瓦斯浓度超过规定时,瓦斯检查人员有权责令现场人员停止工作,并撤到安全地点。

瓦斯日报表必须送矿长和总工程师审阅。

7、技术人员应携带便携式瓦检仪和多种气体检测仪,对井下停风地点进行氧气检查,发现氧气浓度低于17%时,必须设置警示标志,不准人员入内。

在启封密闭、排放瓦斯恢复通风过程中,也应同时检查瓦斯、氧气浓度。

贯彻栏

贯彻时间

贯彻人

学习人员本人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