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9578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4

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其词风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

主要作品:

前期有《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后期有《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重点理解】

1.“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

提示:

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

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与“纱厨”往昔是与丈夫共用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百转。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竟好在哪里?

试用自己的话回答。

3.《醉花阴》中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

景物:

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西风、黄花。

本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那似曾相识的雁儿再度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再者,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而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试分析此结句的妙处。

提示:

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

这情形、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的?

“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引人深思。

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这里除了悲欢离合的个人“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真可谓人生大悲哀,社会大悲痛。

这结尾,既是收,又是放,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诗意推进一层,使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

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提示:

这几句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

七组叠字,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选用叠字,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为全词的抒情定下基调;使用叠字更显示出感情之强烈;平中见奇,字字传神。

【难点探究】

1.《醉花阴》中一个“愁”字贯穿整首词,也就是所谓的词眼。

李清照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愁?

提示: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即“佳节”“独处”的“少妇”的“闲愁”。

2.李清照是如何表达她的闺中之愁的?

西风:

暗含凄冷萧瑟之意。

(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酒,李清照喜欢饮酒,借酒消愁。

似乎已经附带一种化不开的愁绪。

黄花:

菊花,有高洁、隐逸的象征,是重阳节的时令花,赏菊是重阳的习俗,然而,一个人孤独赏菊时,菊花,勾起人的相思,只会愁上加愁。

季节:

佳节又重阳点出愁的原因。

一个“又”字说出了与亲人分别的时间长。

  

时间:

永昼、半夜、黄昏后用时间的推移写出在家的空虚,无聊。

  

细节:

愁永昼(时间长)、销金兽(空虚、无聊)、凉初透(不但写出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寒冷,彻夜难眠)  

总结:

这是“一个人”的独守,是一个失眠女子的倾诉。

 

3.概括《声声慢》在表情达意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提示:

①运用叠词,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叠字,用法大胆新奇,工整得体,写出了由于寻而未得所引起的无限的凄苦忧伤之情。

②直抒胸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③借景抒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淡酒”“急风”“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来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愁情。

学%

4.《声声慢》中作者是怎样用秋景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和凄凉的?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

A.薄暮/薄雾浓云重阳/接踵而至缜密/玉枕纱厨

B.晶莹/暗香盈袖妆奁/帘卷西风悲戚/凄凄惨惨

C.还是/乍暖还寒相识/博闻强识堆积/疾风劲草

D.将来/最难将息憔悴/渔翁樵夫床笫/次第花开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销魂暗香盈袖凄凄惨惨山清水秀

B.憔悴泾渭分明以逸待劳呕心沥血

C.脉搏贻笑大方旁证博引关怀备至

D.坐落时过境迁老态龙钟精简机构

3.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瑞脑销金兽(兽形的铜香炉)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

B.最难将息(调养,保养)这次第(光景,状况)

C.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莫道不销魂(醉酒后轻飘飘的感觉)

D.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独自怎生得黑(怎样、怎么)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B.莫道不销魂

C.东篱把酒黄昏后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5.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是

A.瑞脑销金兽B.东篱把酒黄昏后

C.帘卷西风D.人比黄花瘦

6.下列词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7.下面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浣溪沙》,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________,黄昏疏雨湿秋千。

A.病起萧萧两鬓华

B.小院闲窗春已深

C.江梅已过柳生绵

D.归鸿声断残云碧

8.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何须浅碧深红色,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鹧鸪天》)

(2)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4)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一剪梅》)

(5)枕上诗书闲处好,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6)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

(7)醉里插花花莫笑,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蝶恋花》)

(8)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对《醉花阴》中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意思是说秋天日长,从清晨薄雾到入暮浓云,时光难以打发,因而为之生愁。

B.“瑞脑销金兽”意思是香料在香炉中渐渐烧完了。

C.“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的“东篱”指菊圃。

这里化用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设想主人公因思念而更显得憔悴的形象,属于虚写之笔。

10.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内容单纯,上片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

B.下片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C.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便使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全词正笔、点笔是实中有虚,情中有态,因此人物意态、形象立现,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11.“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

12.据元人伊世珍《琅嬛记》所载: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

‘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请问为赵明诚五十首所难掩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竟好在何处呢?

试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3.《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14.对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借动作表现情思。

B."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表明词人欲借酒消愁而不可得。

C."却是旧时相识"的"雁",给词人带来的是对丈夫的思念和漂泊沦落之感。

D."独自怎生得黑"既表明了词人的孤单寂寞,也隐喻了后半生的坎坷悲惨。

1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以及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了。

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16.《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加以说明。

1.B

【解析】A项,分别读bó/báo,chóng/zhǒng,zhěn/zhěn;B项,分别读yíng/yíng,lián/lián,qī/qī;C项,分别读hái/huán,shí/zhì,jī/jí;D项,分别读jiāng/jiāng,qiáo/qiáo,zǐ/dì。

zxkk

2.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

C项,旁证博引→旁征博引。

3.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销魂”在这里形容悲伤愁苦的情状。

4.A

【解析】次第:

文中指光景,状况;今指次序;依次,一个挨一个地。

5.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句式。

A、B、C三项均为倒装句。

A项,正常语序是“(于)金兽销瑞脑”。

B项,正常语序是“(于)黄昏后东篱把酒”。

C项,正常语序是“西风卷帘”。

6.B

【解析】诗歌的停顿要根据音节和意义来划分。

B项,“怎生”是一个词,因此应为“独自/怎生得/黑”。

9.D

【解析】D项,本句不是虚写,应为“实写”。

“虚景”可以是未来之境、已逝之境或梦境;“实景”则为实实在在的景物,实实在在的感情,实实在在的人物。

10.C

【解析】C项,词中并没有描述人物的服饰、容貌。

11.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

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共用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本题为炼字题,考生解答此题时要将改字放到句中、全诗中来谈,并结合意境、手法、情感来做分析。

“又”字表明词人与丈夫分离已久,已不是第一次在佳节时独守空房了,更写出了分离的痛苦。

12.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

“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

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

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

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叠印的镜头:

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本题为炼句题,考生首先要还原这三句的画面:

词人迎着寒风,看着满园枯萎凋零的菊花,顾花自怜,认为憔悴愁绝的自己比菊花更消瘦。

然后从炼字和手法的角度来赏析,阐释时还需结合意境和情感。

15.D

【解析】D项,“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理解错误。

16.①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点点滴滴”等叠词,富有创造精神;②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不少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对这首词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上阕不写少女荡秋千时的娇美身影,而是写荡完秋千后的精神状态,妙在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

B.“起来慵整纤纤手”,“纤纤”二字用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借以点出人物的年华和身份。

C.“露浓花瘦”一语,表明时间是在秋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同时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D.下阕用人物的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而又好奇、冒失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E.这首词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还表现了主人公不拘于礼教束缚的一面。

2.“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三句源于唐人韩偓的“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同是写少女的形象,你认为谁写得好?

为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添字丑奴儿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①,不惯起来听!

【注】①北人:

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3.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有什么妙处?

词中写出了芭蕉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

 

4.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

请简要分析。

(广东省佛山市2017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雨中花

高观国①

旆拂西风②,客应星汉③,行参玉节征鞍。

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

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

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④,名动万里呼韩⑤。

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

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⑥。

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注】①高观国,南宋词人。

开禧元年(1205)七月,史达祖随李壁使金祝贺金主完颜

璟的生辰。

吟社词友为他送行,其好友高观国写下本词赠之。

②旆:

古代旗末状如燕尾的垂

毓,此泛指旌旗。

③客应星汉,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

④颖露囊锥,用毛遂“锥

处囊中”之典。

⑤呼韩,即汉呼韩邪单于,这里指金主。

⑥寄梅句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给范

晔的典故,梦雁句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句意。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旆拂西风……盛世衣冠”用旌旗、“玉节征鞍”、“缓带轻裘”等意象极力渲染了出使场面的宏大非凡,表现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奢侈。

B.“吟倦……关山”句视野开阔,意境高远。

词人猜想,西湖边的吟咏作诗,已令友人产生

缕缕倦意,正好趁此行一睹北边边塞的关山。

C.“过离宫……泪应弹”承接前句“看北塞关山”,虚写友人出使路上的所见所感,“离宫禾黍”“故垒烟尘”为已废弃的故国宫苑和堡垒工事。

D.“文章„„何难”赞扬了史达祖的才能,预示了史达祖能完成任务。

“知素有、平戎手段,

小试何难”可看出史达祖准备借此次出使消灭金国。

E.“情寄„„霜寒”,虽连用典故,但并不晦涩,读者即使不知所引典故,也可从“情寄”

“梦随”处领会诗意,收到了言简意丰的表达效果。

6.作者借本词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3.

(1)首句使用问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这个问句迁怒于庭中芭蕉,埋怨芭蕉给自己带来的折磨,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诗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2)芭蕉的特点是:

高大繁茂,焦心蜷缩,蕉叶舒展,脉脉含情。

【解析】词的开头是一个设问句,意在引起读者思考,思路自然转换为对芭蕉的描写,为下片写“伤心”“愁损北人”埋下伏笔。

由上片描写的语句不难看出芭蕉的特点。

4.(示例一:

)相同。

虽然这首词中的雨打在芭蕉上,《声声慢》中的雨打在梧桐上,但是作者借以传递的情感是相同的,抒发的都是浓浓的凄苦的愁思。

雨点无论打在梧桐上还是芭蕉上,点点滴滴,滴滴答答,不断地重复,凄清悲凉,在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作者听来都像打在自己的心上,让作者不能自抑,倍感伤情。

(示例二:

)不尽相同。

《声声慢》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愁思,但抒发的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悲愁;而这首词“雨”的意象虽然包含着个人和家庭的悲愁,但从“愁损北人”来看,抒发的主要是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解析】这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两首词中都用了“雨”这一意象,也都表达寂寞愁情,可从共同的感情基调的角度分析,也可从各自的侧重点的角度分析。

6.

①伤悼故国之情,作者设想友人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看到故国荒凉破坏,故垒布满烟尘;

也抒写了自己的伤悼故国之情。

②对友人文才武略的盛赞之情,词中借用毛遂自荐的典故,暗示友人是有才之人,同时也直接评价友人文采斐然,且素有平戎之才;

③诗人对国家未来的自信豪迈之情,友人名动金国,说明南宋并不缺乏才俊,同时“立勋未晚”也洋溢着个人建立功业,国家必有未来的自信与豪迈;

④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借用典故,设想友人到达金国时,作者将从江南寄梅花以表思念,也希望友人能捎回书信以慰相思之情。

(每点2分,观点1分,分析1分。

任意3点6分)

·典型例题·

【好题展示】

(2016山东高考试卷)

1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

【答案】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解析】

试题分析: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意思说诗人顿时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

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诗人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

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风雪的劲猛,渲染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4分)

【答案】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

(2015上海高考试卷)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

(8分)

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

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

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万叠,汹汹欲崩空。

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

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①碧霄:

隐净山有碧霄泉。

②:

龙,扬子鳄。

③匕箸:

羹匙和筷子。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

A.沁园春B。

水调歌头C。

雨霖铃D八声甘州

14.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电掣”句用金蛇、灵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

15.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

(4分)

【答案】

13.B

14.B

15.

答案示例:

划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

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

【解析】

15.试题分析:

赏析画线的句子,首先要分析画线的句子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然后联系作者的经历来考虑。

词中画线句中的“尘垢”指的是尘土与污垢,比喻微末卑污的事物,泛指尘世。

“造物不言功”,写上苍从未求我们表彰什么,从未向我们索取什么。

此句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

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

本题属于鉴赏题,题目要求鉴赏画线句子手法。

题目指向明确,要求鉴赏借景抒情的手法,学生可以沿着借景抒怀的思路进行思考,省去了对判断画线句子所用手法的判断,降低了难度。

鉴赏时要能够做到知人论世,准确体会词人的情感。

作者张孝祥是位有才华、有抱负、有器识的爱国诗人,可他偏偏生活在南宋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历史时代,而他个人虽是进士第一,仕途上却蹭蹬失意,被谗受贬。

但是词人坚信暴风疾雨后,定然会“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这体现了词人博大宽广的情怀。

(2015浙江高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

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

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分)

(1)

(2)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5分)

【答案】

21.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