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0357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docx

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

2013-2014学年度培优历史训练题1

命题人:

曾志军

1.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

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

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

2.如下图分别是西方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这两种文学的相同点是

A揭露社会问题

B表现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C鼓吹暴力革命

D反理性

3.山东省常被人称为齐鲁大地,这起源于

A.大汶口文化B.西周分封C.甲骨文记载D.古代地名

4.两汉时期,中外交往频繁,与亚欧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其中包括①、甘英到达大秦②、中国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③、中西交通有陆路和海路④、汉朝丝织品远销欧洲、铜镜传到日本⑤、朝鲜人开始使用汉字⑥、冶铸技术西传到欧洲,东传日本

A、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D、②④⑤

5.关于西周“工商食官”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行雇募制度B、工匠世代为官府劳作

C、官府统一提供衣食D、官府统一经营管理

6.唐高宗时,弘文馆直学士刘之、著作郎元万顷等翰林院待诏(官名),入禁中撰书,时奉诏草制,密令参决,参预机要;因常于皇宫北门进殿,故时称北门学士。

由此可见,北门学士实际上

A.掌握中书省的最高职权

B.属于门下省的最高长官

C.成为尚书省的最高官员

D.分割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7.希腊古典时期,“雅典的全部人口中,公民约为16万人,外邦人大概不超过10万人,奴隶至多不超过14万人。

”就此蕴含的信息,有人归纳出如下几点:

当时雅典有小国寡民的特点;当时雅典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公民等级最高,外邦人等级最低;这三类人在当时的雅典三足鼎立。

其中解读有误的有()

A.一点B.两点C.三点D.四点

8.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朝的商业

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

②有明显的地域性专业生产分工

③黄淮流域的商业比长江流域繁荣

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春秋末年,某思想家曾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社稷无长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这话表明他

A.维护奴隶主贵族世袭制B.否定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观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D.为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制造舆论

10.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最早的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

B.宋朝的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C.唐朝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11.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学者在具体考证秦朝设郡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方面的资料,其中相对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C.史学家的论文D.秦简的记述

12.促成南朝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条件是:

A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传入

13.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

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

下面这段文字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③“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

⑤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

A.②④B.①③C.②⑤D.①②③④

14.普罗泰戈拉提出:

“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

”其理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客观评价古希腊城邦制存在的根本原因

B.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C.科学阐释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

D.强调美德即知识,突出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15.作家张爱玲在高三的一篇作文说:

“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

如果要给卡通“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提供素材,需要选取的是

①胡惟庸案件  ②宋太祖赵匡胤③三省六部制 ④七国之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6.冯友兰指出:

“中国之所以于现在世界中流为乡下地位者,乃因中国未近代化或现代化,乃因中国未有某种文化。

’对这种“乡

下地位”的文化,准确的理解应该是()

A专制文化B中体西用C儒学伦理D农耕文明

17.唐太宗曾对仆射杜如晦说:

“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

18.“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

茂同郡护羌校尉(官名)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

而琰子嘉(即王琰之子王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学识渊博通达的人)。

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

”该材料主要表明中正官

A.以严格的考试作为录用标准

B.大多在中央官员中选置产生

C.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兼任

D.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

1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汉武帝对内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下中央集权官僚体制运作的理论与方法”。

下列属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有

①平定“七国之乱”②颁布“推恩令”

③形成“中朝”“外朝”体制④建立对地方高官的监察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历史学家们发现,当中国的孔子在试图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印度的释迦牟尼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古希腊的哲学家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

这些希腊哲学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是

A.西塞罗B.亚里士多德C.梭伦D.甘地

21.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

22.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3.西周时期分封的主要对象不包括

A.功臣B.亲族C.姻亲D.少数民族首领

24.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政治哲学,主要是因为它倡导()

①“君权神授”②“大一统”③“民贵君轻”④“讲信修睦”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③④

25.图3是2008年奥运会的部分体育图标。

这些图标是以我国汉代以前就出现的一种书法字体为基本形式设计的。

这种笔画圆匀、赋予图案美的书法字体应该是

A.篆书B.楷书C.行书D.草书

26.“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情况与材料中观点不相符的是()

闭关锁国

朝贡贸易

市坊制度

官营专卖

A.

B.

C.

D.

27.关于分封制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巩固周的统治②开拓疆土③使周成为强国④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清朝“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和禁海

C、限制造船业的发展

D、保护渔业资源

29.常言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土人情。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导致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A、君主制的盛行B、小国寡民

C、公民政治的盛行D、缺乏稳定的文明基础

30.与宗法制运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

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贵族B.平民C.官僚D.诸侯

31.老师介绍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下图),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

请问何人的说法较为正确?

()

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

B.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

C.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

D.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3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相对于孔子思想,主要变化有

①“君权神授”②“天人感应”

③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④提出“民贵君轻”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33.《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载:

“熙宁初,置局修敕,诏中外言法不便者集议更定,择其可恒采者赏之。

元丰中,始成书二十有六卷,复下二府参订,然后颁行。

”这说明宋朝的二府

A.分掌文武大权B.是促进宋代法制的核心力量

C.参与国家决策D.是加强司法监督的主要部门

34.《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

“一品官,二品贾。

”《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

“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

”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35.“古代希腊的经济史研究在这100年的争论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史料的基础扩大了,碑铭、考古与文献等史料,新的理论与方法被综合运用于历史研究之中,不仅工商业的研究继续受到重视,而且农业、土地制度、信用、交通、奴隶制等都得到研究,一些老问题被从新的角度加以解释。

”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经济史研究的地位取代政治史B.关于古希腊经济争论无休止

C.学者史观逐渐发生明显的变化D.经济史研究方法和领域拓宽

36.某地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

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

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

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

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

37.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

“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

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

”由此可知,“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38.16世纪英国民歌“外面一间屋,童工一百五,并坐捡细毛,不甘怨劳苦。

都是穷苦人,终日不休息,清晨到深夜,各得一便士……”。

下列经济现象或措施与民歌所反映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

B.魏晋时期江南农业的开发

C.明朝摊丁入亩的纳银代役

D.明清时期苏州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39.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

“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明”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

“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

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取这样的名字的意图是(  )

①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期盼

②反映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有识之士身处患难,壮志难抒

③对明亡饱含悲痛,企图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光复故国

④鉴于明亡的教训,为满清统治者提供治国的宝贵经验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0.北宋曾多次颁诏,要求各地设立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机构,宋徽宗认为“居养、安济、漏泽为仁政先”,“鳏寡孤独有院以居养,疾病者有坊以安济,死者有园以葬,王道之本也”。

至南宋蔚然成风,并作为地方官员重要善政加以鼓励。

宋代创办此类机构的目的是:

A.推行儒家的“仁政”思想B.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D.建立社会保障、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41.“制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一现象,最能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

A.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B.地区、行业间的社会分工发展

C.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D.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

42.白寿彝先生在论述明代空疏学风流弊时说:

“明初的文化高压政策和官方提倡的抄袭成书的办法,都跟这种学风有关”。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与白寿彝观点二致的是()

A.李贽B.黄宗曦C.顾炎武D.王夫之

43.明朝思想家李贽,藐视礼法,在当时的思想界掀起了波澜。

以下对其思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否定儒家思想B.强调个性发展C.挑战正统思想D.批判理学虚伪

44.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

“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45.书圣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草圣张旭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诗圣杜甫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古人喜用官职指代名人说明

A.官本位文化影响深远B.中国人称谓的复杂性

C.读书人倍受人们的尊重D.科举文化渗透到生活领域

46.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材料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47.北宋理学家邵雍曾发出这样的赞叹:

我幸福,因为我是人,而不是动物;是中国人,而不是蛮族人,……我幸福,因为我生活在全世界最美好的城市洛阳。

邵雍的赞叹源于当时

A.国家的大一统B.经济文化的繁荣

C.民族关系的融洽D.思想的自由

48.某历史课在进行“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原因”研究性学习时,下列能够作为其有力证据的是()

①古希腊地图 

②爱琴海地区贸易图 

③雅典城邦居民的构成 

④刻有放逐人员名字的陶片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9.明清时期民间结社组织勃然兴起,他们“杀大红公鸡、喝鸡血、歃血为盟、占山为王”,扯起“义”字大旗……虚构模仿血缘关系,获得实实在在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排斥力。

这一现象的出现

A.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结果

B.是儒家“礼制”思想的体现

C.受宗法制的影响

D.是闭关锁国政策在民间的表现

50.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C.“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经》的全面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C三项均是对《诗经》的正确理解;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其中“风”,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因此D不正确,故选D。

考点: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点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

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曲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图人物分别是拜伦和托尔斯泰,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不论是烂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都是对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的社会现实不满,揭露当时的社会问题。

3.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当时在今山东境内,分封了齐国和鲁国两个诸侯国,因此后世对于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4.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有关史实。

公元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

甘英行至波斯湾,未能到达大秦,①不符合题目要求,由此可排除选项C;《后汉书》记载,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的使者,终于到达东汉,将象牙,犀角等物赠给东汉皇帝。

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由此可确定②应选,因此可排除选项A;张骞通西域以后,沟通中西的陆上要道即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开通,通过“丝绸之路”中西交通开通了,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即“海上丝绸之路”,它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由此可确定③应选,因此可排除选项D。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正确答案是B。

本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再认再现外,同时考查了学生的解题技巧,值得重视。

5.A

【解析】此题考查官营手工业的特点,A项是唐末以来官营手工业中生产关系的变化。

6.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弘文馆直学士”“著作郎”可知B、C两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取代中书省职权的信息,故排除A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奉诏草制,密令参决,参预机要”可知D项的表述正确,故本题应选D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7.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准确理解,雅典是一个城邦国家,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雅典当时是奴隶制的民主国家,且奴隶的等级最低,没有政治权利,也不可能与公民形成鼎力;雅典公民根据财产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

由此分析可知“公民等级最高,外邦人等级最低”“这三类人在当时的雅典三足鼎立”解读不合史实。

故选B。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8.B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内容,在明朝时期的商业发展情况是存在着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有地域性专业生产分工和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但是当时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所以长江流域比淮河流域要繁荣,所以③错误,选B项。

9.D

【解析】略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明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故实行海禁政策。

D项时间错误,A、B、C符合史实。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

点评:

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中国古代经济特别注重对农业生产工具、“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和古代经济政策的考查。

主要运用新材料或图片,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题干,实际是考查学生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在收集、使用资料这一点上,应该是最直接的文物最有说服力。

分析选项,民间传说可信度是最差的。

《汉书》和史学家论文也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只有D项最客观、最原始、最直接,也最可信。

所以答案为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12.A

【解析】本题属最佳选择题,B、D两项的表述是在A项这个前提条件下,更能充分实现的,故选A。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史料是进行史学研究的资料,能够反映当时历史现状的都可以成为史料。

材料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都是当时人物的记载,①③属于史料。

对史料的解释成为史料解释。

材料中的“即主张民贵君轻”、“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都属于史料解释。

故选A。

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属于历史评价。

“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即⑤属于历史评价。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思想。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此观点强调在社会观方面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不应强求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

15.D

【解析】略

16.D

【解析】略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与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杜如晦认为选官标准中片面注重言辞刀笔(语言、文章),以文笔(文采)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忽视了品行,这容易导致官员因品行差以致危害民生。

可见杜如晦实际上强调选官要注重品行,故选D项

考点: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点评:

这是2012年安徽高考文综卷第13题对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的考查。

高考命题的着重点在其发展完善的历程以及其影响,多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也要注意把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其中一个阶段进行考查,同时要结合科举制人才选拔的方式对今天的启示。

18.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王嘉在地方任职,同时还兼任散骑郎,这使其具有了中正官的资格,再结合从材料中“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可知中正官主要从地方官员中选拔兼任,所以答案选C,A属于科举范畴,B项与材料含义相违,D项材料并无直接体现。

考点: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19.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据所学知平定“七国之乱”的是汉景帝,故排除①,正确的选项为B。

其他均符合汉武帝。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0.B

【解析】略

21.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央集权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分配问题,中央权利过大就会限制地方发展的积极性;地方权力过大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产生,所以答案选C,A项属于强化专制主义内涵,B项封建时代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无法削弱,D项属于表象。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中央集权强化的实质

22.D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清朝鸦片战争以后,是在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外国商品的冲击之下发生的。

因此④错误。

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都是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小农经济,造成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之外。

因此①②③正确。

故选D。

考点: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

在古代历朝统治者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或者商品专营,用来排挤商品经济的发展。

致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为了防止外国列强的骚扰,明清以来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目的是为了防止海外势力的骚扰。

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但是也使中国逐渐的脱离了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