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58955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组织理论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产业组织理论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产业组织理论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产业组织理论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产业组织理论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产业组织理论论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产业组织理论论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产业组织理论论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产业组织理论论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产业组织理论论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组织理论论文.doc

《产业组织理论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组织理论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产业组织理论论文.doc

期末考试论文

课程名称产业组织与管理

院(系)经济与管理系

专业名称经济学

姓名学号李扬德098301138

政府维持垄断的经济学

【摘要】垄断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一般分为完全垄断。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等。

本文认为政府维持的垄断是一种完全垄断行为,特别是在没有言论自由和法治缺乏的境况下。

政府行为参与经济行为对社会是一个巨大的风险,按自由市场原则和现实,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有代价的,独断的政府行为更是如此。

当既得利益参与国家事物,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控制企业的时候,对社会可能就凶多吉少。

政府对经济的治理是有边界的,它主要是通过法律来维持经济的发展。

并且制定反垄断法维护市场经济的存在与正常发展。

【关键字】垄断政府行为

既得利益管制法治

一、垄断的分析

(一)垄断经济学

在许多情况下,垄断的产生是因为政府给予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排他性地出售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

有时垄断产生于想成为垄断者的人的政治影响。

-----曼昆《经济学原理》*

垄断经常意味着独占,垄断者会穷尽一切办法来获得垄断的利益,包括经济和政治权力。

经济学把垄断分为自然垄断和非市场垄断。

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有关。

图1,来源《经济学原理》

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自然资源的集中和环境产物的集聚效应,使它对生产的成本和利润产生规模效应。

曼昆进而认为:

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时,这个行业是自然垄断。

当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图l表示有规模经济的企业的平均总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任何数量产品。

这就是说,在任何一种既定的产量时,企业数量越多,每个企业的产量越少,平均总成本越高。

由范围经济及其成本次可加性和资产专用性都可能产生垄断。

本文主要关注的在政府积极参与下的非市场经济行为。

政府的有形之手使得经济发展之路扭曲,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阻碍技术进步。

垄断机构对利润的追求是不容怀疑的。

垄断利润是企业的核心。

图2,来源《经济学原理》

利润等于总收益(TR)减总成本(TC):

利润=TR-TC

我们可以把这个式子写为:

利润=(TR/Q-TC/Q)×Q

TR/Q是平均收益,等于价格P,而TC/Q是平均总成本(ATC)。

因此,

利润=(P-ATC)×Q

方框的高(BC段)是价格减去平均总成本,即P-ATC,这是正常销售一单位的利润。

方框的宽(DC段)是销售量。

因此,这个方框的面积是垄断企业的总利润,既DCBE.

垄断也使生产量大为的减少,引起无谓的损失。

图3来源《经济学原理》

垄断者的价格垄断产生无效率。

市场价格和垄断所生产的物品量成反比,无效率低产量=无效率高价格。

“当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一些潜在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高于其边际成本,但低于垄断者的价格。

这些消费者最后不购买物品。

由于这些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大于生产这些物品的成本,这个结果是无效率的。

因此,垄断定价使一些双方有益的交易无法进行”。

垄断特别造成消费者的福利损失和价格歧视,政府通过不合理的法律和政策实行歧视性的行为,有时被利益集团绑架形成歧视性政府。

通过政府的权威,法律成为压制自由和竞争市场的工具。

人是自私的,人与动物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正如曼德维尔在其充满争议的名著《蜜蜂的寓言》中所言的那样“这些昆虫生活于斯,宛如人类,微缩地表演人类的一切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依然生活在蜜蜂的国度中。

政府及其维持的垄断行为也不例外。

(二)政府型市场结构

市场的结构对消费者利益至关重要,不同的市场结构对消费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影响消费者行为。

政府对市场结构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当政府并非强化市场型政府,而是利益分配者的时候,此时的市场结构一定受到政府的不合理干预。

政府市场的存在对自由市场经济的运作是一个威胁。

政府管制直接或间接影响市场绩效。

斯蒂格勒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发表了大量关于政府管制的研究论文,他在《经济政策的目标》一文中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政策是博弈的结果,往往不是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斯蒂格勒对寡头垄断,企业反向保护,反垄断,管制等方面的研究为政府参与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论述。

他的研究表明政府对自由市场经济的不合理干预产生诸多严重后果。

扭曲了市场结构,导致了低效率和垄断。

二、中国的研究

(一)中国垄断损失

垄断企业通过生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并收取大大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使利益最大化。

当政府支持企业进行垄断时,企业几乎不受限制的维护其不正当利益。

在中国的现状也是如此。

政府参与市场得到利益分配,形成大量的垄断行为,特别是行政和法律的不合理存在。

政府及其官僚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市场竞争,人为地制造政府垄断。

因政府的权力产生的垄断比自然垄断要更有危害,并产生严重的政府腐败,这也应证了艾克顿勋爵的哲言: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腐败使政府在伦理和交易市场上完全失去了信用。

政府垄断也是一种寻租行为,政府维持垄断造成无法估量的租金消散。

戈登·图洛克《特权和寻租的经济学》对政府垄断的研究中发现,政府寻租的成本低,但可能给政府和寻租者带来巨大的利益。

安妮・克鲁格在《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对政府的寻租进行了出色的研究。

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中国电力行业的垄断造成的租金损失在1000亿左右,民航的垄断“租金”每年也多达75亿元至100亿元,垄断把消费者收益转给垄断生产者,创造出超额利润,造成社会福利损失。

估计这类损失每年达1300亿元至2020亿元。

(二)中石油为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

中石油)是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于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实行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性石油公司。

可以这么说中石油是一个全能型的政府企业,经营范围可以无所不包。

对虽然说按照现代公司制度运作,但它是由国家控股的。

政府对维持中石油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政府的庇护下,中石油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没能使它的存在受到威胁。

比如最近几年出现的“天价酒”、“天价吊灯”、“天价名片”等系列奢侈消费风波之后,“不差钱”的中石油又被曝出其下属分公司为高管配备百万豪华越野车。

这些腐败的存在就是在政府的维持下发生的,并且不断地重演此类故事。

据中国《中国经营报》的报道,中石油和中石化仍高喊炼油业务巨亏,并进而"缩量供应",导致山东、重庆等多地民营加油站"油荒"。

2011年1~9月份,随着原油价格波动回落,行业亏损有所缓解,1~8月,炼油行业累计亏损18.4亿元。

2011年总利润分别高达1034.37亿元、599.6亿元,炼油板块"亏损"却成了关注重点:

中石油亏415.39亿元,中石化报亏246.1亿元。

中石油的政府垄断行为还导致航空油价的增加,中国航油价格偏高主要是国内航油市场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垄断,导致航油价格与国际油价不接轨,大航空公司无论购买多少都没有折扣。

国际航协举例称,如果国际航油价格平均值为950美元/吨,新加坡机场航油总体价格在960-970美元/吨,但在北京需要支付超过1050美元/吨。

亚洲所有主要机场的航油差价都比中国低,如东京、首尔、马尼拉、吉隆坡等。

 根据经济学者高明华的研究,中石油三年垄断租金近4500亿,通过政府之手包括土地租、资源租、价格租、利息租、政府补贴、分红租等使中石油获得大量的垄断利益。

三、垄断之下的法治进程

(一)中国反垄断法

2007年中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但政府还是在诸多方面造成政府垄断行为。

通过政府审批,行业管制和利益分配来控制市场的发展。

反垄断法明确规定垄断行为包括:

(一)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中石油等政府参与型行业依然彼此达成沉默垄断协议,限制市场资源的供应,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随意提升价格。

中石油的存在明显限制市场竞争,大规模政府权力参与的集中,几乎使其他的参与者没有机会进入石油行业。

法律在限制政府垄断行为时无能为力,更别说制裁了。

(二)自由市场经济

建设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是有效防止垄断行为是有效率的。

政府因通过法治来维护和管理市场。

这样说是因为行政权是必要的,但是也必须给予限制。

市场经济的运作有受到不合理的行政干预的危险,如果市场市场经济受到不合理的行政干预,那么会破坏市场经济原有的公平竞争秩序以及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和运行规律。

而且正是这种不合理的行政干预给权力寻租提供了条件。

行政机构作为一种执行强制力的执行机构所具有的自由裁量权也应减少到最低程度对于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也是大为必要的。

哈耶克曾言:

法治的基本点很清楚即留给执掌权力的行动自由,应当减少到最低限度。

国家的垄断应该受到规范。

法律应保证自由市场经济在按照她所应该运行的逻辑运行下去,捍卫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

法律防止政府维持垄断更是其职责所在。

附录

*《经济学原理》(美)曼昆 著,梁小民 译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美)贝克尔 著,王业宇,陈琪 译格致出版社

*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美)斯蒂格勒.上海三联出版社:

*《斯蒂格勒论文精粹》(美)乔治·斯蒂格勒

*《法律和权利》中国社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