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民收入分配层次探讨经济危机.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58997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国民收入分配层次探讨经济危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国民收入分配层次探讨经济危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国民收入分配层次探讨经济危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国民收入分配层次探讨经济危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国民收入分配层次探讨经济危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国民收入分配层次探讨经济危机.doc

《从国民收入分配层次探讨经济危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国民收入分配层次探讨经济危机.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国民收入分配层次探讨经济危机.doc

从国民收入分配层次探讨经济危机

摘要

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起源于奉行自由经济主义的美国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最终影响到以国家宏观调控管理为主的中国,并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及其破坏性的影响,导致了许多国际大公司的倒闭。

各国为挽救本国经济,纷纷探求危机起源,采取救市措施以恢复经济发展。

本文从国民收入角度对经济危机进行分析,并评价国际救市措施。

关键词:

次贷危机经济危机国民收入救市

前言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呈现端倪以来,到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全面爆发,美国以及投资于美国资本市场的国家及其内部经济产业体受到严重打击,许多貌似强大的国家和产业瞬间出现经济水平大幅度缩水,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迫使像美国这样奉行自由经济政策的国家也不得不实施国家干预,实施政府救援计划,力图挽救本国市场。

直到2009年初,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依旧呈现衰退迹象,各国经济增幅减缓,连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发动机也在谋求多种解决方式,以刺激经济增长。

一、解释引发经济危机的观点

引发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经济危机,其深度和广度之大是因为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推动,是全世界开放国家市场行为的综合因素所致,因而会流传类似“用世界的钱来为美国经济亏空买单”的一损俱损的无奈之语来。

追究此次经济危机的原因,有观点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作用造成。

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对全球资源滥用,以及美国货币政策失误。

以房产为抵押品的低息贷款由于没有进行“3C”风险评估,而又通过证券机构将其作为投资产品发行流通,以较高的收益来吸引投资者的资金。

结果这种金融制度一旦遭遇升息危险其泡沫就会瞬间破灭,且通过其证券杠杆的放大效应原有的投资主体不仅会失去高额的回报,返回掉进流动性短缺和亏损的困境之中。

从而这种危机愈演愈烈直至影响到实体经济,造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并有人认为,如果中国把监管不严视作经济危机的主因,为防范危机而简单加强管制,那么中国与美国经济竞争力的落后差距会近一步扩大,在国际金融、经济体系中进一步沦为向美国提供资源和承担损失的附属金融体。

我以为上述观点并没有深入到经济危机的实质,次贷危机仅仅是引发经济危机的一个诱因而已,促使经济危机发生是社会经济综合因素的反映,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分配问题导致的的市场有效消费需求不足。

二、从实体经济角度——收入与消费进行分析

经济实体是经济运行的载体,虚拟经济只是附着在经济实体上的衍生品,虽然虚拟经济可以加快经济运行或诱发经济危机,但决定经济运行正常与否还是要看经济实体的运行。

一旦经济实体内部产生不协调因素,则会导致市场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不能与市场产品供给相适应。

如果消费增长不及供给增长就会出现产品滞销,经济实体供、消双方的利益同时受损。

其结果就是经济危机的产生,而表面上则反映在虚拟经济的泡沫破灭。

虽然中国在这次经济危机中的表现令全球欣慰,但中国毕竟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本人认为,导致全球性市场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源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各国国内的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

以中国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收入分配的增长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众所周知,基础市场是由需求和供给两个基本要素构成。

需求的增加受供给量的限制,而在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则取决于消费能力的增加,即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这不仅表现在绝对值上,而且要表现在同经济增长相适应的相对值上。

假如市场价格增长大于可支配收入增长,虽然收入的绝对值有所增加,但其相对值并没有增加,那么就会造成消费能力下降,严重的则会出现市场消费需求下降,甚至是市场萎缩,供给方经济利益受损,最终因供需双方的萎缩导致经济出现困境。

2007年我国CPI涨幅高达4.5%,2008年则高达5.9%,远大于同期收入指数的涨幅,那么出现经济危机就不难解释了。

第二、世界性的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已是事实

收入两极分化将严重影响消费倾向和资金流向,抑制消费需求的提高最终影响经济正常运行。

在一个经济体中,如果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则会一方面高收入者降低其消费倾向,转而将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另一方面是低收入者因无法适应经济增长下的高物价水平,而降低消费欲望和标准,两方面共同作用就会导致消费需求的下降,影响各经济实体的经营,出现经济波动。

同时,由于高收入者投资资本产品,而这些资金有需要个经济实体加以承担消化,也就是说投资所带来的收益是投资项目的产出得以消费而让渡的价值。

一旦经济实体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如有效消费需求不足(事实证明正是如此),则投资者本例无收,则此时高收入者的消费也无法满足,就会进一步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进入恶性循环。

而且在资本市场中大量资金的涌进和退出会造成金融动荡,通过杠杆作用加剧经济运行的风险。

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基尼系数达0.45,2006年的中国城乡收入合计最高与最低的10%的家庭人均收入差距达55倍;在美国,其国民中值收入在下降,但最富有的10%的收入却在上升,其国内企业高管收入是普通工人的300多倍,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不能形成大众消费,二没有大众消费的支撑,经济实体效益就无法保障,因而出现经济危机就在所难免。

第三、收入实现的实现、调节、保障机制与措施不完善

上述所指情况进一步扩大了收入不合理程度,从而影响消费市场的发展与健全,进而抑制了有效消费需求的增长。

目前国内城市居民工资水平普遍相对较低,增幅缓慢,加上失业、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等负担使得普通居民除日常消费外的其他消费微乎其微;农民工和农村居民收入更无法保证,除城市居民面临的负担之外,他们还面临农产品价格波动,农民工工资拖欠等压力,消费水平更低,因而很难形成巨大的消费能力拉动经济增长,甚至会由于上述负担造成的相对贫困抑制消费,形成经济发展的阻力,引发经济风险。

三、国际救市举措评价

不能以偏概全的将中国的形式应用到全球范围,但如果细致分析,中国的情形在西方各国也很普遍,甚至比中国的情况更糟。

美国出现次贷危机首先就是因为其国内的消费资金流动性不足,难以弥补贷款带来的亏空,一系列链式反应正好促成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为了挽救本国经济,美国次贷危机扩散成经济危机后,对美国金融业和各经济实体造成巨大损失,迫使美元贬值,并影响到欧、日等国家,而倚重出口的中国也在所难免,因为中国产品出口最终还是由国外消费市场来承担,而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首先就是消费不足造成的,因而中国也成为受害者之一,这就要求世界各国相协作制定救市策略。

欧美国家纷纷向其金融市场注资,并降低银行利率。

其中美国提供700亿美元联邦财政资金对汽车、金融等行业进行财政援助,帮助其走出困境;欧洲各国总注资近两万亿美元,希望通过协调救市措施行动计划,来刺激该区域经济复苏。

西方国家在经济危机发上以后,主要是针对本国在危急中出现亏损的企业进行补贴和援助,目的是帮助这些企业度过难关,并没有关注根本的经济基础问题。

因而其救市计划并不会产生明显的效用。

中国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出台了约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主要是为了应对中国正在出现的经济增长减速的危机。

同时,中国还提出以内需保增长的战略计划,在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拉动国内企业和经济发展。

在此计划的背后,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对消费进行补贴,以增加消费者的隐性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和平衡收入差距。

从而消除生产过剩,缓解企业压力。

因而可以这样说,中国推出的救市计划既可以拉动内需,还有助于平衡全球经济增长,达到了内外兼顾、多方共赢的效果。

总结

全球性经济危机源自美国次贷危机,在表象上是导致经济萎缩,生产过剩。

而包括金融市场在内的虚拟经济体,是建立在实体经济上的,实体经济在生产、消费环节上出现问题就会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甚至是经济衰退。

因而说,要解决经济危机,就要从实体经济入手,就要处理好生产和消费关系,而这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国民收入分配问题,让消费适应生产,满足消费需求。

这也是我国在面对经济危机实行内需拉动经济的最好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