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329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7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完整新编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工,材料就何时用完,保证材料不在现场堆积存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件

附图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工程

2、建设单位:

**县***人民政府

3、项目法人:

***

4、建设性质:

改建

5、项目建设期限:

5个月(含前期工作)

6、建设地点:

**县***

7、建设规模及内容:

1)建设规模:

***田西、黄鹄、南乾村,距县城16公里,建设范围为田西村委会16个村小组,黄鹄4个村小组,南乾2个村小组,解决三个村5000亩灌溉问题。

2)主要工作内容:

渠道整治加固6.4KM

渡槽

a、对原有的渡槽已老化的渡槽更换橡皮止水

b、新建渡槽112米

分水闸45座

水陂2座

人行桥12座

机耕桥3座

提灌站2座

8、项目总投资金额及资金筹措:

本工程总投资为162.6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农发资金1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08%),地方资金22.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92%)。

1.2项目现状及背景

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项目,位于**县西北部的***田西、黄鹄、南乾村,距县城16公里,距***镇府4公里,渠道于1960年兴建,1990年对部分渠道进行了衬砌,建设水库总库容465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为10000亩,2008年水库经过除险加固,已大大增加水库防洪、灌溉能力,灌溉渠道建设水陂分南、北干渠,渠道总长度8.4km,灌溉渠道经过20多年的运行,又年久失修,现仅能灌溉1000亩,南干渠涉及田西、黄鹄两村6个村小组,人口620人,耕地面积1810亩,北干渠涉及田西、南乾16个村小组,人口2742人,耕地面积3689亩。

本工程运行时间较长,年久失修,建筑物损坏、山体滑坡塌方、渠道渗漏等现象严重,危及了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效益的发挥。

从实地勘察情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因受经济条件限制,工程未得到全面受益,已完成的渠系工程质量较差。

渠系建筑物不完善,建筑物简陋且损坏严重。

渠道沿线没有设节制闸、分水闸等。

现有渠系未衬护,渗漏严重,断面过水能力低,阻水、漏水现象严重。

如:

元背渡槽止水橡皮老化失效,槽墩基础冲刷掏空,涵洞堵塞断裂下沉等。

2、渠道渗漏严重。

**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渠道多为绕山土渠,渠线位置较高,渗水坡度较大,加上土质抗渗能力较差,运行近20年且多年失修,在8.4Km的渠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问题,损失的水量达30~40%,大量的水在输水配水过程就浪费掉了,造成上游有水多,下游没水用,上下游经常发生争水矛盾。

3、工程安全隐患较多。

**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是“文革”时期修建的,工程质量较差。

渠道基本上是爆破开挖,炸药使用超量,山体边坡、渠道基础炸松,山体滑坡、塌方时有发生。

通过村庄的渠段地质条件较差,土质松散,渠堤易垮塌,一旦出现缺口,将给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4、渠道淤塞严重。

由于渠道是绕山渠道,边坡开挖较陡,加上塌方、雨水和冻融作用下,大量泥沙和石块跌落渠道内,造成渠道淤塞,过水断面减小。

每年都要花大量人力、物力清理,年年清,年年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影响了工程运行和效益的发挥。

上述存在的问题对工程运行造成了严重危害,输水能力和灌溉效益下降近30%,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根据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因地制宜,结合地区水资源特点,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增加节水灌溉面积是我县的农村水利发展基本思路。

近几年政府不断增加农业节水灌溉的投入,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由于地方资金困难,农民收入较低,节水灌溉所需投入较大,一直未能全面开展节水灌溉改造。

由于党的“三农”政策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群众迫切要求加快水利基础建设,确保农田灌溉用水,建设内容为对建设水库渠系进行维修改造加固,渠道采用现浇砼衬砌,衬砌6.4公里,兴建水陂2座,建分水闸4座,人行桥6座,工程完成后渠系水利用系数达0.68以上,可新增灌溉面积2900亩,改善灌溉面积2100亩。

第二章社会经济、项目建设条件

2.1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1.1**县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现状

**县辖9镇7乡1个垦殖场,132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1950个村民小组,土地总面积为2051平方公里,2008年全县总人口达30.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01万人,非农业人口5.28万人。

200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6.3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68亿元。

农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油料、蔬菜、豆类、红薯等,粮食播种面积65.2万亩,粮食总产量25.8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306元。

全县现有工业企业140多家,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水晶电子、化工、造纸、机械、建材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钨钼、电子、水晶、稀土金属制品、锅炉、水泥、化肥、啤酒等。

县工业园占地3000亩,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优质,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县推进“三化”进程,已建成优质稻、果业、生猪、特种水产、花生等十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开成了粮食、水产、水果、生猪、林业等支柱产业,特别是水产、水果两大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

工业经济迅速壮大,全县现有工业企业140多家,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水晶电子、化工、造纸、机械、建材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钨钼、电子、水晶、稀土金属制品、锅炉、水泥、化肥、啤酒等。

县工业园占地3000亩,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优质,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2.1.2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现状

***位于**县西北部,东临赣江与**窑头镇、百加乡隔河相望,西南靠潞田镇,西北靠高陂镇,东北与泰和县苏溪镇、马市镇接壤,全乡总面积135.84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214个村民小组,204个自然村,总人口18478人。

    ***土地、山水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3.46万亩,其中水田3.22万亩。

山地面积12万亩,水面有效养殖面积18800亩,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美称。

果业种植面积3195亩,水果总产量320吨,品种以官溪密柚、脐橙、布郎李为主,旱地和果园套种经济作物以花生、油菜为主,蔬菜、西瓜、药材次之。

我乡为全县水产品主要产区、产量达360万公斤,居全县之首,全乡有小

(二)型以上水库16座,水陂24座,小山塘532口,鱼产品除传统的草鱼,鲢鱼、鳙鱼外,重点推广养殖了玻璃红鲤鱼、彭泽鲫、淡水白鲳、美国斑点叉尾肥鱼等优良品种。

生猪生产推广养殖了三元纯杂,生猪价格在广东市场比周边地区的生猪卖价每斤高出0.2—0.3元。

    韶口交通便利,乡驻地距县城16公里,距105国道10公里,距离京九铁路井冈山火车站40公里。

2004年10月赣粤高速公路开通后,至互通口3.5公里。

    ***矿产资源丰富,以陶土、砂石资源闻名于世,依托陶土、砂石等资源兴建的乡办企业有陶器厂、酒坛厂、石料场,还有水产有限公司、粮油加工厂、渔种场、基建队等企业。

近几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乡人民团结奋进,乡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大力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了水产特种养殖,优质稻种植,生态林业等,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586元。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全乡累计投资1300多万元,修建水泥路37.3公里。

11个村已有8个通了水泥路,全乡形成了以韶高公路、韶梅公路为主线,通村公路为支线的公路交通网络。

2.2项目建设条件

2.2.1地理位置

**县位于罗霄山脉东麓,**省中南部,属长江支流的赣江上游区的东西两岸,北纬26。

08′45.4〃至26。

43′53.5〃,东经114。

30′27.3〃至115。

5′37.6〃之间。

东邻兴国,南接赣县、南康,西界遂川,北毗泰和。

全县国土面积2051平方公里,总人口30.29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林地214.3万亩,活林木蓄积量355万立方米,立竹2779万根,有耕地33万亩,山地333.7万亩。

项目区属赣西中低山区,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其成因形态、地面标高因素可较明显地分为:

项目区北部及西侧为侵蚀性丘陵地形,地面标高300~400米,坡度l5°~20°,植被良好;中部为剥蚀性丘岗地形,地面标高260~280米,坡度5°~l0°,冲沟、阶坎发育,植被一般;南部建设水库河两岸为山间河谷冲积阶地漫滩,地面标高220~260米,地势相对平坦,坡度1°~3°。

2.2.2项目区地质概况

本项目区属于赣南后加里东隆起区,为近代残坡冲积物和泥盆纪、石炭纪层组成的山部盆地,东西两岸山高岭峻,渠系沿盆地左侧石炭纪边缘东北方向伸展。

渠系地层为第四纪残坡冲积层、洪积层、石炭纪灰绿、灰褐色石英砂岩、泥灰色及褐色泥质粉砂岩、页岩夹煤层。

第四纪残坡、洪积层由黄色土、泥炭及砂卵石组成物,此层地质松散,孔隙率大,透水性强,分布于山坡、山腰、溪流、河谷及坡脚地带,厚度在8米左右,是渠系开挖的主要组成部份,泥质页岩、粉砂岩夹煤层岩石松散破碎,易滑坡塌方,多见于隧洞地段。

项目区分布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石炭系及第四系。

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D3X):

岩性为浅灰、灰白色石英细砂岩、粉砂岩、少量泥岩,岩质坚硬,出露于项目区北部及西侧;碳系下统大圹组:

岩性为灰白色泥质粉砂岩、灰岩夹页岩及透镜状煤层、岩质半坚硬、岩溶发育,出露于项目区西南一角;石炭系上统船山组(C2C):

岩性为紫红、浅灰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岩质坚硬,出露于项目区东南及中部,是项目区主要的基底岩层;第四系中更新统(a1—p1Q2):

岩性为褐黄、淡红色低液限粘土夹砾、卵石,结构较密实、硬塑,由于基底岩面起伏不平,其厚度极为不均,由西向东、自南向北渐趋增厚,最大厚度80多米,最小厚度2~3米,广泛且连续分布于项目区内除建设水库河一带以外的广大区域;第四系全新统(a1Q4):

略显二元结构,上部为黄褐色,砂卵石含量少的粘性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松散~中密度状,厚度变化大,从2米~l7米变化,呈条状带分布于项目区东南部一带。

2.2.3渠系工程地质条件

**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为侵蚀丘陵地貌,坡度15~20°,地面标高300~400米,冲沟、阶坎发育。

建设水库河冲积阶地地面标高220~260米,地层主要有泥盆系、石炭系及第四系。

灌区渠系工程座落于冲积阶地上,自上而下分为:

黄褐一灰黄色粘性土、砂卵石层,层厚4~5米。

沿渠地层为大面积第四系坡积物覆盖,岩性以含碎石、低液限粘土为主,碎石含量不均,一般30%左右,土层呈可塑~硬塑,厚度变化大,从l0米~20米不等。

灌区区域内呈西南高东北低倾斜地形,渠线沿西北山边布置,海拔高程320~270米,农田分布于海拔高程300~230米以下,具有良好的自流灌溉条件。

2.2.4地震

项目区处于建设水库河斜向中段,向斜轴N60°~70°E,核部由石炭系地层组成。

后期构造作用,核部隆起,形成一复式向斜,构造线基本和轴向一致,呈N70°~80°E展布。

根据国家地震资料,区内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

2.2.5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

2.2.5.1建筑材料

工程所需块石料在项目区北部有大面积分布。

料石为泥盆纪系上统地层,岩性为细砂岩、石英砂岩等,岩质坚硬、抗风化强。

储量、质量可满足工程所需,运距在4Km以内,开采、运输均较方便,沙砾料可在乡砂石料厂采购,运距4公里。

水泥、钢材、燃料等建筑材料均可在镇上建材店买到,产品和质量能满足工程要求。

2.2.5.2运输条件

该项目区域的运输条件非常便利,一般情况良好,工程所需的砂、石、土料以及其他建材大部分可利用现有道路或修建较短的施工便道就可运至工地,运输方式采用以汽车为主,少量地段需二次转运。

2.3结论

**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区域内未发现新构造运动形迹公布,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无需抗震设防,项目区地下水对砼具弱腐蚀性。

**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位于河流冲积阶地、滩地,大部份为挖方段,沿渠无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块石储量丰富。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为解决**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农业用水,必须对灌区工程进行建设,本工程位置较高,水量充足,具备较好的供水条件县政府也非常重视本工程项目的建设,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3.1.1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是我县重点产粮区之一,区内雨量充沛、光热条件较好,适宜农作物生长,在**县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市场对优质大米需求不断提高,我县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因此做好**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的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作政府,对夯实农业水利基础产业,保证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增加商品粮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3.1.2是保证灌区正常运行的需要

由于**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长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效益的发挥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对**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进行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提高灌溉保证率能够有效提高灌区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3.1.3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需要

由于**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不配套,渠系水利用系数极低,目前仅为0.4左右,水资源利用率极低,由此可见,**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是典型的工程性缺水的灌区。

因此,对**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进行节水改造,实行节水灌溉,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可以更好地调节水资源平衡,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

3.1.4是解决“三农"问题,确保农村稳定的需要

在旱季,农民采用提水灌溉,增加了农民的用电负担,灌溉成本达到47元/亩,占每亩水稻收益的ll%,枯水年成本更高,占每亩水稻收益的l7%。

对**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进行节水增效改造,将大大改善灌溉条件,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达到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的,这也是贯彻国家“三农”政策的具体体现。

3.1.5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需要

国家大力倡导建立节水型社会,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水资源利用也极不协调,在工程现状条件下,渠系水利用系数仅0.4左右并采取淹灌、漫灌,使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在一般干旱年份还出现缺水现象,因此,节约用水势在必行。

对**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进行节水改造,对渠道进行降渗处理,对渠系建筑物进行更新、改造和续建,能有效控制灌溉用水,做到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效益最大化,也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需要。

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为解决农业用水、农村人畜饮水,必须对**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进行防渗及除险加固。

本工程渠道位置较高,具备很好的供水条件,因此,建设该项目很有必要。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必要,而且具有其可行性。

1、项目区水源充足,通过多年运行表明,按设计灌溉保证率能达到90%以上。

2、项目工程较为简单,社会效益显著,只需对渗漏较严重的已损渠段进行防渗加固,其建设可保证5000亩耕地的基本灌溉要求。

项目区群众对该项目的建设有很高的积极性,容易组织劳力。

3、各级党委、政府对项目建设非常重视,社会支持,已做好配套资金筹措的安排。

第四章水文及水量平衡

4.1建设水库灌渠概况

渠首座落在**县建设水库内,由进水闸、干渠、渡槽等枢纽工程组成。

本工程渠道沿西北面山边布置,高程在270m一320m之间,高于农田10m-30m,便于自流灌溉。

渠系配套建筑物13座,其中:

进水闸2座、渡槽4座、涵洞6座、涵管l座。

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发挥了巨大的工程效益,彻底解决了建设水库以东大片农田灌溉用水和人畜用水问题。

为促进**县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工程施工质量差,未能达到设计标准,加上工程运行时间近20年,年久失修,维修费用高,配套不完善,造成效益逐年下降。

渠道大部分是依山开挖,渠道沿线漏水严重,整个灌区渗漏流量大,山体滑坡塌方、渗漏、建筑物破损等现象较为严重。

渠系水利用系只有0.4左右,造成上游水有多,下游无水灌溉,常发生争水矛盾。

因此,必须对**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渠道工程进行维修改造。

4.2水文、气象

**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的特点。

由于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降雨、气温变化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8.5℃,1月份为全年最冷的月份,七月份为全年最热的月份。

据**气象站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为1431.3mm,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占全年降水43%,7—9月进入旱季,降水明显减少,仅占全年的24%。

建设水库承雨面积9.85km2,河道长5.4km,主河道平均坡降3.1%。

根据气象资料,水库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

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5%,而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5%,建库以来,日降雨量最大173.3mm,三日降雨量269.8mm。

项目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

第四系松散岩孔隙水和炭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前者水量贫乏,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明显,水位埋深0.5~15米,后者水量丰富,受构造影响,裂隙溶洞发育,富水性好,水位埋深10~90米。

由于项目区处于向斜核部,且岩溶发育,地下水运移十分活跃,总的地下水流由西南向东北泾流。

经水质分析,其类型为:

HC03…Ca.Mg型淡水,对砼具弱腐蚀性。

4.3灌区现状供需平衡分析

1、灌区现状作物组成和复种指数。

据调查,灌区作物种植以水稻为主,并种植油菜、大豆、花生、蔬菜等作物。

灌区现状作物组成见表4-1,复种指数为2.30。

表4-1灌区现状作物

作物

名称

早稻

晚稻

大豆

果树

花生

饲料

油菜

西瓜

杂粮

其他

合计

组成

系数

0.86

0.45

0.15

0.12

0.06

0.05

0.26

0.02

0.O8

0.33

2.30

2、灌溉制度。

**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现状的灌溉制度还是沿用传统的淹灌方法,早、晚稻灌水参数见表4-2。

3、灌溉定额。

根据降水资料分析,计算出多年灌溉定额,求得P=75%的灌溉净定额为589.3m3/亩,P=80%时的灌溉净定额为611m3/亩。

4、灌溉用水量及用水过程。

**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现状灌溉面积为5000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按0.5计,则P=75%时的毛灌溉定额为1178.6m3/亩,灌区现状年用水量为294.63万m3。

典型年净用水过程见表4—3。

表4—3典型年净用水过程表

月份

3

4

5

6

7

8

9

用水量(m3/s)

0.O33

0.494

0.291

0.672

1.603

0.867

1.017

用水量(万m3)

1.70

24.66

15.01

33.55

82.70

44.73

50.78

月份

10

11

12

1

2

全年

用水量

(m3/s)

0.484

0.153

0.086

0.086

0

0.457

用水量

(万m3)

24.97

7.64

4.44

4.44

0

294.63

5、灌区可供水量。

建设水库控制流域面积9.8Km2,总库容780万m3,来水能满足用水需求。

表4—2早、晚稻灌水参数表

早稻

晚稻

日期

淹灌水层

蒸发

渗漏

日期

淹灌水层

蒸发

渗漏

生长期

天数

下限

上限

系数

天数

上限

下限

系数

备注

月、日

月、日

mm

mm

月、日

月、日

mm

mm

泡田期

4.11

4.25

15

7.20

7.22

3

返表期

4.26

5.5

15

10

40

0.96

0.8

7.23

8.1

10

40

70

0.8

1.10

分孽前期

5.6

5.24

19

10

40

1.1

1.O

8.2

8.19

18

10

40

1.1

1.2

分孽后期

5.25

5.29

5

10

40

1.28

1.1

8.20

8.26

7

10

40

1.26

1.4

拔节期

5.30

6.5

7

0

0

1.17

1.1

8.27

8.31

5

O

O

1.23

1.4

孕穗期

6.6

6.14

9

40

70

1.45

1.O

9.1

9.13

13

40

70

1.50

1.4

抽穗期

6.12

6.24

10

40

70

1.55

0.9

9.14

9.24

11

40

70

1.60

1-1

乳熟期

6.25

7.4

10

10

40

1.48

0.6

9.25

10.6

12

10

40

1.25

0.7

黄熟期

7.5

7.19

15

0

15

0.95

0.8

10.7

10.22

16

0

15

0.3

0.3

合计

85

92

第五章工程布置及建筑物加固设计

5.1设计依据

**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建设目标为:

项目建成后灌溉面积达5000亩,本可研编制依据为:

1、《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DL一78)》;

2、《水利水电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处标准(SIFZ05—81》;

3、《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1171—96)》;

4、《灌溉与排水设计规范(GB50288-99)》;

5、国际计委2002年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6、调查收集的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等资料。

枢纽工程等级划分考虑干渠倚山而建,所处地理位置较高,沿程又有很多溪流、沟谷洪水汇入,堤外侧均系居住密集区和商品粮基地集中区,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工程等级按(SDL-78)设计标准为三等,主要建筑物级别定为4级,设计洪水标准P=5%,校核洪水标准P=2%,次要建筑物级别定为5级,设计洪水标准P=10%,校核洪水标准P=3.33%。

5.2灌溉渠系工程改建总体布置

**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于1960年兴建,1990年对部分渠道进行了衬砌。

现**县建设水库渠系配套工程灌溉渠道建设水陂分南、北干渠,渠道总长度8.4km,灌溉渠道经过20多年的运行,工程设施陈旧老化,渠道渗漏、山体滑坡塌方等现象严重。

项目实施地点位于***田西、黄鹄、南乾村,主要由三条干渠组成(见附图)北干渠由建设水库经田西至高岗全长3849米,维修水陂1座,山体滑坡使干渠至元背渡槽段已经过多年运行需要维修拓宽,至易塘尾新建提灌站1座,新建渡槽6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